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春天的奇迹
1268100000011

第11章 拆迁一线塑忠魂展英姿(6)

为了争速度,指挥部要求对当日有丈量、签约要求的拆迁户,不论时间多晚,哪怕是雨雪天气,这个组也要保证当天丈量、签约完毕。

为了尽快解决疑难问题,这个组还成立了临时法庭,由区法院每天至少安排一名庭长值班,专门安排一间办公室,成立临时法律调解中心,对各种法律纠纷、民事纠纷随时开庭审理,入村以来,成功调解了26起因拆迁引发的各种纠纷。同时,由镇城建办专门负责解答群众的疑惑和问题,确保了政策的解答和执行不出现偏差。对需要请示指挥部的重点、难点问题,多次邀请指挥部及政策咨询组有关领导,召开现场答疑会和政策咨询会,化解难题,为提速拆迁进度争取了时间。

心有大爱,肩扛责任。

八街拆迁组怀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投身到工作之中。

从工作组指挥长到全体工作队员,全部深入一线,配合丈量组完成丈量,帮助群众核算置换面积,耐心解释相关政策,直至陪同群众满意地签完协议。一次,正在为一户丈量时突然停电,工作人员坚持用手电筒照明为其丈量直至完成。

为了顺利拆迁,区法院胡永军院长提出一些方案。凡是涉及的民、商事纠纷,法院开辟绿色通道,优先立案,优先审判,优先执行。同时,设立专门巡回法庭,抽调业务素质高的法官,在城中村改造拆迁指挥部,专司审理拆迁工作中涉及的民、商事纠纷,坚持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做到速审速结。

晚上10点钟,胡永军院长正忙得不可开交,突然接到其妹妹的一个电话。电话里的声音有些发颤:“哥,妈妈病危啦,快回来吧!”胡永军吓了一跳,没想到母亲病得这么快。他半天说不出话来:“啥病?赶紧送医院!”他跟指挥长张会春请了假。张会春说:“快去吧,抓紧回来,这边离不开你啊!”胡永军点点头,交代完一些事情后,就急匆匆上路了。胡永军是石家庄人,一路兼程,后半夜3点多赶到石家庄一家医院,看到母亲时,老人家已经昏迷不醒。

胡永军望着母亲苍白的脸,他哭了,哭得格外痛心。他整整守候了母亲一宿。他觉得自己愧对母亲,自己在唐山工作多年,除了节日,很少陪伴在母亲身边,如果母亲永远醒不过来,连一句遗嘱都没留下,将是他最痛心的事。他眼睛里渐渐涌出泪花。

第二天早晨,胡永军推着母亲进了化验室。医生给母亲做了“核磁”,诊断结果让他大吃一惊,脑血管严重堵塞,就是严重脑血栓。

胡永军把母亲推回病房,跟医生交换了一下意见。医生说老人病情很严重,需要马上输液。看着医生给母亲输液,胡永军对妹妹和家人说:“你们陪伴着老妈吧,我得赶回去了。那边大拆迁,离不开我啊!”妹妹和家人都不理解,老妈生死未卜,拆迁难道比老妈的命还重要?胡永军说:“我也不是医生,待在这儿也没用,老妈啥时醒了第一时间告诉我!”妹妹讷讷地说:“好吧,那你跟妈说。”胡永军拉着母亲的手,有些哽咽:“妈,您好好治病,儿子不孝,先走了,那边有重要任务。”母亲没有一点儿表情,像是睡着了。“妈,我们那边大拆迁设了流动法庭,昼夜不能停啊!您能原谅儿子吗?”母亲没表情,身边的妹妹却无声地哭了。

妹妹轻轻抻了抻胡永军的衣角,示意他赶紧走。

临走前,胡永军又摸了摸母亲的手:“妈,我们都为您祈祷,您会醒来的!”说完,抹着眼泪走了。

第二天下午4点,胡永军赶回丰南,没有进家门,直接去了八街拆迁现场。现场热闹无比,朔风凛冽,尘土飞扬。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这个时候,胡永军听审计局单局长说碰到两家“钉子户”。这是八街的最后两家,如果拿下来,就大功告捷。胡永军说:“我到那两家看看!”单局长阻拦说:“胡院长,我们知道您有经验,可是,你刚刚远途归来,还在医院陪了一宿的床,太劳累了。明天再说吧!”胡永军二话没说,让工作人员带他去了李先生家。

这户李先生家,工作组的人去了无数趟,却都无功而返。

胡永军既有处理突发事件的经验,还有说服人的慢功夫。到了李家,胡永军首先弄清了这家人的口头“理由”。原因是他家地下室比别人家的小,如果按实际丈量的尺寸,他比别人要少拿好几万的补偿款。

这家人经济条件差,家庭负担重。穷怕了,苦怕了,他说反正是政府和开发商的钱,多要一笔是一笔。胡永军明白了,他把拆迁当成了致富的机会!一旁有人喊:“老李,这是法院胡院长,你胆子真大,明目张胆跟政府对抗,无法无天啊?”这话显然刺激了老李,他脸红脖子粗地吼道:“院长?拿院长压我?老子没犯法,院长我也不怕!”胡永军瞪了工作人员一眼:“你说的啥话?我是不是院长不重要。我今天来到老李家,不是代表法院,而是代表政府做动迁户的工作!咱响鼓不用重锤敲,有话摆在桌面上!好好谈一谈!”他跟老李面对面坐下开始唠嗑。

谈了几句话,老李很强硬,看来是横下一条心想对抗下去。胡永军没指望今天能够谈下来,但是,今天一定要找到打开这把铁锁的钥匙。

老李哑着嗓子说:“反正我是骑在老虎背上的人了,在你们眼里,我是刁民。可我不是熊包软蛋!其实,我的条件很简单,你们拆我的房,就要跟你们要钱,地下室的问题不能有两个标准。”胡永军说:“关键是你家地下室的面积不够!我们能多给你吗?这是有政策的!”老李说:

“政策还不是你们定吗?你们要是不给我,胆敢强拆,我就死给你们看!我死都不怕,还怕啥?”

胡永军身心疲惫,还是强打精神跟他谈:“别拿死吓唬人,自焚、跳楼、硬拼,这是一个大男人干的事吗?你死了又有啥用?只能让自己受害,亲人伤心。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也不一定解决了问题,还弄得子孙后代永远抬不起头来!做个老实人比冤死强啊!”老李梗着脖子说:

“我不这样看!死,也是你们逼的!”他们就这样一来一往谈到天黑。

做群众工作很难,老李不理解时,胡永军还得赔笑脸,他只能把自己的情绪深深埋在心底,将党和政府的阳光雨露,用耐心和微笑传递给他们。他想,对这样的人,办法还得重新想,他站起身说:“老李,你好好想想,明天我还找你谈!”说着话,老李把胡永军送了出来。

天黑黑的,北风呼啸。

老李送胡永军到了胡同里,胡永军忽然一把攥住了老李的手,悄声问:“老李,今天我叫你一声大哥,这没别人,你跟我透个底儿,到底想干啥?”老李愣了愣,沮丧地说:“胡院长,我他妈委屈啊!”胡永军挥动着胳膊,使劲儿推了他一下,生气地骂:“你委屈,我比你还委屈呢!昨晚我跑了一趟石家庄,我老妈病危,现在还昏迷着呢!我扔下老妈回来跟你说小话,我的委屈朝谁说啊?”

“真的?”老李哑了半天,一时无话可说。

一提到老妈,胡永军说不下去了,擦了擦眼睛,直对他摇头。

老李攥紧了胡永军的双手,哽咽了:“胡院长,你这人啊!真是的!唉,啥也别说了,我跟你签合同!”

有意外收获,胡永军亲切地拍了拍老李的肩膀:“好!”

老李迟疑了一下说:“我还有事,您能不能给帮个忙?”

胡永军笑了:“这话我爱听,我就反感有人谈条件。政府该给你的都给了,老兄求老弟帮忙,只要是我能做到的,这个忙一定帮,说吧!”

原来老李的女儿中专毕业了,闲在家里没工作,求助胡永军给找份工作。胡永军当场答应下来。他非常清楚,拆迁成了老百姓利益诉求的一个筐,什么难题都可以往里装。实际上,房子已经无法承载这些“诉求”。丰南动迁的过人之处,就是最大限度地解决了百姓的一些利益“诉求”。毕竟,这是一颗需要抚慰的心。老李显然很满意,紧紧握住胡永军的手说:“谢谢胡院长啊!”

胡永军笑了。这个院子爆发出一阵欢快的笑声。

胡永军拖着疲惫的身体走了。

老李目送着他上车,胡永军的影子渐渐变得模糊、模糊……老李顿时涌出一种感激与崇敬之情。

后来我们采访胡永军的时候,听说老李的女儿已经到法院当了一名打字员。我们还听说,那一天他离开老李家又去找了另外一家“钉子户”。经过一番耐心劝说,胡永军回到家已是深夜,一进屋就晕倒了。

妻子抱着他呼喊着,泪流满面。

胡永军苏醒过来的时候,妻子问他发生了什么事?他只是轻轻一笑。他微笑的时候,世界仿佛变得明亮。微笑不需要更多理由,因为风雪袭来的时候,他没有走。因为冬天的守候,就是春天的问候。

东湖动迁组:为了百姓的微笑,在挑剔中辨析情理都知道拆迁难,难在哪里?表面看,是难在利益;深层看,难在情理上。都有道理,道理有时候是说不清的。如果给予真情,理就慢慢明晰了。东湖动迁组以真情换来了百姓会心的微笑。

清庄湖村始建于明永乐二年,因村周围有坑塘而得名。1961年,清庄湖划分为两个行政村。按当时的自然地理情况,以清庄湖南北大道为界,以西为西清庄湖,以东为东清庄湖。从此,清庄湖就分成了东、西两个村。东清庄湖集体经济实力雄厚。村民到退休年龄,村委会还给每个人每月发放300元养老金。

如此富足的村街道却是弯弯曲曲,建筑杂乱无序,群众说:“钱多了住得差,日子过得没滋味。”

有时候,困难也有一双慧眼,帮助人们了却心愿。

他们盼来了这一天。

3月8日上午,区委宣传部、农工委、区经管局、农业畜牧水产局、林业局、水务局、供销总社、移民办、稻地镇、东田庄乡动迁小组199名工作人员进驻东湖村,动迁改造开始了。为保证动迁工作顺利进行,东湖动迁指挥部工作队员提前入村,逐户调查了解,摸排具体情况,根据村庄实际,将住户划分为11个分区,绘制了村庄住户平面分布图。早在3月2日,区农工部部长兼宣传部长高秀术和副区长佟秀媛带领宣传部工作人员入村,与丰南镇工作人员结合,与国土丰南分局、区建设局等相关单位沟通,认真梳理了动迁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做到了动迁工作底数清、情况明,为顺利动迁奠定了坚实基础。

高秀术和佟秀媛是东湖村动迁组组长,他们十分熟悉东湖,深知这个村工作难度比较大。一是由于种种原因,村内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村民无房屋产权证和土地使用证,认定困难。二是村庄建筑杂乱,丈量工作量大,且存在许多土地纠纷。三是一个院落多层建筑情况较多,正房确定难度大。面对这一形势,两位领导同志要求本动迁组从三个方面备战大拆迁:一是严格遵守工作纪律,采取集中办公方式,保证人员、责任、工作“三到位”;严格按统一要求完成拆迁协议签订工作,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借口延误工作进程,领导干部要身体力行,深入一线,全力以赴,作出表率。二是正确把握政策尺度,安置补偿政策必须要吃透,同时要保持头脑清醒,不能急于求成,不对个性突出问题随意表态,以免造成工作被动。三是讲求工作方式方法,要以忘我的工作精神感染群众,以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说服群众,以换位思考的方式赢得群众,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动迁组同事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要相互协调,密切配合,步调一致,整体推进。

东湖村共577户,2210口人。其中,平房530户,独体楼47户。首批拆迁对象为平房住户和5户独体楼共计535户。其中在住宅内破门开店的有41户,在院内从事生产经营的有20户。家属在区直单位工作的有29户,在国丰、亚利、贝钢等企业上班的有177户。涉及低保户23户,租房困难户45户,鳏寡孤独老病残户37户。该村80%以上的涉迁户从事工商加工业和房屋出租。由于缺少统一的规划,导致村民建房呈现无序化,老宅无证、批小建大、本大地小、房屋交错、宅地混杂、人户分离的现象非常普遍,给动迁工作带来很大难度。为确保动迁工作规范有序进行,根据东湖村拆迁户繁杂、拆迁任务重的实际情况以及工作人员的工作方法和综合素质,充分调动实施单位的精干力量,有针对性地进行了细致、科学的分工。为进一步明确各自职责,按照不同分工,成立综合协调、丈量、签约核算和动迁等5个工作小组,健全了相关的规章制度,严格落实责任。综合协调组肩负起东湖村整体动迁工作的协调、组织、联络和后勤保障工作,成为整个东湖村动迁工作组的“心脏”,为拆迁运行提供组织保障。同时,由拆迁综合组负责跟踪督查,每天对入户工作人员的在岗情况和工作质量进行突击检查,设立了拆迁资料库,以便为今后的拆迁工作提供准确无误的数据和资料。

为进一步加强对拆迁工作的指导,便于拆迁工作统一管理,确保公平、公开、公正,及时掌握进度和解决出现的问题,指挥部制定了“东湖改造拆迁指挥部工作人员七不准、每日两汇报制度、作息制度、公示制度、设立举报电话”等制度和举措,主动接受群众监督,确保拆迁工作在依法、严谨的环境中高效运行。在每次会议上,讨论拆迁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和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对拆迁负责人进行明确分工,责任到人,从组织领导上为拆迁的实施奠定基础。

东湖村动迁工作组驻村后,全力投入,创新性地开展动迁工作,强力推进改造拆迁步伐。

指挥部领导经常深入到动迁户了解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实行现场会办、现场解决,不留尾巴,把问题解决在当场、解决在前面,减少了群众的奔波之苦,有效杜绝了群众的上访,为实现平安稳定拆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区领导高秀术、佟秀媛带领全体工作人员,周密调度、精心协调,不论是雨雪沙尘还是大风降温,每天早出晚归,走街串巷,带着感情、不厌其烦地做好动迁工作。东田庄乡乡长王艳玲每天忙到晚上9点多钟后还要赶回机关,部署本乡维稳、分地等重点工作,一直忙到后半夜,第二天一早又返回动迁一线。“我们面前没有困难!”稻地镇镇长王成如在东湖动迁工作组以“办法多、善啃硬骨头”著称。陈伯林、郑盛来、董平原、郑印富、刘国庆……这些德高望重的老局长们身先士卒,每天都奔波劳碌在动迁一线,他们的工作激情深深感染着每一个动迁工作人员。在东湖村,动迁队员似乎个个都是铁打的,家事私事摆到一边,受伤感冒不下火线。这些生态水城建设的开路先锋,发扬“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精神,坚持吃住在一线,夜以继日投入到动迁工作中,依靠忘我的工作精神感染群众,依靠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说服群众,依靠换位思考的方式赢得群众信任,以真情服务换取了群众的真心称赞,受到感动的拆迁户以最快速度租房、签约、腾清房屋,东湖动迁组仅用了18天的时间就完成了532户居民的全部签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