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神奇的世界
1257600000002

第2章 难以捉摸的灾难(2)

报道说,按照国家侦察局领导层的设想,当天早晨,一架出了机械故障的小型飞机将撞向他们位于弗吉尼亚总部四座大楼中的一座,对大楼造成一定的破坏。当然,他们不会动用真的飞机,但为了模仿撞楼造成的破坏,他们会将一些出口及楼梯封闭,让下属们自己想办法逃生。

可是,让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2001年9月11日,纽约世界贸易中心真被两架飞机撞上了。当天上午点45分,一架从波士顿飞往纽约的美国航空公司的“波音767”飞机遭到挟持,撞到了纽约曼哈顿世界贸易中心南侧大楼,飞机“撕开”了大楼,在大约距地面20层的地方造成滚滚浓烟,并发生爆炸。十几分钟以后,又一架小型飞机以极快的速度冲向世贸中心北侧大楼。飞机从大楼的一侧撞入,由另一侧穿出,并引起巨大爆炸。两起爆炸可能造成了数千人伤亡。

恐怖袭击发生后,美国总统布什发表讲话称,美国正遭到恐怖分子袭击,美国政府将对飞机失事原因展开全面调查。另外他宣布世贸中心遭袭击是一个“国家灾难”。在讲话中,布什表示美国政府不会姑息纵容任何恐怖主义行径,同时他对在此事件中遭受不幸的美国人民和家庭表示沉痛的哀悼。9点40分,五角大楼发出最高国家安全警告。美国联邦航空局下令将所有机场关闭,命令所有国内航班停飞。几乎与此同时,国会山也发生了爆炸,浓烟滚滚。几分钟以后,位于首都华盛顿中心的美国国防部五角大楼遭飞机撞击,并发生大火。

国家侦察局发言人表示:“出现这样的巧合,真是让人难以置信,几架飞机真的撞向我们的大楼。当袭击事件真的发生后,我们马上取消了此次演习。”

该发言人还表示,为了进行此次演习,他们已经花费了好几个月的时间来准备,但按照他们的设想,恐怖分子不会在其中扮演任何角色,这就是一个意外。

“3·11”与“9·11”

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2004年3月11日马德里连环爆炸案发生后,许多细心的人惊讶地发现,爆炸当天恰好与2001年美国纽约“9·11”恐怖袭击相隔整整911天。因此很多西班牙人将2004年3月11日这一天称做“西班牙的‘9·11’”。“3·11”与“9·11”相隔的时间正好是911天,是阴谋,还是巧合,人们尚不得知。

此次袭击发生在马德里的一列短途旅客列车上。当时这辆列车正驶进马德里阿托查火车站。火车车厢被炸得面目全非。而几乎与此同时,在开往阿托查火车站的铁路线上,马德里附近的蒂奥雷蒙多火车站和圣欧亨尼娅火车站也相继发生爆炸。

西班牙国家电台13日报道,到3月12日上午,共有200名死难者,1500多人在爆炸袭击中受伤。死难者中包括14名外国人,其中有一名出生才七个月的波兰女婴。

这名七个月的女婴叫帕特里卡,12日她成了这场爆炸案的第199名遇难者。11日,爆炸发生后,救援人员在埃尔·波佐火车站的站台上发现她受了伤,但她的父母却不在身边。12日下午,这名女婴在马德里市中心儿童大学的儿童耶稣医院死去。

据悉,这次爆炸是由手机引爆的,引爆炸弹的手机把爆炸时间设为当地时间11日上午7点39分。这次爆炸的幕后主谋,人们尚不知晓。早些时候,西班牙政府曾表示埃塔为主要的嫌疑组织,但是这个组织否认了这个指控。后来的证据暗示这次爆炸与一些极端的伊斯兰组织有关,并使人们把注意力放到与基地组织有密切联系的摩洛哥战斗旅上。

2004年3月11日,正值西班牙全国大选之时。爆炸发生后,西班牙各大政党随即宣布暂停竞选活动,以哀悼爆炸事件中的死难者。3月12日晚,在西班牙多个城市共有1140万人游行,抗议这次袭击,在首都马德里就有230万人游行。虽然发生了马德里系列爆炸案,但大选仍将如期于14日举行。舆论认为,在这种形势下,影响大选结果的关键因素是到底是谁制造了马德里系列爆炸案。

潜水艇被坦克击中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运输舰“奥立弗·伯朗奇”号是一艘非常现代化的运输舰,它以其自身独特的优势在战争中显示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由于功劳突出,运输舰上的人便产生了骄傲自满的心理,他们感觉自己这艘舰可以所向无敌。可是,事情并不是像他们所想的那样。

德国早就痛恨这艘运输舰了,他们决定想尽一切办法除掉这艘运输舰。于是,德国派出一艘最好的潜艇去偷袭英国运输舰“奥立弗·伯朗奇”号。当时,英国这艘补给舰满载数百吨烈性炸药、重型炮弹和数十辆各型坦克,正悠然航行在蔚蓝的北大西洋上,根本没有意识到危险已经近在咫尺。德军潜艇悄悄潜至补给舰右舷,发射了两枚鱼雷。由于运输舰“奥立弗·伯朗奇”号当时没有任何准备,也没离任何的防备,而且,德国这艘潜艇是从水下出奇不意地进行偷袭的,所以德国潜水艇的偷袭很容易就成功了。可怜的“奥立弗·伯朗奇”立即成了一只炸个不停的大号火药桶。舰上的人全部遇难,刹时间,血染红了海面。

德国因为潜艇偷袭成功,非常高兴。他们为自己的聪明而高兴。可是,因为是在水下面,他们觉得庆贺得不过瘾,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德军潜艇在确定周围海域没有危险后,大摇大摆地冒出海面,美滋滋地欣赏补给舰爆炸的“盛景”。可是,他们却不知道,死亡已经离他们很近了。

也就在此时,英舰上一辆被轰上半空中的三吨重的坦克从天而落,恰恰击落在浮出水面的潜艇中间,潜艇顿时被劈为两半,潜艇上的官兵全部葬身海底。

这个意外的巧合使胜利后的德国潜水艇也在瞬间被毁,不得不让人惊叹。

同时遭袭的四个地方

2004年,从10月7日傍晚19时到日凌晨5时,世界上四个地方几乎同时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恐怖袭击,它们分别是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埃及旅游胜地西奈、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和法国首都巴黎。

当地时间10月7日傍晚19时,位于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市中心的喜来登酒店遭到武装人员袭击。两枚火箭弹落在了酒店附近,随后从邻近的底格里斯河和美国驻伊大使馆附近传来激烈的枪声。据附近巴勒斯坦饭店的警卫人员说,枪声持续了10分钟左右,美军基地附近不断传来枪声。在交火声逐渐平息的时候,底格里斯河对岸较远的地方又传来一声巨大的爆炸声,所幸的是没有人员伤亡。

当地时间10月7日晚,位于埃及西奈半岛靠近以色列边境的三处旅游度假区接连遭遇三起连环爆炸事件。据埃及官方最初报告称,爆炸造成至少35人死亡,160多人受伤,其中以色列游客占多数。这是巴以冲突过去四年来,埃及境内首次发生的针对以色列平民的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埃及和以色列政府很快就此次爆炸事件达成了协议,埃及政府破例允许以色列的直升机和车辆直接入境抢救伤员,以色列驻埃及的领事官员们从开罗飞往西奈,准备和埃及边境官员商讨救援问题。以色列方面的负责人说:“在假期开始之时,来到埃及旅游的以色列人大约有三万,现在估计仍有一万名以色列人在埃及境内。我们希望他们尽快返回国内。”

当地时间10月日凌晨一点半左右,一枚火箭弹击中了使馆区大选媒体登记站附近的一处停车场,距美国使馆约二三百米,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爆炸发生后,美国驻阿使馆发言人贝丝·李说,为了保障大家的安全,使馆全体人员暂时都进入地下防空洞。

当地时间10月日清晨,位于法国首都巴黎的印度尼西亚大使馆遭到一枚装有自动引爆装置的中等型号的炸弹的轰击,造成10人不同程度受伤,伤者中包括五名使馆人员。这枚炸弹被安置在使馆前不远处,并用旗子掩盖着。剧烈的爆炸在现场留下一个大坑,方圆30米内的一些建筑物的玻璃被震碎。

近年来,恐怖事件频频发生,如西班牙“3·11”大爆炸和印尼、沙特阿拉伯、摩洛哥、土耳其等国发生的多起惨案,这些恐怖事件均有“基地”的阴影,给各国带来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以“基地”为核心的全球恐怖势力正暗中合流,四处蔓延。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反恐行动仍然是国际社会的主要任务之一。

两次相似的大爆炸

190年6月30日黎明,在俄国西伯利亚通古斯河畔的原始森林带,突然爆发出一声巨响,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天空出现强烈的白光,70千米外的人也被严重灼伤,还有人被巨大的声响震聋了耳朵。这次爆炸不仅使附近居民受到伤害,而且还波及到其他国家。英国伦敦的许多电灯骤然熄灭,一片黑暗;欧洲许多国家的人们在夜空中看到了白昼般的闪光;甚至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人,也感觉到大地在抖动……

爆炸发生的具体位置在北纬60.55度、东经101.57度。神秘爆炸的威力,使英国气象中心监测到大气压持续20分钟左右的剧烈波动。爆炸后的几天内,通古斯附近的大片地区连续出现了白夜现象。

当时沙皇统治的俄国危机四伏,根本没有精力对这次事件进行调查。人们笼统地把这次爆炸称为“通古斯大爆炸”。爆炸之后的若干年,科学家们先后在那里发现了三个与月球火山口相似、直径为90~200米的爆炸坑;一片面积为2000平方千米的原始森林被冲击波击倒,至少30万棵树呈辐射状死亡;有些地方的冻土被融化,变成了沼泽地。在随后的探险考察中,科学家们还发现爆炸地区的土壤被磁化;190~1909年的树木年轮中出现放射性异常;某些动物出现遗传变异。

二战以后,前苏联物理学家卡萨耶夫访问日本,1945年12月,他到达广岛,不久前美国就是在这个地方投下了原子弹。看着眼前广岛的废墟,卡萨耶夫顿时想起了通古斯大爆炸,两者有着许多相似的地方:爆炸中心受破坏;树木直立但并没有倒下;爆炸中核辐射造成人畜死亡;爆炸产生的蘑菇云形状相同,只是通古斯的要大得多;爆炸能量是广岛原子弹爆炸的能量的1000倍,相当于1000万~1500万吨TNT炸药。

尤其是在通古斯爆炸现场拍到的那些枯树林立、枝干烧焦的照片,与广岛上的情形非常相似。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相似之处呢?难道是巧合吗?对此,卡萨耶夫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认为通古斯大爆炸是一艘外星人驾驶的核动力宇宙飞船在降落过程中发生故障而引起的一场核爆炸。

关于通古斯大爆炸的起因,有许多假说与猜测。总体说来,可以归纳为“陨石撞击说”、“核爆炸说”、“外星飞船爆炸说”和“彗星撞击说”四类,但均没有得到普遍的认可。通古斯大爆炸,至今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小说与现实中的巧合

19年,英国作家摩根·罗伯森写了一本名叫《徒劳无功》的小说。小说描述的是一艘名为“泰坦”号的豪华巨轮(号称永不沉没的巨轮)从英国首航驶向大洋彼岸的美国。这是人类航海史上空前巨大也是最豪华的客轮,船上装备了当时最为先进的华贵设施,坐满了富翁贵族,人们尽情地享受着巨轮带给他们的快乐。但是,这艘巨轮首次出航就在途中撞上冰山,不幸沉没,许多乘客葬身海底。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本小说中描述的内容,竟成了14年后不幸的现实。

“泰坦尼克”号由位于爱尔兰贝尔法斯特的哈兰德与沃尔夫造船厂制造,共耗资7500万英镑,高度相当于11层楼,是当时一流的超级豪华巨轮。“泰坦尼克”号被称为是“永不沉没的船”或是“梦幻之船”,在甲板下建有水密舱,即使这些水密舱中有三个进了水,客轮仍然能浮在水面上。

1912年4月10日,“泰坦尼克”号从英国南安普敦港出发驶往纽约,开始了它的远航。船上有船员00人,乘客2224人。“泰坦尼克”号向西行驶,一连三天三夜,平安无事。

到第四天的半夜左右,在纽芬兰海岸外,“泰坦尼克”号在全速行驶时与一座巨大的冰山相撞。碰撞时,固定船体的钢钉至少承受了一万四千磅的压力,锻铁中因混合太多的矿渣而导致强度减低(只能承受000磅压力),钢钉被破坏。海水进入船只,淹没了五个分隔窗,比船承受负荷的极限多了一个。在甲板下面,“泰坦尼克”号的水密舱有了破裂,海水涌入舱内。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不沉之船”正在慢慢地沉下去。

当“泰坦尼克”号在纽芬兰海岸外与冰山相撞时,人员开始撤离该船。但由于救生艇不够,乘客们惊慌失措。最终船尾翘起,船身滑向大西洋底,1500人与船一起沉没。

“泰坦尼克”号本来有机会避开冰山的。事故发生前45分钟,“加州”号的电报员向附近所有船只发出了冰山警告的信息,但由于这位电报员太困了,没有将国际规定的警报格式加在电报的开头,同时,“泰坦尼克”号上的电报员在接收那个警告电报时,电报机发出了很大的噪音,这对电报员也造成了一定的干扰。

撞上冰山后,本来船上所有人员都可以获救。因为碰撞后半小时,前方的“加州”号出现了,“加州”号本可以在一小时后赶到。但由于天气和电报员入睡的原因,“泰坦尼克”号的求救信号没有被“加州”号看到和收到。最终,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海难就此发生。

悲剧发生后,有人想起摩根·罗伯森小说上的内容,发现不仅船的名字几乎相同,两者还有众多极其相似的地方:

两船都是首次出航就沉没,沉没的原因都是撞上冰山,事发地点都在北大西洋。

两船的航线都是从英国到美国,小说所写的“泰坦”号乘客和船员人数总共为3000人,而现实中的“泰坦尼克”号乘客和船员人数也已接近3000人。

“泰坦”号长度为00英尺,而“泰坦尼克”号长度略多于00英尺。

两船的螺旋桨数均为三个,碰撞冰山时行驶的速度均为23海里/小时。

两船出事后都是因为船上的救生艇不够,从而使得乘客伤亡惨重。

两者之间有这么多的相似之处,不得不让人惊叹。

惊险的航行

1935年,一艘轮船从加拿大的一个港口驶出,目的地是英国。一位名叫威廉·里弗斯的海员站在船头上瞭望,那时正是四月份,是冰山成灾的时期。里弗斯熟知23年前“泰坦尼克”号的悲剧,那次灾难降临的前夕,也与眼前一样,大洋中风平浪静。

他单独站立瞭望着,脑海中不断浮现出“泰坦尼克”号的影子,这使他越来越害怕。他双眼紧张地注视着前方任何一点危险的征兆,实际上根本就看不到什么,能见到的只是水天不分的、无法穿透的一片朦胧。面对着眼前的情景,他几乎不能自持而想报警,但同时又怕被船友们耻笑,只好一言不发地站在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