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石话实说
1285700000055

第55章 北宋名相垂青史 赵普宋绶留功名

北宋的开国谋臣赵普,字则平,后梁龙德二年(922年)出生在今北京西南的幽州,后唐时期迁居并落籍真定,因此,他是半个真定人。赵普足智多谋,但读书不多,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说的就是他。后周的时候,他是宋州节度使赵匡胤的秘书。他对北宋最大的贡献就是在“陈桥兵变”中担任了“执行导演”,他和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负责策划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赵普辅佐赵匡胤建立北宋,成为赵匡胤的心腹要臣。而后,后周大将李筠占据山西,勾结北汉反抗赵匡胤。赵普策划宋太祖赵匡胤亲征,以显示剿灭割据的决心,赵匡胤最终平定了李筠的叛军,赵普升为户部侍郎、枢密副使。

此后连续九年,赵普把握宋王朝的大局,每三年为赵匡胤出一个高招。他提醒宋太祖警惕石守信、高怀德等名帅战将手握重兵的威胁。961年,赵匡胤把开国元勋、手握重兵的大将叫来喝酒,故意借着酒劲说:“我虽然当了皇帝,但是你们这些大将都手握兵权,我真的很担心,万一有一天,你们再来一出黄袍加身的兵变。我每天都睡不好啊!”这些大将们一听,面面相觑。第二天,他们都主动交出兵权,解除了赵匡胤的心病,加强了中央集权。

后来赵普给赵匡胤出谋,在各路设置转运使,控制税赋和地方财政,削弱地方财权。赵匡胤采纳了,加强了朝廷对财政的控制。

唐后期到五代的节度使,手握重兵,割据一方。赵普又一次策划,加强中央禁军建设,削夺各地节度使的兵权。

在北宋统一大业上,赵普提出先易后难的战略,为江山统一作出了贡献。

在平定南唐、南汉过程中,他相当于军师,后成为宰相。赵普入相,忠于职守,举荐贤臣,提携名将,出了不少好主意。

有口难辩,瓜子金怎样让赵普背上受贿罪名?

宦海沉浮,他又为何三次请辞丞相归隐真定?

齐家治国,赵普书箱内究竟藏有哪半部真经?

平定南唐不久,赵普提出应该集中力量北伐。就在此时,吴越王派人给赵普送了十个瓶子,说是海货,赵普就放在屋檐下。有一天,皇上到他家来了,就问:“这是什么瓶子?”赵普如实回答:“这是吴越王送来的海货。”皇上说:“吴越王送来的海货肯定是好东西,打开看看。”打开一看,赵普傻了眼,竟然全是瓜子金,就是一种形似瓜子的金粒。皇上说:“难怪你一个劲儿地鼓动我北驱契丹,攻打北汉,不要南下攻打吴越,原来你赵普收了人家贿赂啊!而且是金子。你说这是海货,你不知道,谁信呐?”

皇上让大理寺查查赵普还有没有别的违法行为。结果发现他还违法从秦陇买木材营建官邸,庇护部下贪赃枉法,于是宋太祖就罢了他的丞相,贬他到河南去做地方官。

赵普主张统一大业要先北后南,本来是处于公心,可是这件事一出,有理也说不清了。宋太宗继位后,赵普又逐渐受到重用,五年后,二次入相。他为宋太宗出谋,更改宋太祖传位给弟弟的规制,立宋太宗的儿子为太子,就是后来的宋真宗赵恒。

雍熙北伐,宋太宗御驾亲征,很长时间没有回朝,赵普力主收兵息战。不久,赵普出任湖北襄樊山南东道节度,改封许国公。

988年赵普第三次出任宰相。他整顿吏治,惩治不法官员,甚至对自己当年受贿的原罪给予捐出赃款的处罚,而且两次上表请辞相职,宋太宗不准。992年,赵普第三次上表,请求辞归真定,宋太宗拜他为太师,封魏国公。这一年七月,赵普病故。太宗废朝五日,赐谥“忠献”,追封真定王,亲撰并书写神道碑,后来又追封韩王。因此,历史上称他为赵韩王普。

赵普年轻时读书很少,做了宰相后,宋太祖常劝他多读书。他每次退朝后回家,关上门,打开书箱,开始读书,第二天,处理政务时,就决断很快。他死后,家里人打开书箱一看,原来是一部《论语》,而他读过的只有一半,因此有了“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身世之谜,范仲淹为何算是真定亲戚?

为官刚正,他又因何遭贬修建范公堤?

投笔从戎,龙图学士将怎样戍边抗敌?

范仲淹,字希文,苏州人,出生在真定。他的父亲范墉当时为真定府的掌书记,他的母亲是真定县高平村人。

关于这段历史,有很多证据。范仲淹为他哥哥范仲温撰写的《范府君(仲温)墓志铭》中写道:“考讳某,归皇朝,历真定府武信军掌书记。”考,就是父亲范墉,任过真定府掌书记。《范仲淹全集》中,有范仲淹写给当时任知成德军的大将韩琦的一封信,信中写到:“真定名藩,生身在彼。自识别以来,却未得一到,谅多胜赏也。”意思是说:真定名城,我出生在那里。但自记事以来,没有去过。那里肯定有不少名胜。明明白白说自己生于真定。

根据《范氏家谱》记载,范墉任成德军节度掌书记两年多,其妻陈氏病逝真定,娶高平村谢氏为妻,定居高平。范仲淹在高平村降生百日后,范墉调往今徐州。在范仲淹降生一百三十天时,他徐州丧父,随母谢氏改嫁山东朱姓,改姓名朱说。他二十六岁中进士,二十九岁恢复姓范,五十八岁写下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六十岁赴任杭州,六十三岁病逝徐州,随母葬于河南伊川。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庆历新政”主持人,在政治、军事、诗文、哲学诸方面均卓有成就。他在《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流传千古。

范仲淹为人忠直,为官刚正,多次上书指出武备废弛、官吏冗滥等时弊,曾写《上执政书》,要求朝廷进行变革。他因不满宰相选拔官员拉帮结伙,将京官晋升的情况绘成《百官升迁次序图》进呈皇帝,揭露了当时朝廷百官的关系网。并写《帝王好尚论》《选任贤能论》《推委臣下论》等四论,抨击时政,反映了他忧国忧民、仗义执言的情怀。最后被罢为饶州知州。

范仲淹曾多次被贬为地方官,在地方他兴修水利,政绩卓著。范仲淹任泰州盐官时,主持修成一百五十里的捍海堰,使盐碱地化为良田,被后人称为“范公堤”。任苏州知州时,范仲淹主持五河疏浚,导太湖水入海,使苏州大多数地区恢复正常生产。

1038年,党项族建立西夏国,调集十万军马,侵袭宋朝延州等地,把过了三十多年安稳日子的宋朝打得措手不及,朝廷内外乱成一团。这时候,范仲淹被用到了抗击西夏的战场上,显示了出色的军事才能。他提出“攻守结合”的战略,他分延州兵为六将,每将三千人,根据敌兵的多少确定出战的兵力。这种战法,被称为“熙宁将兵法”,卓有成效地巩固了西北边防。

范仲淹积极团结当地羌人,被羌人尊呼为“龙图老子”。所谓“龙图”,就是“龙图阁”的简称。龙图阁是北宋初年宫城中存放皇帝御书文献的一座楼阁,设置学士、直学士、待制等人员。包拯、韩琦、范仲淹、欧阳修等名人,都曾授过龙图阁直学士之类的官衔,就被称为某龙图。“包龙图”经常出现在后世戏剧中,而范龙图和韩龙图、欧阳龙图,戏词中很少见,所以大家比较陌生。其实,就是龙图阁的官衔。

宋仁宗时,范仲淹为宰相,进行改革,史称“庆历新政”。改革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但新政损害了官僚阶层的利益,遭到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被诬为“朋党”。正好赶上边陲发生了战事,范仲淹以河东、陕西宣抚使离开了朝廷,他主持的新政失败。

1052年范仲淹病逝,谥文正,宋仁宗亲笔为他的墓碑书写碑文,被称为“褒贤之碑”。

书香门第,少年宋绶怎样破格成为翰林?

爱书如命,他有多少读书笑话流传至今?

房价奇高,众人却为何偏爱与宋府为邻?

宋绶,字公垂,赵州平棘(今赵县)人,北宋书法家、政治家。他幼年聪明,深受外祖父喜爱,他外祖父把家里所有书籍都给了他。宋绶的母亲知书达理,经常亲自训教。

所以宋绶博通经史,文章出众。

宋绶十五岁召试中书,宋真宗很喜欢他的文才,让他在秘阁读书,后赐同进士出身,同修《真宗实录》,为翰林学士兼侍读学士,迁中书舍人,是皇帝的贴身秘书。但是皇宫的昭应宫突然遭了一场大火,他和其他一些官员受牵连被罢职。第二年,复为翰林学士。

《真宗实录》修成后,宋绶迁工部侍郎。当时太后垂帘听政,宋绶刚正不阿直言上疏,惹恼了太后,被贬到河南商丘做知府。太后死后,宋仁宗召他回朝,复为翰林侍读学士。皇上专门设置了端明殿学士的职务,就是想任用他,结果宋绶看透朝廷近臣的风险,坚辞不受,上言歌颂仁宗摒除太后当政之弊,整肃纲纪,意图革新的功业。

后来宋绶当上丞相,他力谏宋仁宗,请求停止修建寺院道观,又上疏请皇帝防微杜渐。但是,当时宋绶等四名宰相之间政见不合,经常相互攻击,政事不能决断,于是四人都被罢职,宋绶罢相后以礼部尚书出知河南府。

西夏的党项头领李元昊反叛,宋仁宗手诏外任的大臣都要献计献策,宋绶进言说了十件事,言之有理,被召知枢密院事,进兵部尚书,参知政事。但这个宰相他没当几年就病逝了,死后赠司徒兼侍中,谥宣献。

宋绶好学不倦,博通经史。他有个怪癖的爱好,就是蹲在厕所里读书。欧阳修在《归田录》中引用宋绶同事的话说:“宋公垂(宋绶)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其笃学如此。”

宋绶家藏书万余卷,亲自校定,而且朝廷的重要官文,都是宋绶的手书。他的读书笔记书法写得实在太精妙,朝中大臣都争相摹写,号称“朝体”。他去世后,皇帝把他批注的书和他的书法,收藏在皇宫中,视为珍品。

宋绶虽然做到了宰相,但在历史上的名气却不如他的儿子宋敏求。因为宋敏求是北宋著名的地方志学家,参与编著了《新唐书》,还编了《唐大诏令集》。尤其是他撰写的《长安志》,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古都志。书中记述了长安的街道、宫室、官邸、府县的政治、官员的职务、河渠、关塞、风俗、物产等,对研究古都长安的历史地理有很大参考价值。

宋敏求在政治上也很有作为。他考察了河北、陕西等地的边防之后,上奏朝廷要不拘一格降人才,因为这些地区是边防之地,对官员不能只看文采而忽视军事。因此,他要求对河北、陕西、河东那些具有武功绝技的人给予重用,不要因为他们缺少文采而不让做官。他还建议州郡设置学馆,发展教育。他的这些建议都被采纳了。除此之外,宋敏求承袭父亲的家业,藏书很多。

在北宋那个崇尚文化的时代,皇帝和士大夫们都喜欢读书,都愿意在靠近宋敏求家旁边置宅院。这就引发了当时京城宋敏求家一带房价上涨,他家旁边的宅子售价极高。在古代,官员高价买房引发房地产价格虚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

这正是:

真定庆源出名相,赵普受封真定王。

庆历改革范仲淹,宋氏父子文名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