书城心理人生心理健康大讲堂
1243500000008

第8章 敞开胸襟,抛去心中的烦恼(1)

人生之中,每个人都会时时处处遇到不如意、不顺心、不合理的事情,就像恼人的秋风阵阵袭来,“剪不断,理还乱”。面对各种各样的人生烦恼,端正心态最为重要。若是深陷烦恼之中,误人误己,于事无补。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大多数人心中的烦恼都是自寻的。因此解铃还需系铃人。解脱人生之累,抛开心中烦恼,关键还是要靠自己。放松可以减轻心中的负担,耐心可以化解精神的压抑,冷静可以除去感情的束缚,而博大的胸襟则是驱除一切烦恼的灵丹妙药。

讲题一:烦恼是如何产生的

过多的压力与过高的期望,常常是人们烦心恼人的“病源”。常言道:眼不见,心不烦。面对充分诱惑与挑战的人生,失衡的心态最容易令人烦恼。须知,一觉醒来,太阳照样从东方升起。凡事向前看,一心走好自己路的人,心中的坦荡就不会再给烦恼留下太多的空间。

1.人生处处皆有烦恼

在人的一生中,烦恼左右着每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和感情世界。我们常常因为烦恼而感伤人生之累;因为烦恼而慨叹人生短促:甚至有人因烦恼而厌倦生活,因为烦恼而抛弃可贵的生命。

其实,因为烦恼而厌倦生活的人只能充当鼠辈。终日为烦恼所左右,在烦恼面前躲躲闪闪,这样的人生又有什么意义呢?

一个人死后对上帝说:“您能让我变成一种既没烦恼,又最受崇拜的动物吗?我将永远感激您。”

上帝仁慈地回答:“好,你准备做人吧,这是世界上最高级的动物。”

这个人问:“做人有烦恼吗?”

“有,钩心斗角,残杀,诽谤,夭折,瘟疫……”

“另换一个吧?”

“那就做马吧!”

“做马有烦恼吗?”

“有,受鞭笞,被宰杀……”

“唉,请再换一个吧。”

“老虎?”

“老虎!”这个人乐了,“老虎是兽中之王,他一定没烦恼。”

“不,老虎也有烦恼,有时被人猎杀,有一种小兽是它的克星……”

“啊,上帝,我不想当动物了,植物总可以吧。”

“植物也有烦恼,树要遭砍伐,有毒的草被制成药物,无毒的草人兽食之……”

“啊……恕我斗胆,看来只有上帝您没烦恼了,您就让我留在你身边吧……”

上帝哼了一声:“我也有烦恼,人世间难免有冤情,我也难免被人责问,时时不安……”

说着,上帝顺手扯过一张鼠皮,包裹了这个人,推下界来说道:“去吧,要想没烦恼你去做它吧!”

读完上面的故事后,我们不难看出,烦恼几乎伴随着每一个生命的全部过程。无论是动物、植物,抑或是上帝,都无法逃避烦恼的侵扰。其实,烦恼虽无处不在,但却不是无法化解。

我们或许应该了解这个道理:烦恼是一种心境,它来自人们的主观世界,我们完全没有必要为了烦恼而厌倦生活,厌弃生命。因为,人生短促,容不得我们有太多的时间来与烦恼纠缠。生命是有限的,烦恼是无穷的,不能让烦恼伴随着自己去迎接崭新的太阳。

2.现代人总爱自寻烦恼

现代人总爱自寻烦恼,这是何故?美国心理学家曾提出四点假设:

自寻烦恼是人的本性。人并不完全是理性的动物,人常为情绪所困扰,而困扰的原因多半是来自于自己,很少是由于外界因素造成的。

人有思考能力,但在考虑自身问题时,则多表现出心态上不平衡的倾向。对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事,往往做过多的无谓思考,这是困扰自己的根源。

没有事实根据,单凭想象就可形成自以为是的信念,这是人有别于其他动物的特征之一。这种无中生有的想象力过于丰富,就会使人陷入无尽的烦恼中。

人有自毁倾向,同时也有自救能力,合理的情绪疗法可以通过转化前者来帮助发展后者。

每个人都有理性的一面,同时也有非理性的一面。人生来都具备以理性信念对抗非理性信念的能力,但又常常被非理性信念所干扰。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不合理信念,只不过有心理障碍的人所持有的不合理信念更多、更复杂而已。

然而,就是这种不合理的思维造成了心态上的不平衡。我们所能感觉到的世界只是整个世界的一小部分,由这一小部分所得出的观念往往是不正确的,但人们又总是把这些不正确的观念当作生活真理,结果使自己陷入了不必要的苦恼之中。

面对烦恼,惧怕是毫无用处的。这是由于烦恼不会因你的惧怕而远离你,反而会因你的懦弱、你的胆怯而与你纠缠不清。面对烦恼,我们要勇于化解,方能不为烦恼所左右。

3.烦恼源于不合理的认知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不快乐很多都是源于对生活不合理的认知,这些不合理的认知很容易被忽视,但只要深入分析一下,还是可以发现并理解的。

一位男青年,年轻有为,是某公司的高级职员。他因与女友分手而陷入深深的苦恼中。一个月以来,他食欲极差,几乎天天失眠,常感到头晕、胸闷,浑身疲倦无力,睡到半夜时常出虚汗,白天无论做什么都无精打采,为此已受到老板的多次批评。他心情烦闷,总想发脾气,总想报复女友,让她没有好下场,有时找不到发泄对象就拿东西出气。下面是心理医生与他的一次对话:

“你很爱你的女朋友吗?”

“当然。”

“她也很爱你吗?”

“不像我爱她那样深,不过以前还可以。”

“她与你分手,你为什么很苦恼,甚至恨她呢?”

“因为我爱她,可她一点情义都不讲,太令我失望了。”

“在认识她之前有别的女孩子喜欢你吗?”

“有,而且不止一个。”

“为什么没有选择她们?”

“因为我不喜欢她们。”

“她们喜欢你,你为什么不喜欢她们呢?”

“感情是不能勉强的。”

“这是不是表明你有选择的权利?”

“是的。”

“你认为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吗?”

“应该都有。”

“包括你的女朋友吗?”

“当然。”

“那为什么她行使这个权利你又如此恨她呢?”

“因为她喜新厌旧。”

“她的做法与你拒绝喜欢你的女孩子存在本质的区别吗?”

“没有。”

“那为什么你能做而她不能做呢?”

……(哑口无言)通过对话我们不难看出,不合理的理念造成了他的不快活。为什么你爱她,她就必须要爱你呢?如果思想总是这样走极端,你还能快乐吗?

4.不懂得善待自己就必然烦恼

人生最美好的事,便是可以每天与快乐相随。所以人要懂得放开心灵,要学会善待自己,这样,你才能从容领略生活中的甘甜滋味。

小刘,男,18岁,家住农村,父母均为农民,在家排行老大,下有一弟一妹。他从小就很懂事,知道父母很辛苦,对自己要求极严格,一点儿时间也不许自己浪费。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初一后还任班干部,很得老师喜欢。初一后半学期,父亲节约开支给他买了块手表,作为奖励。

初二上半学期,他开始害怕会将表弄丢了,结果果真在一次早操中将表丢失。他深知父母挣钱不容易,内心极度愧疚,常常有意识地到寝室和马路边努力寻找,但始终没有找到。他不敢告诉父母,整天心事重重,成绩开始下降。

后来家中添置了沙发,他喜欢坐在沙发上看书;一次,他母亲说别坐坏了,以后不能坐在沙发上看书。从此,他真的再也不敢坐沙发,后来甚至看到椅子也害怕。初中勉强读完以后,他一直待业在家,成天为看病四处奔波,父母为此花了不少钱,使他觉得更不好受。

他最苦恼的是怕小便失禁,老想去厕所,但又觉得不该去,越想控制,想去厕所的念头便越强烈。

尤其是吃饭之后想上厕所,拼命克制不让自己去,结果吃了饭就吐,按胃病治了很久也未奏效。他老是想自己是否渴了或者饿了,椅子该不该坐,泡在盆里的衣服是现在洗还是过一会儿洗,换衣服后就要反复扣腰间的皮带,提着提兜要反复检查兜里的东西是否还在,等等。与人们交往时,害怕别人笑话自己,认为别人的眼睛都在注意自己。

小刘的病纯粹是心理因素造成的,病根就在于他过分压抑自己,他从小就是老大,责任心驱使他过分地克制自己、严格要求自己,而丢表事件又使他更加愧疚。他母亲那句随意的话对他的自尊心造成极大的伤害,使他更加压抑自己。他的家庭环境和他敏感多疑、内向的个性使他变成目前的样子。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时时苛求自己,不刻意追求完美,要善待自己,才能活得轻松愉快。那么,针对小刘的状况,该怎样去改善呢?

具体做法是,正视并承认自己存在的问题,争取做到每天记下自己产生强迫意念的次数。要顺其自然,要努力做到不克制,如一产生怕小便失禁而想上厕所的意念,便马上放松,想去就去,该干什么就干什么。注意思维不要长时间停留在一件事情上。

另外,要善于调剂。如果不善于调剂,很可能仅为一件事,就在大脑神经中枢形成长久的刺激,最后弄成对任何事情都想去琢磨,形成一定的病态;善于调剂,就可以从不合理的信念中解脱出来,改变和打消事事要求完美的心态。就拿上厕所来说吧,每天多上两次厕所,没什么了不起,也不丢人。再说,别人都在做自己的事情,谁还有闲心顾及你上几次厕所?时间一长,紧张强迫的情绪就消除了,自然也就不老想上厕所了。

5.牢骚越多会使人烦恼越多

街谈巷议,茶余饭后的聊天中,常常可以听见一些人牢骚满腹。他们往往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委屈的一个,简直比窦娥还委屈。他们抱怨工作职位低,赚钱少,老板苛刻;抱怨生活上老婆丑、不温柔;抱怨知识更新太快,自己总是跟不上时代的脚步……总之,现实生活中一切不如他意的地方都要发一通牢骚,以泄私愤。

人总会有灰心气馁、不满意的时候,有时发点牢骚、骂几句娘倒也未尝不可,但如果整天牢骚满腹,不论大事小事,好事坏事,只要不合己意就怨天尤人,就未免有点不正常了。

有这样一个故事:

相传,有个寺院的住持,给寺院里立下了一个特别的规矩:每到年底,寺院里的和尚都要面对住持说两个字。第一年年底,住持问新和尚心里最想说什么,新和尚说;“床硬。”第二年年底,住持又问他心里最想说什么,他回答说:“食劣。”

第三年年底,他没等住持问便说:“告辞。”住持望着新和尚的背影自言自语地说:“心中有魔,难成正果,可惜!可惜!”

新和尚对待世事都持一种消极的心态,所以才不能安于现状,一味抱怨。而他的抱怨,也让他失去了修成正果的机会。

牢骚也好,抱怨也罢,都是因为抱有的心态不对,看问题的角度不对,如果能够以积极的心态,换个角度,相信人的心情会一下子好起来。事物在一个人心中的好坏,决定于此人的心态,而不是事物本身,正所谓“以我观外物,外物皆着我色”。牢骚满腹者,不妨转换一下心情,让乐观主宰自己,心情肯定会一下子好起来。下面这个故事讲的正是这样的道理:

有一次,某人慕名向善画牡丹的国画家俞仲林买了一幅他亲手所绘的牡丹图,回去以后,他高兴地挂在客厅里。此人的一位朋友看到了,大呼不吉利,因为这幅牡丹没有画完全,缺了一部分,而牡丹代表富贵,缺了一角,岂不是“富贵不全”吗?此人一看也大为吃惊,认为牡丹缺了一边总是不妥,拿回去预备请俞仲林重画一幅。俞仲林听了他的理由,灵机一动,告诉买主,既然牡丹代表富贵,那么缺一边,不就是富贵无边吗?那人听了他的解释,觉得有理,高高兴兴地捧着画回去了。

同一幅画,因为心态不同,便产生了不同的看法。所以,凡事都应持一种积极的心态,往好处想,不是看什么都不顺眼,这样就会少些烦恼、苦痛、牢骚,多些欢乐、平安。

“牢骚太盛防肠断,人间正道是沧桑。”现实就是如此,我们必须坦然面对,不能只知发牢骚,否则,如果在牢骚中错过了人生正点的班车,那又将会在抱怨中错过下一次坐正点班车的机会。正如泰戈尔所说:

“如果错过了太阳时你流了泪,那么你也要错过群星了。”

6.生活中的每一天都应当快乐

享受快乐生活,说来容易做起来难。用平和的心态去观察,可于无声处听惊雷,可于平凡时见真情,可于烦恼中得快乐。我们活着本应该追求快乐,得到快乐。何必自寻烦恼,让暂时的不快去蒙蔽自己的双眼呢?!

古诗写道:“但愿此心春长在,须知世上苦人多。”现实中真的是有许多人感到自己活得很辛苦,生活中没有一点乐趣。

正因为世人心中无“春”,所以才无快乐可言。其实人生本应是快乐的,只不过许多人没有感悟到这种快乐,或者因尘世的繁杂事务蒙蔽了他们发现快乐的目光罢了。

荣启期在泰山,优哉游哉,鼓琴而歌,孔子路过,就问他为何这等快乐?

荣启期回答道:“天生万物,唯人为贵,我得为人,何不乐也?”

正如荣启期所说,生而为人即是一种快乐,快乐是人生的主题。只要我们用心去体会,以饱满的热情去对生活,就能快乐度过每一天。

许多人抱怨生活太清苦,许多人到外界去寻求快乐,而对身边的美景熟视无睹,其实只要用心生活,身边就有感动你的美景。

在春天,特别是早春,从重新披上绿装的大地上,从水光潋滟的湖面上,从鸟雀叽喳的瓦房屋顶,从万物萌发的郊外,从身边的女人和孩子的身上,你随处都能感受到风景的存在,让心灵享受美的熏陶。只要用心,你也能体会到“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的美景。

在夏天,你可以去体会万物在骄阳下傲然挺立的飒爽英姿。如果是晴空万里,你可以去河边体会“水光潋滟晴方好”

的诗意;如果是雨天,你则可以去感受“山是空蒙雨亦奇”的意境。

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更是好景连连,正如古人所说:

“一年好景君常记,最是橙黄桔绿时。”看着院里挂满果实的果树,你能不开心?闻着空气中弥漫着的果实的芳香,你能不开心?就是看看满街的落叶,也会带给你无穷的遐想,你也没有不开心的理由。

不少人认为,冬天总是给人一种肃杀寂静的感觉,似乎让人感到一种压抑。其实不然,冬天也有冬天的美丽。比如去看雪去体会那种“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诗意,不也是很美,很让人振奋吗?即使去看那光秃秃的树,在凛冽的西风的肃杀中沉着坚持的样子,也让人感受到力量和希望。享受着这一切,你能说冬天不美吗?

只要你愿意,只要你有心,你随时都可以感到愉快,你可以在阵雨中歌唱,使音乐充满你的心灵;你可以在烈日中独行,让阳光洒满你的心灵;你可以在风中散步,让风儿吹散你心中的不快,你可以……总之,只要你愿意,快乐随时都会陪伴着你。

人生应当是愉快的,世界上之所以有那么多人感觉不到愉快,不过是因为他们自己的愚昧和怯懦,不过是他们没有用心去对待生活。你要相信,只要尽你所能,用心去体会去表现,就可以快乐度过每一天。

因此心理学家曾这样说:快乐生命的形成,并不需要什么,完全在你自己身上,在你的思想里。

讲题二:营造快乐的心境

人生的坎坷、生活的复杂,会让所有的人都无法逃避烦恼。然而,决心做自我命运主人的人,就会以各种方式排遣与化解心中的烦恼。拥有健康的心态,一切不快都将随风而逝。

快乐的生活源自快乐的心境。热爱生命与生活,首先就须为自己营造出快乐的心境。

1.别让烦恼捉弄了你

时常有人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我老是被烦恼所困?”“人要怎样才能得到快乐?”

下面是一个曾经被烦恼纠缠者讲述的亲身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