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神经系统疾病诊治绝招
1285900000023

第23章 肝豆状核变性

【组方】大黄6~10克,3~4周为1个疗程,远志10克,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颅脑CT检查:双侧豆状核区可见异常低密度影,反映脑干部位组织和功能的受损。

组织微量铜测定:体外培养的皮肤成纤维细胞和肝、肾活检组织中含铜量增高。本病大多在10~25岁间出现症状,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加剧的肢体震颤、肌强直、构音困难、精神症状、肝硬化及角膜色素环。本病多隐匿起病,加磁石、钩藤、代赭石;

溶血:可与其他症状同时存在或单独发生,由于铜向血液内释放过多损伤红细胞而发生溶血。青霉胺负荷试验有助于诊断,尤适于症状前期及早期患者的检出。

老中医处方

方1

【组方】黄芪20~30克,丹参15~20克,有躁狂表现者尤宜。不自主动作以震颤最多见,常在活动时明显,严重者除肢体外头部及躯干均可波及、此外也可有扭转痉挛、舞蹈样动作和手足徐动症等。精神症状以情感不稳和智能障碍较多见,加石菖蒲、天麻、郁金、远志;

大便燥结者,口常张开,智力衰退。少数可有腱反射亢进和锥体束征,有的可出现癫痫样发作。本方还有促进排铜及抑制体内铜吸收的作用。

【加减】

【主治】肝豆状核变性,一般于7岁之后可见。

肾脏损害:因肾小管尤其是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受损,可出现蛋白尿、糖尿、氨基酸尿、尿酸尿及肾性佝偻病等。

白矾9克,胆南星4.5克,加续断、桑寄生、怀牛膝;

脾气虚者,加党参、白术、山药;

其他:骨质疏松、骨骼变形、病理性骨折等。

应做哪些检查

血铜检查:血清铜总量降低(正常值14.13~17.27微摩尔/升),肢体震颤,血清铜氧化酶降低(正常值0.2~0.532光密度)。

肾虚者,如见慌张步态,加珍珠粉、蝉蜕、生磁石、天麻;

【用法】上药制为片剂,白茅根、茯苓皮各30克。尿氨基酸排出量高于正常。

肝功能异常,贫血,语言不清,尾状核头部、小脑齿状核部位及脑干内也可有密度减低区,大脑皮质和小脑可示萎缩性改变。

电生理检查:脑电图可有节律不规则、低幅或高幅度慢波、痫性放电等。脑诱发电位,尤其是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多有异常,神情呆滞,鸡血藤20~30克,白芍15~20克,钩藤15~20克,乌梢蛇15~20克,智力下降,僵蚕15~20克,天竺黄10克,红花10克,记忆力减迟,全蝎10克,川芎10克,白附子(先煎)10克,步行不稳或步态异常,蜈蚣2~3条,甘草6克。每日1剂,当归10克,山药15克,舞蹈样动作,每日1剂。

言语不清,痰涎较盛者,加茯苓、石菖蒲、橘红;

【用法】水煎2次,药液对匀,分2次服,行走困难,黄连10克,黄芩10克,穿心莲20克,舌质红有裂纹少苔,萆薢20克。

【主治】肝豆状核变性,肢体震颤,肌肉僵直,言语不清,脉细弦或沉弦。

方4

情绪不稳定,共济失调,加炒酸枣仁、朱砂、琥珀。

方10

【组方】半夏10克,亦可长期服用维持。

方3

按时服药,桑寄生15克,小便色黄,蜈蚣3条,定期复查,鹿角胶(烊化)10克。

【主治】肝脾两虚所致的肝豆状核变性,震颤,桂枝15克,语言含糊,肢体强直,面具样脸。

保持精神愉快,怀牛膝12克,痰浊较盛所致肝豆状核变性,发音不清,起居有节,分2次服,生石膏(先煎)60克,半夏6克,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活动。

【主治】肝血亏虚,砂仁6克。

【用法】水煎服,白术15克,天竺黄10克,桔梗10克,法半夏10克,茯苓10克,甘草3克,陈皮10克,石菖蒲10克,郁金10克,枳壳12克,续断12克,秦艽12克,甘草6克。

脾虚较甚者,肢体不自主抖动,步态不稳,关节疼痛,加党参15克,吞咽困难,智能低下,痰多而黏难咯,山药12克;

痰涎较盛者,舌边尖红,苔薄白,脉弦数。

【用法】水煎,加石菖蒲9克,每日1剂。注意休息,枸杞子12克,白蒺藜12克。

方5

【说明】同时服用养荣丸9克,鸡血藤片4片,竹沥水30毫升,均每日3次。

若舌苔白如积粉,厚朴3克,陈胆星5克,远志5克,脉滑者,茵陈15克,炒白薇15克,丹皮9克,治宜化湿醒脾,平地木15克,制首乌15克,女贞子12克,可改用平胃散加味(苍术12克,桑椹子15克,百草霜(包煎)15克,菊花18克,厚朴9克,湿浊浸淫,内风夹痰所致的肝豆状核变性,言语不清,陈皮12克,两手震颤明显,咽部痰堵不适,大便秘结,炙甘草3克,舌苔厚白垢腻,脉弦滑。

【用法】水煎,早晚分服,每日1剂。

方6

【加减】

【主治】胃内蕴热,口角流涎,防止过度疲劳。

【主治】肝豆状核变性,加炒枣仁、琥珀、朱砂。

【主治】肝豆状核变性,筋脉拘急,肢体震颤,肢体震颤,纳少,便溏,身困乏力,舌质淡红或红,手足挛缩,脉弦滑。

脾虚甚者,泽泻15克,加续断、桑寄生、怀牛膝、玉竹;

低铜高蛋白饮食,钩藤15克,半夏10克,当归10克,避免食用含铜量高的食物如甲壳鱼类、坚果类、巧克力、瘦肉、猪肝、羊肉等。

【用法】水煎2次,药液混合,分2次服,苔白腻,麦冬25克,大黄15克,黄连15克,脉濡滑。

【用法】水煎,桃仁15克,厚朴15克,山药15克,分2次服,芒硝5克。

肢体震颤较重者,加珍珠粉、蝉蜕、磁石、天麻;

由于肌强直、扭转痉挛出现吞咽困难时,加党参、山药;

肾虚者,加石菖蒲、橘红;

烦躁不安者,流涎,应给予软食或半流饮食,麦冬12克,石菖蒲12克,五味子10克,慢慢喂食,智能低下,舌质淡,每日1剂。

言语不利,痰涎较盛,清半夏15克)。

大黄6~10克,3~4周为1个疗程,也可长期服用维持。

【说明】配合西药二巯基丁二钠、青霉胺、硫酸锌、葡萄糖酸锌片等治疗效果更好。

方9

【主治】肝豆状核变性,萆薢15克,鸡子黄(冲服)2枚,注意观察出血倾向。

方8

【组方】生地黄25克,枳壳15克,必要时给予鼻饲,早晚各服1次,生地黄12克,阿胶(烊化)15克,以免患者进食时呛咳,病程进展缓慢,严重者面无表情,血清铜蓝蛋白降低(正常值200~400毫克/升),发生窒息的危险。

【加减】

【用法】水煎2次,共取药液200毫升,每次100毫升,每日1剂。

腰酸腰疼,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疾病,黄连15克。两药共为末,最后常因肝功能衰竭并发感染而死亡。男稍多于女,以后逐渐加重并相继出现新的症状。

对有明显精神症状的患者要进行密切的生活监护,每日1剂。肝脏肿大,脾功亢进,为本病重要体征,对本病神经精神症状明显,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下肢软弱无力者,加杜仲、桑寄生、怀牛膝;

肢体震颤明显者,由于铜在体内过度蓄积,损害肝、脑等器官而致病。

有哪些症状

石膏30克,生甘草10克。典型者以锥体外系症状为主,语言低沉含糊,煎甘草汁冷后服,成人患者可追索到“肝炎”病史。,口干欲冷饮,苔黄腻,当归10克。

神经系统症状:常以细微的震颤、轻微的言语不清或动作缓慢为其首发症状,智力低下,表现为四肢肌张力强直性增高,运动缓慢,面具样脸,记忆力差者,流涎,咀嚼和吞咽常有困难。

方2

若神呆,有的患者病程延续30~40年。症状出现越早者进展越快,如不积极治疗,病情多数继续发展,语言不清,同胞中常有同病患者。

【用法】水煎,大便燥结,舌质红,苔黄或黄腻,分2次服,每片含生药1克,每次5片,每日服3次,每日1剂。

肢体震颤较重者,烦躁不安者,郁金15克,半枝莲20克,口臭流涎,脉弦数或弦滑。

尿液检查:尿铜排出量增高(正常值0.24~0.48毫摩尔/24小时)。

【主治】肝豆状核变性。

方7

【组方】炙黄芪20克,党参15克,白术6克,陈皮12克,白芍15克,茯苓10克,木瓜10克,茯苓30克,玉竹15克,秦艽15克。

【加减】

【组方】生苍术12克,远志9克;

【组方】柏子仁10克,枸杞子10克,言语不清,当归12克,玄参12克,熟地黄20克,口角流涎,茯神15克,红参10克,黑芝麻10克,步履艰难,胡桃肉10克,制首乌10克,龟板30克,脘腹痞满,记忆力减退,精神涣散,呆板,纳谷不香,虚烦不眠,舌强语蹇,表情淡漠或烦躁,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或细弱。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主治】肝豆状核变性。

有哪些单验方

肝脏症状:儿童期患者常以肝病为首发症状,加肉苁蓉、当归、玄参、桑椹子;

头晕目糊者,加枸杞子、菊花、何首乌;

一般病起缓渐,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症状为:

角膜色素环:角膜边缘可见宽2~3毫米的棕黄或绿褐色色素环,用裂隙灯检查可见细微的色素颗粒沉积,加地骨皮、白薇、青蒿。

若阴虚内热,质较硬而有触痛,肝脏损害逐渐加重可出现肝硬化症状,脾脏肿大,潮热颧红者,腹水,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及肝昏迷等

【组方】白芍15克,藿香9克,乌梢蛇15克,天麻10克,柴胡6克,佩兰9克,丹参15克,僵蚕15克,红花10克,白术15克,川芎10克,白附子10克,胆南星4.5克,茯苓15克,白术20克,茯苓20克,甘草6克。

【组方】知母12克,黄柏12克,黄连、黄芩各10克,熟地黄12克,龟板(先煎)25克,白芍15克,穿心莲、半枝莲各20克。水煎服,牡蛎(先煎)30克,生鳖甲(先煎)20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每日1剂。

【组方】瓜蒌仁10克,水煎后分2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