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天地颂(第三部)
1262300000031

第31章 迎着暴风雨(1)

●导弹核武器试验前夕,周恩来提出:“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谢光选举手:“万无一失,我做不到!”

●毛泽东被周恩来、聂荣臻说服了:“当年闹革命,是逼上梁山:今天在自己的国土上,搞导弹核武器试验,也是逼上梁山!”

●美国、苏联像两只狼盯着中国——一个神秘的火球在基地上空盘旋,一个神秘的“记者”飞往台湾。

●聂荣臻动情地说,为了这一天,中华民族做了一百年的梦。……我代表死去的和活着的战士,向你们致敬!

●看了“七勇士”的遗书,毛泽东十分感动,挥笔写下文天祥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又一个奇迹在东方出现——“两弹结合”成功了!全世界为之震惊:中国,为了消灭世界上的核武器而拥有核武器!……

核试验基地。副司令员程开甲东奔西走,指挥人们准备进行爆破试验。夜深了,他回到帐篷,饭也顾不上吃,拉开被子就想睡,忽然发现被窝里有几个苹果:“哪来的?”

警卫员偷偷地笑。

程开甲拿起苹果就咬了一口,躺在行军床上,边吃边睡。不一会,他睡着了,嘴里还咬着苹果。

天不亮,有人叫:“程副司令!北京来电话。”

程开甲睁开眼睛:“什么事?”

传来声音:“要你马上去北京!”

程开甲一边啃着苹果,一边走上飞机。

北京。中南海西花厅。

周恩来:“氢弹空投试验,安全有没有把握?”

李觉:“安全问题,由程开甲同志负责。”

程开甲:“从氢弹的当量、风速、放射性、数据等方面看……”

此时。基地。吴际霖、彭桓武、邓稼先等正在开会。

于敏:“现在有两种方案,一是我们在上海探索到的,一是原来在北京拟订的。”

吴际霖:“大多数同志都认为,两种方案同时并进为好。”

邓稼先:“同时并进好。这样进可攻,退可守。”

刘西尧:“退可守,是为了进可攻!我看这样吧,马上去总理那里,他正在等我们去汇报。”

人们动身了,两辆汽车驶向飞机场。

此时。中南海西花厅。程开甲刚刚讲完。

周恩来:“听你这么一讲,我就比较放心了。开甲同志,你今年多大年龄?”

程开甲愣住了,久久答不上来。

周恩来开怀大笑:“哈哈!爱因斯坦摸不着家门,走丢了。你,程开甲同志,竟然忘了自己的年龄。科学家啊,一心无他,只知道‘科学’二字!”

北京。三座门。

国防科委副主任张震寰在中央专委会会议上汇报:“昨天的试验表明,导弹工作正常,安全自毁系统可靠。我们商量,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是否可以在近期内进行‘两弹结合’的飞行试验?”

周恩来:“这次试验由张震寰同志负责,二机部李觉同志、七机部钱学森同志参加。先进行‘冷’弹试验,就是不装原子弹弹头,而是普通弹头撞击试验,斜撞击、横撞击都要进行试验。‘冷’弹试验后回北京汇报,请主席下决心。”

1966年10月13日。晨。

东风基地。第一发“冷”试验导弹升上天空,飞行稳定。

弹着区。导弹在天空起爆。

马兰基地司令张蕴钰在电话中报告:“一切正常!”

三天以后,第二发“冷”导弹飞行试验又获成功。

人们热烈鼓掌。

1966年10月20日。人民大会堂福建厅。

一张大地图铺在地毯上。

中央专委会会议即将举行。李秘书进来:“总理开会还没有结束,请大家再等个把小时。”

人们站在窗前,望着雄伟的天安门,一面面红旗从眼前闪过,一阵阵“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万岁”的口号声传来。

周恩来进来了,女服务员端来一小碗面汤、两个包子。叶剑英说:“吃过饭再开会吧。”

周恩来:“你们开会,我边吃边听。”

张震寰开始汇报:“两次‘冷’弹试验都很成功!”

周恩来边吃边看地图。

天安门广场人群拥挤,大串联的学生们纷纷拍照留念。

大会堂内,周恩来在讲话:“今天的会,我们把叶参座也请来了!”

叶剑英:“1964年3月,我到东风基地去过一趟,看见导弹上天,真高兴!”

周恩来:“导弹核试验,非同寻常,美国是在海上搞的,法国还没有搞过,我们在自己大陆上搞,事关重大,不能出乱子。‘冷’试验成功了,我相信‘热’试验也一定会成功!”

叶剑英:“你们过五关、斩六将,‘热’试验是最后一关,相信你们会马到成功!”

周恩来:“四句话,十六个字: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

谢光选举起手来:“万无一失,我做不到!”

周恩来笑了笑:“我讲的万无一失,不是说科学试验不允许失败,而是说:凡是你能想到的、你能发现的、你能做到的,都要事先想到、事先发现、事先做到,这就叫万无一失!你同意我这个解释吗?”

谢光选:“我同意!”

周恩来:“你们经过反复试验论证。预测导弹掉下来的可能性只有十万分之六,也就是不到万分之一;即使掉下来,地面也可以控制让核弹头不爆炸。因此,可以说,这次试验只有很小的一点点风险,而成功的把握在百分之九十以上。你们说是不是这样?”

人们纷纷点头:“是的。”“是这样。”

周恩来:“导弹已经试射了十六次,原子弹头也做了各种试验,‘两弹结合’的冷试验也进行了多次,结果都很好。既然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把握能够成功,那么,我们应不应当、敢不敢于冒一点风险去夺取胜利呢?回答当然是肯定的。当年打三大战役,难道就有绝对的把握么?难道就没有一点风险么?打仗,有时候要敢于冒险;没有冒险精神,也就不可能创新,不会有科学的发展。在座的各位是科学技术专家,你们说,是不是这样?”

人们纷纷点头:“是的!”“是这样!”

周恩来:“导弹、原子弹研制成功,是全国大协作的产物。而这次试验是空前的大会战,有二机部、七机部、铁道兵、总参气象局等几十个单位上万人参加。这种试验,只能进行一次,所以,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美国、苏联、蒋介石和世界上一切反动派都在看着我们,总想有一天要把站起来了的中国人民推倒在地,重新沦为他们的奴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能不拿起自卫的武器,以求得生存和发展、以求得幸福与和平吗?”

人们热烈鼓掌。

叶剑英:“这次试验,既是物质的考验,也是精神的考验。我相信,革命加科学,无往而不胜!”

人们又一次热烈鼓掌。

周恩来:“我代表中央军委宣布:聂荣臻同志到现场主持这次试验。”

夜深了,周恩来和聂荣臻还在中南海西花厅的院子里走来走去。

周恩来:“你今天怎么一言不发?”

聂荣臻:“我为国担忧啊!文化大革命怎么能这样搞呢?那么多知识分子,一夜之间被戴上了资产阶级的帽子。火已经烧到七机部了!”

又一天。周恩来在打电话:“聂老总啊,听说你病了!”

聂荣臻在床上打电话:“一点小病,已经好了。”

周恩来在打电话:“能不能去发射现场?”

聂荣臻在电话里说:“怎么不能?”

夜。中南海西花厅。周恩来把一份名单交给聂荣臻:“你把名单上的人,统统带到基地去,把他们保护起来!”

聂荣臻:“我担心的事正在发生,一个个领导干部、专家都靠边了。”

周恩来:“你安心到前线去。”

聂荣臻:“你这里才是真正的前线啊!”

周恩来:“你放心,天是塌不下来的;假如塌下来了,还有地呢;地塌下来了,还有天呢。天和地,是永远连在一起,分不开的嘛,哈哈!”

聂荣臻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晨。C型导弹耸立在发射台上。王旗忽然发现弹体瘪进去一块,惊呼:“糟了!糟了!”

人们围过来一看都傻了眼,议论纷纷:“怎么办?这是‘两弹结合’前最后一次试验呀!”“问题大了,准有人搞破坏!”“别胡说,只是一个大故障。”“反正,导弹不能发射了!”

李福泽奔来:“怎么回事?”

人们嚷嚷:“李司令!你看!”“有人搞破坏!”

李福泽怒吼:“胡说!你有什么证据?动不动就是阶级斗争,胡扯!”

人群中有人喊:“李司令,你当心!”

钱学森急急赶来,人们一下围了上来,吵吵嚷嚷。

李福泽又大吼一声:“别吵了!”

钱学森一边听王旗汇报,一边走向发射台。

突然刮起一阵大风,发射架在空中摇摇晃晃。

钱学森、王旗等冒着大风爬到几十米高的发射台上,仔细地察看着弹体。

李福泽心如火烧,寸步不离跟在他们身后。又是一阵狂风,发射台似乎摇晃起来,李福泽紧紧抓住钱学森,生怕他被风吹倒似的。

晚。基地司令部一片灯火,人人都在岗位上焦急地等待发射的命令。

会议室。一场激烈的争论正在进行。

钱学森耐心地说服大家:“我再说一遍,由于推进剂泄出时忘了开通气阀,造成箱内真空,外面空气压力大,把弹体压瘪了一块。点火发射以后,箱内要充气,弹体内部压力会升高,弹体就会恢复原来的形状。因此,我主张照常发射。”

李福泽:“不行,我不能签字!”

钱学森:“那好,我一个人签名!”

李福泽:“我要请示北京!”

北京,聂荣臻拿着电话:“我请示了总理,同意钱学森同志的意见,导弹照常发射!”

东风基地。C型导弹升空,李福泽喜笑颜开,向钱学森伸着大拇指:“佩服,佩服!”

黑暗中又有人喊:“李司令,你当心!不要拜倒在资产阶级学术权威面前!”

李福泽:“放屁!是谁,谁?有种的,你站出来!”

人们也一齐吼了起来:“谁?站出来!”“你要造谁的反?”“孬种,屁都不敢放!”

1966年10月24日。中南海。

毛泽东看着《关于准备进行‘两弹结合’试验情况的报告》,拿起笔欲批时,握笔的手忽然停下不动了。他放下笔,站起身,走出办公室,独自沿着海边走来走去,显得异常忧虑不安。看见周恩来、聂荣臻走来,他迎上去劈头盖脸地问:“导弹要是从天上掉下来怎么办?原子弹要是爆炸了怎么办?要是死了人怎么办?谁能保证不出事?谁?”

周恩来:“科学。”

毛泽东:“啊,科学!科学太伟大,太神奇,也太可怕了!”

聂荣臻:“是的,科学就像一把双刃剑,它能创造一切,给人类带来光明;也能毁灭一切,给世界带来黑暗。17世纪到1830年,英国发生了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世界科学技术中心由意大利转到英国,从而掀起了世界第二次生产力高潮。狄更斯在描写这个时代的英国时曾经写道:‘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令人绝望的冬天,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春天;我们面前什么都有,我们面前什么都没有。’……”

毛泽东紧接着说:“如果科学成果用来造福人类……”

周恩来紧接着说:“用来和平建设!可是,历来最先进的科学技术都会用于战争。有人要把原子弹导弹用来威胁和侵略、用来发动战争,那又怎么办?难道我们不应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吗?”

毛泽东:“恩来,你今天怎么给我上课来了?”

周恩来:“我讲的,都是你说过的话嘛。”

毛泽东:“啊,你们二位是……”

周恩来:“有备而来。”

毛泽东:“所以,把英国大作家狄更斯也搬出来了。”

聂荣臻:“恩来已经猜到,你也和我们大家一样,为‘两弹结合’的试验忧心忡忡,难下决心。”

毛泽东:“啊,知我者,恩来也。狄更斯的书带来了吗?”

聂荣臻:“专门为你找了一本。”

毛泽东接过书:“我要好好拜读,不过,我还是不放心,万一出了事……”

聂荣臻:“钱学森说有百分之九十的把握能够成功!”

毛泽东:“那百分之十呢?”

周恩来:“我们也做好了一切准备!”

毛泽东:“是不是请钱学森来给我上一课?”

周恩来:“不,他已经到基地去了。”

毛泽东:“就是说‘万事俱备’啰!”

周恩来:“是的,只等你一声令下。”

晚。毛泽东闷声不响地坐在中南海边,不时望着暮色中的北海公园。他突然想象白塔的尖顶像一枚火箭,还未升空就爆炸,化作一团大火,不禁闭上了眼睛。他想起——

少年时代,他翻开《盛世危言》小册子,第一行字就使他触目惊心:“呜呼,中国覆亡有日矣!”

东台山上。毛泽东望着寥廓无垠的苍茫大地,内心发出悲愤的声音:“为什么世界上大多数人都过着贫困痛苦的生活呢?”

在巍巍宝塔前,毛泽东像宣誓一般,内心发出庄严的声音:“我一定要使全世界的人都变得幸福,首先要使全中国的人变得幸福,我将一生为此奋斗!”

夜。毛泽东坐在沙发上,想象中又突然出现——

赫鲁晓夫的恶毒攻击:“好斗的公鸡!”

朝鲜战场。美机狂轰滥炸。

国民党监狱。杨开慧遭严刑拷打,英勇就义。

朝鲜平安南道“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墓碑上刻着“毛岸英同志之墓”。毛泽东的声音:“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

毛泽东在想象中睡着了,直到周恩来把毯子盖在他身上,才使他醒来。

毛泽东在书房里,和周恩来、聂荣臻继续交谈着。

聂荣臻指着地图:“弹道就是导弹在天上走的路,弹道下边人烟稀少。”

毛泽东:“有多少老百姓?”

聂荣臻:“一万多人,已经全部疏散到安全地区。”

毛泽东:“如果导弹还没有上天,像苏联那次火箭试验,在发射现场爆炸呢?”

聂荣臻:“不会引起爆炸,因为核弹头有保险开关,而开关是由地面控制的。无论在发射现场,还是在天上,导弹如果发生爆炸,只能发生弹体自毁和落地撞击而不会核爆炸。”

周恩来:“为了预防万一,在东风基地附近,已经准备了三列火车、五百辆汽车、大批救护人员,随时可以把人撤离到安全地带。”

毛泽东还在犹豫:“为保证绝对安全,是不是再做一些试验?”

周恩来:“从科学上和技术上讲,钱学森他们一大批专家,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做了上百次、上千次各种各样的试验。当然,如果有可能,再做一些试验更好,可时间不允许了,美国、苏联都在策划对我们实行‘核绝育’,万一他们真的动手,给我们来一个突然袭击,那损失就太大了!”

毛泽东终于被打动了:“是呀,当年闹革命,是逼上梁山;今天,在自己的国土上,搞导弹核武器试验,也是逼上梁山。有什么办法呢?原子弹就这么大一点东西。没有那东西,人家说你不算数。我说:那么好吧,我们就搞一点吧。赫鲁晓夫说我们二十年搞不出原子弹,结果呢?四年多就搞出来了。可人家又说你,光有原子弹,没有运载工具,还是不算数,嘲笑我们是‘有弹无枪’。好吧,现在我同意,不想干,也得干,非干不可了!聂老总,你这次去,就是要把弹装上枪打出去,看看我们中国人到底算数不算数!”

李秘书走来,请周恩来去接电话。

毛泽东站起身,把聂荣臻送到门外,边走边说:“荣臻同志,过去你是常打胜仗的,常胜将军么!不过,这次试验可能打胜仗,也可能打败仗。打败仗也不要紧,科学试验嘛,哪能不冒风险、不付出代价呢?”

1966年10月25日。

夜。东风基地上空,一个脸盆大小的火球在旋转,戈壁一片通红。人们纷纷跑出来看,火球从华鹰头顶盘旋而过,往东南方向飞去,在天空逐渐消失。

华鹰:“这是咋回事?是间谍飞行物吗?”

王旗:“说不清,已经不止一次了。”

聂兼臻在会议室向大家说:“要排除一切干扰,不管外部的还是内部的。从今天起,一切处于高度准备状态和警戒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