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货币
1291500000011

第11章 中国该不该发行千元大钞?

假如中国现在有了 1000元面额的人民币,会是什么状况?是否会在减少成本、带来便利的同时,出现假钞、货币贬值、通货膨胀等问题呢?凡事都具有两面性,有利也有弊。关键是要先权衡利弊,分析哪头重哪头轻,再来说当前中国是否真正需要千元大钞?

建议中国该发行千元大钞的理由是:电子支付体系尚不完善,现金仍然是流通的主要方式,发行大额钞票,目前所遇到的携带、储存、交易、流通等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在 2004年“两会”上政协委员宗立成就提出了尽快发行 500元和1000元面额大钞的建议,当时央行官员给予的答复是,发行大钞时机尚不成熟。2009年“两会”期间,政协委员广东省律师协会副会长朱征夫也提出了“建议中国发行千元大钞”的提案。在 2012年的“两会”上,宗立成委员又提出,发行 500元或 1000元人民币的时机已经成熟,大面额人民币拥有诸多优势和好处。第一,便于携带;第二,减少流通环节的时间,提高效率;第三,节约纸张。除此之外,还会带来许多有益之处……目前的人民币最大面额相对偏小,与中国经济总量的高速增长相比,已经不能满足日常交易的需求。

就政协委员提出的千元大钞的“三大好处”而言,不乏认同者,因为不久的将来“社会的发展必然会实现千元大钞”;而反对者们则更着眼于现实,认为“这不能刺激消费,百姓不需要千元大钞”。

对于中国发行千元大钞所能带来的益处也众说纷纭。暂且不说,千元大钞是否可以刺激消费,拉动内需,毕竟钱在你口袋里,花不花还得看个人。有人说,百元大钞已经“经不起花了”,普通的工薪阶层消费稍大点的消费就上千,大宗消费也越来越多,千元大钞对于携带和交易无疑都是方便的,这样一来自然也有环保的好处。然而也有人说,大宗的消费不会刷信用卡吗?那样还更环保一些,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简单,不是所有的交易场所都能一刷了之,当今习惯了现金消费的人们,适应刷卡消费还没到如此普遍的程度。那么,从这一点来说,委员的提案并不是没有道理。

当前,在中国百元钞票真的不够用了吗?中国真的有必要发行千元大钞吗?

凡事既有利也有弊,中国发行千元大钞除了有宗、朱两位委员所说的上述诸多好处之外,想必还会有一些不利之处,我们先不妨分析一下,从一个普通老百姓的角度来权衡,中国到底该不该发行千元大钞。钱包里钱多可以刺激消费的说法,是依据什么呢?我们知道,新发行的货币是直接作为财政收入的,与居民消费关系不大。钱袋里有钱可以刺激消费,乍一看的确很有道理,但是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汇率稳定,币值稳定。

有人指责说千元大钞是为行贿受贿大开方便之门;还有人担心此举会引发新的通货膨胀,这些担心也不无道理。一位银行职员的观点是刷卡是有痕迹的,转账一查一个准,现金腐败却没有痕迹,银行记录查不到。

有人说,问题的关键在于老百姓真的需要千元大钞吗?老百姓最担心遭遇假钞和货币贬值。如果遇到 500元、1000元的假钞,人们被骗后彻底亏大了。

一般来说,当一个国家单位货币的价值降低,才需要发行大面额货币,像日本、韩国。而日常百姓家庭生活支出完全可以用银行卡,现在发行大面额货币,除了少数富人,一般家庭都用不上。

除了伪造,大额纸币的另一个问题是找零困难。

试想,为了达到与以往同样的找零满足率,比如至少能应付连续三笔最大钞支付,商家需要在钱柜里至少保留 20多张百元钞,而以前则只需要保留百元以下的零钞,这样一来,便大幅增加了社会的现钞持有量;同时,大额纸币的出现相当于扩大了每个钱包的容量,降低了携带单位纸币的成本,这同样会增加社会总现钞量。相信很多人有过类似的经历,上街购物的时候,有时候碰巧口袋里没有零钱,只好掏出 100元的钞票去付款。每当这时候,总会听到一些小摊贩抱怨:“怎么拿这么大的钱?”很多次就是因为找不开零钱,只得悻悻作罢。如果有一天真的拿了一张千元大钞上街,还真担心自己是不是有能力把它花出去。

与此同时,大额现钞在西方发达国家由盛极一时也走向了衰落,美国人在付账时不喜欢大钞,荷兰和比利时的许多小商店和加油站都贴有告示,“本店拒收 500欧元”,拒收理由无非也是怕收伪钞、找零难。

目前的经济环境下适合发行大面额钞票吗?有人认为,发行大面额钞票会让老百姓产生人民币贬值和通胀的心理预期,对控制通货膨胀以及人民币在国内的购买力都会产生诸多不利影响。

一国货币的面值要根据货币内在的价值在市场流通,像美元、英镑这些“硬通货”面额都不大,最大面额分别是 100、50,这些国家的经验是大量使用银行卡等来解决类似的问题。

手握一张 500元钞票和手握五张 100元钞票所带来的心理感受是不一样的,对 500元钞票的反感,很大程度来自百元大钞购买力的下降,在“钱不值钱”成为人们一致认知的情况下,发行大额钞票只会增加恐慌感。人们担心如果发行大面额钞票,那人民币就有可能类似于韩元、日元一样不值钱了。

央行对大面额人民币的问题予以回应。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千元大钞暂无发行计划。副行长胡晓炼也说,是否发行大面额钞票需要统筹考虑利弊,目前没有计划发行 500元或者 1000元大额钞票。这一选择是明智的,目前的情况下,确实没有什么靠得住的理由发行更大面额的纸币。

我们也不妨来参照其他国家和地区发行千元大钞的经验,看看能得出什么启示。根据国际通行的货币发行公式:当前在市场上流通的纸币总量中,最大币值的纸币交易量超过 70%时,才表示目前发行的纸币币值太小,应发行更大币值的纸币;但目前中国最大币值的钞票即 100元,在市场流通的纸币总量中,仅在 20%-30%之间。即使是今天,100元在市场流通的纸币总量中,纸币的交易量仍然远低于70%。

各国的经验显示,我们不需要 500或 1000这么大面额的纸钞。相反,目前的支付技术条件下,约相当于人均 GDP千分之二的最大面额已足够使用,而超出人均 GDP千分之十的面额则是大而无当的,在各大主要货币中,只有欧元有 500元大钞,美元只有百元钞,日元最大面额一万,币值近似于百元美钞。

一个更有启发意义的例子是港元,按上述 GDP标准,港币的最大面额 500元就够了。实际上,港元早就有了千元大钞,但是,有大量证据显示,千元港钞的发行是个很大的败笔;和所有大面额纸币一样,千元港钞从诞生之初起,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伪造。

千元大钞会给洗钱、逃税及假钞等不法行为带来便利空间,显然,如何对其进行合理预防就成为主管部门慎重考虑的问题。香港就曾因千元假钞事件而引发市民恐慌情绪,一度导致多家商场拒收千元大钞。从内地的假钞查缴实践看,2010年全国金融机构从流通中收缴人民币假钞430.9万张,面额合计 3.38亿元,其中也以面额 100元的假钞居多。

发行大面额纸币也与通货膨胀有联系,这里有一个典型的案例,一战之后在战争赔款重压下,德国出现了史无前例的恶性通货膨胀,结果于 1924年发行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大面值的 100万亿马克纸币。在当前物价高、企业行业经济普遍不太景气之际,发行大面额人民币,将可能引发通胀预期,助推通货膨胀。有专家说,从国外经验看,当通货膨胀严重、纸币价值降低时,才需要发行大面额货币;反过来,发行大面额货币,也有可能引起国民对通货膨胀产生预期性恐惧,造成币值不稳。发达国家的经验已表明,电子交易将是未来的主流支付模式,这一趋势是大额货币发行所不能阻挡的。故而,有关部门在致力于防范大额货币对金融市场负面冲击的同时,也决不能放松对电子结算业务的关注,而是应当在此前规范第三方结算业务的基础上继续加强监管,以此降低“无纸化”交易风险,促进其快速发展。

可以说,现在中国发行大面额人民币的时机仍未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