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冠心病健康生活指南
1267200000005

第5章 用药知识26问(1)

30.心绞痛发作使用硝酸甘油需注意什么

硝酸甘油,为硝酸酯类药物,已使用百年以上,至今仍不失为治疗心绞痛的首选药物。服用硝酸甘油,对约92%的病人有效,其中可有76%的病人在3分钟内显效。硝酸甘油的主要作用是松弛平滑肌,且以松弛血管平滑肌为最明显,扩张全身静脉,减少回心血量;扩张小动脉血管,降低外周血管的阻力,减少心脏的射血阻力,从而使心脏工作量减轻,心脏耗氧量减少。此外,它还能有效地轻度扩张冠状动脉,使冠状动脉的血流重新分配,使心脏供氧量增加。因此,硝酸甘油缓解心绞痛的作用最迅速,疗效最确切。

当心绞痛发作时,冠心病病人和家人都不要慌张,应保持镇静。病人应立即就地坐下,从急救盒内取出硝酸甘油1片放在舌下含化,初次应用时先含服0.3毫克/片的剂量,以观察其敏感性和副反应。由于舌下毛细血管十分丰富,唾液可使药物迅速溶解吸收,一般1~2分钟后即开始起作用,2~5分钟疼痛就可以缓解,且能维持30分钟左右。用药时,需将身体紧靠在椅子或沙发上,切记不能站着含服。因站着会使脑部缺血,易出现眩晕无力、面色苍白,甚至昏厥的现象,可能造成摔伤。也不能卧床含服,因为卧床会增加静脉的回心血流量,使发病时间延长。若病情未缓解,可再含服1片。若连续含硝酸甘油2~3片后胸痛还没缓解,应警惕是心肌梗死发生,需要采取应急措施。

硝酸甘油是心绞痛发作时重要的急救药物之一,在使用硝酸甘油时应着重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含服硝酸甘油后延迟见效或完全无效时,提示病人并非患冠心病或是非严重的冠心病;也可能所含的药物已失效或未溶解。如是后面的情况,可将药物嚼碎继续含化。长期反复应用硝酸甘油可由于产生耐药性而疗效减低,在停用10天以后可恢复疗效。

(2)如果心绞痛反复发作,可以服用长效硝酸甘油片,每日3次,每次1~2片。同时用潘生丁,每日3次,每次2片。这样,既能扩张冠状动脉,又能防止动脉血栓形成。另外,可用长效硝酸甘油口服,每次2片,每日2次,可以预防心绞痛发作。发作时也可提前使用,以作治疗。

(3)与各种硝酸脂类药物一样,硝酸甘油的副作用有头昏、头胀、面红、心悸、头内跳痛、心跳加快,偶有血压下降,甚至昏厥等。因此第一次用药时,病人宜平卧片刻,必要时吸氧。青光眼病人忌用此药。

(4)心绞痛发作次数多的病人,可在大便或房事前含用硝酸甘油,以预防发作。预防作用可持续5~15分钟。心绞痛病人除可随身携带急救药盒外,也可以随身携带避光瓶装的硝酸甘油片,以备急用。

31.硝酸酯类药物为何不宜长期使用

临床上发现,连续长时间服用硝酸酯类药物后,其疗效会逐渐减弱,也就是病人在长期服用硝酸酯类药物后会对药物产生耐药性。在这种情况下,医学专家主张冠心病病人应该间歇地使用硝酸酯类药物,可以有效地防止耐药性的发生,对于冠心病的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

具体做法为:静脉应用硝酸酯类药物时,需在应用药物1周左右后停用。口服片剂时,要尽可能保持24小时内有一定服药的间断期,如消心痛10mg,每日3次白天随饭服用,这样夜间睡眠时就有一段时间不用服药,不易产生耐药性。硝酸甘油片剂由于起效快、持续时间短,最好只在心绞痛、急性心衰发作时才用,建议平时不要作为治疗药物经常使用,这样可避免产生耐药性。

32.如何正确使用硝酸甘油类药物

硝酸甘油不仅是治疗心绞痛的良药,而且是救治急性心肌梗死的救命药。正确使用硝酸甘油类药物,使它发挥有效的作用,是冠心病病人及其家属应该掌握的急救常识。

硝酸甘油是一种短效硝酸酯类药物,目前它的剂型有口服片剂、静脉使用针剂、通过皮肤吸收的膏剂,还有通过口腔黏膜吸收的喷雾剂等。硝酸甘油片是冠心病病人必须随身携带的急救药。当病人急性心绞痛发作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初次应为0.3mg,可根据含服后的情况再酌情增量,因为硝酸甘油降血压效果明显,需严格控制口服剂量。硝酸甘油在一天之内可多次应用,但是如果一天内心绞痛发作数次过多,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长效或中长效硝酸酯类药品如消心痛、长效甘油,以维持长期疗效,防止心绞痛复发。另外,含药时应选择坐位,最理想的是靠沙发、藤椅或宽大带扶手的椅子。站立服药容易引起直立性低血压、头昏、眼花,甚至晕倒。卧位服药可致下半身的静脉血回流量增加,心肌耗氧量也相应增加而抵消硝酸甘油的作用。硝酸甘油缓释片,疗效可保持在5小时以上,可于每日的早8点和晚4点各服1片,可在白天维持疗效。硝酸甘油针剂一般需在医生观察下使用,病人不宜在家中擅自使用。

青光眼、颅内压高者应禁用硝酸甘油,由于硝酸甘油可使眼及颅内血管扩张,从而有升高眼内压和颅内压的作用,必要时必须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33.硝酸甘油有哪些副作用?如何预防

由于硝酸甘油有扩张脑血管的作用,所以服用硝酸甘油后可引起头痛、头晕等副作用。对有此症状的病人,可将一个剂量的药分成几次服用。通常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可使以上副作用减少或消失;硝酸甘油可加重通气-血流的比例失调,致使病人的低氧血症加重,所以在用药中宜采取持续低流量吸氧,并掌握好给药的浓度,即可预防此副作用的发生;服用硝酸甘油后还可导致病人出现低血压现象。这是硝酸甘油治疗中出现的最为严重的并发症,此外还可引起心动过速、心动过缓等症状。

如果服用硝酸甘油后,血压明显降低,收缩压<90毫米汞柱,心率>110次/分钟或发生心动过缓,心率≤50次/分钟,这时应立即停止用药,并快速补液,可适当应用阿托品。用药中,输液速度不能过快,药物浓度不能太高,同时要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呼吸的变化。对于服用硝酸甘油后出现的耐受情况,多发生于长时间静脉用药的病人中。应避免不调整给药浓度及速度的长时间静脉滴注硝酸甘油,同时应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

34.硝酸甘油如何保存

硝酸甘油是心绞痛发作时首选的治疗药物,既可以预防心绞痛发作,又可作为心绞痛发作时的急救药使用。由于该药有作用快、疗效确切、使用方便等特点,所以冠心病病人应随身携带。

(1)硝酸甘油属亚硝酸盐,挥发性极强,遇热和光极易分解失效,所以应装在避光、防潮的深棕色玻璃瓶内,密封保存,可放在15~30℃的室温下,也可保存在冰箱内。不宜将药物放在透明的玻璃瓶或纸袋中。

(2)随身携带时应放在外衣口袋内,避免和身体直接接触,以免受体温影响而降低药效。

(3)由于硝酸甘油易氧化失效,所以不应长期保存。硝酸甘油有效期为1年,如反复打开瓶盖取药,药物易受温度、湿度和光的影响,有效期仅为3~6个月。所以,应注意取药要快,取后及时旋紧瓶盖,及时更换随身携带的药物,以免急救时因药效差而延误病情。

35.β受体阻滞剂有哪些副作用?如何预防

β受体主要分布于人体的心脏、支气管平滑肌、骨骼肌血管、冠状血管等处。当β受体兴奋时,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加快,传导加速,不应期缩短,支气管扩张,肠平滑肌松弛,骨骼肌血管和冠状血管扩张。而当用β受体阻滞剂时,则显现出心率减慢、收缩力减弱、收缩压降低、肌张力降低、总功率下降、心肌耗氧量下降等现象。目前临床上常用的β受体阻滞剂有心得安(又叫普萘洛尔)、氨酰心安(又叫阿替洛尔)、倍他乐克(又叫美托洛尔)等。

人体使用β受体阻滞剂出现不良反应,主要是由于受体功能被抑制所引起的,其表现如下:

(1)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β受体被抑制后,使心肌收缩力减弱,在心肌有病变或心功能处于临界状态者,β受体阻滞剂可诱发心功能不全。对已有心功能不全者,β受体阻滞剂如使用不当,可加重心力衰竭,宜停药或小剂量与地高辛合用。

(2)体位性低血压。β受体阻滞剂由于有降低交感神经张力、减少心输出量、降低外周血管阻力的能力,所以具有良好的降血压作用,为一线的降血压药物。因此,体位性低血压也比较常见,尤其是老年患者更易发生这种症状。剂量应用较大时,为避免发生这种病症,患者在体位变化时动作要缓慢,必要时减少用药剂量。

(3)诱发支气管哮喘。β受体阻滞剂可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加重支气管痉挛而诱发支气管哮喘。因此,患有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和支气管哮喘者应慎用。

(4)周围血管痉挛。β受体阻滞剂可使周围血管痉挛,其表现为四肢冰冷、雷诺现象、间歇性跛行、肢端刺痛,甚至皮肤坏死等,但发生率不高。对已有周围血管痉挛者应慎用。

(5)引起低血糖。对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人,有时可引起低血糖,并可掩盖低血糖所致的交感神经兴奋现象,如心率快、出汗等,故糖尿病病人慎用。

(6)停药反应。长期大量服用β受体阻滞剂后,突然停药可引起心悸、血压升高、心绞痛甚至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所以,长期服用者切不可突然停药,以免发生停药综合征,应逐渐减量后停药,一般1~3日内减至半量,4~6日将药减至1/4,1周左右完全停药。

(7)首剂综合征。极少数病人,初次用一般剂量的β受体阻滞剂,可发生心率减慢、血压下降,甚至心脏停搏致死等严重不良反应。使用时应从小剂量开始。

(8)神经及精神症状。对于有眩晕、嗜睡、乏力、失眠、幻觉等症状的病人,可改用不易穿透血管屏障的氨酰心安(又叫阿替洛尔)等,能降低中枢神经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9)某些β受体阻滞剂可使肾血流下降,肾小球滤过率减少,加重肾功能不全。可选用在肝内代谢的药物,如倍他乐克、心得安等。

36.为什么冠心病病人宜长期服用阿司匹林?需要注意什么

冠心病是由于供应心脏的冠状动脉发生内皮损伤或粥样硬化,并在此基础上有血小板聚集而形成血栓,最终导致心肌严重缺血的一种病症。阿司匹林除了能解热镇痛外,还是一种有效的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其作用机理是不被逆转的抑制还氧化酶的生成,抑制血小板的黏附、聚集和释放,从而达到防止微血栓形成、防止粥样硬化和心肌梗死的作用。此外,阿司匹林还可以抑制肝脏合成凝血酶原,延长出血时间,从而具有延缓或抑制血栓生成的作用。

阿司匹林不仅可以预防心肌梗死的复发,而且对已经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病人,也能够降低其心肌梗死的发病率。研究人员发现,经常服用阿司匹林与从不服用阿司匹林的冠心病病人相比较,心肌梗死发病率的比例为1:4。由此可见,服用阿司匹林可以明显地降低心肌梗死的发病率。

另外,阿司匹林对还氧化酶的抑制作用具有特别依赖性。这种依赖性表现为只对男性有效却对女性无效。原因是男性体内所含睾丸酮(男性激素)的浓度较高,还氧化酶易发生乙酰化作用,其活性较高,所以易受阿司匹林作用;而女性体内的还氧化酶则不易发生乙酰化,所以活性就较低。

冠心病病人可以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但剂量要小,每日口服30mg~100mg为宜。需要强调的是,阿司匹林的副作用是可以引起出血或刺激胃黏膜,引起溃疡,所以最好在饭后服用。如果出现刷牙时有出血现象,皮肤有明显淤点等状况时,最好找医生咨询或诊断,然后在医生的指导下再继续服用。

37.阿司匹林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阿司匹林属于抗血小板药物,能够阻断血栓素A2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经长期的临床研究证实,阿司匹林作为冠心病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用药,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因此,该药目前已经成为这类患者的标准用药。阿司匹林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

(1)过敏反应。有部分患者用药后会出现过敏性皮疹。一旦在用药过程中出现这种病症,应立即停药。

(2)上腹不适、恶心。这些不良反应是由于药物刺激胃而引起的,可以配合使用肠溶制剂、微粒化制剂或泡腾片等药物,来减少阿司匹林对病人胃黏膜局部的刺激;或者将阿司匹林与食物一同服用,也可以减轻这些不适症状,且不会影响药效。

(3)上消化道出血。多半发生于有慢性胃部病史的患者。在目前推荐的用于冠心病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剂量下,很少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现象。一旦发生须立即停药,必要时进行纤维胃镜检查,以明确出血的部位和病变的性质。对发生出血的患者,推荐使用局部的止血措施如口服凝血酶、胃黏膜保护剂、胃酸抑制剂,避免全身性使用促凝药物,以免诱发心脑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

(4)皮肤出血点。此种症状为阿司匹林抗血小板作用所致。减少剂量或停药后消失,在目前推荐的给药剂量下,该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

(5)对外科手术的影响。外科手术前,为保险起见,必须停用阿司匹林一周以上,否则容易出现手术创面的广泛渗血;对必须尽早进行的手术,停药后可以监测血小板功能,在血小板聚集率恢复到大于50%时,即可以进行手术;对急诊手术,立即停用阿司匹林,并可以输注新鲜血小板,新输入的血小板可以发挥正常的功能。

38.为什么说清晨6点服药预防冠心病的效果最好

一项关于心血管病发病的时间性研究揭示,心肌梗死或心脏猝死的发作,在一天中有两个高峰:起床后1~2小时和此后的10~12小时,尤以第一个高峰更为明显。以往人们发现高血压也有这种双高峰规律,即早晨7~9点和下午3~5点时血压升高,以致脑中风在这两个时间段也呈高发现象。这是因为人的血液凝固作用在早上增高,儿茶酚胺(有加快心率、升高血压作用的催醒激素)分泌在早晨起床时急剧上升。另外,冠状动脉紧张度最高的时间也在早上。

专家们指出,要是能在高峰到来之前用药,无疑能减少心肌梗死或猝死的危险。因此,专家们提出了一种生物节律健康法,认为早起早睡,生活规律,能有效地降低这种危险因素。与此同时,还可配合药物治疗。通常服用的治疗心血管病的药物,在服后24小时左右才能达到有效治疗浓度。因此,一天一次的药物应在早晨6点服用,一天两次的药物应在早晨6点和下午3点服用,一天三次的应在早晨6点、中午12点、下午5点服用。这样就有可能抑制双高峰的出现,减少心肌梗死等疾病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