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昆虫记 第4卷:蜂类的毒液
1280600000002

第2章 黑蛛蜂与长腹蜂的食物

如果单从昆虫的本能和习性上考虑,生活在法国各地的另一些膜翅目昆虫,也和我们刚研究过的长腹蜂一样有着很多相同的特性。它们都是捕猎蜘蛛的能手,而且在建筑蜂巢上更是显得出类拔萃。斑点黑蛛蜂和透翅黑蛛蜂就是生活在我这个区域的两位制陶艺术家。

黑蛛蜂们虽然比较能干,但是它们的个头太小,比那种在法国常见的库蚊大不了多少。可有点儿令人吃惊的是,它们却凭借着小小的身体,制造出精美的陶器。更不可思议的是,它们制造出的陶器简直和陶车制出的陶器如出一辙。长腹蜂喜欢把自己的蜂巢连在一起,然后固定在一处比较平坦的地方。虽然蜂巢的外观在一开始的时候十分优雅别致,但也不过就是个半圆柱体,只是把出口精心地雕琢成了圆形而已。黑蛛蜂的蜂巢却不是这样的,它们的蜂巢各自为营,一个个独立,只要有一个狭窄的支撑点就可以了。蜂巢的形状从一端到另一端,非常有规则地形成许多隆起,像迷你碗碟里的小盅一样。如果它们进行一场制陶和修塔的比赛,那么,黑蛛蜂应该比长腹蜂更胜一筹。在黏土筑巢的昆虫里,心灵手巧的黑蛛蜂是一位佼佼者。

斑点黑蛛蜂的蜂巢呈“坛子 ”状,就像一只比樱桃核还小的椭圆

形短颈大口瓶;透翅黑蛛蜂的巢就像古代的大酒杯或小盅,呈底窄口宽的圆锥状。它们的蜂房内部都经过精心细致的打理,显得很光滑;但外部做工粗糙,就像一个粗心的建筑工用刚采来的泥浆在外壁上一抹了事似的。这样,在蜂巢的外表面会形成粗糙的颗粒层,就好像长腹蜂为蜂房筑的一道道倾斜密封圈,不用任何灰浆或石灰浆来装饰这个典雅的陶器,也不加任何的巩固性材料。制陶艺术家在雕塑完坛口后,紧接着就在内壁进行了产卵工作,然后储存了一只小蜘蛛,就立即关闭蜂房大门。黑蛛蜂的陶罐不是一个接一个歪歪扭扭排成一列,就是乱糟糟地堆成一团,因此,这些陶器十分脆弱,甚至一碰即碎,但是黑蛛蜂依然不会为此做任何保护工作。

相比较而言,雌黑蛛蜂比长腹蜂显得更聪明些,它们会采取一种长腹蜂根本不知晓的防御性措施来加强自己坛子的防水性能。如果往长腹蜂的土陶里加一滴水,水珠立刻会渗入内壁,使它们的蜂房受潮倒塌;如果往黑蛛蜂的坛子里加一滴水,水珠只是吸附在内壁的表面上,并不能渗透到内壁里。很显然,坛子的内部一定是被粉刷过一层类似釉的防水涂料。这归功于雌黑蛛蜂使用的材料中含有硅酸铅,所以内壁具有防水性,这种防护性的措施能够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其实,这种防水剂只是黑蛛蜂的唾液,因为黑蛛蜂体态纤小,体内的唾液含量也是极其有限的,所以这种防水涂料只够涂抹蜂房的内壁。如果我们将一滴水珠滴在了坛子的外部,就会看见水很快浸了进去,然后扩散到各个地方,坛子也会坍塌成一滩稀泥,最后留下来的只有一层薄薄的防水罩。

我不知道黑蛛蜂是怎样采集建筑材料的,难道它们跟长腹蜂一样也收集那些采来即用的湿泥巴?或者它们模仿石蜂用唾液将一粒粒精心筛选的水泥搅拌在一起制成制陶材料?然而,仅靠直接的观察我得不到准确答案。黑蛛蜂的坛子会呈现出五彩缤纷的颜色,有的跟门外的那片沙砾一样红,有的是路上尘土的惨白色,有的像泥灰岩床般灰蒙蒙的颜色。从颜色上可以断定,黑蛛蜂的筑陶材料是从各个不同地方采集来的,只是有一点还没有弄清楚,那就是它们采集的是糊状的材料还是粉状的材料。

从蜂房内壁具有防水性能上看,我认为黑蛛蜂采用的是粉状的筑陶材料。如果黑蛛蜂采取的是湿润的糊状泥土,就不能再吸收黑蛛蜂的唾液了,因而,内壁也就不会形成一层防水薄膜。由此推想,黑蛛蜂先采集回干燥的水泥,然后用自己的唾液润湿后就形成了具有可塑性的筑陶材料了。那么,坛子外壁和内壁的防水性能为什么差别如此大呢?其实这很容易解释,黑蛛蜂在使用坛子的外部材料时,只是用水时不时地把它润湿,而内壁装饰采取的则是纯净的唾液。黑蛛蜂的唾液数量非常有限,是一种非常宝贵的防水剂,只有节省使用,才能造出更多具有防水性能的坛子。为了筑造这样的坛子,黑蛛蜂得有两个储存液体的装置:一个是类似储满水的干葫芦的嗉囊;另一个是可以慢慢产生防水剂的唾液腺。

长腹蜂不能掌握这些科学方法,它不会在采集来的泥土中加入任何具有防水功能的物质,因此,它们的土罐子一旦沾上了水,就会迅速潮湿到内层,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长腹蜂们采用厚厚的粗泥涂层来预防水的浸透。

不同的虫子各有自己的筑巢方式,无论是在罐子外面采用粗糙的黏土涂层,还是在内壁涂上一层有光亮的防水薄膜,这都是它们的杰作。

尽管黑蛛蜂的坛子内壁有唾液防水膜,但在露天条件下,遇水也容易使防水材料变质,进而损坏整个坛子。因此,无论是长腹蜂还是黑蛛蜂,它们的陶器都需要一个安全性更好的防护。当然,黑蛛蜂一般不会到人类的居所中寻求庇护,它们会利用一些天然的防护装置,比如树桩下的一个洞穴,可以晒到太阳的墙洞,一只已死的蜗牛的壳,橡树上被虫子钻出的已废弃的树洞,一个其他蜂类遗留下来的旧巢,一条肥大的蚯蚓在干燥的斜坡上钻出的狭长地下通道,还有蝉离开后留在地下的地洞,这些地方都能为黑蛛蜂提供良好的遮风挡雨的避难所。斑点黑蛛蜂比透翅黑蛛蜂更容易见到,但它到我家做客却只有一次。它将自己的坛子一个个建在了试验室的架子上,或建在用来装谷物的小圆锥形纸袋里。这使我想到长腹蜂将土罐子筑在一家蒸馏厂的一堆账簿上和窗帘上。这两个制陶工对筑陶的支撑点的选择一点儿也不考究,有时会把陶器摆在一些十分出人意料的地方。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已经了解,长腹蜂的土罐是用来储存食物的,那现在来瞧一瞧里面装着什么美味吧。长腹蜂的幼虫主要以蜘蛛为食,然而同一蜂巢、同一间蜂房里储藏的美味绝不仅仅只有一种蜘蛛,只要是任何一种体积不超过存储间的蜘蛛目昆虫,都是长腹蜂的美味佳肴,包括圆网蛛、窖蛛、圆蟹蛛、珠腹蛛和狼蛛等,如果要继续列举,还能举出很多种,但长腹蜂的主食还是圆网蛛,圆网蛛也可以分为冠冕圆网蛛、梯形圆网蛛、苍白圆网蛛、有角圆网蛛好几种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冠冕蛛,它们背上的花纹呈三个白点十字。

虽然长腹蜂的主打菜是冠冕蛛,但我不知道这些蜘蛛目昆虫对长腹蜂有什么特别值得喜爱的地方。它们在搜捕猎物时,一般也不会离居所太远,它们只在邻近的旧墙、篱笆、小花园等的小范围内捕捉那些近在眼前的小昆虫。值得一提的是,在长腹蜂筑陶期间,最常见的食物是冠冕蛛。如果我想要找一只蜘蛛,只要走出家门几步路,就可以找到一只冠冕蛛。在简陋的村舍门前那个用芦苇围起的小花园里,在围绕着一片四方形白菜地的山楂树篱上,只要随处用眼一瞥,就可以看到那背着十字架的蜘蛛在织网或在网中央等待猎物。对于长腹蜂来说,这一切自然逃不过它们敏锐的目光和灵敏的嗅觉,因此,它们可以非常轻松,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享受一只可口的蜘蛛。由此不难看出,这就是在长腹蜂的食物堆里这类蜘蛛占绝大多数的原因。

长腹蜂日常的主食是圆网蛛,但是,捕捉不到圆网蛛作为食物,它们也会选择一些其他种类的蜘蛛,甚至差别很大的种类也行,只要能够填饱肚子就可以了。比如,明智的方头泥蜂和砂泥蜂就是好坏兼容,在它们眼里,所有的双翅目昆虫都是美味。但是,如果把这种随意性看做是绝对的原则,那就大错特错了。就拿长腹蜂来说,每一种蜘蛛的味道和营养都是迥然不同的,长腹蜂比蛛蜂更懂得鉴别食物,它会对肉质肥嫩、口味像榛子的蜘蛛显得情有独钟,所以它们在饮食上有偏爱;同时,它们也会把某些蜘蛛从菜谱中删除,比如那种专门在人类的居室角落里结网的家隅蛛就被排除在外。

其实,长腹蜂根本不用跑出太远,只要在自家门口附近转悠几圈,就可以满获而归。家隅蛛的丝网遍布厨房的天花板上和谷仓的托梁上,甚至有些家隅蛛干脆与长腹蜂毗邻而居。为什么这些送上门的无数的野味不能打动它们的心呢?原因很简单,就是这道菜不符合长腹蜂的胃口,而我也说不清其中的缘由。我曾不止一次偷偷地检查过它的食物,但从没在它们的餐桌上找到过一只家隅蛛。尽管家隅蛛看起来很符合长腹蜂的捕食要求,但是让人惋惜的是,长腹蜂偏偏对这些近邻毫无感情。从人类的角度上看,如果长腹蜂能够经常到人类的居室中捕获家隅蛛,那么,也给很多家庭主妇带来了便利;对长腹蜂而言,它们一旦被人们看成是益虫,就会名垂青史,那么在农庄中也会受到人们的热情款待,即使它们在屋里乱糊泥巴,主人也会对它们网开一面。

长有螯牙的蜘蛛,体魄强健,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对手,因此,猎手要捕捉它们,必须有勇有谋。可是长腹蜂还不完全具备这种能力,另外,长腹蜂的储存间十分狭小,根本容不下像环带蛛蜂捕捉到的狼蛛那样的大块头。环带蛛蜂可以将肥美的猎物藏在某个天然的洞窟里,这个洞窟就处在墙角下的一堆建筑废料中。长腹蜂只能把心爱的美味放在自己的土罐里,并且猎物的大小不能超过罐子的体积。因而,长腹蜂捕捉的都是个头中等、外形不臃肿肥大的猎物。如果它们遇到的是一只会慢慢长得很大的美味,就必须早早下手,在猎物很小的时候就收入囊中。长腹蜂就是用这个办法对付冠冕蛛的,并且屡屡得手。成年的冠冕蛛肚子很大,里面装满了幼崽,大小几乎可与环带蛛蜂的狼蛛相提并论,因此,只能在它们还在幼虫期、个头娇小的时候捕获,然后装入土罐中。此外,不同的猎物都会有长短肥胖之别,会差1~2倍或更大,然而,这点不用担心,长腹蜂会根据土罐子的大小进行量体裁衣。另外,由于空间的限制,猎物大小的不同也就相应地导致了猎物数目的不同,有的蜂房里储存12只蜘蛛,而有的只装5~6只,平均每间房大概为8只左右。跟其他的膜翅目昆虫一样,

长腹蜂也会根据幼虫的性别来决定为它们储存食物的种类和数量。

关于捕猎性昆虫的描述,其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讲解昆虫的一些精妙的捕猎技能,因此,在现实中,我留心观察过长腹蜂捕猎的情景。我曾在旧墙和荆棘丛等捕猎场耐心地等待,但收到的效果不是很大;我也曾亲眼目睹了长腹蜂非常犀利地冲向仓皇奔命的蜘蛛,将它抓住带走,这一系列没有丝毫停顿的动作,一点儿也不拖泥带水,而是一气呵成。相比之下,其他捕猎者都是先匍匐在一个隐蔽的角落里,从容不迫、小心翼翼地准备捕猎的武器,然后十分谨慎地对猎物展开攻势,这种优美的捕猎方法要求沉缓。长腹蜂就不喜欢这一套,它们会立即冲过去、抓住猎物、迅速离开,捕猎的手法和泥蜂几乎一样。它们很可能在它们飞扑过程中只使用了蜇针和大颚,然后敏捷地掳走猎物,这种急躁的捕猎法当然不是高级的捕猎杀手的作风,但这比蜂房的狭小更能有力地说明长腹蜂为什么喜欢捕获个头弱小的蜘蛛。如果捕捉的猎物具有两只螯牙,那么对于掉以轻心的捕猎者来说,只会是自讨苦吃。通常情况下,捕猎的本领不精湛决定了它们只能袭击那些完全没有抵抗能力的弱小者。因此,它们这样一下子就把猎物制服了,有时会令我们怀疑它们是否真把蜘蛛送上了天堂。

借助放大镜,我曾经多次观察到长腹蜂的蜂房,里面的卵还没孵化,这说明里面的食物放进去的时间不长。但这些猎物从触角到跗节都早已僵硬了,我很难将它们保存下来。在不到2个礼拜的时间里,

我亲眼看到了这些食物慢慢发霉,然后烂掉。因此可以知道,在长腹蜂将食物放入蜂房的时候,这些蜘蛛要么早已一命呜呼,要么已经奄奄一息。环带蛛蜂可以使狼蛛在

7周内保持新鲜,那是因为它们的麻

醉手术十分高明。可能长腹蜂不知道这种方法,也许是在仓促的进攻中很难进行麻醉手术吧!也许我们认识的长腹蜂本来就不是一个聪明的实干家,而是一位不懂得设法让对手束手就擒,只会取其性命的冷血杀手。捕获来的食物的委靡和迅速变质,都恰好说明了这个推断的正确性。

这些证明并没有让我感到惊奇,因为我们会在后面看到,其他杀手瞬间就用蜇针将猎物刺死,它们精湛的夺命杀手锏和某些昆虫高超的麻醉手术一样令人惊叹。如果我们要真正了解这些昆虫杀死猎物的原因,需要从另处论证,为了与本能无意识的行动相斗争,在解剖学和生理方面,长腹蜂具有丰富的理性行为知识。因此,我猜不出长腹蜂必须杀死蜘蛛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即使没有进行长期的观察,我依然能够清楚地看到,长腹蜂食用即将腐烂的食物的方法合情合理。首先,每间蜂房都储备着许多美味,幼虫啃着一只死蛛,四处啃咬、捣碎。过不了多久,这只蜘蛛就会变得体无完肤而极易腐烂了。但是由于食物很小,还没等到腐烂,长腹蜂的幼虫一餐就把它吃掉了。一般情况下,幼虫咬中了一只蜘蛛就不会再去碰其他完整的食物,这也保证了食物在幼虫就餐的短时期内不变质。虽然它们都已是死尸,但是因为幼虫是一盘一盘解决的,因此大部分食物可以保持几天的新鲜。

与此相反,如果放一只足够肥胖的蜘蛛,并且这只蜘蛛能够充当幼虫的全部食物,那么,情况就会变得不尽如人意,这一大盘丰盛的食物会被东咬一口,西咬一口,结果在没吃完时就腐烂了。而从咬的缺口处流出的腐烂的汁液,会把幼虫毒死。如果想给幼虫一只肥美的蜘蛛,首先必须让这只肥胖的家伙活着,但不能乱动。另外,还得让幼虫学会一门特殊的进餐方法,就像土蜂和砂泥蜂一样,进食时先保留好那些最必不可少的器官,吃掉一些无关紧要的器官,循序蚕食。

由于长腹蜂不懂得如何施用麻醉手术,加上幼虫也不懂得食用体积庞大的蜘蛛的技巧,所以长腹蜂给幼虫提供个头小但数量多的食物,这实在是一种聪明的做法。由此也能说明,狭小的存储空间并不是影响猎物选择的主要原因,否则坛子完全可以建造得更大一些。根本原因在于如何保存死蜘蛛,幼虫的养育期十分短暂,加上为了幼虫的安全着想,它们只会对小蜘蛛下手。

更有趣的是,如果打开一个刚刚封闭不久的蜂房,在新近捕捉到的蜘蛛上面或下面我都找不到它们的卵,它们的卵都放在了最先储存起来的那只蜘蛛下面。这是我长期观察长腹蜂得出的结论,它们总是将卵产在蜂房里储备的第一只蜘蛛身上,而且从来没有一次放错过。

在填满蜂房之前,它们总是先将卵产在捕到的第一只蜘蛛身上,然后再重新出发去捕捉更多的蜘蛛。泥蜂就是在捕捉到的第一只昆虫上产完卵,才去捕捉其他猎物的。

随着幼虫慢慢长大,由于泥蜂的巢穴只有一层流沙屏障,泥蜂母亲可以轻易地飞进飞出,因此母亲会坚持不懈地每天带回一点儿食物。而长腹蜂就没有这么方便了,它们房子的大门是被封死的,如果要进入蜂房,就得首先敲掉房子的大门,而砸开那扇已经变干变硬的大门,不是这位湿泥巴匠的特长。另外,它们每次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撬开之后,还必须重新把门给修好,这实在是一件十分烦琐的辛苦活儿。

长腹蜂不采用这种每天喂食的方法,它们尽可能地在很短的时间内把坛子灌满。如果一天之内捕获不到足够的食物,或者天气状况不理想,要想填满蜂房它们通常要花上好几天的工夫。如果风和日丽,只需一个下午就够了。储存食物的时间,并没有固定的限制,长短随机而变。我曾在肾形蜾蠃的故事中盛赞这个优点——把卵放在第一只

蜘蛛身上是明智之举。食物按照先来后到的原则依次排列,最早捉来的在最底下,最新鲜的在最上面。由于蜘蛛腿上的粗糙纤毛牢牢地挂在蜂房的内壁,这样还不会发生任何塌方,新鲜的和霉烂的也不会混杂。幼虫只需要安安稳稳地躲在一堆食物底下,专心致志地啃着一只只蜘蛛,从最旧的一直啃到最新鲜的,就始终能吃到新鲜食物。

长腹蜂也不在乎卵所放置的第一只蜘蛛的外形,第一次捕捉到的猎物是什么样的都无所谓。卵一般放在蜘蛛腹部的底端,偏向一侧。

卵呈白色,圆柱形,有点儿弯曲,长 3毫米,宽不到1毫米。依据捕猎性膜翅目昆虫的习性特点,一般新生幼虫咬下的猎物的第一口就是卵的头部一端所附着的那个点。因此,幼虫咬的第一口是蜘蛛汁液最丰富、最嫩的肚子,然后吃掉蜘蛛鼓鼓的胸部,最后吃掉肉很少的蜘蛛足。从最鲜美的地方开始到最粗劣的脚部结束,等到用餐完毕,一堆蜘蛛全被吃得一干二净了。这种暴饮暴食的吃法一直持续8~10天才结束。

肚子吃饱后,幼虫接下来要干的事情就是做茧了。最初的茧是一只洁白无瑕的纯丝袋子,质地也非常娇弱,不能保护幼虫。然而,幼虫会借助特殊的漆编织出更为精良、美丽的布匹。在肉食性膜翅目昆虫的“纺纱厂 ”里,幼虫会用两种方法增加茧丝的韧性。一方面,在丝织物中嵌入无数沙粒,使茧成为一只矿物质外壳,丝在其中的作用就像凝结沙石的水泥。泥蜂、大唇泥蜂、步甲等就是这样。另一方面,幼虫的乳糜可以分泌出一种液体清漆,它们将清漆吐入丝织物的网眼中,清漆渗入纬纱中丝织物就变硬,成了一个坚韧无比的屏障。

这时,幼虫的胃完成生产清漆的化学作用后,余下的残渣也以一团又黑又硬的粪球排到了茧的底部。飞蝗泥蜂、砂泥蜂和土蜂就是如此。

它们给茧的内壁刷上好几层清漆,而方头泥蜂、节腹泥蜂和大头泥蜂,只给娇弱的茧涂上一层漆就高枕无忧了。

长腹蜂幼虫的做茧方式是后一种,织好的茧非常细腻,呈透明状,跟洋葱的外膜一般,像一块琥珀色织物,放在手指间搓动,可以发出细碎的声音,看上去有点像洋葱的外膜。从外观看,茧的长度大于宽度,这与蜂房的容积和将来成虫的细长形态相符。茧的上端很圆,下端由于存在黑色的粪球,粪球使它变得坚硬、不透明,看上去好像是突然被锯了一截儿。

当然,根据气温的不同,长腹蜂的孵卵期的长短也不同。另外,可能还有一些我一时也无法说清的因素在影响着它。有些7月织成的

茧,一个月后就长成成虫,幼虫的活跃期过后的15~20天,成虫就羽化了;有的8月做茧,9月羽化;还有特殊一点儿的,无论在夏季哪个时候做茧,总要过了冬季,到了第二年6月底才羽化。浏览长腹蜂的生活日历,我可以分辨出一年内出生的三代。一年中常会有三代出生,但不是绝对的。度过严冬的6月出生的为第一代,8月出生的为第二代,9月出生的为第三代。只要一直保持适宜的温度,幼虫变态会非常迅速,长腹蜂3~4周就可以完成一个蜕变循环。随着9月份的温度急转直下,还没来得及孵化的幼虫们只能停止匆忙的活动,等待下一季酷暑到来时才能长大羽化。长腹蜂羽化为成虫不同温度中,长腹蜂的孵卵期会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