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外国历史上的著名战役
1244500000066

第66章 德国最伟大的作曲家——贝多芬

名人档案

全名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国别 德国

生卒年 1770—1827

出生地 德国波恩市

爱好 吃鱼、喝咖啡

座右铭 撞开命运之门

成就贡献

贝多芬是德国最伟大的作曲家和天才的音乐家,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在双耳失聪的情况下,他以无比坚忍的毅力,投身音乐事业,用毕生的心血创作了《月光》《第九交响曲》等经典作品,陶冶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情操。

3岁时,贝多芬便随父亲进入乐团,很快就学会了弹奏羽管键琴。父亲发现了贝多芬的音乐天赋,亲自指导他学习钢琴。经过三年的苦练,终于熟练地掌握了钢琴的弹奏技巧,同时,还学会了演奏风琴、小提琴和中提琴等乐器。8岁时随父亲到科隆和荷兰的鹿特丹巡回演出。在创作道路上,恩师聂费和音乐大师莫扎特对贝多芬的影响极大。在他们的指导和影响下,贝多芬一步步登上了音乐的最高殿堂。

在创作上,贝多芬大胆改革奏鸣曲,打破其刻板的陈规旧条,给以更为广大的空间范围和伸缩的自由。他在即兴演奏曲子方面具有别人无可比拟的优势,并一直影响到他奏鸣曲的曲体。他的即兴创作简单纯朴,亲切动人。

命运总是爱捉弄人,从1798年起,贝多芬的听觉开始衰退,而且病情日渐恶化,最后直至双耳完全失聪。然而,这致命的打击没有使贝多芬趴下,为艺术而献身的理想最终使他重新鼓起了生活的勇气,仍然潜心于音乐的创作。有时为了听一下曲子的音响效果,他就将木棍的一头咬在嘴里,另一头插在钢琴的琴箱里,通过木棍来感受音乐。贝多芬以无比坚忍的毅力创作了两百多部作品,主要包括交响乐9部,钢琴奏鸣曲32首,弦乐四重奏16首,小提琴协奏曲32首以及《庄严弥撒曲》和歌剧《菲岱里奥》等。其中《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和《悲怆奏鸣曲》《热情奏鸣曲》《月光奏鸣曲》等,都是世界音乐史上的经典佳作,它们所具有的影响力,经久不衰,与日俱增。

在世界文化史上,贝多芬用自己独特的音乐语言来讴歌近代欧洲人民反抗封建专制的斗争精神,抒发了他们对自由和幸福的向往。他最著名的交响乐作品《第九交响曲》反映的就是同时代的人对封建专制的不满和对自由幸福的渴望,作品里还勾画了一幅理想社会的蓝图,得到了广大人民的喜爱。这也正表现了贝多芬“人民艺术家应当为穷苦人民服务”的人生追求。

贝多芬在艺术上继承了巴赫、亨德尔以来的德意志优秀传统,吸取了当时进步的法国音乐的各种成果和富于英雄性的音调,并在创作手法和形式上进行广泛地革新,对欧洲音乐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许多音乐大师如:门德尔松、舒曼、李斯特、柏辽兹和弗朗克等人全都沾着他的雨露。也许,贝多芬对整个十九世纪的巨大影响,至今也还余音未了。可以说,一个世纪的音乐事业,都是他一个人撒下的种子。

贝多芬把音乐从刻板的枷锁之下解放出来,从而使之可以自由地歌唱欢乐与痛苦,他让音乐从僵死的学术转变为活跃的意识。所有的后来者,即使绝对不模仿他,即使精神与气质和他的完全相反,实际上也无一例外的都是他的门徒,因为他们正享受着他用痛苦换来的自由?选贝多芬的不朽名作,早已超越了时空,陶冶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情操,激励着人类精神的不断进步。

生活故事

贝多芬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父亲是一个经常酗酒的男高音歌手,母亲是个女仆。

艰苦的童年生活没有让贝多芬像莫扎特儿时那样享受过家庭的温情。一开始,人生对于他来说,一切都是那么悲惨而残暴。父亲想开拓他的音乐天赋,把他当做神童一般炫耀。未满4岁,贝多芬就被要求整天钉在钢琴前面,或者和一架提琴关在家里,幼小的他几乎被繁重的工作压垮。贝多芬也曾一度厌倦了音乐,父亲不得不用暴力来迫使他学习。

少年时代,贝多芬过早地担当起了生活的重担,开始操心经济问题,打算如何挣取每天的面包。11岁时,贝多芬加入戏院乐队,领取每月微薄的工资来补贴家庭生活的开支。17岁那年,他失去了他热爱的母亲。母亲是因肺病而死的,贝多芬自以为也染上同样的病症,他常常感到痛楚,在他心里也因此留下了比病魔更残酷的忧郁。这一年,贝多芬成了一家之主。经常酗酒的父亲丧失了主持门户的能力,同时,也挥霍尽了家里的积蓄,人们只好把父亲的养老金交给贝多芬管理。这些可悲的事实给贝多芬的心灵留下了深深的创伤。

童年的贝多芬是如此的悲惨,青年的贝多芬更是痛苦万分。25岁以后,疾病的恶魔就开始叩问贝多芬了,并且像鬼魂附体一样缠在他身上不再退隐。1796年至1800年间,耳病开始显现出来。贝多芬感到耳朵日夜作响,他的内脏也受到剧烈痛楚的折磨,听觉越来越衰退,最后他的双耳完全失聪。这给贝多芬的生活、爱情以及音乐创作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好几年,他躲避与人见面,独自守着耳朵失聪这个可怕的秘密,隐忍着巨大的来自精神与肉体的双重痛苦折磨。

晚年生活时,他仍然是孤苦伶仃一人。这期间,他没有经济来源,被逼得四处向好友求援,以解决生计问题。按他自己的话说,他已“差不多到了行乞的地步”。

一次,贝多芬走进一家餐馆就餐,刚坐下来就聚精会神地构思他的乐章。他构思完毕以后,高兴地把服务员喊来说:

“算账,多少钱?”

服务员先是一愣,接着扑哧一笑,说:“先生,您还没有吃东西呢,怎么就要付钱呢!”

1812年,德国文艺界的两位巨人贝多芬和歌德在波希米亚人的浴场邂逅相遇。贝多芬是歌德的崇拜者,他曾说:“歌德的诗使我幸福。”现在第一次见面,他希望能从这位大诗人的智慧和诗才中进一步探索他的灵魂,从中吸取人格力量。

正当他们热烈叙谈时,皇后、太子和一群侍臣从他们身边走过。贝多芬从来就对这类人深恶痛绝,因此,当皇太子向他脱帽致敬,皇后也向他点头招呼时,贝多芬却把头一昂,装作什么也没有看见一样。然而歌德就不同了,他赶忙抖抖身上的灰尘,整整衣领,把帽子脱下拿在手中,迎上前去,向皇后、太子弯腰致敬。

这时,贝多芬只觉得先前心目中这位诗人的高大形象顿时土崩瓦解。当那群皇族浩浩荡荡地走过去了以后,贝多芬几乎用吵架的声调对歌德说:“你不是我想象中的《葛兹》《浮士德》的作者,而是一个庸俗的人。”从此,他们再也没有见过一面。

传世名言

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

竭力为善,爱自由甚于一切,即使为了王座,也永勿欺妄真理。

我的作品一经完成,就没再修改的习惯。因为我深信部分的变换足以改易作品的性格。

生平大事

1770年12月17日,生于德国波恩市的一个音乐世家。

3岁时,随父亲进入乐团学习弹奏羽管键琴。

8岁时,随父亲到科隆和荷兰鹿特丹巡回演出。

11岁时,开始写作钢琴奏鸣曲。

13岁时,进入宫廷乐队,并当上宫廷附属教会的大提琴手。

1787年,攒积路费到奥地利维也纳拜访音乐家莫扎特。

1789年,进入波恩大学旁听文学课程,广泛阅读西方古典作家的作品。

1792年,在波恩大学的资助下来到音乐圣地维也纳学习音乐,并从此在那里定居。

1804年,为拿破仑创作了一部形式独特新颖、规模宏大的《英雄交响曲》。

1801年至1806年,这期间曾遇到两次爱情,最终被爱情所抛弃。

1808年,创作著名交响曲《命运交响曲》。

1816年以后,饥饿、疾病使贝多芬双耳完全失聪,开始用笔与人交谈。

1823年,完成规模宏大的宗教音乐《庄严弥撒曲》。

1824年,完成一生中最著名的,也是最后一部交响乐《第九交响曲》。

1826年夏,离开维也纳看望弟弟,在返回途中,一病不起。

1827年3月26日,这位56岁的伟大音乐家与世长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