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老牛犁痕
1268000000014

第14章 切磋篇(12)

第一条主线是创新。首先是理论创新,在勘探开发南堡油田的过程中,创新了一项理论——东部陆相盆地富油气凹陷精细勘探理论,这是找到油田的关键。其次是技术创新,其中包括应用世界上很多先进的钻井工艺技术打出的“水平井”;用吹沙填海的办法建成人工岛,实现“海油陆采”;不用拆卸、搬迁、安装,钻机沿着井口槽轨道即可以转移到下一口井位置的“井口槽”技术;还有现代科技大会战中创造出的许多不仅在国内位居前列,在国际上也处于领先水平的许多个“第一”。这些新技术的采用,“擒住了油龙”,提高了出油率,降低了成本,减少占海占地,杜绝了环境污染。报道中,对这些专业性比较强的技术问题,都作了通俗易懂的解释。读者既了解了大油田所以能开发出来的深层原因,也看到我国石油工业科技水平的飞速提高,感到备受鼓舞,更进一步加深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科教兴国”战略正确性的认识。再次是体制创新,冀东南堡油田实行“油公司”管理体制,“油公司”内部主要是勘探开发和生产组织,其他施工队伍大都是通过招标投标选择,通过市场机制把国内,甚至世界上最好的技术和施工能力最强的队伍整合到一起。这样就使油田的职工队伍非常精悍,(现有在职职工4000多人,其中30%是科技人员,大本以上学历的占三分之一,有中级职称以上的占四分之一多。)而且可以保证参加会战的每个人用最高的效率把自己最擅长的活干好。老“会战”拼的是人力,新“会战”讲的是体制和技术。冀东南堡油田的成功实践,能使读者深深地体会到自主创新、深化改革的生命力。

另一条主线是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传承。在南堡油田的报道中,随处都能看到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在新一代石油人身上的体现,正像《驭龙》的引言所说的:“‘我们一定要找到油!’这是在采访过程中频繁敲击我们耳鼓的声音。”“冀东油田得到了一个沉甸甸的金娃娃,而这个‘金娃娃’正是有赖于每个群体、每个人的责任意识;冀东油田得到了一个激动人心的地下宝藏,而这个宝藏正是靠着冀东油田人锲而不舍的精神一步步挖掘到的。”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是什么?不就是鲜活的大庆精神吗?就以“东部陆相盆地富油气凹陷精细勘探理论”的创立来说,也就是大庆精神发扬光大的产物。这个理论包括精细三维地震勘探、精细区域地质研究、精细油田地质特征研究,精细选择钻井方式、精细测井解释、精细组织管理等,这“六个精细”不就是大庆人的“三老”、“四严”作风的生动体现吗?

在“降龙渤海湾”系列的前三篇中都贯穿着石油人的感人事迹,在《驭龙》这一篇,又集中报道了几代石油人不同类型的典型。其中有不顾个人得失、勇于承担责任的经理徐中清;有解决问题不过夜的总地质师周海民;有“能挑千斤担,不挑九百九”的冯京海;有放弃北京优越的工作环境,来到冀东油田为找油拼搏的副总地质师董月霞;有和外祖父、父亲一样,为把自己的青春和智慧献给石油事业的青年工程师高晖等为代表的石油人的群体。从他们的动人事迹中,看到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在代代传承。

冀东南堡油田是个创新的典型。报道这个典型时,编辑记者们都发挥了创新精神。可以说是以创新精神报道创新的典型。

突出的代表是“降龙渤海湾”系列。把油田比喻为油龙,形象,生动,也比较贴切。通讯的作者们按照降龙的四个阶段。把标题凝炼为《寻龙》、《探龙》、《擒龙》、《驭龙》,并且用超常的大字标题,醒目易记,印象深刻。四篇系列通讯的小标题,看来作者是下了大功夫的,他们从大的事件、典型细节或思想体系中,把十四个标题都提炼成“一”字头,并选择石油人的精彩语言作副题,不仅没有因词害意,而且恰恰做到了以小见大,生动、形象、准确地展现了文中的内容。由于篇幅的原因,我们仅把《驭龙》的几个小标题全文抄录如下,供同志们研究品评。

1.一份只争朝夕的历史责任感“解决问题决不能过夜”。

2.一个锲而不舍的追求“不留短发是怕剪发浪费时间”。

3.一段无上光荣的人生经历“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我都在现场”。

4.一种新时期石油人的独特魅力“要像铁人苦干,也要学会巧干”。

以上粗略分析的只是内容和形式的一两个重要方面,其实,关于冀东南堡油田的所有报道,从整体的策划,到稿件的写作、版面的设计、图片的搭配、配稿的选用,以及上下篇的衔接,都是非常用心,精益求精,力求有新的突破。功夫不负有心人,上下齐心努力的结果,创新求变之意多处显现。对这些,我们就不一一展开评说了。

§§§第三十节精彩的《瞬间》

最近,大家议论,《河北日报》的《瞬间》版越办越好,是《河北日报》的一个亮点,深受读者的欢迎和喜爱。在媒体竞争激烈、读图时代到来的今天,办好《瞬间》画刊,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系统地阅读了今年上半年全部《瞬间》,感受最深的是以下几个方面:

主旨“三贴近”

读遍23期《瞬间》,我们第一印象就是题材都是来自基层第一线。介绍了一个又一个事迹生动感人的先进典型,所抓的问题都是与群众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热点,即使是反映省“两会”的专版,也没有把镜头对准上层,而是对准基层、对准群众,反映各行各业取得的成就,各个阶层同心合力夺取新胜利的精神风貌。通过一期期精彩的画刊可以透视出新闻摄影部的办刊理念:“用照片说故事,听故事看新闻。说百姓爱听的事,拍百姓爱看的片。”

实践这一办刊理念是不轻松的,记者们要付出更多的艰辛,要经常风风火火跑基层,有时连春节都不能在家里和亲人一起度过。今年春节前夕,为了反映胡锦涛总书记关注和视察过的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御道口村欢度春节的情景,记者贾恒腊月廿八出发,乘火车倒汽车长途跋涉直奔坝上寒冷的御道口。他住在老乡家里,四天时间吃着“百家饭”,同乡亲一起办年货、看春晚、放鞭炮、拉家常,拍下了一组生动感人、喜气洋洋的照片。正月初八,《在御道口村过年》同读者见面。这只是新闻摄影部记者以高度的敬业精神,在下边奔波的一个缩影。

着力抓典型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新闻摄影部深深懂得这一点,因此,他们下力气抓先进典型。半年里,抓了十个典型,占全部《瞬间》的将近一半。据我们所知,这些典型中,除了《上校村官》和《拥军爱兵的田金芳》是与要闻版相配合的,其他所有典型,都是他们自己发现的“独家新闻”。这是特别值得称道的。还有就是这些典型事迹非常突出、非常感人,下面仅举几例:

例一,《一对农家夫妇的养殖创业之路》报道的是怀安县李柱、王桂枝从养20头猪崽开始,到拥有60000只特种动物的创业过程。他们不仅自己带头致富,而且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在这对夫妇的带动帮助下,怀安县有120个村,3000多农户和下岗职工搞起了蓝狐、乌苏里貉养殖,年存栏万只以上的养殖户就有130家,年盈利百万元以上的18家,2006年全县毛皮动物存栏20余万只,今年有望达到40万只。仅此一项,全县农民增收4000余万元。李柱成为省政府命名的“特养状元”,王桂枝是全国三八红旗手,夫妻二人集几十项荣誉于一家。这个典型针对性、指导性多强啊!

例二,《拂响孩子健康的风铃》介绍的是乐亭县徐家店卫生所卫生防疫医生姚祥的动人事迹。他40年来,走遍了辖区17个行政村的家家户户,为8437名适龄儿童完成20多万次预防接种,保持了98%以上的接种率,并实现零差错。40年来,他建立的几类儿童预防接种登记卡成为记录新中国计划免疫事业发展历程的一份特殊档案,为城乡医务工作者树立了榜样。

例三,《太行山里的教育世家》颂扬的是磁县深山区南岔口村退休老教师李生瑞家三代10人教书的感人事迹。这祖孙三代从事教育工作的10人中,有5人从事山区农村教育工作达25年以上,现在仍有6个常年工作在偏远贫困的山区学校。省教育厅授予他们“省优秀教育世家”的荣誉称号。

这些典型,不仅在全省拔尖,就是在全国也是不多有的。我们的画刊,用生动的画面、鲜活的语言,将他们可亲、可敬、可学的动人事迹呈现在报纸上,读者还能不爱看,还能不受感动和启迪吗?

监督较适度

《瞬间》搞舆论监督,图文并重,比单用文字效果更好。

纵观半年的《瞬间》,在舆论监督上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搞好总量控制。半年共发四个版,仅占全部版面的近六分之一。

二是内容把握重点。在四期舆论监督报道中,两期是关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期是维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这是维护人民长远利益,上对祖先、下对子孙后代的大事);一期是涉及全社会精神文明的。

三是方式比较温和。比如,对沧州铁狮子的报道,重点放在这尊铁狮子对研究我国冶铁史、雕塑史、佛教史的重要价值,建国以来沧州市对铁狮子研究保护所做的努力,最后正面提出期望:“狮城人与铁狮子有着太多的亲情,太多的故事,让我们和他们共同企盼,牵肠挂肚终有时,千年铁狮永不倒。”对献县单桥的报道亦是如此,请看四句小标题:“美德善举孕育文化瑰宝”,“鬼斧神工造就传世古桥”,“文物毁损令人痛心不已”,“保护开放应是当务之急。”这样动之以情、述之以理,与其说是监督报道,还不如说是为保护文物奔走呼号的正面报道。即便是批评在公园里发生的那些不文明现象时,分寸也都掌握得很好。字里行间都饱含深情,委婉规劝。从大标题“携文明一路同游,为美景锦上添花”就能读出编辑、记者的良苦用心。

主片放得开

《瞬间》所刊图片,都是大中小结合。每期一个主片,尺幅放得开。在这一点上,说他们是“大手笔”并不为过。一般都在20×10公分,最小的也是15×10公分。

例如《燕赵文化享誉韩国——写真“2006韩国河北文化周”》,用25×18公分一张大片居中上方,反映中国演员向观众散发中国传统风格的小礼品的热烈场面。邻国友情跃然纸上。

例如在《太行山里的教育世家》版的左上方一张25×17公分的祖孙三代十位教师的合影,李生瑞老人居中,坐在自家门口石阶上,儿子儿媳围坐在旁边,孙子孙媳站着,全家人个个幸福的微笑着。让人看了就肃然起敬。

例如《铁狮子,你是如此令人牵肠挂肚》这期,一个用大铁架子支着裂痕累累铁狮子的特写。

新闻摄影部负责人说得好:“‘5秒钟吸引读者眼球’,靠的是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新闻图片,一目了然。”

题文下功夫

过去,搞摄影的同志往往是重画面、轻文字。现在,我们读了《瞬间》以后,一个强烈的印象就是他们在文字和标题上很下功夫,文风比较好,清新活泼,少有“八股腔”。

请看几个精彩的标题:《“风沙窝”的前世今生》;《两个女人两颗爱心》;《他犹如一缕清风拂响孩子健康的风铃》;《哈哈腔,一腔艰难,一腔希望》;《铁狮子,你是如此令人牵肠挂肚》。

再让我们欣赏几段颇不一般化的文字:

在写康保兴隆村父老乡亲20多年来与风沙进行着殊死搏斗的前言中说:“为了将‘风沙窗’建成‘安乐窝’,兴隆村从幼小孩童到耄耋老人,已经把种草栽树化作一种本能的自觉行动。我们采访之时,正赶上乡亲们展开新一轮的小规模绿化造林。乘农用车去参加绿化的村民笑语欢声,就像去参加一场喜筵;83岁的裴元鸿老人不听劝阻,来到村西北的风沙沟压杨树条;腿有残疾的张同林在沙地上甩掉拐杖,匍匐着植下一棵棵幼苗……绿化现场留下一片新绿,留下一片感动,新绿和感动之中蕴藏着痛定思痛后的警醒,以及对保护生态环境的深刻的认知。”

“这是一家由珍稀动物养殖技术培训中心、养殖基地、良种繁育中心和花山狩猎场四位一体组成的养殖企业,同时也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皮毛动物养殖企业。企业老板是一对土生土长的农家夫妻档——李柱和王桂枝。如果让熟知李、王夫妇的人说起他们的创业故事,不乏传奇色彩,但是传奇归传奇,创业之路还是靠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走来。”

在“哈哈腔”的《拍摄后记》中有一段饱含作者深情的话:“哈哈腔剧团闻到了春天的气氛,让我们带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温情和敬意默默地为她祝福。”

在《携文明一路同游,为美景锦上添花》版上,有一段委婉温和、又不失尖锐,褒贬鲜明的精彩语言:“在长安公园游船码头边,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弯腰拣起了前边走过的一对恋人随手扔掉的香蕉皮,丢进路边的垃圾箱。……有人将文明丢弃,有人将文明拣起,‘拣起文明’的稚童就是一朵文明之花。”

§§§第三十一节关注民生新范例

——评《河北日报》《健康周刊》

“走进农家话健康”系列报道

近一个时期,《河北日报》的一些系列报道,都很精彩,可以说是“好戏连台”。《健康周刊》上从6月4日开始至7月16日刊发的“走进农家话健康”系列报道(以下简称“话健康”),就是这些“好戏”中的一台。从7月30日《健康周刊》发表的“热线互动”来看,这组“话健康”引起了比较强烈的反响,深受读者欢迎。读者们称赞这组报道贴近农民,贴近基层,很有针对性、指导性和实用性。这组报道体现了党报深入实际关心农民健康,为农民健康鼓与呼的民生情结。

“关注民生”是《河北日报》的一个突出特色,经常组织记者下基层、访农家、访市民,搞系列报道。这次“话健康”运用了以往的成功经验,并且又有自己的发展和创造。

从报道的方式上分析,此次“话健康”有三个突出特点:

1.版面占位显要。他们利用专刊版面安排有稳定性的优势,将七篇系列报道全都放在综合版的头条位置。而且用大字标题,十分醒目。连同评论文章和其他配稿,每期约占2/3个版面,集中突出。

2.点面结合。既有典型事例,又有宏观情势的分析。这样,就能让读者看到农民健康问题的普遍性,从而看到问题的严重性。

3.不仅“摸脉、诊断”,而且“开方、抓药”。在记者深入农家调查的基础上,请有关专家和权威人士“开方治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次系列报道,几乎每期都有一篇挂“健康观察”栏头的署名评论文章,一事一议。评论不仅引用报道的事实,而且运用作者自己所掌握的一些相关材料。通讯,评论、照片、漫画有机结合,相互补充,合力阐释,相得益彰。

从报道的内容看,包括评论文章所阐发的思想,“话健康”亦有三个主要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