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石话实说
1285700000031

第31章 成德易主起兵变 韩愈真定平动乱

承嗣之侄,河北卢龙人。

田弘正在魏博节度使任上,多次协助朝廷讨伐藩镇叛乱,出兵围剿成德军节度使王承宗,迫使王承宗归顺朝廷,深受朝廷器重。

田弘正奉命到镇州,接任成德军兵权。对于田弘正来说,此次上任,危机四伏。原因有二:第一,田弘正任魏博节度使期间,与成德军将士们连年征战,已有世仇。第二,历来都是由成德军内部接任藩帅的牙将镇兵们,绝不甘心接受唐王朝的摆布,更不愿被田弘正统治。

所以,在田弘正上任仅仅几个月后,就发生了兵变。策动这场兵变的主使就是成德军的一个骑将王廷凑。

王廷凑是三代迁居镇州的回纥族骑将,从小勇猛剽悍、为人奸诈,本无姓氏,是成德军节度使王武俊手下牙将,后因功被收为干儿子,所以随王武俊姓王。因为受到王武俊家族的信任,王廷凑升为成德军的衙内兵马使,掌控了整个真定城内重要的兵权。

田弘正到任以后,王廷凑依仗在成德军将帅兵卒中长期积累的势力,煽风点火,举兵造反,杀了田弘正一家及其从魏州带来的官吏家人三百多口,自称“成德军留后”、知兵马使,控制了成德军的军政大权,并公开要求唐王朝委任他为节度使。

宫廷震怒,唐穆宗将派谁征讨叛兵?

事出有因,成德军为什么难以平定?

被逼妥协,唐王朝将如何结束战争?

皇帝非常气愤,坚决不允。于是,王廷凑派人杀了与朝廷亲近的冀州刺史,向皇帝示威。意思就是说,“在河北的镇赵冀定这个地盘上,我想让谁死,谁就别想活。朝廷任命谁都没用,必须是我说了算,不然,我就接着杀你的官吏。”

王廷凑的大逆不道和残忍杀戮,使部分成德军的将领担心王廷凑的叛逆株连到本家族的性命。所以,有一个将领联络了五六个亲密将领,准备起兵谋杀王廷凑,终因王廷凑耳目众多,计划泄露,这几位将领与所部士兵三千人遭到杀害。

唐穆宗李恒听说王廷凑残杀朝廷命官的叛逆行为,震怒不已,命丞相裴度率九路十五万大军进行征讨。此次出征的大将,都是唐朝的著名将领,久经沙场、战功赫赫,但在征讨成德军节度使的战斗中,却惨遭失败。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

第一,成德军节度使经营恒赵冀定诸州多年,已经形成了坚如磐石的内部军政控制机制,子承父业、父亡子袭、兄亡弟承或帅亡将承,军队的战斗力极强。而且河北中部水土肥美,农业基础雄厚,具有长期征战的经济实力。

第二,裴度进攻成德军过程中,另一位丞相元稹,与宦官勾结,不断破坏裴度等将帅的军事行动。

第三,唐朝皇帝在战争中惯用宦官监军,在作战军队中委派宦官“中使监阵”,直接干预作战指挥,因此处处受到掣肘,贻误战机。为此裴度曾经愤慨上书说:“本来我受命领兵进军,应该具有指挥的权利,可是朝中奸党百般阻挠,从中作梗,生怕我有尺寸之功。”

第四,唐王朝名义上集合诸道十五万军队,实际上大部分是借用各地节度使的军队,形成合围之势,动用的朝廷禁军不过是为声援而已。而各道出动的军队,都是相互观望,谁也不肯为朝廷卖命,并且宦官控制的所谓皇帝的禁军——神策军,招募的大都是市井之徒。这群乌合之众,岂能与成德军节度使“大河之北,地雄兵精”的军队同日而语。

而当时的王廷凑又有幽州节度使的支持,兵多将广,势力正盛。结果,朝廷败北,王廷凑就越发嚣张,其嚣张程度从他对冀州刺史牛元翼的态度上可见一斑。

牛元翼原是成德军下属的一员大将,任冀州刺史。在朝廷九路大军讨伐王廷凑的过程中,他主动归顺朝廷,起兵反对王廷凑。

但是牛元翼根本就不是王廷凑的对手,朝廷派出多路军队出兵解救,都没能成功,不得已允诺王廷凑为成德军节度使,令其放过牛元翼。可是王廷凑就是不肯放人,唐穆宗不得不委派韩愈出使成德军,平息动乱。

临危受命,韩侍郎将怎样深入虎穴龙潭?

同意放人,王廷凑又提出什么附加条件?

性命难保,牛元翼最终又能否抽身脱险?

韩愈受命出京师之前,众朝臣都替他感到害怕。皇帝给他的诏谕,也是让他到了镇州境内,可以观事势,不一定必须面见王廷凑。而韩愈却说:“如果制止了叛乱,这是君王的仁义所致。如果我死了,这是作为臣子的义气名节。”

韩愈到了镇州之后,王廷凑摆出一副剑拔弩张的威严气势,带甲的兵士们站立满屋,个个怒目而视。韩愈问王廷凑这是什么意思,王廷凑说:“这不是我的意思,而是这些军士们不服。”

韩愈义正词严地说:“朝廷已经封你为尚书,认为你有将相之才,所以委任你为成德军节度使,没想到你连这些兵卒都管不住。”

站立一旁的士兵质问韩愈:“仙逝的成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师王承宗曾经为朝廷打击朱滔,我们的血衣还在,我们这支队伍如何有负于朝廷,为什么朝廷把我们当作叛贼发兵征讨?”

韩愈一听,拍案而起,大声说:“你们说得好!这说明成德军的将士们,其实不是叛逆,你们懂得什么是正义,什么是忠奸,什么是人臣,什么是叛逆。看来,你们还能记得先太师王承宗的功德。”

韩愈慷慨陈词,从安禄山、史思明的叛乱,讲到藩镇节度使李元济、李师道的叛逆:“他们的子孙有谁还活着呢?又有谁享受高官厚禄呢?请你们想想!而田弘正田令公以魏博节度使归朝廷,他的子孙们,即便是襁褓中的孩子,也被封为官。”

王廷凑听到这些话,对韩愈很敬畏,也恐怕将士军心动摇,所以命令军卒们都出去,私下对韩愈说:“侍郎来到我成德军,您想让我王廷凑干什么?”

韩愈说:“本来,朝廷的神策军和羽林军、龙武、神武六军的将领中,像牛元翼这样的人有很多,但他毕竟归顺了朝廷,朝廷为顾全大局,不能把他丢弃不管,给他个官职让他上任就是了,为什么你到现在仍包围深州,不放他出城?”

王廷凑终于被说得理屈词穷,只好答应韩愈,马上将牛元翼放出来。

牛元翼单骑出奔,牛元翼的深州大将臧平等人举城投降王廷凑。王廷凑指责臧平等人一直坚守,残杀了臧平和牛元翼的家眷将吏一百八十多人。这个王廷凑虽然给了韩愈很大的面子,但是最后还是残杀降将,跟朝廷示威。

韩愈的镇州之行,单身匹马,宣慰乱军,不费一兵一卒,平息了叛乱。回朝之后,他被朝廷委以吏部侍郎,就是管理朝廷官吏的副部长。后来,韩愈晋升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在他的整治下,社会定,盗贼止。后他又相继调任兵部侍郎、吏部侍郎。

长庆四年,韩愈因病告假,十二月二日,卒于长安,终年五十七岁。

韩愈一生虽然很少到达藩镇割据的河北地区,但是他忧河北民众之忧,愤朝廷削藩之愤,始终对河北的藩镇割据势力耿耿于怀,一直支持朝廷消除藩镇之患,维护国家统一。虽然他奉诏到成德军安抚王廷凑,但是在他的心目中,诸如王廷凑这类的所谓节度使,都是朝廷的叛贼、国民的死敌,必欲处置剿灭而后快。他屡次向皇帝上呈削藩奏陈,终因唐王朝内忧外患、要臣内讧、国力日衰而无力平叛。韩愈只能怀着抑郁之情,愤愤而不平。韩愈一生在政治上为官刚正,仕途坎坷,屡遭谗谤,终不得志。因此他发愤治文,以抒满腔抑郁悲愤之情。政治上的失意、社会的黑暗,都促使韩愈向文学上发展,并在文学上成就了一番事业。他的名作《师说》,系统提出师道的理论,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传世的格言警句。譬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漄苦作舟”“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等等。可惜韩愈只活到五十七岁。

韩愈留在河北的一场特殊经历,被后世千古传颂。虽然他没能最终平灭成德军的割据,但他靠智慧和机智,赢得了成德军节度使王廷凑的尊重,取得了宣慰成德军的重大功德。

这正是:

藩镇易帜现骄兵,残杀主帅朝野惊。

一代文豪负大任,深入虎穴平乱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