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郭沫若的青少年时代
1264800000019

第19章 终考取医科大学

冈山的校园生活基本上是平静无波的,郭开贞“每日读书温课,或会友闲谈”。因为这里的“留学生甚少,关于集会演说等嚣骚情势,完全没有”。下课以后,沉浸到那个温馨的两人世界中,郭开贞度过了来日本后一段最平和宁静的日子。但即使如此,多灾多难的祖国也总是让他记挂在心上。

1918年5月,北洋军阀段祺瑞政府与日本政府签订了一个《共同防敌协定》,把东北的大门向日本洞开,拱手让日本军队进驻东北地区,以出卖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换取日本在经济上的援助。段氏内阁的这一丧权辱国行径,立刻激起了留日中国学生的强烈愤慨。在日本各地的留学生纷纷罢课,并选派代表回到北京、上海进行请愿和宣传活动。

一时间,在留学生中反日排日情绪极为高涨。郭开贞与在六高的所有中国留学生一起参加了罢课,为此,校长还特别把以他为首的八名学生叫到家中,试图说服他们复课。但是因为安娜是日本女子,他被一些同学所误解,以为这样没有资格爱国。罢课进行了两周后,留学生们做出回国的决议并开始陆续回国。郭开贞顶着个汉奸嫌疑的帽子,又要用每月的那份官费养活三口之家,没能与其他学生一起回国。他格外感到忿忿不平,因为这极大地伤害了他的爱国情怀。

在当时的情势下,留学生们空有一腔爱国热情,自然得不到实际的结果。到6月上旬复课时,郭开贞他们已经面临毕业前的最后考试。他别无选择,必须全力以赴,否则,留学生涯将半途而废。

经过紧张的努力,郭开贞通过了各科的期末考试。7月,他接到了九州帝国大学医科大学的免试入学通知书。

九州帝国大学医科大学后来改名为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是仅次于东京帝国大学和京都帝国大学的日本著名国立大学,位于日本西南部九州岛博多湾畔的福冈市。8月初,郭开贞携安娜和不足周岁的和儿到达了福冈。福冈是由两个旧市合并而成的,西边是福冈,东边是博多。医科大学在博多,校园后面临着博多湾。

囊中羞涩,开贞租了一家当铺二楼的两间小屋,三口人勉强安顿下来。好在这里离学校很近,不足200米的距离。手中的钱只有预支来的八、九两月的官费,除去旅途、搬家的花销,办理入学也要缴纳一笔不小的费用,还要购买医学教科书以及德文原版的参考书,郭开贞几乎没有余钱来维持家用。幸亏大哥从北京汇了70元作为给八弟进入九大的贺仪,算是解了燃眉之急。

医科的学业是很繁重辛苦的,一开学,郭开贞就进入了紧张的学习状态之中,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顾及家庭生活。安娜在家中理家,但是在开贞的官费之外他们没有任何其他收入,经济的窘迫压得他们几乎喘不过气来,只能拆东墙补西墙。德文参考书几次被开贞典当了又赎回来,这是租住在这家当铺唯一的好处。

这种捉襟见肘的贫困状态,一直到9月下旬才有了改观,那是好友成仿吾突然出现在家中所带来的转机。

成仿吾在六高毕业后进入东京帝国大学学兵器制造,他来福冈是陪同家乡一位陈姓老人的。陈老先生患眼疾,慕九州帝国大学一位眼科医生之名,来这里求医治病。一行四人住在旅店的开销太大,便租了一幢房子住。他需要一个人料理家务,于是通过成仿吾邀请郭开贞一家同住,由安娜为他们做饭。这也算是各得其所,不过毕竟使开贞一家暂时摆脱了经济上的窘困,安娜为此还感动得差点落下泪来。

与好友相见,郭开贞非常开心,谈笑间就提起想办个刊物的话茬儿。成仿吾很奇怪开贞何以会想到这样一件事,开贞告诉他说,是上个月碰到一位一高时的朋友,彼此谈起了这件事。

那是刚到福冈不久尚未开学,一天中午,在博多湾海边散步的郭开贞意外地遇到在东京一高同过学的张资平。张资平学的是理科,与在三部医科的郭开贞并不同班,但一些基础课三个部的学生都在一起上大课,所以彼此也都相识,只是没什么来往。交谈中得知张资平分在熊本市的五高,还没毕业。熊本离福冈只半天工夫的火车,张资平是来这里洗海水浴的。

在福冈还没有朋友的郭开贞与张资平热烈地攀谈起来。接下来的几天,他们每天一起到海滨洗海水澡,沐日光浴。张资平也喜欢文学,于是闲谈之间,自然就说到国内文坛的情况。二人都对国内至今还没有一种像日本那样的纯文学或纯科学的杂志表示不满:

“其实我早就在这样想,我们找几个人来出一种纯粹的文学杂志,采取同人杂志的形式,专门收集文学上的作品。不用文言,用白话。”

“出文学杂志当然很好啦,但你哪里找人去?”

“据我所知。我们预科同班就有一位郁达夫……”

“啊,不错,不错,老郁是会做诗的。听说他常常做些旧体诗到《神州日报》上去发表呢,而且在做小说啦。”

“对,我也想到一个,六高时我们同过学的成灏君,很有文学趣味。他去年进了东大造兵科,可以拉来的。不过,现在可能回国度假了。你还认得些什么文学上的朋友吗?”

……郭开贞把他与张资平交谈的情况讲述给成仿吾后,笑着说:“你看,这不是说曹操,曹操到。”成仿吾当然很赞成开贞的想法,他们在冈山时交谈得最多的就是文学。不过,他们也意识到,当下还没有条件办成这件事,于是,商定了各自再去联络志同道合的朋友。

当郭开贞给成仿吾讲述博多湾海滨那次谈话的场景时,他们肯定谁也没有想过,这样一个历史细节,在几年之后会对于国内的文坛发生怎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