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关于《解放台湾问题》的发言,被人们称为《和平解放台湾》的报告,是“和平的原子弹”。
●中南海西花厅,海棠树下,共商中国科学发展远景规划。与此同时,尼克松三上台湾,加强“协防”台湾实力。蒋介石向美国要原子弹、导弹。
●范长江放了一炮:“有人只想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看不到全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陈赓当场表示,把留下当“老母鸡”的哈军工教授“全部奉献出来,为国家生两个大蛋——原子弹、导弹”!
●王承书花一年多时间从美国寄回三百多包书,和张文裕一起平安到达北京,投身原子能事业。
●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院——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院长钱学森上了第一课:《导弹概论》。
●宋任穷毛遂自荐当部长抓原子弹,张劲夫支持钱三强“点将调兵”。
北京。钱学森在起草《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
哈尔滨。任新民在起草《关于研制火箭武器和发展火箭技术的建议》。
北京。聂荣臻看着这两份报告,在上边画杠杠、打圈圈。
聂荣臻在起草报告。
中南海西花厅。周恩来在看聂荣臻的报告。
陈云、李富春、薄一波等来到中南海西花厅。
周恩来放下报告,起身相迎。
聂荣臻跟着走了进来:“恩来呀,五一节那天,你跟科学院负责人的讲话,引起了轰动!”
周恩来吃惊地:“为什么?”
聂荣臻:“你说,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然后再把它结合起来。”
李富春:“猛一听,这话很新鲜,其实也是老生常谈。”
陈云:“这就是辩证法么!”
聂荣臻:“原子弹、导弹是科学,也是政治。”
薄一波:“最近有一股‘两弹’热!”
周恩来:“‘两弹’还仅仅是纸上谈兵。”
“可这个兵非谈不可!”彭德怀大步走了进来。
周恩来:“当然要谈。我一再强调,国防建设是头等大事。”
聂荣臻:“那……这个报告……”
周恩来:“我看很好!”
聂荣臻:“我们现在需要科学技术,就像1927年需要一支人民的军队一样!”
在接见澳大利亚记者时,周恩来说,如果新的世界大战爆发,它会给世界人民带来很大损失,但不能够设想,新的世界大战会毁灭世界。因为那样,战争的挑衅者也会同样地被毁灭。因此,我们的想法是:各国之间可以进行和平竞赛,从事和平建设。万一有人果真要发动战争,那么,中国人民一定会找到自己的防御措施,而且一定会把战争的挑衅者打败的。这就是中国人民的决心和信心。如果全世界人民都有这种信心,那么战争不一定是不可避免的,相反战争是有可能避免的。
1956年5月26日,这是许多科学家永远难忘的日子。这一天,在中南海怀仁堂,洋溢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春天的芬芳之中,周恩来举行盛大的酒会,招待参加全国科学发展规划工作的三百多名科学家。他勉励大家努力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学习苏联和其他一切先进国家的科学技术,争取在十二年内使我国重要的和急需的科学技术部门接近和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他对钱学森、钱三强等留学西方国家的科学家说,我们反对资本主义的政治和社会制度,但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则应该虚心学习。就在这一天,周恩来在中央军委会议上,代表党中央宣布发展中国导弹武器的决定。散会以后,周恩来又一再叮嘱:“聂老总,原子弹、导弹的事你就抓紧干吧!钱三强、钱学森牵头,还要给他们配几个得力助手。”
哈尔滨。
任新民、庄逢甘等提着和背着行李杂物离开哈军工,和师生们依依告别。
北京。
屠守锷,北京航空学院系主任,在学校门口和师生们合影、握别。
北京。车道沟。
老黄牛拉着一辆大车,在坎坷不平的泥土路上走着,后边留下两道深深的沟,边走边拉屎,牛粪抛了一路。
梁守槃背着挎包迎面走来:“小朋友,车道沟在哪儿?”
一个衣衫褴褛的小男孩,跟在大车后面捡牛粪,顽皮地笑着:“你看,这两道沟就是!”
梁守槃望着大道上的两条沟,笑着点头。他四下张望,只见不远处有几排平房,便朝那里走去。快到平房时,他看见路口站着一个人,忙问:“同志,这是什么单位?”
梁思礼:“同志,我正想问你呢。”
梁守槃笑了:“咱们俩恐怕是走到一起了?”
梁思礼也笑了,自我介绍道:“我叫梁思礼。”
梁守槃伸出了手:“我叫梁守槃。”
梁思礼开玩笑地:“呵,我们俩都姓梁,两百年前是一家吧。哈哈!”
一排平房里,空空荡荡的,除了几张床、几张凳子,几乎什么也没有。
中央军委航空工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安东:“聂帅要我来看望大家,并且交代了一个任务。”
任新民:“什么任务?我们正等着呢!”
安东:“聂帅说,这里条件太差,无论如何,请你们搬到旅馆去住!”
庄逢甘:“不,这里条件很好!”
屠守锷:“搞科研,最主要的条件,就是时间。住旅馆,每天往返要花多少时间?”
梁守槃:“这里虽然荒凉,但很安静。”
梁思礼:“空气也新鲜。”
安东:“你们几位都是在美国留过学的……”
任新民:“正因为如此,我们今天能有机会为国效力,那才是无上的幸福呢!”
1956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员刘亚楼率领中国航空代表团应邀参加苏联航空节。
宴会上,刘亚楼举杯祝酒:“让我们在和平的天空下,为世界各国航空人员之间的友谊,干杯!”
美国空军参谋长特文宁离座,端着酒杯走向刘亚楼,顿时吸引了全场的注意力。
人们的目光一齐射向刘亚楼和特文宁。
在热烈的掌声中,刘亚楼和特文宁碰杯,两人一饮而尽。
1956年6月28日,周恩来在全国人大一届三次会议上说,我代表政府正式表示,我们愿意同台湾当局协商和平解放台湾的具体步骤和条件,并且希望台湾当局在他们认为适当的时机,派遣代表到北京或其他适当的地点,同我们开始这种商谈。祖国的大门对于所有的爱国分子都是永远敞开着的。任何一个中国人对于祖国统一的神圣事业都有权利和义务作出自己的贡献。周恩来发言稿清晨送给毛泽东审阅时,毛泽东大笔一挥:“此件很好。”当人大代表听到周恩来这个发言时,人人兴奋得鼓掌、再鼓掌,恨不得让海峡彼岸也能听到掌声。
果然,周恩来关于解放台湾问题的发言,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电波,像春雷一般在全世界传开了,尤其在祖国的宝岛台湾引起了极大的震动。人们奔走相告,议论纷纷,有的笑逐颜开,有的愁眉苦脸。老兵们更是思乡心切,从此盼着早日回大陆和亲人团聚。国民党大员们却惶惶不可终日。蒋经国也七上八下慌了手脚,半夜跑到士林官邸。看见蒋介石、宋美龄在做晚祷告,他只好站到一旁,默默地等候,也让自己安静下来。不料,宋美龄一开始就发现了他,但却装作没有看见,因为她也乱了方寸,不知如何是好。唯独蒋介石老成持重,处变不惊,但面对周恩来的和平“炸弹”,又不能不认真加以思考:怎么办?尽管他也听见蒋经国匆忙的脚步声,知道他早就站在身边,但他还是闭着眼睛,装作什么也未听见。突然响起的电话铃声,竟然把这三个冥冥苦思中的“大人物”吓了一跳——蒋经国像冲锋似地奔过去接电话,宋美龄“啊”了一声,蒋介石一下睁开了眼睛。
蒋经国放下电话走来,还未开口,只听蒋介石含着怒气问:“深更半夜的,谁来电话?”
蒋经国小声地:“‘老太爷’!”
蒋介石:“走了一个许孝炎,又来一个‘老太爷’,‘和平炸弹’一个接着一个,和平攻势一浪高过一浪嘛,哈哈!”
蒋经国:“这次,好像非同寻常,周恩来代表政府公开作了《和平解放台湾》的报告!”
蒋介石:“什么《和平解放台湾》的报告!北京的广播只是说,周恩来作了《关于目前国际形势,我们外交政策和解放台湾问题》的发言,怎么就成了《和平解放台湾》的报告呢?发言和报告不一样,‘解放台湾’跟‘和平解放台湾’更不一样!”
蒋经国:“可大家只记得‘和平解放台湾’这六个字。”
宋美龄:“好了,别再咬文嚼字地争了,要赶快想办法应付目前的局面。和平这两个字,比原子弹还厉害呀!”
蒋介石:“怎么,和平的原子弹,连你也被吓唬住了?”
眼看宋美龄要冒火,蒋经国赶紧说:“父亲,‘老太爷’想去北京!”
蒋介石:“好嘛,让他去!”
宋美龄:“尼克松马上要来台湾!”
蒋介石:“好嘛,让他来!尼克松是美国副总统,公开来台湾,我欢迎!‘老太爷’是中共老朋友,秘密去北京,我欢送。明的,我欢迎;暗的,我欢送。夫人,你看,这样处置还算过得去吧?”
一直愁眉不展的宋美龄终于被他逗笑了。
1956年7月7日,聂荣臻、薄一波、宋任穷等来到中南海西花厅,围着一张小圆桌坐在海棠树下。
聂荣臻笑道:“总理呀,外电纷纷报道,你放了一颗和平的原子弹!”
周恩来:“其实,我们真心诚意,想和平解放台湾。可是美国人不答应,蒋介石也就抱有幻想。不管怎样,我们还是集中全力搞建设。今天请你们来,谈谈科学发展的远景规划问题。”
李秘书送来一份动态清样。周恩来看后笑道:“尼克松今天到了台湾,恐怕正在和蒋介石会谈呢!”
此时。台湾。日月潭。
尼克松正在吻宋美龄的手。
蒋介石站在一旁冷眼看着,像每次外交场合洋人吻宋美龄的手一样,他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只好干咳两声作掩饰。
尼克松:“又一次见到您,总统先生,我很高兴。三年前,我和夫人第一次来到台湾……”
蒋介石打断了他:“过去的事,最好不要再提了!”
尼克松茫然地望着宋美龄。
宋美龄:“1953年11月,您来访时,蒋总统又一次提出要派兵去朝鲜,遭到了您的婉言拒绝。”
蒋介石终于忍不住了:“不让我出兵,怕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战,这倒还罢了,居然有人大肆造谣,说国民党腐败无能,台湾军队不堪一击,甚至秘密策划要暗杀我。”
尼克松急忙解释:“不,不可能!”
宋美龄冷冷一笑:“中国人是很聪明的,副总统先生。”
此时。北京。中南海西花厅。谈话还在继续。
周恩来:“今年2月,我就说过,要大量争取在资本主义国家的留学生回国参加建设,今年内至少要争取一千人,重点放在美国。”
聂荣臻:“上半年已经有好几百人回来了,据说物理学家张文裕和王承书夫妇也要从美国回来。”
周恩来:“那太好了!”
此时。台湾。日月潭。
尼克松:“请相信,总统阁下,美国对中华民国的尊重和友谊是绝对真诚的,因为共产主义是我们共同的敌人,用中国话说就是‘不共戴天’!”
蒋介石:“可我们都是炎黄子孙,还要在一个中国的天空底下生活。”
尼克松:“请问,总统先生,这是什么意思?”
宋美龄又冷冷一笑:“您不知道吗,尼克松先生?美国有人在鼓吹台湾独立,制造‘两个中国’!”
尼克松:“啊?难道有这样的事?”
蒋介石:“请您回去调查一下。美国政府不应当支持那帮败类。连自己老祖宗都不要的人,他们还有什么良心,还值得美国政府如此信任?”
尼克松:“当然不,请相信,我们绝对忠实于自己的盟友,全力支持中华民国。今年以来,美国已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协防台湾实力,最新喷气式飞机和其他先进武器,已源源运到台湾。我这次来贵国访问,就是为了制订中美长远军事合作方案!”
此时。北京。中南海西花厅。人们热烈交谈的是科学的发展。
周恩来说,我们要尽量采用世界先进技术,瞄准新兴科学,不失时机,迎头赶上;同时,又要考虑到,中国解放不久,国力有限,只能重点发展,避免力量分散,拖延时日。为了有系统地提高科技水平,还要打破近视的倾向。如果还不及时加强对长远需要和理论工作的注意,那么,我们就要犯很大的错误。没有一定的理论科学的研究作基础,技术上就不可能有根本的进步和革新,生产力也就不可能提高。
此时。台湾。日月潭。
尼克松:“我保证,总统阁下,我们美国永远不会承认赤色中国。在它还没有长大的时候,我们一定加紧封锁它,遏制它,打击它,最后把它掐死!”
蒋介石:“对此,我完全相信。关于原子弹、导弹……”
尼克松:“杜勒斯国务卿向艾森豪威尔总统和我转达了您的要求,我们一致认为,导弹可以考虑……”
此时。北京。中南海西花厅。谈话已近尾声。
周恩来:“导弹研究工作要争取突破一点的办法,不能等待一切条件都具备了才开始。要动员更多的人来帮助和支持导弹的研制。这项工作需要的技术专家和行政干部,中央同意从工业建设、高等教育、科技研究部门和军队中抽调。……”
三座门。中央军委会议室。
周恩来在讲话:“中央军委决定成立导弹研究院,由钱学森同志担任院长。今天请各位来,就是讨论如何为研制导弹创造最起码的也是最根本的条件——调兵遣将!”
聂荣臻:“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发展尖端武器迫在眉睫。原子弹、导弹,中央下了决心要搞,当前最急需的是人才,军委正在物色。将军,有的是。可是,科学家、专家呢?寥若晨星,少得可怜。所以,今天把各部委负责同志请来,望大家鼎力相助!”
全场一片寂静,谁也不讲话。
陈赓站起来打破沉默:“搞原子弹、导弹,需要集中全国有关的尖端人才,打歼灭战!哈军工一共有十名教授,我们决定调六名到北京来搞原子弹、导弹!”
聂荣臻脸上露出笑容。可是,全场又陷入沉默,人们你望我,我望你,还是谁也不发言。
周恩来浓眉紧皱,突然宣布:“散会!休息一刻钟!”说罢,他起身走出会场。人们怔住了,又在互相你望我,我望你。最后,三三两两离开座位,在会议室内外小声谈起来。
范长江,中央科技规划领导小组成员,走到聂荣臻面前,小声地:“聂帅,我来放一炮行不行?”
聂荣臻:“怎么不行?”
范长江:“在座的各位部长都是老资格……”
聂荣臻:“你的资格也不浅呀!1935年报道红军长征,你是第一个中国记者。那一炮,震动了全中国、全世界!”
范长江:“嘿!那是当记者。搞科技,我是外行。”
周恩来笑着走进会议室:“大家都坐好,继续开会。”
人们的心情轻松下来。
周恩来:“先向大家报告一条新闻。美国副总统尼克松到台湾,和蒋介石会谈,讨论如何帮蒋介石反攻大陆。这是朝鲜战争以来尼克松第三次去台湾。据说,蒋介石又一次向美国提出要原子弹、导弹。毛主席要我把这个情况告诉大家。现在,请发言。”
范长江站了起来:“总理,我说几句。本人是新闻记者出身,本无权发言。”
周恩来:“为什么?”
范长江:“搞科技,是赶鸭子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