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妊娠分娩·育儿全书
1287000000035

第35章 新生儿的喂养与护理(4)

乳腺内有了积乳,一旦有细菌进入,就可在里边生长繁殖,造成急性乳腺炎。预防乳腺炎首先要避免积乳,哺乳时要平均分配左右乳房。若哺乳后乳腺内仍有乳汁,可用吸奶器吸出。乳母的内衣要用软质衣料,若乳头内陷可在怀孕期经常挤捏、提拉加以矫正。不要养成婴儿含乳头睡觉的习惯,要经常用温水清洗乳头,尤其是哺乳后,要勤换内衣,经常清洗盖乳头的毛巾。

如上述方法收效不佳,可用中药牙皂,也称眉皂、猪牙皂,取100克,研成细粉,用一层纱布包一鼻孔大小的药包,先在酒精或白酒内蘸一下(不要浸泡),塞在患乳同侧的鼻孔内12小时。若为双侧,均须塞药。一般塞一次就能使硬块消失。若消失不完全,12小时后可再塞一次,用此法后,一般3天内可全部消失。若硬块已超过3天,仍可反复用牙皂塞鼻,多数可以治好。如果一时弄不到牙皂粉,可将葱白捣烂,也用一层纱布包扎塞鼻,但效果不如牙皂好。

对炎症性肿块,可用热敷或理疗,也可用中药金黄散醋调外敷,结合抗生素治疗。若形成脓肿,必须手术切开排脓,以防病变范围扩大而使更多的乳腺组织受到破坏。

母乳含量各阶段的区别

初乳

产后7天内所分泌的乳汁为初乳。初乳由于含有B族维生素和胡萝卜素,故色黄,且因含蛋白质有形物较多,所以质较稠。开始3天内,乳房中乳汁尚没充盈之前,每次哺乳亦可吸出初乳2~20毫升。初乳中含蛋白质比成熟乳多,尤其是免疫球蛋白A,曾被称为出生后最早获得的口服免疫抗体。初乳的脂肪和乳糖含量较成熟乳少。

过渡乳

产后7~14天所分泌的乳汁称为过渡乳,其中蛋白质含量逐渐减少,而脂肪乳糖含量逐渐增加,系初乳向成熟乳过渡。

成熟乳

产后14天以后所分泌的乳汁称为成熟乳,其蛋白质含量减少,脂肪和乳糖含量增加,达到最高生活利用率。

前乳

每次哺乳开始时带水样的乳汁为前乳,它的成分是丰富的蛋白质、乳糖、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后乳

哺乳的后半期乳汁呈乳白色,含较多的脂肪。如果乳母每次给婴儿喂奶的时间太短,婴儿就吃不到含有丰富脂肪的后乳,容易饥饿,影响体重。

综上所述,乳汁量和质的变化是随乳母的身体恢复而变化的。这一过程是完全适应婴儿生长发育过程的。有人认为,乳汁清淡时没有营养价值便放弃,这是很可惜的。

增加乳汁维生素

母亲一时营养供给不足,不会影响乳汁成分。但是如果母亲长期营养摄入不足,可影响到乳汁营养素的含量,尤其是维生素B6、维生素B12、维生素A,出现维生素缺乏症及营养不良现象。

为此,在怀孕期间,如果母亲没有充分地服用综合维生素,新生儿的维生素储存或许会少,为了不引起维生素不足,从预防的角度出发应及早给新生儿加维生素。另外,未成熟儿由于身体小、储存的维生素少,也要尽早补充维生素。可以从出生后15天起每天加0.25毫升的综合维生素补充食品。

缺乏维生素D易患维生素D缺乏病,引起婴儿骨质发育不良。如果照射紫外线,人体的皮肤就能产生维生素D。可是,新生儿在出生后1个月里,一般是不会晒太阳的,所以从出生后3周开始,要每天给婴儿加4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特别是未成熟儿,体重在2千克时,体内维生素D的储存很少,更需要从出生后2周开始加维生素。

缺乏维生素C易患坏血病,症状是身体各处出血,当触摸一下脚部时,婴儿常常由于疼得厉害而哭着弹起来。用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如果母亲不是完全不吃水果和蔬菜,就不会得这种病。在用鲜牛奶和奶粉喂新生儿时,由于调配时加开水,就使部分维生素C受到破坏。为此,从出生后2~3周开始,每天要补充维生素C25毫克(或者加橘子汁50毫升)。

维生素A不足时,眼的角膜会发干,严重时会导致失明。维生素A耐热,即使牛奶进行消毒后也能剩下大量的维生素A,母乳中也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每100毫升乳汁中有200~500国际单位),所以不补充也可以。为了预防起见,每天需加维生素A500~2000国际单位。

缺乏维生素B1会引起脚气病,牛奶中维生素B1的含量比母乳中多(每100克牛奶中含0.04毫克,而100克母乳中则含0.02毫克)。新生儿每天需要0.5毫克的维生素B1。如果母亲不喜欢吃面粉、面条、面包等,而只吃精白大米,又不吃较多的副食品,母乳中的维生素B1就会缺少,使新生儿患上脚气病。由于不清楚母亲的食物中所含维生素的量,为了预防,每天可加0.5毫克左右的维生素B1。

为了预防各种维生素的不足,需要注意上述各方面。若担心肝油对婴幼儿的刺激太大,或担心果汁也易引起腹泻,可喂综合维生素。市售的综合维生素,除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C外,还混有其他各种新生儿每天所需的维生素,从预防的意义上说可以让新生儿食用。只是维生素D和维生素A的服用量若超过需要量反倒有害,所以不能随心所欲地加综合性维生素。当然服用β胡萝卜素比较安全,同时要让新生儿常晒太阳。

§§§52.乳母患乙肝或乳腺炎的喂养

乳母患乙肝的喂养

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已为人们所重视,资料表明,母亲为乙肝病毒携带者,有10%的胎儿有宫内感染乙肝病毒的可能,当婴儿出生3个月后,婴儿的感染率可达30%,5年后则可能达80%以上。由此可见,宫内垂直传播乙肝病毒的几率并不像一般预测的危险度那么高,反而是出生后的水平传播几率很高。提示人们要重视预防乙肝病毒携带者将病毒传染给婴幼儿。

要做好这方面的预防,基本措施应放在三个方面:

①给予新生儿以乙肝疫苗或高效免疫球蛋白注射,增强新生儿抵抗乙肝病毒感染的能力。

②乙肝病毒携带者最好不要哺乳。报道表明,乙肝血清标志物阳性母亲,其初乳中总排毒率达42%,而且初乳排毒率与传染性、感染率呈正相关,对新生儿威胁极大。所以,凡是母亲血清HB-SAg、HB-CAb阳性者,最好以人工喂养为宜。

③要对婴儿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如乙肝携带者的母亲应与婴儿分床而睡,讲究卫生,衣物用品分开洗。

尽管从原则上讲,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母亲不宜哺乳,但如有条件能够确定母亲血清标志物水平仅抗体阳性而抗原阴性,以及HBV-DNA阴性的话,则表明不存在传染性。这种情况可以予以母乳喂养,无须要隔离,应注意的是要及时予以新生儿乙肝疫苗注射,做好提前预防。

乳母患乳腺炎的喂养

乳腺炎通常因为有乳头损伤或出现乳腺管阻塞和奶胀而引起的,是乳腺管外的结缔组织炎症,并非乳腺管内的炎症,所以继续哺乳是安全的,如突然断奶或中断喂哺可延缓疗程或导致并发症的发生。正确的处理方式是,在消炎止痛的同时采取喂奶前和喂奶时湿热敷,首先让婴儿吸吮病侧乳房,以更频繁的喂奶等方法排空乳房,促进炎症的好转。

母亲生病与上班时的喂养方法

母亲生病时的喂养

如果用母乳喂养婴儿,母亲哪怕是生病住院了,也应该继续这样母乳喂养。母亲必须和护理人员制定特别的安排,如果必须接受麻醉剂,事先将乳汁挤出冷藏,因为实施麻醉后,母亲不但有头昏眼花的现象,而且所必须采用的麻醉剂也会传到乳汁中去,影响胎儿,若病情严重,不能挤出乳汁时,婴儿就不得不人工配乳,用奶粉或小匙喂养,一开始时婴儿也许会拒绝吸吮,但当他越来越饥饿时就会老老实实地吸吮起来。

母体患了相当消耗体力的病,如因妊娠中毒严重而引起的肾功能障碍或心脏障碍以及结核病等,这些情况一般不能用母乳喂养孩子。而麻药中毒、酒精中毒、精神病患者以及性病治疗期间,则更不能用母乳喂养孩子。

母亲上班时的喂养

若是母亲工作,不便按时哺乳,需进行混合喂养,这种哺乳方法叫做代授法。一般是在两次母乳之间加喂一次牛奶或其他代乳品。最好母亲仍按哺乳时间将乳汁挤出,或用吸乳器将乳汁吸空,以保持下次乳房充分泌乳。吸出的乳汁在可能的情况下,放置冰箱或凉的地方(须保持清洁),温水煮热后仍可喂哺。每天用母乳喂哺最好不要少于3次,因为如果只喂一两次,乳房得不到充分的刺激,母乳分泌量就会越来越少,对孩子健康成长不利。

母乳稀少或没有的喂养

如果母乳少,不能满足婴儿需要时,可以加用代乳品,如牛奶、奶粉、米粉等补足营养,此种喂养方法称混合喂养。其方法有两种:一是代授法,即一次完全喂母乳,下一次完全喂代乳品,母乳与代乳品交替喂养;二是补授法,先吃母乳,不够时再添加代乳品。两种方法以补授法较优,具体选择视母亲情况决定。混合喂养的哺喂次数及量与母乳喂养相同。此外应根据婴儿的年龄添加辅食,如蛋黄、菜汁、维生素等,以保证婴儿营养全面、平衡。母乳少的乳母,应树立信心,坚信自己能喂养孩子,保持良好的情绪,不挑食偏食。增加婴儿吸奶次数,母乳会逐渐增多,切忌因母乳少干脆断奶而喂牛奶等代乳品。

如果想尽办法母亲仍没有奶,或由于特殊原因,如母亲患病(急性肝炎、活动性结核)必须断奶时,就需用代乳品喂养,这种喂养方法称为人工喂养。

代乳品很多,通常有兽乳及其制品、豆制品、其他代乳食品。兽乳中最常用的是牛乳,其次是羊乳,用牛奶制成的制品即奶粉是最理想的代乳品。豆制代乳品有豆浆、宝宝乐等。其他代乳食品如米粉,米粉含蛋白质、脂肪极少,长期喂养婴儿,婴儿看上去很胖,但肌肉松弛、体质差、抵抗力低、易患病,因此,米粉不宜作代乳品,尤其是小婴儿。

人工喂养时,次数与母乳喂养基本相同,以婴儿的需要而定,一般3小时吃一次,晚上可减少1~2次。

即使母乳喂养的婴儿,到4~6个月时也应添加辅食,混合及人工喂养的婴儿,添加辅食的时间还要更早些,不然婴儿会发生营养缺乏症,如贫血、维生素D缺乏病等。

新生双胞胎的喂养方法

双胞胎儿的特点是早产多,据统计,大约有80%双胞胎儿是早产儿。双胞胎儿各器官尤其是消化系统功能不健全,生活能力差,生长速度特别快,需要吸收大量的营养素。

由于双胞胎儿的上述特点,喂养双胞胎儿应采取特殊方法。母乳仍应是双胞胎儿最理想的营养品。双胞胎儿胃容量小,胃肠消化能力差,宜采取少量多餐的哺喂方法。一般说来,只要产妇有足够的营养和充分休息,她的乳汁是能够满足双胞胎儿需要的。如果乳汁不足,应保证两个婴儿都得到母乳的前提下,先喂体质较弱的孩子,每人再加喂牛奶或奶粉。万一产妇无乳汁,就要采取人工喂养。

由于双胞胎儿大多体重较轻,体内储备的营养素少,生长发育又较快,奶量需要量大,因此辅食的添加应早于单胎足月儿,宜从生后2周起逐渐加鱼肝油、莱汁、鲜橘汁,第8周可加蛋黄、肝泥、鱼泥等。否则,双胞胎儿易发生缺铁性贫血、维生素D缺乏病等。

§§§53.日常护理

新生儿的优育要点

①母子皮肤直接早接触、多接触。

②早开奶,多吸吮,饿了就喂。

③多搂抱,多抚摸,多说话,多微笑。

④尊重个性,让新生儿充分享受母爱。

⑤新生儿哭声的“翻译”与处理。

⑥护理脐带,预防感染。

⑦出生后15天开始口服鱼肝油滴剂和钙片。浓缩鱼肝油滴剂每次1~2滴,每天3次,钙片1~2片,每天3次。出生后接种卡介苗、乙肝疫苗。

新生儿的生活环境

新生儿一天中大多数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所以要为孩子准备一个较为安静的房间。进出的人少、窗户朝南、光照好、通风好、不潮湿、周围环境比较安静的房间为最好。

有条件的话,最好母婴有专用的房间,条件不允许的话,可在房间内条件较好的地方专为婴儿设一个角,以保证小儿的健康安全。

不要将孩子的床铺放在日光直接照射的地方,或光线从正面照射到眼睛的位置。房间的空气要新鲜,经常通风,但又不要让风直接对着床位吹。扫地、擦桌要湿扫、湿擦,避免空气中尘土飞扬。房间内要禁止有烟。

新生儿对环境温度的要求比较高。环境温度太低,为维持正常的体温,需耗用体内较多的热量,这就会使孩子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如果新生儿体温经常处于36℃以下,便会发生酸中毒。环境温度过高,或保暖过度,小儿又会有发热、脱水等现象。因此,环境温度过低或忽冷忽热对新生儿都是非常不利的。正常新生儿房间的温度在20~24℃之间。要经常注意小儿面色及皮肤温度,以了解保暖是否适当及调节房间温度。

孩子皮肤发凉,体温低于正常,表明保暖不够,可增加盖被或用热水袋保暖,热水袋水温不宜过高,在50~60℃之间较为合适,应放在棉垫下或棉被外,防止烫伤小儿。被盖也不可过厚过重,避免影响孩子正常的呼吸。如果小儿皮肤温度较高、潮红,有可能是保暖过度,要适当减少衣、被。控制好室内湿度,不要过分的干燥或潮湿,二者对新生儿都是不利的。

另外,使用电风扇及空调的家庭要注意,不论天气怎么热都不要将风扇直接对着孩子吹。使用空调时要注意调节室内温度与外界温差不应超过4~5℃(指夏季降温用空调)。

新生儿的正确抱法与包裹法

正确抱法

①手托法。用左手托住婴儿的背、脖子、头,用右手托住臀部和腰部。

②腕抱法。轻轻地将婴儿的头放在左胳膊弯中,左小臂护住婴儿的头,左手腕和左手护住婴儿的背和腰部,右手护住婴儿的臀部和腰部。由于新生儿脖子软,挺不起来,用这种方法抱,可使手和手腕牢牢地支撑住孩子的脑袋,使头不至于前倾后仰。

正确包裹法

①正确包裹。为了新生儿的保温,必须给婴儿进行包裹。包裹是非常讲究的。在北方普遍用棉被包裹婴儿,有时为防止孩子蹬脱被盖而受凉,父母还常常将包被捆上2~3道绳带,认为这样既保暖,孩子睡得又安稳,其实却没想到包裹过紧会妨碍婴儿四肢运动,孩子被捆绑后,手指不能碰触周围物体,不利于新生儿触觉发展。同时,由于捆得紧,不易透气,出汗容易使皱褶处皮肤糜烂,给孩子造成许多痛苦和束缚。婴儿需要包裹,应以保暖、舒适、宽松、不松包为原则。用婴儿睡袋来替代包裹,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可以避免对婴儿造成束缚,影响婴儿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