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呼吸系统疾病诊治绝招
1265100000018

第18章 支气管哮喘(2)

方11

【组方】菟丝子6克,补骨脂6克,山萸肉6克,龟板10克,山药10克,磁石10克,紫河车7克,白术7克,五味子5克,炙甘草3克。

【加减】

痰多,胸满,舌苔白腻,加白芥子6克,半夏9克;

气虚自汗,加黄芪8克;

心悸,加远志6克;

夜尿多,加益智仁6克,海螵蛸6克;

下肢不温,加熟附子3克;

病久,加钟乳石10克;

如体质极度虚弱,摄纳无权,连服上药无效者,可于冬令配合采用高丽参3克或红参6克,鹿茸片1.5克,山药10克,鲜鸡腿(去皮)1个,加冷开水适量,文火炖2小时于晨起空腹或半空腹服食,每隔3日1次,可连服5~10次。

【主治】支气管哮喘,属肾虚气不摄纳者。

【用法】上药先用清水浸泡半小时,煎煮2次,药液对匀后分2次服,每日1剂。

方12

【组方】麻黄9克,射干6克,皂角6克,白前6克,生姜3片,白果(去壳杵破)15粒,甘草6克。

【加减】

寒饮偏重,加干姜、细辛、五味子;

痰热偏重,加鱼腥草、黛蛤散、黄芩;

热甚,加石膏;

阴虚,去生姜,加玄参、麦冬、芦根;

新感风热,加薄荷、金银花、连翘、桔梗;

新感风寒,加荆芥、防风、苏叶;

伴脾虚,加党参、白术、茯苓;

肺气不足,加沙参、黄芪、百合、五味子;

伴肾虚,加熟地黄、菟丝子、肉苁蓉。

【主治】支气管哮喘发作期,呼吸困难,尤以呼气困难,胸闷,气促,喉中有痰鸣声,甚至不能平卧,或伴有咳喘、咳痰等。

【用法】上药加水煎煮2次,将两煎药液混合均匀,分为2次服用,每日1剂。

【说明】禁用于因肺结核、支气管扩张、心脏病、肾脏病等引起的喘息。

方13

【组方】炒枳壳10克,炙麻黄10克,桔梗10克,炙甘草10克,杏仁泥10克,前胡10克,款冬花10克,紫菀10克,法半夏10克,海蛤粉15克,细辛2.5克,五味子2.5克,鲜生姜3片,大枣3枚。

【主治】支气管哮喘,初起咳嗽痰不易出,气逆冲上,喉中作响,渐至声如拉锯,坐不得卧,只能俯首向前,呼吸均感困难,甚则肩抬肋陷。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此系成人剂量,如1~3岁小儿1剂可分3日,15次服完。4~8岁儿童1剂可分2日,8次服完。如久病重病,可连服3剂,其哮喘当平,至少要大见减轻,还应继续服3剂,再停药观察。

【说明】在服用上方之前,宜先用按摩法缓其冲逆,方法是:医者在患者背后,将两手搭在患者两肩上,用两手大拇指各按在脊柱两侧肺俞穴上(肺俞穴在第3胸椎上各旁开1.5寸,大指在按揉时要略向下推),以轻重适度的手法按揉,连续3~5分钟,其喘立止。

方14

【组方】白果10克,炙麻黄6克,桑白皮15克,款冬花15克,清半夏10克,杏仁10克,苏子10克,黄芩12克,生甘草6克。

【加减】

痰多壅盛,舌苔白厚腻,加厚朴、炒白芥子;

兼发热或烦躁,加生石膏;

大便秘结,舌苔燥黄,加生大黄、枳实;

咳嗽剧烈,咳痰黄稠,加鱼腥草、海蛤壳;

发作前喷嚏、鼻痒,加蝉蜕、薄荷、苍耳子、桂枝;

久治不愈,加全蝎、蜈蚣;

唇舌青紫,加桃仁、红花。

【主治】支气管哮喘发作期属痰热壅肺者,症见气粗息涌,喉中痰鸣如吼,胸高胁胀,咳呛阵作,痰黄稠厚,咳吐不利,口渴喜饮,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用法】上药加水煎煮2次,将两煎药液混合均匀,分为2次服用,每日1剂。

方15

【组方】全蛤蚧(酥炙)1对,红参60克,川贝母60克,炒知母60克,桑白皮60克,桔梗60克,前胡60克,款冬花60克,杏仁60克,甘草60克,茯苓60克,陈皮60克,党参60克,北条参60克,姜半夏30克。

【主治】支气管哮喘,症见经常咳嗽,痰多色白,动则呼吸迫促,步行或轻微劳动亦气短不续,吸短呼长,甚则张口抬肩,面紫汗出,胸部膨大,显着向前突出,舌红苔白而滑,脉滑数。

【用法】上药除蛤蚧炙令枯外,余药共炒焦,合研极细末,发病时,每次服3克,每日3次,开水送下。不发病时,每次服1.5克,每日饭前服2次。症状控制后,可停药观察。

方16

【组方】葶苈子(包煎)10~15克,青皮10克,陈皮10克,槟榔10克,牡荆子15克,鬼箭羽10克,生姜10克,大黄10克。

【加减】

痰结重,加海蛤壳(先煎)15~20克,礞石(先煎)15~20克,皂荚6~10克;

瘀血,加水蛭6~10克,或土鳖虫6~10克。

【主治】支气管哮喘和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或喘息持续不解,喉间痰鸣,呼吸喘急,胸部憋闷如塞,大便不畅或秘结,口唇紫暗,舌暗紫或有瘀斑,苔腻,脉弦滑或涩。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重症者可每日2剂,6小时1次。

【说明】服药后大便排出痰状黏液。

方17

【组方】丁香15克,白芥子15克,川乌12克,草乌12克,当归12克,铅丹400克,菜子油1000毫升,砒石30克。

【主治】支气管哮喘。

【用法】上药分别研细末,除砒石、铅丹外,放入铜锅或瓷锅内浸泡3~4天,火熬药枯去渣,再用小火煎至滴水成珠时,徐徐下铅丹收膏(注意搅动),待药膏温度下降后,再边搅边下白砒细面,以搅均匀为好,以上工序宜在室外进行,防火、防中毒。用膏药2~3克,摊成直径3厘米大小的圆形膏药备用。取膻中、身柱穴,局部用温水洗净擦干,外贴膏药,3天后揭去,如果局部皮肤发红有小疱疹或痒感为有效先兆,注意不要弄破皮肤,一般3贴为1个疗程,重病患者停一段时间再进行下一个疗程。

【说明】皮肤过敏者、孕妇慎用。

方18

【组方】制附子(先煎)10克,炙甘草10克,干姜10克,红参(另煎)10克。

【加减】

久治不愈,加全蝎、蜈蚣;

唇舌青紫,加桃仁、红花。

【主治】哮喘危证属阳气暴脱者,症见哮病发作,神气怯倦,面色青紫,汗出如油,四肢厥冷,脉微欲绝。

【用法】上药急煎,分为2次服用,每日1剂。

方19

【组方】生石膏30~60克,甘草10克,生姜汁数滴。

【主治】支气管哮喘。

【用法】先将生石膏捣碎,同甘草一起放入沙锅内,加水500毫升,煎至200毫升,用纱布滤取第1次药液,药渣再加水300毫升,煎至100毫升,滤取第2次药液,2次煎液混合,分2次饮服,服时加入鲜生姜汁数滴搅匀。姜汁的多少视病情而定,由肾虚和风寒引起的哮喘,可滴入姜汁数十滴(1~2毫升),热喘宜少,一般成人是10~15滴,小儿3~5滴。

方20

【组方】麻黄(实证生用,虚证炙用)8克,杏仁12克,苏子8克,地龙10克,川芎10克,三七(研末冲服)3克,全蝎(研末冲服)2克。

【加减】

气喘粗急,发热,咳黄色黏痰,舌苔黄腻,去苏子,加黄芩、川贝母、葶苈子;

热甚,加石膏;

咽干口燥,痰少不利,舌红少津,加北沙参、玉竹、麦冬;

痰多清稀,恶寒困倦,属寒邪困肺,寒饮内伏,加桂枝、干姜、细辛;

喘急乏力,气短声低,懒言,舌淡苔薄白,加党参、黄芪、白术;

气短心悸,舌质红嫩,加冬虫夏草、沙参、党参;

气短纳呆,胃脘胀痛,大便秘结,加党参、白术、瓜蒌、枳壳。

【主治】支气管哮喘。

【用法】上药加水煎煮2次,将两煎药液混合均匀,分为2次服用,每日1剂。

有哪些单验方

石韦全草适量。将石韦洗净切碎,晒干备用。3~8岁每日18克,9~12岁每日36克,16岁以上每日45克。每18克石韦加水600毫升,煎成180毫升,趁热加入冰糖15克,4小时服1次,分3次服完,5日为1个疗程。

麻黄9克,黄柏12克,白果肉14个,茶叶6克,冰糖30克。前3味煎取药液,后2味开水另冲,对匀后饭前和临睡各服1次。

乌贼骨250克,砂糖500克。将乌贼骨焙干研粉,与砂糖混匀,每次服20克,每日3次。

灵芝50克,白酒500毫升。将灵芝切碎,放酒内浸泡1个月,每次服10毫升,每日3次。

防风12克,乌梅12克,五味子12克,银柴胡12克。水煎服,每日1剂。用于过敏性哮喘。

鱼腥草50克,五味子30克,地龙12克。上药用水浸泡2~4小时,文火煎20分钟,两次煎液250毫升,下午4时、8时各服一半。

哮喘发作时,应取舒适的半卧位或坐位以帮助排痰,有条件时可吸氧。

饮食宜清淡,忌食肥甘厚味,如酒、鱼、虾、肥肉、浓茶等,饮食勿过饱。

环境空气宜清新,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烟尘刺激,有吸烟嗜好者当坚决戒烟。

对于过敏型哮喘,要尽可能找到过敏源,并尽量避免再次接触。如儿童容易对蛋类、牛奶、鱼虾等产生过敏反应,应少食或禁食;对花粉、鲜花、油漆、工业粉尘易过敏者应尽可能减少接触,同时可进行预防性脱敏治疗。

哮喘发作后,应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正确认识本病,增强信心,自觉与医护配合,克服烦躁情绪,少活动,减少机体的耗氧量。

对轻、中度患者,鼓励其咳出痰液,并勤用淡盐水漱口;对重症患者及时吸出上呼吸道痰液,防止因痰液堵塞而窒息,可采取雾化吸入,使痰液稀释而易于咳出。

加强锻炼,增强抗病能力。进行耐寒锻炼和呼吸功能锻炼,增强体质,避免感冒;青壮年患者,可逐渐试用冷水浴,以适应寒冷刺激,减少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