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孕妈妈40周生活全书
1286000000013

第13章 孕期营养饮食(2)

孕妇维生素B1不足或缺乏,还可表现为小腿酸痛及心动过速等。曾有报道,一孕妇妊娠期间长期维生素B1摄入不足,分娩后2~4日突发急性心力衰竭,每日予以5~10毫克维生素B1治疗后方恢复。

我国营养学会推荐孕妇每日维生素B1供给量为1.8毫克。

维生素B1普遍存在于各类食物中,以谷类、豆类及肉类食物的含量较为丰富,籽粒的胚和酵母是维生素B1的最好来源。

维生素B2

维生素B2又名核黄素,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它参与体内的物质代谢,对维持生命活动,促进胎儿和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维生素B2在食物中分布不广,含量也不多,而且在烹调加工中易损失,因此,我国人民膳食中维生素B2的供给量常常不足,常可见到轻度维生素B2缺乏症患者。

维生素B2是维持眼睛健康必不可少的物质。缺乏维生素B2,眼睛会感到疲劳、刺痒、畏光,角膜充血,甚至使角膜变为不透明,也可出现睑缘炎。

妊娠期母体代谢旺盛,故维生素B2需要量增多。如果维生素B2不足或缺乏,可引起或促发孕早期妊娠呕吐;孕中期口舌炎、唇炎及早产儿发生率增加。还有人提出维生素B2缺乏可阻碍人体软骨及骨骼的骨膜形成。

维生素B2在自然界中分布于动物组织中。含维生素B2最丰富的是酵母,每100克酵母约含3.6毫克维生素B2。动物肝、肾和心肌中的含量也较丰富,其次为奶类、蛋类、鳝鱼及螃蟹等。植物性食物中干豆类(青豆、黄豆、赤豆)、花生和绿叶蔬菜中维生素B2的含量较高,而米、面等粮食中含量较少。

我国营养学会推荐孕妇每日维生素B2供给量为1.8毫克。

为了预防维生素B2缺乏症,孕妇必须选择含维生素B2丰富的食物,同时还要避免食物中的维生素B2在烹调加工中的损失。淘米应尽量减少次数,且不能用力搓洗米,否则,维生素B2将损失23%~25%。烹调时尽量不要加碱,以免破坏维生素B2。在烹调各种食物,尤其是烹调蔬菜和肉类时,最好用铁锅急火快炒。蔬菜烹调前,应避免用水浸泡,尽可能做到先洗后切,现炒现吃,避免长时间保温或多次加热。

维生素B6

维生素B6又称吡哆醇,是人体色氨酸代谢和糖代谢的必需物质。妇女的雌激素和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代谢也需要维生素B6。许多疾病,特别是妊娠期并发的一些症状,均可用维生素B6治疗。一般认为,维生素B6的最低需求量为每日2毫克,孕妇、乳母为每日2.5毫克。美国提出孕妇每日维生素B6供给量为2.6毫克。

人体的色氨酸代谢需要维生素B6参与,如果维生素B6供给不足,就会产生一种有害的代谢产物——黄尿烯酸,延缓淀粉氧化磷酸化过程,干扰正常糖代谢。

有的妇女在妊娠期会发生手足水肿、小腿痛及指关节疼痛等症状。每日服10毫克维生素B6常可使水肿消减,但要使指关节痛及手足肿胀等症状消失,则每日需服50~450毫克,甚至短期内每日1000毫克。偶尔有些妇女因在月经期或绝经期有小腿痛症状而被误诊为缺钙,医生给予钙盐,结果反而使症状加重,这时若给予维生素B6可消除之。妊娠呕吐用维生素B6治疗可获良效。

维生素B6还可以防止孕妇患牙齿疾病。研究发现,在怀孕第4个月到分娩,每日给予孕妇维生素B6

20毫克,结果发现患牙疾病者比不给服维生素B6的对照组明显减少。

在妊娠阶段,由于雌激素增加,色氨酸代谢增加,维生素B6需要量也要增加。胎儿在5个月时为中枢神经系统增长高峰,最需要维生素B6,因而孕妇必须重视对维生素B6的摄入。

动物肝脏、瘦肉、鸡肉、鱼、谷物、胡桃、花生、葵花子、面粉中都富含维生素B6;麦芽中所含的维生素B6比猪肝还多;新鲜香蕉所含的维生素B6比其他水果高5倍。

维生素B12

维生素B12是一种含钴的维生素,又称为抗恶性贫血维生素。维生素B12在人体回肠中吸收,经血液循环后贮存于肝脏。但必须有盐酸和胃液中的内因子存在方可完成。内因子是对热不稳定的黏液膜蛋白,分泌于胃液和唾液中。维生素B12由肠吸收后须与蛋白质结合,钴与蛋白质结合体能贮存于肝脏中,凡是未经结合的,迅速由肾排出体外。

维生素B12的生理作用是以辅酶的形式促进血红蛋白、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并与神经系统的功能有关。维生素B12缺乏可能影响到体内的所有细胞,但对细胞分裂迅速的组织影响最为严重,如影响骨的生血组织,可使之产生巨幼红细胞,从而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即所谓恶性贫血。神经组织也可能受到影响而引起神经纤维变性,在临床上还会出现进行性的神经病。

缺乏维生素B12或叶酸,孕妇会患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新生儿也可患贫血,而且胎儿畸变发生率有可能增加。孕妇每日维生素B12供给量为3.0微克。

维生素B12在烹调中损失不大,正常情况下肠道微生物也可以合成,所以,一般不至于缺乏。但是,长期严格素食的人,由于不进食动物性食物,又不经常食用干酵母,往往容易缺乏维生素B12。维生素B12,主要来源于动物性食物,如肝、瘦肉、蛋类及鱼虾等。多数植物性食物不含维生素B12或含量甚少。

维生素C

维生素C呈酸性,缺乏时可致坏血病,故又名抗坏血酸。生理学研究发现,维生素C与胶原的关系甚为密切。胶原为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它是细胞和细胞相联结的黏合剂。人体内缺少维生素C,胶原就难以合成,细胞组织便处于松散状态,种种危害便会由此产生。其中受害最明显的是血管,血管壁变得脆弱易破,到处潜伏着出血的危机。这就是发生坏血病的原因。相反,由维生素C在细胞间起结合与强化作用,不论是小的伤口或大的手术切口,维生素C均有促进其愈合的作用。

维生素C不仅有软化血管的作用,而且还有净化血液的作用。它可以清除血中堆积的胆固醇,防止血中脂肪氧化,从而避免动脉硬化。它还能促进人体对食物中铁的吸收,为血细胞生成提供必需的原料。

孕初期严重缺乏维生素C会导致流产。妊娠期间缺乏维生素C会出现皮下出血,牙龈肿胀、流血、溃烂等症状。长期缺乏维生素C,容易患病毒性感冒,增加胎儿致畸的危险性。此外,由于维生素C有助于食物中铁的吸收,孕妇大量摄入能预防孕期缺铁性贫血。

妊娠期间胎儿必须从母体取得大量维生素C来维持骨骼、牙齿正常发育以及造血系统正常功能等,以致母体血浆中维生素C含量逐渐降低,至分娩时仅为孕初期的一半,故应适当增加供给量。我国营养学会推荐孕妇每日维生素C供给量为80毫克。

维生素C的主要来源是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铁和钙

铁是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元素,它的功能是制造血液。正常成年人体内含铁总量为3~5克,占人体体重的十万分之四。其中大约有2/3与血红蛋白结合,存在于血液红细胞中。担负输送氧气、带走二氧化碳的重任。有3~5毫克铁存在于血浆中。有1/4的铁贮存在肝脏、骨髓、脾脏和肠胃黏膜上皮中,以备身体急需时使用。还有极少部分铁(总数大约为0.3毫克)与蛋白质结合贮存在肌肉中。此外,铁还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最重要的十几种酶(如细胞色素C、细胞色素氧化酶等)的组成成分。

红细胞的寿命只有120天。当红细胞死亡之后,就会释放出铁,这些释放出的铁大约有95%又被骨重新当作原料,参与制造新的红细胞。人体每日丢失的铁大约为1毫克,所以人体也必须从每日的膳食中补充1毫克的铁。不同的正常人需要铁的量是不一样的。正常的男性成人和绝经后的妇女需要补充2毫克铁。孕妇对铁的需要量增加,主要原因如下:

①妊娠前,每月月经要损失铁10~30毫克,故平时体内的铁储量并不十分充裕。

②妊娠后血容量增加,由于血浆量的增加远大于红细胞量的增加,血液相对稀释,形成妊娠生理性贫血。随着血容量的增加,对铁的需要亦增加。另外,尚需贮存相当数量的铁,以备补偿分娩时由于失血造成的铁损失,避免产后贫血。

③胎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除制造血液和肌肉组织需一定量的铁外,还需要在肝脏贮存一部分铁,以供出生后6个月之内的消耗。

铁是一种易得且易失的微量元素。易得,是指只要保证用铁制品作炊具,食用一些富含铁的食品,如动物肝、瘦肉等,就能得到适量的铁。易失,可追溯到女性怀孕前,因月经失血已流失一些铁。胎儿在母体内发育成熟的过程中,每增加1千克体重需要铁75毫克。因此,从怀孕到胎儿出生,共需要从母体中获得400~500毫克铁才能满足胎儿的正常生理需要。

缺铁不仅会引起孕妇贫血,而且可引起胎儿发育不良、出生后智力偏低。因此,即使孕妇尚未发生贫血,也应注意铁的补充,以增加铁的储备。有人研究,自妊娠35周开始,每日给一组孕妇口服铁剂,另一组不服铁剂,作为对比。结果尽管在血红蛋白均值及新生儿贫血患病等指标上,两组孕妇所生的婴儿没有明显的差异,但服铁剂产妇的血红蛋白、红细胞比积和血清铁蛋白都明显高于未服铁剂组的产妇。这说明服用铁剂后,产妇体内储备的铁量有所增加,因而贫血的产妇减少。

一般来说,孕妇在怀孕的第3期,会需要大量的钙质通过胎盘以供给胎儿,而一般孕妇所摄取的营养素中,钙质摄取的量和建议量的差距是最大的,表示孕妇对钙质的摄取不足。同时,孕妇的铁质需求量又比非怀孕妇女增加1倍左右,以供给红细胞的增加,再根据孕妇在怀孕第3期的铁质摄取量是45毫克的建议,很多孕妇的铁质摄取量明显不足。

随着胎儿的不断增大,胎儿体内要贮存一定量的铁以备出生后制造细胞之需。缺铁孕妇所生的婴儿,于出生后第3个月初,开始出现制造红细胞的原料铁不足的现象。婴儿到了4~6个月时,会出现缺铁性贫血。缺铁除引起贫血,还可影响婴幼儿的机体免疫力及降低体力,并能影响婴幼儿的智力发育,引起行为改变,如注意力分散,学习能力差,对周围环境及事态不感兴趣,短暂幻觉妄想,意识障碍,易烦躁,表情冷漠等。因此,在整个妊娠期间,尤其是妊娠晚期,要特别注意补充铁,必要时要额外补充铁剂,这不仅可以提高孕妇的铁储备,有利于产后机体的恢复,而且有利于胎儿铁的增加与储备,进而可防止婴幼儿期缺铁性贫血。

钾和钠

钾和钠是人体内两种极为重要的常量元素,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它们都是阳离子。钾位于细胞内液,钠位于细胞外液,两者各司其职,又相互协调。

钾参与细胞的新陈代谢活动,为某些酶的正常活动提供适宜的条件。钾的最突出作用是维持心肌细胞的正常兴奋性、自律性和传导性。低血钾和高血钾对人体的损害都是很严重的,轻者可导致疲倦、烦躁,严重的可造成心律失常,甚至突然死亡。因而,临床上对血钾的变化都给予高度的重视。正常成人每日钾的供给量为2~3克。一般动植物食品中都含有钾,特别是各类蔬菜、水果及菌类食物中含钾丰富。

钠能加强神经肌肉的兴奋性。缺钠时,机体表现出食欲降低、恶心、头痛、浑身无力、心跳加快及血压下降等,严重时还可导致虚脱。特别是在烈日高温下进行大运动量活动,出汗很多,造成钠的大量丢失,就容易出现上述情况。正常成人每日钠需要量为6克。饮食中的钠量一般超过正常生理需要量,所以一般情况下不至缺乏。

为了防止缺钾,孕妇不要吃过多的盐腌制品,要多吃水果、鲜果汁及新鲜蔬菜,这是补充钾的最好途径。

锌、铜、锰

锌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锌参与机体代谢中几十种酶的组成,它与机体生长发育、免疫功能、细胞分裂、细胞膜正常结构及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孕妇低锌饮食35日内就可形成锌缺乏。孕妇缺锌会对自己和胎儿或婴幼儿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

孕妇缺锌可造成新生儿缺陷,如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主动脉狭窄、尿道下裂、睾丸发育不良(隐睾)、骨骼及肾脏畸形等。

孕期缺锌还与分娩异常、不协调的子宫收缩及乏力性子宫出血、产时出血、滞产等有关。

要保证体内有足够的锌,就应当从调整饮食的比例入手,尽量安排一定比例的含锌较多的动物蛋白质食物,如鱼、肉、动物肝肾和蛤、蚌、牡蛎及麦芽、面筋、青菜等,核桃、榛子、瓜子等坚果类食物也含有丰富的锌。

铜在人体中是必需微量元素,在生理情况下对维持每个器官的正常活动有其重要功能。它可参与细胞色素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醋氨酸酶、赖氨酰氧化酶等的构成,在细胞代谢、氧化还原、自由基的消除、弹性蛋白的合成、色素的形成及动脉的弹性、免疫功能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

受孕后的妇女血清铜即明显上升,第18周达到最高水平,而且一直维持到胎儿出生。由于铜与胶原和弹性蛋白结构密切相关,孕妇缺铜可降低羊膜韧性、弹性及厚度而发生羊膜早破。也有报道认为,孕妇缺铜可导致早产及死产等。

缺乏铜的孕妇,其新生儿体重较轻。研究发现,缺铜孕妇新生儿的体重平均为2922克,而同月龄人工破膜者平均体重为3528克。胎儿体内铜主要于妊娠后12周从母体中获得,这些铜储存于胎儿肝内,可供婴儿出生后6个月之需。如果孕妇缺铜,可使胎儿体内铜的储存减少,出生后3个月时间即出现铜缺乏的症状。

孕妇缺铜将影响胚胎及胎儿的正常分化和发育,导致先天性畸形。表现为胎儿的大脑萎缩、小脑发育不全、大脑皮质变薄、心血管异常、大脑血管弯曲扩张、血管壁及弹力层变薄。小儿经常出现神经和精神失常,对周围环境反应较差,运动迟缓,视反射迟钝。

孕妇缺铜还会引起新生儿贫血。S氨基γ铜基戊酸合成酶是一种含铜酶。它是合成血红素前身原卟啉的关键酶。如果铜缺乏,则血红素合成减少,血红蛋白就不能合成,从而导致严重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这是新生儿贫血的常见原因。

铜在人体内以铜蛋白的形式存在。成年人体内铜含量约为150毫克。孕妇每日的需要量为2~3毫克。

含铜量较高的食物有下面几类:坚果类、海产类、动物肝脏、谷类、干豆类和根茎蔬菜类。其中牡蛎含铜量最高。

胎儿在母体内生长发育,除了需要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铁、钙等营养物质外,还需要足量的锰,只有如此,才能使软骨组织、神经组织等生长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