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石话实说
1285700000042

第42章 赵州古佛闻天下 东方菩萨名京城

赵县的柏林寺,传说创建于东汉末年。

隋唐称观音院,北宋改称永安院,金元时期才改名柏林禅院。据《赵州志》记载,古时的柏林寺松柏森森,碑碣众多,殿堂林立,一直是“畿内名刹”。

在南北中轴线上依次纵列摩尼、毗卢、大慈三座大殿,这三座大殿分别供奉释迦牟尼、毗卢佛和观世音菩萨。其中,摩尼殿里的壁画“文武水”,画的是惊涛骇浪和一泓秋水,一动一静,气势雄浑。此画与曲阳北岳庙吴道子画的“曲阳鬼”齐名,现在已经被毁。

柏林寺是中国禅茶文化的发祥地,也是禅茶文化奠基人唐代一位高僧的道场。这位高僧,就是享有“赵州古佛”盛誉的从谂禅师。柏林寺的真际禅师塔,俗称柏林寺塔,就是元代为纪念从谂禅师而修建的砖塔,是我国古塔中的杰作。

从谂禅师,俗姓郝,山东曹州人。年轻时到曹州龙兴寺出家,后来南下,到安徽南泉山,周游名山宝刹。他与真定临济寺的义玄禅师是同乡,也和义玄禅师的经历类似,都赶上唐武宗会昌灭佛,寺院被毁,无处安身。于是,从谂禅师四处游荡,隐居到了大山里。后来,唐武宗死了,佛教得到恢复发展。从谂禅师走出深山,行脚天下,拜会名师。在他八十岁的时候,来到赵州观音院,就是柏林寺的前身,受到僧众恭请,让他住持这座名刹,在这里弘法三十多年。后来他又到了真定,活了一百二十岁,受到人们尊重,人称“赵州古佛”。

禅茶一味,从谂禅师为何教人吃茶去也?

幽默诙谐,赵州和尚怎样寓佛理于生活?

前倨后恭,百岁高僧何以对人忽冷忽热?

从谂大师在赵州柏林寺参禅品茶,将禅宗修养与传统茶文化结合,创造了充满东方智慧和文化魅力的禅茶文化。他的一句“吃茶去”成为流传千古的口头禅。后来,这种魅力深厚的禅茶文化对中国和日本的茶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有一天,从谂禅师接见许多新来的和尚,问其中的一个:“你以前来过吗?”

对方点头说是,他便说:“吃茶去。”而另一个和尚说:“我这是第一次来到这。”

大师也说:“好!吃茶去。”

这时管理寺院的和尚问他说:“大师啊,来过的和尚,你叫他吃茶去;没来过的,你也叫他吃茶去。这是什么意思?”

禅师便叫:“院主。”

院主回答:“是。”

禅师又说:“吃茶去。”

从谂禅师的“吃茶去”,就是用平常心接待参禅的人,让参禅的人通过吃茶,平静心气,参禅悟道。

从谂在观音院弘法,各地前来瞻礼求法的信众络绎不绝。他谈佛论经,都像说家常话一样平易近人。用“吃茶去”“喝粥”“洗碗”“扫地”,这些生活中的“平常”事,让信众们参悟禅学的真谛和人生的智慧。他的禅风大都以赵州事物说起,不离赵州的本地风光,从观音院里的“柏子”“禅床”“幢子”,到院外的“城门”、“石桥”;从“偷他竹签的农妇”、“贩私盐汉”到“兵士”“军将”“大王”;从“大萝卜头”到“狗子”、“驴粪”,把这些身边事信手拈来,幽默智慧。

因为从谂名气很大,人们都用“赵州”来称呼他。有个和尚问他:“如何是赵州?”从谂说:“东门,西门,南门,北门。”这看似是在说赵州这个地方,同时也是在说赵州和尚的禅风像城门一样,四通八达,任何人具有平常心便可进去。有个和尚问他:“什么是你的家风?”大师回答:“我内也没有,外也不求。”

从谂大师住持观音院期间,正是藩镇割据时期,成德军节度使王镕控制镇、冀、赵、深四州,赵州是他的地盘,王镕多次到赵州邀请他到真定。当时,幽州节度使燕王李匡威也知道赵州古佛的大名,就和王镕一起到赵州参拜从谂。面对二位节度使的到来,从谂禅师稳坐禅床,不予迎接。李匡威比较凶悍,看到从谂大师不站起来迎接他,心里不高兴。从谂法眼聪慧,一看李匡威的表情心里就明白,在和他的答对中风骨犹存。赵州虽为王镕辖地,但因王镕笃信佛教又年少,所以在高僧面前显得非常谦恭。

在李匡威被镇州牙将杀了之后,王镕再次去拜访从谂大师。

一百一十多岁的从谂大师对他说:“我自少吃素,如今老迈,无力下床相迎了。”

可是第二天,王镕派了一位牙将送信给他,从谂禅师却下床相迎。

随侍的和尚便问:“师傅啊,昨天赵王来的时候,你不下床。这次将军来了,你为什么却下床相迎?”

禅师幽默一笑说:“一等人来,我在禅床上迎接;中等的人来,我下床迎接他;末等人来,我到前门去迎接他。”小和尚半天没听明白。

实际上,他是用佛心的价值观,傲视权贵;用幽默的思维,对世俗的等级观念进行校正。

驻锡真定,从谂究竟为何不让修建禅院?

赐号真际,古佛到底会在哪里安享百年?

禅风浩荡,赵州关因何惊现江西云居山?

王镕多次到赵州恭请从谂大师到镇州。

在王镕和真定僧众再三请求之下,一百一十多岁的从谂法师在895年到了镇州。僧俗百姓、文武百官出城迎接,就像迎接圣人,十分隆重。王镕把法师迎到王府里,叩拜师傅并扶请正座。从谂首先让在殿外等候的前来迎接的各寺院长老入殿安坐,接着应王镕母亲的邀请为王镕摩顶授记,而后为僧俗官员讲经说法。晚上王镕安排禅师在附近寺院暂住,准备择日选一块风水宝地为他建造禅宫。从谂禅师却说:“如果你动一根草,老僧即归赵州。”这是因为,从谂大师看到真定城里寺院林立,占用大量土地。另外,从谂禅师亲历了唐武宗灭佛,他深知寺院势力太大,占用土地太多,会威胁到皇权的稳定,因此不许王镕再建寺院。

王镕答应从谂不建寺院,可又想把他留住,于是一个姓窦的将军为了讨好王镕,就把自己价值一万五千贯的窦家园,改成寺院,号真际禅院,请从谂禅师寓居于此。一时间,前来求法者络绎不绝。

王镕把从谂大师的言行睿智表奏朝廷,朝廷颁诏加赠从谂禅师“真际大师”之号,并赐紫衣。

从谂大师在镇州居住近两年,于897年冬十一月二日圆寂于真定窦家园,享年一百二十岁。这座真定的真际禅院,后来成为真定的一座名刹,遗憾的是这座真际禅院遗址无从可考,历史上没有任何记载。

所幸在2003年创建正定县干休所的时候,出土了元朝1329年真际禅院高僧梅溪禅师的灵龛。正定县文保所的刘友恒对这个灵龛进行了认真研究,发现阴刻铭文“真定府在城真际院前住持梅溪大禅师灵龛”。上面记载赵州柏林寺僧侣的法号,证明这里就是真际禅院的旧址。一直到元朝,这里仍然有赵州古佛弟子们在传承大师的禅风。因此,正定干休所一带,就是著名的赵州古佛圆寂的圣地。

赵州古佛在唐朝享誉南北禅林,有“赵州眼光烁破天下”的美誉。当时人们说到中国的高僧,都知道“南有雪峰,北有赵州”,雪峰就是福建雪峰寺高僧义存法师。

在遥远的南方,江西云居山真如寺的山门,挂着“赵州关”门额,就是因崇敬赵州古佛而题写的。而在福建雪峰寺义存禅师的道场,则有“望州亭”,表示这里的高僧也仰慕赵州古佛。可见赵州禅师在禅门中崇高的地位。

现如今的柏林禅寺,是北方名刹。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净慧大师,融汇从谂大师的参禅思想,在这里创立“生活禅”,闻名海内外。

在从谂大师之前,真定还出了一位号称东方菩萨的高僧。他法号慧净,真定人,俗姓房,十四岁皈依佛门,精通佛经。他和唐僧玄奘很有缘分,在玄奘法师西天取经过程中,慧净到了长安的纪国寺。

佛经翻译,慧净因何被赞为“东方菩萨”?

唇枪舌剑,大师究竟具有怎样的激辩才华?

释道合一,他又将怎样诠释佛法宽容博大?

玄奘法师从西天取经回来,唐太宗赐号“三藏法师”。在长安城里创建了译经院,下诏遴选各地高僧翻译新的佛经。慧净被选到了译经班,负责翻译《大庄严论》。由于他具有汉语言文字的深厚修养,而且精通佛教要旨,所以,他翻译的梵文经义表述深邃,语言精美,还作了文疏三十卷,阐发经义。这让主持译经的玄奘法师赞叹不已,玄奘当着宰相房玄龄的面,抚着慧净肩膀说:“这真是东方菩萨啊!如果没有佛的悟性,怎能写出这么好的译文呢?”从此,慧净有了“东方菩萨”的美称,也就和唐朝的宰相房玄龄、杜如晦等名流成了朋友。

自从佛教传入中国,就与中国传统道教和儒学在论争中相互融合。从三国时期开始,三教之间的辩论,也就是“三教论衡”就开始了。

到了唐朝,皇帝为抬高皇族血统的优越感,以老子李耳为祖宗,所以推重道教,结果导致了道教与佛教之间经常争论不休。唐高祖时,道士上疏,要求遏制佛教寺院的发展,结果高僧法琳撰《破邪论》与道教进行对辩。

唐太宗时,下诏以道士的地位于僧尼之上,这是唐太宗一种智慧的宗教策略。在政治上以道教为国教,维护李氏祖宗的威望,而在民间信仰方面,推崇佛教。

但是他的诏书引发了佛教僧侣的不满,不少高僧上表请以佛教高于道教。为此,新一轮的论争又开始了。这一次,佛教出面与道教辩论的高手,就是真定人慧净,他的对手是多次出面为道教争得地位的著名道士蔡晃。

主持这场历史上著名辩论的是皇太子李治,就是武则天的丈夫,后来的唐高宗。李治召集百官和儒、释、道三家在弘文殿听慧净阐讲《法华经》。道士蔡晃首先发难,他采用偷换概念的办法说:“法师你在讲经中多次说到‘序品第一’,我觉得这第一的概念,是不成立的。所谓‘第’,就是弟弟,既然是弟弟,就不能称一,称一就不能为弟,必须有哥哥,才能称为弟啊!所以,你说的第一,这个概念荒谬!荒谬!”

慧净说:“那是你自己不明词义,偷换概念,自己难为你自己。”道士又说:“这我就更不明白了,请法师给我们解释吧。”

慧净有些急了。他说:“菩萨说法,声震十方。道士在坐,如迷如醉。这恐怕不是耳朵有毛病,可能智力有点低下吧!”

这时,著名的儒学大师孔颖达想为道士解围,就笑着对慧净说:“佛家无争,法师你何必如此好斗呢?”慧净从容地回答:

“如来佛在世的时候,就有人问过这个问题。当时我佛破了天竺的道教,那些道士就对佛说,‘你口口声声讲平等,可是如今却要破我,这怎么称得上平等呢?’佛祖说,‘这是以我不平破你不平,你若得平我就平等了。’今天的事也如此,以我之争破道士之争,道士不争,我也就不争了。”太子李治见慧净在与道教的论证中,语言犀利,非常睿智,就请他住持京城的普光寺。

此后,慧净的地位日益提高。在当朝编纂的《唐高僧传》中,规定是不收在世人物的。但在成书的时候,还是把当时名望较高的活着的僧人收录书中,这其中就有慧净。

真定慧净是一位很有才的僧人,他诗词歌赋,书法绘画,都很优秀。尤其是他擅长诗赋,经常与王公贵族、文人名士一起作诗合唱。他的作品被集为《英华集》十卷,《全唐诗》收录他不少的诗作。

这正是:

赵州古佛天下名,圆寂镇州留圣踪。

真定慧净善辩论,东方菩萨闻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