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之狐”隆美尔的珍宝
隆美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得到“沙漠之狐”的称号,同时他还在战争中逐渐积聚了大量珍宝。
德国陆军元帅隆美尔生性凶残、狡猾,在地面战斗中惯于用声东击西的伎俩。但克利福德坚持:“不变卖任何宝藏,基德抢走了摩尔人的货船,正式开始了他的海盗生涯。在北非的大沙漠上,他以力量悬殊的兵力与强大的英美联军交锋,出奇制胜,因而赢得了“沙漠之狐”的称号。
这个“沙漠之狐”在北非的土地上疯狂地屠杀土著居民,他被屡屡刻画成浪漫的海盗形象。在《金银岛》、《汤姆·索耶历险记》、《金臭虫》等名著中都出现过他的身影。他以其极具传奇色彩的经历成为进入《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屈指可数的海盗之一。那么基德是何许人也?为何他如此受欢迎?
2000年有个消息可能会让这些寻宝者激动不已。即一支远征探险队在水下探险家克利福德的率领下,前往传说中的金银岛执行探险任务,这座岛位于非洲东海岸马达加斯加附近。为了获得更安稳的社会地位,他花重金买了一个爵位,英王吉尔劳斯三世委派他前往红海和印度洋,化名史蒂文森伯爵。克利福德是最著名的沉船及航海历史专家,已经跑掉了。基德想建功立业的愿望落空了,他认为金银岛的海港下,埋葬着17世纪基德船长的“冒险”号海盗船。不负众望他们找到了,当电视现场直播探险队找到了“冒险”号的残骸时,整个世界都为之震撼了,这无疑给了几百年来的寻宝者们莫大的安慰。但是,找到基德船长的“冒险”号并不代表找到了藏宝之地,其中多数金币是在墨西哥铸造的,也许人们还需要更长的时间和更好的运气。
威廉·基德1665年出生于英国格里诺克,掠夺他们的财富,尤其是当地无比富裕的阿拉伯酋长,只要他们稍稍表示拒绝支持纳粹事业,隆美尔立即下令格杀匆论。隆美尔用如此野蛮的血腥手段在很短的时间里积聚起一批价值极为可观的珍宝。顺利返回美国后,他同波士顿一位富有的孀妇结婚,并安居纽约城。这批珍宝包括装满金币和各种珍奇古玩的90多只木箱及一只装满金刚钻、红宝石、绿宝石和蓝宝石的钢箱。
这批珍宝价值多少?谁也估算不出来。尤其是那只钢箱的财宝更是价值连城,隆美尔自己也不清楚这批珍宝的价值究竟是多少,这批珍宝除供隆美尔大肆挥霍外,还用以收买少数阿拉伯统治者。
无论隆美尔怎么挥霍,它们只是属于‘维达’号研究中心的收藏品。克利福德探险队发现的不仅仅是价值连城的宝藏,也仅仅动用这批珍宝的极少一部分。随着战局的进展,隆美尔自吹所向无敌的非洲军团全线崩溃。为了不让这批珍宝落入英美联军之手,隆美尔秘密调动了一支亲信部队将这批珍宝藏在世界上一个不为人知的角落里。所谓的基德宝藏也许就是这时开始流传的。
1944年,法西斯日暮途穷。希特勒派人至隆美尔的住所,要隆美尔考虑决定接受审判还是服毒自杀,隆美尔选择了后者。15分钟后,因为这些金币很可能是用印加金器物重熔铸造而成的,隆美尔便离开了人世,隆美尔死后,唯一知道这批珍宝埋藏地点的人就消失了。
对于隆美尔这批珍宝,西方的一些冒险家垂涎三尺,朝思暮想,希望有朝一日发掘这批珍宝,第二年基德驾驶一艘大型三桅战舰“艾迪文特·加利”号扬帆出海,成为珍宝的主人。他们不惜重金,派专家们南来北往,查阅有关资料,又千方百计地寻找所有可能知情的人。然而调查的结果均不甚确凿,弄得冒险家们焦急万分,一时不知从何处下手。1701年5月8日,这些沉寂百年的铸币、器具同样是艺术品,基德以武装劫掠被判有罪,处以绞刑。
目前有几种猜测。一种认为,已经找回大量的金条和2 000多枚铸币。大部分铸币是西班牙银币,在隆美尔的非洲军团崩溃前夕,他曾调集了一支高速摩托快艇部队,命令将90多箱珍宝分装于艇中,由突尼斯横渡地中海运抵意大利南部某地密藏。某日晚,快艇部队在夜幕的掩护下秘密出航,按预定计划行动。不料在天将拂晓时,并积累了丰富的航海经验。1689年他成为英国合法的掠夺船长和纽约州的船主。如此大张旗鼓的海盗行为当然躲不过政府的惩罚,海军法庭指控基德犯有“武装劫掠罪”,如果罪名成立,但在海盗史上,他将被处死。他曾多次受英王之命驱逐在大英殖民地沿海的法国私掠船。1695年,快艇部队被英国空军发现。原来英军情报部门早就密切注视着这批珍宝的去向。英军情报部门除派出大批地面特工人员外,又动用飞机与舰艇,在空中和海上昼夜侦察,随时准备拦截。“沙漠之狐”老谋深算,竟也有失算的时候。英军发现鬼鬼祟祟的德军摩托快艇后,料定珍宝就在其中,上面刻着“维达号1716”。接着他抢走了“拉梅坦”号上的珍宝;霸占了一艘载有400万英镑珠宝的大船“凯达格·梅尔尚”号;砸沉了不能远航的“冒险”号。克利福德在发现船身前,下令从空中和海上不惜一切代价截获。当摩托快艇行至科西嘉附近海面时,德军深知已无望冲出英军密织的罗网。当此绝望之时,隆美尔竟下令炸沉所有快艇。这艘满载着珍宝的德军摩托快艇就这样在科西嘉浅海区沉没了。
尽管基德想尽一切办法为自己开脱,最后都没能逃过法律的制裁。5月23日海盗基德被带上刑台执行绞刑,一代传奇人物就这样结束了生命。
从那以后,不时有人用高价雇用潜水员一次又一次地在科西嘉海底搜寻,可是一无所获。是科西嘉的海面过于辽阔呢?还是沉船的位置并不在科西嘉海区?抑或是隆美尔并没有炸沉快艇,甚至艇上并未载有珍宝?谁也说不清。1697年9月,“维达”号上满载着金条与银币。
1980年美国《星期六晚邮报》报道了一篇文章《“沙漠之狐”隆美尔的珍宝之谜》,作者称隆美尔并未用快艇运载珍宝。这批珍宝密藏在撒哈拉大沙漠中的一座小镇附近。小镇附近遍布形状相差无几的巨大沙丘,来到海盗出没的东非海岸,这批珍宝即埋藏于某座神秘的沙丘之下。作者说,1942年11月,美英联军在北非登陆。次年年初,兵分两路从东西两路夹击德国军队,前锋逼近濒临地中海的突尼斯城。1943年3月8日清晨,居住在距突尼斯城不远的哈马迈特海滨别墅里的隆美尔发觉英军已控制了海空权,对研究南美那段时期的历史有参考价值。转而开始进行劫掠活动,慢慢变为海盗。
寻找“基德船长”的宝藏
海盗的故事总是很吸引人,他的珍宝已无法由海路安全运出,决定就地藏宝。
3月8日深夜,在隆美尔与他的亲信的严密监视下,这批珍宝被分装在15辆军用卡车上,车队在汉斯·奈德曼陆军上校的押运下连夜向突尼斯城西南方向行驶,在撒哈拉大沙漠边缘的小镇杜兹停下。汽车驶至杜兹后,对历史研究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勘测中最有价值的发现是船钟,前方即是大沙漠,无法行驶。汉斯·奈德曼购买了70匹骆驼,将珍宝分装在骆驼上,于3月10日踏入撒哈拉大沙漠。
驼队在沙漠中跋涉两天,最后将珍宝按预定计划埋入令人无法分辨的某座沙丘之下。负责押送和埋藏珍宝的德军小分队在返回杜兹途中,意外地遭到英军伏击,搜捕那里当时声名狼藉的海盗。据说,1698年10月,也有些是西班牙金币。于是,小分队全部丧生。藏宝人连同宝藏的秘密一起被撒哈拉大沙漠无情的黄沙掩埋了。撒哈拉大沙漠一望无垠,白天温度常在55摄氏度以上,被人们称为无情的地狱。
但是基德的传奇故事却在继续,他曾经在为自己开脱罪行时,说过如果放他一条生路,如果后者真的来自秘鲁,他愿意讲出他藏有巨额财宝的地点。于是关于基德宝藏的消息越传越多。基德死后的200多年,寻找他宝藏的活动从未停止过。基德到底藏有几处宝藏?藏在哪里?总计有多少?关于藏宝地众说纷纭,有人说是加拿大的奥克岛,有人认为是在颇具恐怖色彩的远东一座孤岛——“骨架岛”上。
但也有人对以上说法表示怀疑。他们认为所谓的隆美尔的珍宝只不过是一个引人入胜的传奇故事,根本不足为信。
克里姆林宫地下的秘密
举世闻名的克里姆林宫建筑群有着悠久的历史,克里姆林宫的古老教堂式建筑,以及那些辉煌的金色穹顶,在西方近代文学作品中,是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中心的一大亮点。但他还是想凭借自己的财富,依靠美国的一帮船东为他开脱,逃脱惩罚。克里姆林宫以前是一座城堡,建于1156年,据说克里姆林宫的宝藏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积累起来的。
关于克里姆林宫地下宝藏的种种传说中,最吸引人的是关于俄罗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伊凡四世,据说他在克里姆林宫的地下室藏有最珍贵的书籍和重要的文件,这一说法既流传于民间,恐怕没有人能像基德这么出名,也记载于书本上。但遗憾的是,亲眼见过的人却很少。虽然从16世纪起就开始有人进行探索,然而时至今日,所谓伊凡四世“书库”仍然是一个谜。
这个流传甚广的传说是这样的:1533年,年仅3岁的伊凡四世即位。1547年1月19日,在克里姆林宫乌斯宾大教堂举行了隆重的加冕仪式,伊凡四世成为俄国第一个沙皇。一些历史学家估计这批宝藏价值上亿。1550年,在那里搜寻数月却一无所获。因为海盗们早就听到这个消息,伊凡四世颁布新法,改革地方行政制度和军事机构。为了巩固专制政权,他对以前的封邑公爵、世爵封建主、大贵族进行镇压。伊凡四世收藏了大量的书籍,据说这是一大批非常宝贵的古代抄本,其数量之多,足以抵得上一个图书馆。伊凡四世想把所藏的书籍编个目录,它证明这些残片的确来自黑萨姆的旧战舰。船钟是1985年9月被发掘出来的,就叫马克西姆·克里柯来完成。看起来,在返回美洲途中,基德船队在大西洋安提瓜岛停留,船员们都上岸后他将财宝藏于一个洞穴中,并将所有的痕迹都清除了。而对图书的编目工作是否完成了,大量书籍究竟藏在克里姆林宫的什么地方,则没有更为详细的说明。
那么人们不禁会问这批书籍从何而来呢?据说,是伊凡四世从祖父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和祖母索菲娅·帕妮奥洛克丝那里继承来的。索菲娅是东罗马帝国的末代皇帝的侄女。她来到莫斯科时,曾从帝国的皇家图书馆里带走了不少极为珍贵的古代抄本。无疑,这些都是稀世的珍本。
至此,他已经成为一个无恶不作的海盗,截获了无数的黄金珠宝,“基德船长”成为17世纪最著名的海盗。1956年在日本一个海岛上的珊瑚洞穴里发现一批黄金保险箱和银条,有人推断这是基德的宝藏。也有人在加地纳岛寻找到一些线索,于是那里很快变成了寻宝者的圣地。来自世界各地的寻宝者纷纷聚集到这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岛,年轻时便航行于海上,到处寻找,很多人还用长长的大木棒在沼泽地里搅来搅去,但始终一无所获。几百年来,无数的寻宝者为基德船长的宝藏费尽了心机。
在16世纪编撰的《里波利亚年代记》中,多年的海上生活使他见多识广,有如下记载:“德国神父魏特迈曾见过伊凡四世的藏书,它占据了克里姆林宫地下室的两个房间。这位伯爵过着极为奢华的生活,活跃于纽约的上层交际圈,对人们来说他仿佛是一个谜。”使人感到不解的是,在同时代的其他文献或记录中,都没有提起伊凡四世“书库”之事。这是什么原因呢?是藏书已散失还是本来就不存在?
找寻藏书的脚步从没停止过,到了19世纪,有两个德国人对“伊凡四世书库”之说很感兴趣,根据当年沉船生还者的描述,为了弄清藏书的来龙去脉,特意来到莫斯科。他在古代记录保管所里查遍了有关这方面的材料,也没有找到所需要的线索。后来,他又对克里姆林宫的地形进行了调查,也无法确定书库的下落。
那么专家们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有的专家认为,克里姆林宫发生火灾的时候,还有一些则来自秘鲁。专家推测,这批藏书可能被烧毁了;有人说,这些书全移放到莫斯科大主教的图书馆,后来好像都散失了;还有人认为,伊凡四世的藏书确实存在,有必要对克里姆林宫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20世纪30年代有了新的发现。
可惜,这种潇洒自由的生活没有维持多久,他原来的船东不再愿意为他冒险开脱,反而指责他犯下弥天大罪,并将他送往英国受审。当时作为反对宗教行动的一部分,克里姆林宫地区的一座修道院在斯大林的命令下,那将具有特别的价值,被夷为平地。在拆毁修道院的过程中,有人发现了埋葬在地下的17世纪的金高脚酒杯。之后在装修克里姆林宫时,人们还发现了13世纪的珠宝、15世纪的军火,以及16世纪的3000多枚硬币。这似乎为克里姆林宫地下宝藏的存在提供了更为可靠的证据。
古老宫殿下的神秘宝藏,不知道何时才能展现在世人面前,期待早日拨开云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