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石话实说
1285700000009

第9章 嬴政邯郸结恩仇 李牧抗秦垂千秋

这一回,我们要讲秦始皇灭赵的这段历史。

被称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封建王朝,并出兵百越之地,在包括香港在内的岭南地区建立了政权。

这一回主要涉及三个地方、两个主要人物。

首先要说的是赵国都城邯郸和秦始皇的故事。

秦始皇虽是秦国的君王,但他却生在赵国的都城邯郸,最终死在赵国的陪都沙丘平台,而且在燕赵大地上留下许多足迹,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的传说。

赵国的都城邯郸是秦始皇的出生地。秦始皇作为秦国的皇帝,为什么出生在赵国都城邯郸呢?这要从他的父亲和母亲说起。

战国时期,秦赵两个大国争雄。秦始皇的父亲叫异人,在秦赵两国争雄时,作为人质被送到赵都邯郸。邯郸巨商吕不韦,为了政治投机,将自己的爱妾赵姬许给异人为妻,并为异人在秦国王室中游说,以达到登上秦王宝座、与赵国争雄的目的。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生于公元前259年正月,生下来取名叫赵政,姓他外祖母家的姓。也有不少人认为,吕不韦才是秦始皇的生父。

位于现在邯郸市的赵王城遗址,就是赵政童年时代赵国的王城遗址,逶迤数十里的断壁残垣,显示着当年城垣的宏大和广袤。赵王城中央高出地面十多米的土台,就是赵王的“殿廷之所”,虽经两千多年风雨侵蚀和历史的消磨,但至今仍显示出恢弘的气度。

邯郸市的标志性古代建筑——丛台,是赵武灵王为军事演练和歌舞寻乐而创建的,它代表着赵国的强盛和辉煌。

遭遇仇杀,幼年嬴政如何幸免死里逃生?

寄人篱下,儿时经历造就他怎样的性格?

相貌奇异,大秦国尉如何描述千古枭雄?

幼年的秦始皇,是目睹着这东方强国的恢弘宫殿和丛台长大的,也是在异国的仇恨与敌视中成熟起来的。

赵政的幼年,正是赵秦两国频繁交兵之时。他十个月大时,秦军兵临邯郸城下。赵国人对秦国愤怒之极,便要杀死异人。吕不韦拿出六百斤金子,买了异人一条命,才使他逃出邯郸。

赵国人没能杀死异人,便要杀了异人的妻子和儿子。多亏秦始皇的母亲赵姬是赵国豪家之女,得到赵氏家族保护,他们母子才幸免一死。当时秦始皇一岁半。

伴随着仇恨与生存的威胁,赵政在邯郸的外祖母家成长。艰苦而又充满仇恨和杀机的环境,不仅给他幼年的身心造成巨大创伤,也塑造了他特殊的性格,使之形成了残忍、少恩、忍耐与复仇的心理,直接影响到他的人生道路和后来秦国乃至中国的历史。

那么,后来不可一世的秦王究竟长得什么模样?我们听一听他的国尉尉缭如何描述。

著名的军事家尉缭,被秦王政授予国尉,是执掌军队的最高将领。尉缭在他的著作中描述秦王的面相和为人时说:“秦王为人,蜂准,长目,鸷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说他高高的鼻子,很长的眼裂,鸷鸟一样的鸡胸,幼年营养不良导致缺钙的典型特征,豺狼似的哑巴嗓,长期慢性咽喉炎后遗症。狠毒,虎狼之心。困境能处于人下,得志非常狠毒。这种形象和品性与他少年时代的艰难经历有着密切关系。

赵政八岁,他的父亲继承王位。赵政和他的母亲赵姬从邯郸回到秦国。赵政恢复了父亲的姓氏,改名嬴政。他十三岁时,父亲病故,他继任成为秦国的君王。

嬴政继任后,吕不韦控制朝政,嬴政称之为“仲父”,就相当于第二父亲。

嬴政靠他的政治耐力,一直毕恭毕敬地听任吕不韦操控。但在他二十二岁时,毅然清除了曾对他父子有救命之恩的吕不韦,从吕氏的阴影下走到政坛的前台,亲自主政。

这就是“少恩残忍”的秦王。

由于秦王怀着强烈的复仇和称霸的欲望,所以使得东方最强大的赵国,成为他进攻的第一战略目标。

有机可乘,秦王政将如何对付强大的赵国?

兵临城下,赵国谁又能临危受命抵挡战车?

两国交兵,石家庄一带留下哪些悲壮传说?

首先是秦王政利用燕赵两国交战之机,从东西南北四面向赵国发起凌厉攻势,攻占了赵国的河间六城以及现在的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和南面的河南安阳等地。这时,赵国的军队正在向北面的燕国进军,虽然掠取—部分土地,但赵国的上党郡和河间地区却被秦国占领。

在这种战略形势之下,赵王精神抑郁,终日处于恐惧之中,“不得意而死”,他的儿子赵王迁继立。

秦王政乘着赵国新君初立,派大将率师攻取赵国的河北磁县东、今山东夏津西北,大败赵军,杀赵兵十万,进一步坚定了秦王政灭赵的决心。

接着,秦王政派大将率秦军深入赵国后方,出井陉,越太行,进攻藁城市丽阳的赤丽城和藁城西南的宜安城。赵王迁急令赵国名将李牧从防御匈奴的北部边境率师南下,抵御秦军。

藁城的丽阳、宜安,虽然如今都是不大的村子,位于藁城市丘头以东。但在丽阳村子中间,留下了一条护城河的遗址,而且在战国末年,这里曾经是赵国北部军事重镇。

这个李牧,是赵国北部边境的名将,与廉颇齐名,能征善战,常设奇阵,克敌制胜。他在北部边境抗击匈奴十余年,曾大破匈奴十余万骑,令匈奴闻风丧胆。

在赵国危难之时,他受命南下拒秦,日夜兼程,在藁城西南城子村肥垒城安营布阵,与秦军决战于滹沱河畔。

秦军将领率军与李牧对阵,急于取胜,全线进击。而李牧沉着应战,包抄迂回,奇袭秦军侧翼,大败秦军。肥垒一战,使秦军遭到攻赵以来最惨重的失败。李牧因军功被封为武安君。

公元前232年,秦王政再发重兵,分两路攻赵。其中一路越过太行山,出井陉,进攻在今黄壁庄水库中的番吾。李牧在番吾利用滹沱河布阵,大破秦兵,使秦军退往井陉以西。

两年后,赵国遭受特大旱灾,出现了严重的饥荒,举国惶惶。当时的道路上纷纷流传不祥的民谣。秦王政以为时机成熟,便南北夹击,进攻赵国。

棋逢对手,秦王政将采取怎样的对敌手段?

屡创战功,李牧却为何成为赵王心腹之患?

昏庸无德,赵王迁如何自毁长城成为囚犯?

公元前229年,秦王政集结秦国最精锐的军队,再次把李牧固守的赵国北线作为重点攻击目标,进攻井陉。经前几年的交战,李牧进一步认识到,井陉乃太行咽喉,阻断此处天险,便能拒敌于太行以西。

于是,他率师固守井陉,沿山筑垒,力抗秦军,使秦军的进攻屡遭惨败。

秦军的屡屡败绩,使秦王政发现,只要李牧在,灭赵难。于是,他使用离间毒计,陷害李牧。秦国以重金贿赂赵王迁身边的宠臣郭开,利用郭开在赵王面前诬陷李牧和司马尚谋反。昏庸的赵王竟听信郭开的谗言,下令罢黜李牧兵权。

在大敌当前、国家危难之时,李牧深知一旦交出兵权,赵国将面临灭顶之灾,所以在强敌进攻之时,他拒不受命。

李牧的爱国壮举,恰恰给郭开以口实,他便借机诬告李牧拥兵反叛。赵王迁派心腹到井陉逮捕李牧,并残酷地将他杀害。赵王迁此举,正是自毁长城,为秦军灭赵扫平了障碍。

公元前228年,秦王政再派大将大举攻赵,迅速突破井陉防线,势如破竹,攻城略地,很快攻克邯郸。昏庸无能的赵王迁被俘,成为秦王政的阶下囚,导致了赵国的最后灭亡。石家庄市这一带就被纳入秦国的版图。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此大为感叹,意思就是说,东方一带强大的赵国,安定边疆,都是靠廉颇和李牧。可是昏君赵王迁听信谗言,重用郭开这样的小人而杀害良将李牧,荒谬至极。

秦王嬴政灭掉赵国之后,占据了今石家庄市境地,随后秦削平群雄,统一六国。嬴政自称始皇帝,废分封,置郡县,建立了以“皇权”为中心的专制集权的政治体制。

这正是:

千古一帝秦始皇,复仇灭赵邯郸殇。

赵将李牧爱国情,抗秦卫国铸悲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