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天地颂(第三部)
1262300000016

第16章 中国制造的第一枚导弹上天了(2)

钱学森在电话里说:“祝贺,祝贺!”

又一天,南苑。钱学森等几位专家在总装车间,仔细检查“1059”导弹的部件。

任新民笑着走来:“第三次试验又很顺利。”

华鹰:“钱院长,我看可以上天了。”

钱学森摇摇头:“不,还要再试验。试车时间一次要比一次长,已经爬过七秒、二十秒、四十秒三个台阶,这次要延长到九十秒,你看怎么样?”

任新民:“应该这样。现在上天,我不放心。”

夜,南苑,办公大楼。

刘亚楼正在讲话:“台湾准备试验发射‘胜利女神’号地空导弹。”

传来一声猛烈的爆炸,大家都惊呆了。

刘亚楼:“是不是‘101’?”

钱学森站在窗前:“很可能。”

刘亚楼:“马上去现场!”

一队汽车飞驶向前。

夜空中,响起救护车急促的铃声。

“101”站。任新民望着爆炸的发动机沉思。人们围着2号试车台默默无言。

车队、救护车陆续开到。

刘亚楼跳下车,第一句话就是:“有伤亡没有?”

任新民:“没有。”

刘亚楼松了一口气:“那就好。”

任新民叙述经过:“发动机工作到五十秒的时候,发生了大爆炸,输送液氧的泵都炸开了,泵上铁盖子飞出三十多米,打在墙上。”

观测台外墙上,一道深深的疤痕……

“101”试验站。任新民和几位专家一起寻找原因。他拿着一块金属:“轴承烧了,产生气,引起爆炸。我怀疑,是不是制造轴承的材料有问题?”

姚桐斌和几位搞金属的专家走来。任新民急切地问:“鉴定结果怎么样?”

姚桐斌:“我们一致认为,这种材料没有问题!我在英国留学时就研究过。”

任新民皱起了眉头。

夜,任新民还在办公室里踱步沉思。

华鹰和几个年轻人在计算,华鹰突然把桌子一拍:“有了!”

人们问:“什么有了?”

华鹰指着设计图,对大家说:“你们看!”

钱学森、屠守锷等几位专家正和任新民交谈着,传来华鹰的叫声:“任主任!任主任!”

华鹰像一阵风似的奔进办公室。一看钱学森等人都在,赶紧说:“啊,钱院长,你们都在这里!”

任新民急不可待:“怎么样?”

华鹰兴奋地说:“原因找到了!可能是轴承设计尺寸偏小,没有加进热膨胀的系数!”

专家们纷纷表示:“可能。”“我也怀疑过设计有问题。”

任新民看着钱学森,等待他表态。

钱学森点头:“我看有道理!”

1960年10月。莫斯科。克里姆林宫。赫鲁晓夫办公室。

火箭专家卡拉廖夫:“我建议,由于故障没有排除,这次火箭发射必须推迟。”

赫鲁晓夫:“不,不能推迟!据说,中国很快就要发射导弹。”

卡拉廖夫:“这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赫鲁晓夫:“这是政治。”

卡拉廖夫:“科学就是科学!”

赫鲁晓夫:“你忘了,斯大林怎么把你抓起来的?”

卡拉廖夫:“可他又把我放了。”

赫鲁晓夫:“我警告你,卡拉廖夫同志,命令必须执行!”

卡拉廖夫:“我执行。但是,我要郑重声明:一切后果我概不负责。”

苏联火箭部队总司令涅杰林元帅拍着胸脯:“我负责!”

中南海。西花厅。周总理在院子里走来走去。

北海。聂荣臻在海边走来走去。

国防部大楼,贺龙在办公室里吸着烟斗。

南苑。总装车间。“1059”整装待发。

南苑办公大楼静悄悄。

刘秉彦:“真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就看发动机了!”

刘亚楼:“东风会有的!”

王秉璋:“可惜没有一个诸葛亮。”

刘亚楼瞪了他一眼:“怎么没有?臭皮匠多的是。不要说三个,就是三十个臭皮匠也能凑成一个诸葛亮嘛!”

电话铃响了。刘亚楼拿起电话:“怎么样?”

此时,钱学森在“101”站拿着电话:“你听听!”

锣鼓声从电话中传到刘亚楼耳边,他喜笑颜开:“发动机试车成功!火箭的心脏又跳动起来了!”

苏联。拜科努尔火箭发射基地。

卡拉廖夫:“我再一次建议推迟发射,元帅同志。”

涅杰林:“不行!立即发射!”

传来口令:“准备!点火!”

操作手按电钮,但点火装置失灵。

涅杰林:“立即检查!”

卡拉廖夫:“这是违反安全条例的,因为任何检查必须在燃料取出以后进行。”

涅杰林:“卡拉廖夫同志,请注意政治!”

卡拉廖夫愤然离去。

涅杰林望着卡拉廖夫的背影,命令:“立即检查!”

卡拉廖夫转身一看,又愤怒地离开现场,驱车来到指挥部打电话:“我要莫斯科!”话音未落,传来一声爆炸,大楼的玻璃被震得粉碎。

涅杰林元帅和二十多名将军、校官以及几十名专家、工程师葬身火海。

1960年10月18日。北京。人民大会堂。

周恩来再次接见美国记者斯诺。他说,关于中美关系,假如要改变目前敌对的状态,有两个先决条件,一是中美两国达成共同协议,以和平方法解决中美之间的一切争端,而不诉诸武力或武力威胁;二是美国政府首先应该承认台湾是中国的领土,应该同意从台湾和台湾海峡撤出美国的一切军事力量。

1960年11月3日。北京。人民大会堂。

周恩来接见加纳《时报》记者巴杜等人时说,我们主张和平共处。我们正埋头建设,要和平,不要战争!如果帝国主义侵略我们,对我们发动战争,我们是要回击的。

1960年11月5日。凌晨。

东风基地。导弹耸立在发射架上。

聂荣臻在指挥中心打电话:“一切准备就绪!”

北京。周恩来在打电话:“请你要钱学森同志听电话。”

东风基地。钱学森走到电话机前拿起耳机。

北京。周恩来在打电话:“学森同志,你是技术最高负责人,你认为‘1059’可以发射吗?”

东风基地。钱学森回答:“我认为可以发射!”

周恩来在电话中说:“那好,我同意!”

东风基地。发射场。一中队全体官兵列队欢迎聂荣臻一行。

聂荣臻等和大家握手,一边说:“要沉着、冷静,不要紧张。”

聂荣臻走到参试人员队列前,和五院的人们一一握手。他指着导弹问:“这导弹象征着什么?”

戴晓林答:“它是一把利剑高耸蓝天,直刺敌人的心脏!”

张爱萍笑道:“说得好!说得好!”

聂荣臻:“小伙子,你是哪个部门的?”

戴晓林一时语塞。刘川诗赶紧回答:“他叫戴晓林,是五院总体部的。”

聂荣臻:“你呢?”

张爱萍:“他是总体部政委刘川诗,1957年就从部队到了五院,和梁守槃主任配合得很好。”

聂荣臻:“好啊!政委也要学技术,否则你怎么领导呢,是不是?”

刘川诗连连点头。

人们纷纷说:“刘政委逼我们学技术,他自己也在苦学。”“他天天都在学!”

聂荣臻高兴地说:“好啊!为‘1059’,你们大家辛苦了!”

张爱萍:“现在,请聂荣臻元帅为我国制造的第一枚弹道导弹——A型导弹飞行试验剪彩。”

聂荣臻拿起剪刀,咔嚓一声剪了彩。

人们热烈鼓掌,摄影师拍下了全体工作人员的合影照片。

时针指向8时整。

孙继先:“报告!一切准备就绪,可否进行一小时准备?”

聂荣臻:“同意!”

口令一声又一声传出:“三十分钟准备!”“十分钟准备!”“进入一分钟准备!“五、四、三、二、一,点火!”

随着口令,孙继先、栗在山、李福泽、张贻祥、林毅、张明等指挥员们紧张的表情,任新民、屠守锷、梁守槃等专家们庄严的面孔,华鹰、王旗、任霞子等兴奋的神态,操作员们熟练的动作,最后,电钮一按,轰然一声巨响,火焰从发射架下端向四周喷射而出,团团的烟雾又把火焰包围,火箭像传说中的凤凰,拖着一条橘红色的尾巴冉冉上升,蓦地从火中一跃而起,向蓝天飞去。

火箭越飞越快,忽然向西拐弯,很快只剩下一个小圆点,在天上留下一道乳白色的烟痕。

小亮点消失了,发动机的轰鸣声仍在大漠上空回荡。

指挥控制室内,人们屏住呼吸,静静地等待着。

钟在滴答滴答地响,时针指向9点10分5秒,传来响亮的声音:“报告!火箭命中目标!”

直到这时,人们才从紧张的寂静中苏醒过来。东风基地一片欢腾。

钱学森张开双臂,含着泪水和聂荣臻拥抱、和张爱萍拥抱、和陈士榘拥抱、和任新民拥抱!……他哭了,泪水从他的脸上滚滚而下!……响起聂荣臻的声音:“今天,在祖国的地平线上,第一次飞起了我国自己制造的导弹!这是我国军事装备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在热烈的掌声中,钱学森微笑着说:“我说我们是会成功的,现在我们不是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吗?我相信,我们还会取得更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