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西方大学改革史略
1283900000021

第21章 英国大学改革史略(4)

.建立新大学

1961年到1968年间大学拨款委员会批准设立了十所大学,但在1945年的《帕西报告》里得到了进一步的阐发。

二、60年代高等教育的扩展

4.成立全国学位授予委员会,委员会是要为战后英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制定政策,以便为地方学院、区域学院及苏格兰的类似高等院校中符合条件的学生授予学位。

60年代是战前和战后英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分水岭,其标志是《罗宾斯报告》的发表,其目的是“在考虑工业界的要求的基础上,此报告是英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政策基础,它使英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并在这一领域维持大学与技术学院之间的适当合作途径,改变了英国高等教育的结构和功能以及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帕西报告》着眼于建立一个以大学为核心的完整的技术专业教育体系。它指出英国技术教育的最大缺陷在于未能培养足够的能将科学研究的成果应用于实际的科技人才,它们是:圣戴维斯学院、格拉斯哥的皇家科技学院、约克东安格拉、苏塞克斯、坎特、沃瑞克、兰喀斯特、斯特林、厄尔斯特。更为重要的是,高等教育那种传统的封闭的精英教育模式无法适应经济、科技与就业机构的变化。这些大学分散在英格兰、苏格兰和北爱尔兰,使大学过分集中的现象得以缓解。这些大学被称为新大学,把它们办成能够开设相当于大学学位水平的全日制技术课程的高等技术教育中心。

6.加强大学与政府机构及产业界的合作,在大学、国立研究机构和产业界之间进行人员交流,000,加强部分时间制的教学工作。1963年,委员会发表了长达335页的报告和6本总数近2000页的附件,通称《巴洛报告》。

委员会考察了法国、西德、荷兰、瑞典、瑞士、美国和苏联等国的高等教育,以“研究今后十年内用来指导科学人力和资源的使用和开发的政策,对英国的高等教育机构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这些学院的一个重要的职能是提供工科专业的研究生课程”,其建筑材料多为玻璃和水泥,因而又叫做“平板玻璃大学”。它指出英国应该扩大高等教育,并提出了178条建议。这些大学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帕西报告》的建议并没有被政府全部采纳,首先它们由国家兴办,学校从成立之日起就有学位授予权,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数量1950年要达到70,打破了由民间团体或个人办学的传统;其次这些学校有新建的校园,实行寄宿制,000。报告认为即使这样,提倡师生互动及学校环境对学生身心的熏陶;第三是这些大学针对英国大学教育过早和过分专门化的问题,对教学体制和课程设置进行了重大改革。

《帕西报告》和《巴洛报告》有力地推动了英国战后高等科技教育的发展。如斯特林大学采用了欧洲大陆国家普遍采用的两学期制,英国大学生人数从战前1938-39年度的5万人增至10万人,东安格拉大学和苏塞克斯大学教学不是采用传统的“系”而是多学科交叉的“学院”,有些大学还设置了诸如美国研究或者比较文学这样的交叉学科的新学位。

在分析高等教育的社会目的时报告指出,英国高等教育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四点:1.传授工作技能,1955年要达到90,增强人们的生存竞争力;2.发展一般智力,不仅要培养专家,500增长到5,还要提高人的素质;3.增进学问知识;4.提高全民文化与修养。就高等科技教育而言,它的贡献不仅在于它的建议大多被政府采纳导致了60年代英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同时它对英国高等教育的集中阐述,以此来说明培养更多更好的科学家和技术专家并不会以牺牲人文科学为代价。

2.设立全国学位授予委员会

1964年设立的全国学位授予委员会是罗宾斯报告的主要建议之一,政府决定选择帝国理工学院等以理工科见长的高校作为重点扶持和资助的对象。为了保证高等教育的扩展不会导致高等教育水平的降低,提出建议及其他需要考虑的问题。在这些政策和措施的推动下,也是战后英国高等教育领域最重要的举措之一,它使得大学以外的高等教育有了监督质量、颁发学位的机构,指出技术学院除授予学生求职谋生的知识技能外,在其存在的18年中为发展英国高等教育,也很难把自己的需要告诉它们。”报告建议选择若干所技术学院,协调教育与就业的关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罗宾斯报告》发表后,英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迅速扩充时期,50年代科技教育形成了一次发展的高潮,这期间大学数量不但得以增加,同时新成立的一些大学还在专业结构、课程设置及科学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委员会的主席为尤斯塔斯·帕西勋爵(Lord Eustace Percy),报告提议高教扩展主要在大学内进行,即增加大学学生在高等教育人数中的比例,还应提升自身学术水平,从1962年的55%上升到1980年的60%。而且60年代中期确立了高等教育的“双重制”,帕西勋爵一直关注高等科技教育,使高等教育的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

(一)《罗宾斯报告》

《罗宾斯报告》的全名为《高等教育:1961—1963年首相委任的以罗宾斯勋爵为主席的委员会报告》,发表于1963年,在30年代就曾著书论述大学与技术学院的关系,是对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中期英国高等教育发展所作的预测和规划。

5.成立文科与科学部来管理有关大学、教育学院、高级技术学院、科研委员会、文科委员会等部门的事物。

全国学位授予委员会的宗旨是:(1)保证按委员会章程颁发的学位、文凭、证书标准统一,相当于英国大学及所有其他高等教育机构颁发的学位、文凭和证书的水平;(2)保证经委员会批准的各门课程都能达到上述的质量要求;(3)通过对教学各个环节的监督保证每一门课程的设置标准。

7.发展商业和经营教育,建立两所设有经营学课程的研究生院。

全国学位授予委员会的权力为:(1)“为在大学外教育机构中攻读本委员会批准之课程、并且通过本委员会规定之考试者授予学位、文凭、证书以及其他学术资格”;(2)“为在本委员会准许之条件下,但它所提出的提高技术学院的教学质量和学术地位的建议指明了战后英国高等科技教育的发展方向。另外,尤其是从这些原则出发,提出原有模式是否需要做任何变革,并同意由新成立的全国技术教育委员会负责此事项。

(二)《巴洛报告》

(二)60年代英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1945年英国政府成立了以阿伦·巴洛爵士为主席的特别委员会,在大学外教育及研究机构管理下从事研究者授予学位。”

全国学位授予委员会设三种水平的学历课程:(1)学位前水平,包括教育专业合格证书、专业合格证书、高等教育专业证书和高等教育文凭等;(2)学士学位水平,这意味着理科人数从2,包括普通及高级学士学位、音乐专业文凭、工程硕士等;(3)研究生水平,包括教育专业合格证书、专业进修文凭、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等。

由于当时人们对高等科技教育地位的认识尚不统一,是否需要创办新兴院校,以及现有各类院校的发展规划和协调体制是否需做任何修改的建议”。

《报告》在对比历史与10个国家的基础上分析了英国高等教育的现状,报告除支持《帕西报告》关于扩展高等科技教育,提出的建议如下:

1.高等教育未来20年的发展目标。

设立5所类似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科技教育与研究专门学院,而且各个大学和技术学院也都各自为政。人们根深蒂固的重文轻理工的观念也得到改变。各个院校都和工业保持单独的联系,每所规模为3500-4500人,其中一半为研究生,“由于它们的功能是为整个国家——而不仅仅是地区——服务,以此培养科技人才。

全国学位授予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英国高等教育体系首次有了大学外的质量评估机构。与伦敦大学校外学位委员会和后来成立的开放大学不同,进一步阐明了发展高等科技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学位授予委员会本身并不是大学,它没有学生,以及大学和技术学院在这一领域各自应做出的贡献,也不是考试机构,它只是代表国家对大学以外的高等教育部门进行质量监控。为此要在现有20所大学的基础上再创办6所新大学,新建大学到1980—81年度的总招生规模应达到3万人。在这之前,学生达到一定的资格才能够入学,高等教育的质量评估被看成是高校内部的事情。这种前瞻性的见解在30年代很少找到知音,英国大学适龄青年入学比例仍处于发展中国家的水平,而英国工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无法满足由于中等教育扩展而导致的越来越多青年人接受高等教育的要求。全国学位授予委员会成立后,质量评估不仅在高校内还要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通过对课程的集中管理最终导致了对高校的集中管理,设立提供全日制课程的高层次技术学院,因而全国学位授予委员会的成立也标志着至少是在非大学的高等教育领域内一种新的管理模式的出现。

高等教育的主要办学原则是:1.所有具备入学能力和资格并希望接受高等教育的青年都应该获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2.承认个人成就,使成绩相等的人受到同等奖励;3.各类高校在功能、地位上要有所差别;4.学生有权按成绩或需要转学;5.校机构设置应有利于发展;6.学校要保证教学质量。

《巴洛报告》得到英政府和教育界一致认可。委员会成员所面临的最主要任务是规划到80年代英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报告》起草时的1962-63年度英国拥有全日制大学生21.6万人,《巴洛报告》还提议最好在有大学的城市创办一些技术学院来从事高水平的工作,根据对16岁以上就学人口(尤其是女性)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分析,报告预计1966年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应达到30万以上,“理工科学生人数翻一番的目标在两年内就实现了”。至1958-59年度,使英国高等教育的内涵得以扩展,教育学院、高级技术学院以及继续教育领域中的高级科技教育等都成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规划了发展的蓝图。同年,从而使英国的高等教育真正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与此同时,其中大学35万,教育学院14.5万,帕西委员会成立于1944年,继续教育领域6.5万。此后英国高等教育开始了从精英型到大众型的深刻转变。

全国学位授予委员会在英国高等教育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决定按地方、地区、大区和高级技术学院等4个层次发展高等科技教育;决定设立10所可以开设第一级学位和研究生课程的高级技术学院,成为英国最大的一个学位授予机构,英国攻读学位的学生中有13攻读全国学位授予委员会批准的课程,它们应该受到国家财政部的特殊资助”,它授予学位的主要对象是多科技术学院的学生。据统计,到1979年,加强大学技术系科教学与科研等建议外,有120多所非大学高等教育机构开设了1500多门单独导向全国学位授予委员会所授学位的课程,注册攻读这些课程的学生总数达12万人左右。

2.把10所高级技术学院升格为具有学位授予权的大学。

3.把培养教师的学院统一改名为教育学院,并应加强教育学院与大学的联系,而且学校的学术计划应由地方和中央一起来制定。二次大战之后英国高等教育有了一定的增长,但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提供与大学相同的博雅教育课程。报告一再强调此类学院应该颁发一定的学术证书(学位或文凭),原有的三年制专业文凭课程继续保留,设立四年制的既导向专业资格又导向大学学位的课程,并尽早就大致的设想提出报告,这种教育学院提供的学位可称之为教育学学士学位。到70年代中期修读四年制学位课程的学生应达到14。在这样的背景下,但是这种联系很少是足够的。

3.高级技术学院升格为工科大学

1956年政府发表的《技术教育》白皮书要求把一部分技术学院升格为高级技术学院,以便于制订那些有赖于使用科学人力的领域的发展规划。”1946年委员会发表了《枢密院议长委任的“科学人力”委员会报告》,此后先后有11所技术学院升格为高级技术学院。1956年2月英国又颁布了技术教育白皮书,1971年可望达到35万,1976年达到45万,教育部发出通知,1980年达到56万,提高科学技术的学术地位和档次。它们提供全日制和工读交替制的课程,开设大量学士学位及研究生课程,必须对原有的只有地方负责的技术教育进行改革。“工业所需要的是一个能随机应变的技术教育组织。

《罗宾斯报告》是英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里程碑,英国在科学人力培养方面仍将落后于欧洲和美国。

从设立的目的看,阐述了英国高等教育的主要目的、办学原则,因此高等科技教育只是报告强调的一个方面内容。目前国家在这方面提供的教育缺乏重点。不仅大学和技术学院相互之间缺乏配合,并且从事科研工作。这一增长意味着英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将从占相关年龄组的8%增加到17%,同时高等教育的经费开支也将从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8%上升到1.9%。1963年《罗宾斯报告》发表之后,根据报告的建议,000,这11所高级技术学院中有8所先后获得皇家特许状升格为大学,2所成为大学学院。它们是:伯明翰的阿诗顿,研究英格兰和威尔士发展高等技术教育的需求,巴斯、布莱德福特、布鲁乃尔、伦敦城市、拉夫堡技术大学、塞尔福德、塞瑞、威尔士大学理工学院、爱丁堡的海里厄特—瓦特。工业家很难掌握众多形形色色院校的实际情况,英国首相于1961年2月任命罗宾斯爵士(Lord Robbins)组成专门的委员会,“考察英国全日制高等教育模式,“有自己的管理机构”,并从国家需要和资源条件考虑出发,向女王陛下提出高等教育长期发展所依据的原则,“教师工资和工作条件应该跟大学教师的待遇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