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妊娠分娩·育儿全书
1287000000045

第45章 婴幼儿常见疾病的防治(3)

防治与护理:

①抗生素治疗。以红霉素为主,或用复方新诺明,疗程7~10天。对早期病儿十分有效,不过到了痉咳期,效果较差。病情较重时可用免疫球蛋白1毫升肌注,隔日1次,接连注射3次,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②加强护理。尽量减少诱发咳嗽的因素,如避免过度兴奋的游戏,尽量少去人多的场合,一次进食不可过多,气温变化容易引起刺激,所以到了傍晚,应待在屋内。咳嗽发作时,孩子十分痛苦,甚至呕吐,此时可轻拍其背,不使其吞下呕吐物。由于病程长,体力消耗多,容易导致营养不良,应尽量摄取营养价值高、易消化的食品,充分补足维生素。

③定时接种百日咳疫苗,尤其是在百日咳流行期,对已做基础免疫的儿童,应加强注射百白破三联针1次,但对于已处于潜伏期的儿童,不应加强接种,以免加重病情。

小儿麻痹

小儿麻痹即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Ⅰ、Ⅱ、Ⅲ型)感染所引起。病毒主要侵犯脊髓前角的运动神经细胞,致使小儿瘫痪,故称小儿麻痹症。传播途径主要是消化道,病毒随患者的粪便排出体外,通过被污染的食物、手、苍蝇等途径传染给小儿。夏、秋季多见。本病的主要症状是发热,2~3天后退热,出现手足麻痹,有时候麻痹会逐渐恢复,但大部分患儿都会留下或轻或重的后遗症。

防治与护理:

①一旦发热、瘫痪应立即送医院诊治。

②报告疫情,隔离病儿,病儿应卧床休息,瘫痪肢体保持功能位,以防畸形。加强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

③对有后遗症者,可进行新针疗法、推拿、功能锻炼等。畸形严重者,可手术矫治。

④预防接种。小儿生后2个月服婴儿瘫糖丸,连服3个月,7岁时加强1次。与病儿有过密切接触而又未服糖丸疫苗的小儿,在接触后3日内可肌注胎盘球蛋白,以减少或减轻症状。

痢疾

痢疾由痢疾杆菌引起。细菌经污染的食物进入口中而传染。多发生在夏季。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大便有黏液或脓血,重者发病急,很快出现中毒性休克、呼吸衰竭、抽搐昏迷等,而消化道症状不甚明显,易造成误诊误治。

防治与护理:

①普通型菌痢可在家治疗。常用药物有复方新诺明、吡哌酸,辅以清热解毒的中成药,多能治愈。

②中毒性菌痢应尽早送医院抢救治疗。

③培养孩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不吃生食及变质食物,讲究卫生,纠正吮指习惯。

流脑

病原体为脑膜炎双球菌,属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多见。临床表现为高热、头痛、呕吐,颈部僵硬,甚至全身抽搐。腰椎穿刺抽取脑脊液检查可见外观浑浊、压力增高,细胞、蛋白增高,并可检出细菌。婴儿主要表现为呆视、拒乳、尖叫、囟门隆起和饱满等。

防治与护理:

①送医院抢救治疗。

②流行期间让宝宝少去公共场合,少串门,室内经常通风,可用食醋蒸发进行空气消毒,勤晒衣被,加强体格锻炼。

③定时接种流脑疫苗。

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又称传染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小儿多患甲型肝炎,秋、冬季多发。

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食欲缺乏、呕吐、腹痛等症状,数天后出现黄疸、肝脏肿大、肝功能异常、尿色加深等,大部分2~3周后痊愈,仅少部分转变成肝硬化。

乙型肝炎一般属慢性肝炎,常转为肝硬化,而且有许多患者是无症状的。

防治与护理:

①应卧床休息,疾病初期缺乏食欲,父母不要着急,应供给清淡、低脂饮食,食欲好转后,可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以适合口味、能耐受、热量保持平衡为宜。食物品种要多样化,要避免一切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多供给维生素类食物或药物。对不能口服或无食欲者,可用葡萄糖加大量维生素及保肝药静脉点滴。

②乙型肝炎容易转变成慢性肝炎,必须经常查肝功,加以控制。

③丙种球蛋白注射对于预防肝炎有一定效果。有肝炎接触史者注射越早越好。注射量3岁以下为0.05毫升/千克体重。乙肝疫苗对预防乙肝有一定效果,可在出生后、1个月、6个月时注射,每2年加强1次。

小儿肝炎的信号:

①小便呈浓茶色或淡黄豆油色,有时渗入土后还在地面上留有黄色痕迹,这是急性肝炎的早期警告,此时虽无肝大,但是实验室检查转氨酶已经有所升高。

②大便变白。一向正常的小儿,在食欲减退的同时,大便不成形或是有腹泻,看上去呈消化不良状,而且便色发白,这是肝内毛细胆管有胆汁淤积所致,是小儿肝炎不可忽视的早期症状之一。

③关节疼痛。在不发热的情况下,出现原因不明的关节疼痛,而且关节内又无积液,这往往是肝炎免疫复合物所引起的,多见于乙型肝炎。

④出现皮疹。在没有吃特殊食物和服用药物的情况下突然身上出现皮疹而发痒,药物治疗无效,这种现象与免疫复合物有关,是肝炎症状之一。

小儿结核

小儿结核多为肺结核。尤其以支气管淋巴结核和原发型肺结核较为常见。

主要症状:

初期症状多不明显,或仅有发热、轻咳、食欲减退、乏力,易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或消化不良。多数病儿有长期不规则低热,以下午明显,并有夜间盗汗、不思饮食、消瘦、兴奋、咳嗽等症状,有时颈部可触及成串的淋巴结,X线拍片提示两肺门阴影增大,有时肝稍大。

防治与护理:

①以综合治疗为主,坚持早用药、联合用药,长期服药,保证休息,加强营养。保证室内空气新鲜,适当进行户外活动,避免感冒。

②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结核药。

③讲卫生,不随地吐痰,不和结核病儿接触,不吃结核病儿的东西。

④积极接种卡介苗。

肠道寄生虫感染

寄生虫病是危害小儿健康的常见病之一,其中以蛔虫和蛲虫较为多见。孩子多有不洁饮食史,有时出现原因不明的腹痛、食欲缺乏、营养不良等,去医院查大便是否有虫卵可帮助诊断。

防治与护理:

①教育小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玩具定时清洗。

②定期查大便,必要时驱虫。

③调整饮食,合理喂养,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生水果应彻底清洗消毒或去皮后食用。

④服驱虫药的同时可服10毫升左右的液状石蜡润肠,以利虫体的排出。驱虫药均应在晚睡前服用。

§§§67.婴幼儿常见皮肤病

湿疹

湿疹又称过敏性皮炎,多为过敏体质所致。大多出现于额部、眉毛、两颊部、头皮及耳廓周围,有时也可蔓延全身。起初为散发或密集的红斑丘疹或血疹,后渐增多,并有渗出、糜烂,最后结痂脱屑,反复发生,经久不愈,患儿常因瘙痒烦躁不安,夜不能眠。

防治与护理:

①局部用药。可选用呋锌膏、氧化锌软膏涂抹,痒感明显时可擦用炉甘石洗剂,不能用肥皂洗,防搔抓而继发感染。

②全身用药。主要是抗组胺类药,如氯苯那敏、异丙嗪等,急性期可短期应用泼尼松,因其副作用较大,停药后易复发,应慎用。此外也可用钙剂、维生素C等。

③饮食护理。避免喂食过量,如疑牛奶过敏,可煮沸使蛋白变性。

荨麻疹

主要表现为全身皮肤迅速出现不规则的块状红斑,有的融合成片,高出皮肤,常伴剧烈痒感,多于数分钟或数小时内自然消失。

护理同湿疹。

痱子

痱子多见于脸面及皮肤皱褶处,夏季多见。表现为针尖大小的红色丘疹,圆或尖形,有时疹顶部有微疱,称为汗疱疹。瘙痒明显,宝宝烦躁不安,用手去抓,多于数天或1~2周后消退。

防治与护理:

①可用滑石粉、呋锌膏或爽身粉在洗浴后涂在皮肤皱褶处,也可用止痒剂,保持患处干燥、凉爽。

②勤洗澡,用中性肥皂及洗浴液,洗澡后立即擦干,涂上爽身粉。一旦感染,可用酒精擦破,再涂甲紫。防搔抓。

§§§68.婴幼儿常见眼睛疾病

倒睫毛

下眼睑的睫毛倒向内侧,有时和睑内翻同时存在,摩擦眼球的结膜与角膜。如数量较少,可用镊子拔掉睫毛,十分严重时可进行手术。

睑腺炎

多由金葡菌感染引起眼睑腺体急性化脓性感染。表现为眼睑皮肤局限性红肿、胀痛,一般3~5天后形成脓头,破渍排脓后,疼痛缓解,红肿消退。

处理时可用抗生素眼药水或眼药膏,切忌挤压排脓,以免造成炎症扩散,引起严重的眼眶疏松结缔组织炎或败血症,更不能用手揉眼。

沙眼

沙眼是沙眼衣原体感染所致的慢性感染性结膜炎。表现为发痒、异物感、轻度怕光、流泪等,眼结膜滤泡及乳头样增生。可滴0.1%的利福平眼药水,每日4~6次,晚上涂抗生素眼药膏。

斜视

双眼的视线无法一致,称为斜视。即一只眼视正前方,另一只眼却视侧方。婴幼儿内斜视较为多见。

斜视的原因可能是屈光不正(如远视)或眼肌发育异常。治疗上应在医生了解斜视原因后酌情处理。

屈光不正(远视、近视、散光)

所谓远视是指角膜或晶体的曲折力微弱,使外界的光经眼的屈光系统折射后,在视网膜的后方呈现映像。近视是眼对光的屈光力太强,使像呈现在视网膜的前方。散光是指眼球各径线的屈光力不同,光线不能在视网膜上形成焦点而形成焦线。

一般未成熟儿都有轻度近视的倾向,成熟儿都有轻度远视的倾向,到2~3岁时都会成为正视眼。

如果屈光不正,眼睛就容易疲劳,眼部或头部有胀痛感。注视某物时,需眯起眼睛,眼神显得不自然。

防治与护理:

①发现远视或近视,需要用眼镜来矫正。

②保护眼睛,平时注意营养,看书或电视不宜距离太近,且持续时间不宜太长,注意休息。

结膜炎

结膜炎常由细菌或病毒引起,主要表现为流泪、眼屎多、结膜充血。

防治与护理:

不要用手揉眼睛,小儿应有专用的毛巾和脸盆,按时点眼药水,如利福平眼药水、氯霉素眼药水,每小时一次。

教育孩子勤洗手,不用手揉眼睛,必要时点眼药水预防,不用公共毛巾,游泳后用流动水洗眼。

§§§69.婴幼儿其他疾病

婴幼儿急性中耳炎

中耳炎的最初症状往往是发热、烦躁不安,接着不吃奶、哭闹不停、不断摇头,若压住耳朵时,更会哭闹不安。中耳炎初期症状不明显,有时直到鼓膜破裂、流出脓液时家长才会注意。

常因上呼吸道感染或麻疹等传染病而诱发中耳炎,如治疗不及时,容易并发脑膜炎。

防治与护理:

①上呼吸道感染时很容易诱发中耳炎,因此彻底治愈上呼吸道感染是预防中耳炎的有效措施。

②一旦确诊中耳炎,应静脉点滴抗生素,充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