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老牛犁痕
1268000000037

第37章 通讯篇(7)

练为战。打起仗来,什么情况都可能碰上,他就在晴阴风雪等各种条件下练。连里正练夜间射击的时候,新哲感冒了。他躺在炕上琢磨射击要领,可是没法练,他心急火燎:夜间射击我可得快点学会,敌人要是黑夜从海上爬来,我好消灭它。他瞅着电灯想啊想,他把一盏小油灯点上,用厚纸罩住,罩上扎个小窟窿,透出一星亮光,他闭了电灯,摸着黑瞄那小窟窿。摸着黑没法检验瞄得准不准,后来他又把电灯开关绳拴在脚上。可是脚一动,枪也动,没办法,只好请妈妈帮忙。他病好后,晚上在连里集体练习结束,回到家里还坚持这样练。

新哲这样没黑夜没白天的练武,奶奶心疼地说:“不好好歇会儿,整天练那干啥?”新哲说:“奶奶您的耳朵是咋聋的?”“是日本鬼子吓聋的呗!”“美国鬼子又叫喊打咱们了。”老人听了这话,不但不阻拦,反而鼓励他说:“那你就好生练吧,练出能耐来,哪国鬼子来也不怕。”

姐弟神枪手

赵滩民兵连22名“神枪手”,其中最先打出三枪30环成绩的是徐彩霞、徐彩石姐弟俩。这姐弟怎么都成为“神枪手”了呢?里面还有段故事哩!

19岁的徐彩石原来射击技术并不高,1964年春天的实弹射击,三发子弹打了个“烧饼”,回到家里败兴地说:“这兵我不练了。”徐彩霞看看弟弟的表现就猜中了他的思想。他练兵脑子里没个敌人,要是打出成绩来就自满,打不中靶一定灰心。因此,彩霞就对弟弟讲:“咱爹是从山东逃荒来的穷人,受尽阶级敌人的气,打靶应该看成是打坏蛋,不是为了听响哩。”甭看彩石不爱说话,心里可有数,听了姐姐这一番话,嘴里没吭,心里琢磨起来:怪不得姐姐宁可起五更睡半夜,操持五口人的家务,还要坚持练武呢!原来是她心里有个敌人呀!这次她打了个优秀,我下次也得赶上她。他在院里修了靶台,屋里贴了小靶子,饭前饭后,一早一晚,忙里抽闲地苦练起来。彩霞见弟弟这样上劲,常常来作辅导,彩石就更上了劲。胳膊肘磨破了睡一宿定了疙疤;第二天又磨破了,疼得钻心,还是坚持苦练。一次射击考核,徐彩石五发子弹打碎五个瓶子。

小炮手

报纸上常常登些越南游击队用迫击炮袭击美军飞机场的胜利消息。是不是赵滩民兵连的三个小炮手也受到鼓舞了?你看,他们在一次民兵现场会上,六发炮弹,都中目标,受到人们的称赞。小炮手曹洪文、乔树桐、曹玉华,这刚交十七八岁的两男一女,对这门六○迫击炮怎么这么迷呢?去年4月,这门炮一进村,连里就确定他们当炮手,三个人都是回乡的初中学生,对炮一门不摸。但是,他们听说“炮,比枪能更多地消灭敌人”,从心眼里爱上了它,表示要把炮练好。从此,拆卸、擦洗、瞄准、射击,他们一点一点地苦练起来。三伏天,社员们正在歇晌的时候,三个小炮手扛着炮到村外去练,测好距离,瞄准目标,“砰”,教练弹打出去几百米,钻进沙地里一尺多深,他们脚踏着热沙,头顶着烈日,一次又一次地找回教练弹再练。时间不长,他们就掌握了放炮技术。

§§§第二十五节解放军的传统永不忘

——记遵化县西下营“四十勇士”

在唐山地区民兵工作现场会以后,遵化县西下营大队党总支召集全大队荣复军人,向大家传达会议精神。党总支副书记李印做完传达报告,指着那面绣着“发扬革命精神,继续奋勇前进”两行金色大字的奖旗问大家:“地委、专署、军分区为啥奖给咱们这面旗?”

“希望我们在三大革命运动中做出更大成绩。”

“要求我们把民兵建设搞得更好,保卫住咱无产阶级的天下。”

李印说,那么咱们根据领导上的要求找找差距吧。

勇士们热烈地讨论起来。从生产到学习毛主席著作,从荣复军人发挥的作用到民兵工作“三落实”,找出一条条的差距,订出一项项的措施。

革命战士葆青春

勇士们从部队回来以后,始终以革命战士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发扬三八作风,保持着人民解放军的革命化、战斗化的光荣传统,成为地方学习解放军的骨干。一个任务下来,他们像在部队上接受战斗命令一样,说干就干,雷厉风行。他们牢记着毛主席“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的教导,谦虚谨慎,不断前进。拿一等残疾军人孟繁瑞同志来说吧,他身残志不残,为了减轻国家和集体的负担,为给社会主义增添一砖一瓦,终年和社员一道辛勤劳动,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当饲养员时,他黑夜白天守在那里;秋天看场,他兢兢业业,场边有一点粮食也扫起来;建设茅山有他;今年抗旱抢种时也有他。1938年参加革命的老连长吴荣阁,今年58岁了,他人老心红,始终保持着旺盛的革命朝气。他说:“只要我有这口气,就要革命。”前年他老伴去世了,扔下五个孩子,但是,他仍然起早恋黑地忙队里的工作。

四十勇士是这样,以后回来的23名荣复军人还是这样。

那么,人民解放军的传统是怎样传下来的?荣复军人的模范作用又是怎样发挥的呢?这一方面是靠他们的高度的思想觉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是由于各级党委、政府和军事部门加强了对他们的培养。西下营大队的党组织对荣复军人管理教育抓得紧。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狠抓复员初期的思想工作。安家先安心。荣复军人一到家,党总支负责人就找上去谈心。请对方谈一谈在部队锻炼成长的情况,回乡后的打算,有哪些希望和要求;向对方介绍本大队几年来的变化,全体荣复军人在家乡的表现,存在着哪些问题和不足。另外,还告诉对方应该怎样对待原有干部,怎样看待部队和农村的不同;然后,向对方提出任务要求。这样,荣复军人一回来,就感到党组织的温暖,对家乡的情况有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向谁学习,应该发扬老荣复军人的哪些传统,回到农村应该干什么,怎样干,注意什么问题,都先有个底数。

二、进行谦虚谨慎的教育,防止居功骄傲。这个大队的荣复军人立过功的比较多,因此,从荣复军人回来大队党总支就不断进行谦虚谨慎的教育。教育的方法是组织全体荣复军人开展比功劳、比贡献、比复员后表现的“三比”活动。讨论了荣誉是从哪里来的、个人贡献在整个革命事业中占什么地位,使大家进一步认识到个人的荣誉是党和人民给予的,个人的贡献在整个革命事业中好比大海中的一滴水,没有丝毫值得骄傲的理由。因此,绝大多数荣复军人回乡后一直保持了谦虚谨慎的作风,踏实劳动,努力工作,密切联系群众,受到了群众的爱戴。

三、建立荣复军人学习站,成立荣复军人小组,以学习毛主席著作作为统帅,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勇士们非常热爱毛主席著作。他们大多数人识字不多,但是,文化低难不倒他们。遇到生字问别人,或请别人给读。有的同志还用歪歪扭扭的大字写了学习笔记,一直坚持下来;有的同志眼花了,还把毛主席著作和眼镜一起装在衣兜里,有空就读。到目前,有的人已经通读了《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全体荣复军人都反复读了《为人民服务》、《将革命进行到底》等20多篇文章。

四、表扬先进,树立标兵。在复员军人中有各种类型的标兵,最突出的是孟繁瑞、吴荣阁,大队党总支要求全体荣复军人、全体干部和社员都向他们学习。共青团员陈起,刚从部队回来时,劳动不习惯,一度产生离开农村的思想。党总支书记、四十勇士之一的王佐民找他谈心,老复员军人于江也跟他谈。他们向陈起讲述农村的前途,搞好农业生产的重要性,还向他详细介绍了孟繁瑞同志的模范事迹。陈起受到很大震动,他问自己:“孟繁瑞为祖国的解放事业失掉了双腿,复员以后,以惊人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忍耐着极大的痛苦学会了各种农活,学会了担水、骑自行车。一个没腿的人在地里爬着干活;全凭两只胳臂用勾镰勾着树杈从这棵树到那棵树地给果树剪枝。我一个好胳膊好腿的年轻人,遇到这点困难能打退堂鼓吗?解放军的光荣传统能让它在我这里丢掉吗?”陈起的思想起了很大的变化。从此,他一直踏踏实实地劳动、努力做好党交给自己的工作。他和勇士们一样,受到了群众的拥护,最近被选为民兵营副营长。

从“四十勇士”身上受到教育的不只是陈起一个人,也不只是新回乡的荣复军人。西下营大队所有的干部和社员,尤其是那些青年人都不例外。在西下营,无论是谁,无论是在劳动中,工作上,还是在生活上遇到困难,都习惯给自己打这样的问号:“跟‘四十勇士’比一比,怎么样?跟孟繁瑞比一比,怎么样?”

以战斗化的作风搞生产

勇士们的优良作风首先表现在生产斗争中。他们说:“过去,真刀真枪地跟敌人斗,是革命;现在搞好生产,也是革命。”“我们是脱下军装的革命战士。”老勇士们回到农村以后,在生产中和过去打仗一样,雷厉风行,生龙活虎。党总支觉得这种作风在生产中是很需要的,他们就积极倡导、热心培植这种作风。他们就是以这种作风起家创业,改变了西下营穷山沟的面貌。近几年回乡的荣复军人,还是用这种作风和勇士们一起,跟广大群众一道,艰苦奋斗,继续改变着西下营的面貌。几年来,在生产斗争中,他们带头打了一个硬仗又一个硬仗。1964年,山西大寨的先进事迹发表以后,大队的干部和荣复军人在农历大年三十、初一、初二,一连学习讨论好几天。党总支提出改造茅山的号召,荣复军人带头响应,他们说:“大寨人能改造狼窝掌,我们也能拿下茅山这个穷碉堡。”“贺龙同志一把菜刀闹革命,我们要靠大镐铁钎战茅山。”茅山东西长五里,南北宽三里,是日伪时期的无人区,解放后当了牧场。经过干部、社员反复酝酿,决心把这座光秃秃的茅山改造成为花果山、米粮川。正月初六,30多名勇士在李印的率领下,和民兵一起,带着干粮,冒着寒风,踩着积雪向茅山进军。他们带头抡锤凿石,挥镐刨山。老连长吴荣阁不减当年勇,一边干一边指挥;曾在战场上立过大功的炮兵排长屈贵森,搬石头把一个手指头压破了,鲜血直滴,包扎一下,还是“轻伤不下火线”,用一只手搬;被战火夺去脚后跟的石恩荣,站立不稳,一颠一跛,还干得很猛。晌午,该吃饭了,大家拿出干粮一看,干饭成了冰坨,白薯成了冰棍,窝头像个石蛋。这时勇士周福奎唱起了志愿军小唱:

渴了冰雪当水喝,

饿了炒面吃几口……

他们把冻饭砍成块,把白薯切成节,坐在石头上吃起来。他们的苦干精神,他们的乐观情绪,深深地教育和影响了民兵。这样,7天挡坝墙502道,打石井三眼,开梯田30多亩,第一次战役比原计划提前8天。去年收获粮食6500公斤,现在,当年结果的核桃又挂上了果子。

今年,西下营受到20年没有过的春旱,3300亩春播作物中,有2000亩需要浇水播种,而山地就占60%,离水源二三里远。在严重大旱面前,大队党总支动员全体干部和社员响应省、地委提出的“春不下雨保播种,年不下雨保丰收”的号召,向旱魔展开了斗争。荣复军人走在抗旱抢种的前列,起早睡晚,不少人两个月扁担没离肩,肩膀压肿了,仍然不下火线。勇士们敢打硬仗、艰苦奋斗的精神,鼓舞了社员,他们说:“干,像勇士们那样干!”抗旱斗争获得了胜利。到6月15日,将全部土地种完,还把500亩麦子浇了一水,其中300多亩浇了两水,得到较好的收成。

脱下军装不忘武装

荣复军人从部队上回来,主要任务当然是搞生产,但是,他们没有忘记党和部队首长的教导,没有忘记阶级斗争,懂得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保江山必须抓紧枪杆子。1955年,桃园村的荣复军人从坏人手里夺过了枪权,以后,他们仍然一手抓锄,一手抓枪,又劳动又练武,时刻保持着革命警惕性。1962年,他们听到蒋介石妄想窜犯大陆的消息,非常气愤,全体荣复军人和民兵一起,开了控诉美蒋罪行大会,大家纷纷写了申请书、决心书,表示随时听候国家召唤,时刻准备重返前线,杀敌立功。从这以后,更加强了练武活动,“四十勇士”人人传帮带,在练武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孟繁瑞同志在最近几次军事表演和比武中,射击总得优秀成绩,有的人也许会说:“他这是有老底呀。”不,老孟已经复员15年了,况且他原来的射击技术并不怎么好,而是靠了这些年的勤学苦练。他一方面自己积极练武,进一步提高军事技术;一方面帮助家里人和民兵们练武。有时候,他一进靶场,嫌带假腿不方便,就干脆摘下去。肉磨肿了,出了血,他贴上块胶布继续练。去年夏天,民兵在林场训练的时候,大雨后,河水猛涨,浪大水急,老孟多绕三里多地也按时赶到。靶场不能去,他把靶子设在外边,伏在屋里窗台上,从窗户眼里练习瞄准。有的青年民兵劝他:“你枪打得不错,没腿没脚,干点啥又那么吃力,歇会儿!”老孟说:“阴天下雨正是练武的好机会,不练还行?咱放松,敌人可不放松呢。”感动得大家都跟他练起来。他们说:“老孟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对着他照一照,摸爬滚打,啥困难也不怕了。”

复员军人都成了民兵活动的骨干,担任各方面干部的,热情地支持民兵工作。20名复员军人担任了民兵排以上干部,在工作中,认真贯彻毛主席关于民兵工作“三落实”的指示,组织民兵学习毛主席有关人民战争思想的文章,提高民兵的阶级觉悟,增强战备观念。他们还注意向民兵传革命思想,传三八作风,给民兵讲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斗争故事,讲作战、侦察敌情等方面的经验,讲本村本地的民兵斗争史,向生产队干部、社员宣传办民兵的意义。在军事上,大部分荣复军人都带了徒弟。一些重大的生产任务,如建设山地、修水库等,勇士们都带领民兵搞突击,行动军事化、战斗化。这种战斗化的作风,通过民兵,又传播到广大群众那里,越传越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