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创新力
1292400000032

第32章 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测评(2)

【11】从事带有创造性的工作时,经常忘记时间的推移。

【12】能够主动发现问题,以及和问题有关的各种联系。

【13】总是对周围的事物保持好奇心。

【14】能够经常预测事情的结果,并正确地验证这一结果。

【15】总是有些新设想在脑子里涌现。

【16】有很敏锐的观察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17】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从不气馁。

【18】在工作遇上困难时,常能采用自己独特的方法去解决。

【19】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找到新发现时,你总会感到十分兴奋。

【20】遇到问题,能从多方面、多途径探索解决它的可能性。

【评析】如果20道题答案都回答“是”的,则证明创造力很强;如果有16~19道题答案回答“是”的,则证明创造力良好;如果有10~13道题答案回答“是”的,则证明创造力一般;如果低于10道题答案回答“是”的,则证明创造力较差。

九、独立性能力测试

下面一组测试,可帮助你了解你的内心,不妨一试。选择以下问题中最适合你的答案。

【1】在工作中,你愿意

A.和别人合作 B.自己单独进行 C.不确定

【2】在接受困难任务时,你总是

A.有独立完成任务的信心 B.希望有别人的帮助和指导 C.不确定

【3】你希望把你的家庭设计成

A.拥有工作和娱乐功能的自己的世界

B.与邻里朋友交往活动的一部分 C.两者之间

【4】你解决问题,多借助于

A.个人独立思考 B.和别人展开讨论 C.两者之间

【5】你和异性朋友的交往

A.较多 B.比别人少 C.两者之间

【6】在社团活动中,你是一个活跃的分子吗?

A.是的 B.不是的 C.两者之间

【7】当人们指责你古怪不正常时,你

A.非常气恼 B.无所谓 C.有些生气

【8】到一个新城市找某人的地址,你一般怎么做?

A.向人问路 B.自己看市区地图 C.两者之间

【9】在工作中,你喜欢独立筹划而不愿受人干涉吗?

A.喜欢独立筹划 B.不愿受人干涉 C.两者之间

【10】你的学习多依赖于

A.阅读书刊 B.参加集体讨论 C.两者之间

【评析】是独立还是依赖,是衡量一个人个性心理特征的重要标尺。独立性强的人会自己作出判断,独立完成自己的工作;而依赖性强的人则处处附和众议,甚至为了取得别人的好感放弃个人的主见。被测评者在逐项阅读之后,确定符合的程度并记上相应的等级分数。选A得2分,选B得1分,选C得0分,答案选出后将分值相加。

15~20分:你自立强,当机立断。通常能够独立完成自己的工作计划,不依赖别人,也不受社会舆论的约束。同时,你无意控制和支配别人,不嫌弃人,但也无需别人的好感。

11~14分:对一般性问题你能够独立完成,但对某些高难度的问题常常拿不定主意,需要他人的帮助。

0~10分:你信赖、随群、附和。通常愿意与别人共同工作,而不愿独自做事。常常放弃个人主见,附和众议,以取得别人的好感。因为你需要团体的支持以维持自信心。应增加自主性锻炼。

十、工作创意测试

下面是10个题目,请在括号中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

【1】你在接到任务时,是否会问一大堆关于如何完成任务的问题?(“肯定”0分,“否定”1分)

【2】你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是否不善于思考,而习惯于找他人帮忙,或者不断来问别人有关完成任务的问题?(“肯定”0分,“否定”1分)

【3】在任务完成得不好时,你是否会找出一大堆理由来证明任务太难?(“肯定”0分,“否定”1分)

【4】对待多数人认为很难的任务,你是否有勇气和信心主动承担?(“肯定”1分,“否定”0分)

【5】当别人说不可能时,你是否就放弃?(“肯定”0分,“否定”1分)

【6】你完成任务的方法是否与他人不一样?(“肯定”1分,“否定”0分)

【7】在你完成任务时,领导针对任务问一些相关的信息,你是否总能回答上来?(“肯定”1分,“否定”0分)

【8】你是否能够立即行动,并且工作质量总能让领导满意?(“肯定”1分,“否定”0分)

【9】工作完成得好与不好,你是否很在意?(“肯定”1分,“否定”0分)

【10】对于做好了的工作,你能否很有条理地分析成功的原因和不足?(“肯定”1分,“否定”0分)

【评析】如果受测试者能够得10分,就很棒了,能够得7分以上则过得去,如果低于7分,就不尽如人意了。

附录

经典案例解析

【案例1】据说俄国大作家托尔斯泰设计了这样一道题:从前有个农夫,死后留下了一些牛,他在遗书中写道:妻子得全部牛的半数加半头;长子得剩下的牛的半数加半头,正好是妻子所得的一半;次子得还剩下的牛的半数加半头,正好是长子的一半;长女分给最后剩下的半数加半头,正好等于次子所得牛的一半。结果一头牛也没杀,也没剩下,问农夫总共留下多少头牛?

【解析】思考和解答这道题,如果先假设一些情况(例如假设共有20头牛,共有30头),然后再对它们逐一验证和排除,自然是可以的。但这样不免有些繁琐,要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是一个较笨的方法。

解这道题最好是倒过来想,倒过来算:

长女既然得到的是最后剩下的牛的“半数”再加“半头”,结果1头都没杀,也没有剩下,那么,她必然得到的是:1头。

次子:长女得到的牛是次子的一半,那么,次子得到的牛就是长女的2倍:2头。

长子:次子得到的牛是长子的一半,那么,长子得到的牛就是次子的2倍:4头。

妻子:长子得到的牛是妻子的一半,那么,妻子得到的牛就是长子的2倍:8头。

把4个人得到的牛的头数相加:1+2+4+8=15,可见,农夫留下的牛是15头。

【案例2】用8根火柴做2个正方形和4个三角形(火柴不能弯曲和折断)。

【解析】一般在正方形中作三角形都容易从对角线入手,但对角线的长度大于正方形的边长,所以反过来想,又组成三角形,又有相同的边长,那就要错开对角线。答案如图所示。

【案例3】有四个相同的瓶子,怎样摆放才能使其中任意两个瓶口的距离都相等呢?

【解析】可能我们琢磨了很久还找不到答案。那么,办法是什么呢?原来,把三个瓶子放在正三角形的顶点,将第四个瓶子倒过来放在三角形的中心位置,答案就出来了。

【案例4】5个人来自不同地方,住不同房子,养不同动物,吸不同牌子香烟,喝不同饮料,喜欢不同食物。根据以下线索确定谁是养猫的人。

1.红房子在蓝房子的右边,白房子的左边(不一定紧邻)。

2.黄房子的主人来自香港,而且他的房子不在最左边。

3.爱吃比萨的人住在爱喝矿泉水的人的隔壁。

4.来自北京的人爱喝茅台,住在来自上海的人的隔壁。

5.吸希尔顿香烟的人住在养马人的右边隔壁。

6.爱喝啤酒的人也爱吃鸡。

7.绿房子的人养狗。

8.爱吃面条的人住在养蛇人的隔壁。

9.来自天津的人的邻居(紧邻)一个爱吃牛肉,另一个来自成都。

10.养鱼的人住在最右边的房子里。

11.吸万宝路香烟的人住在吸希尔顿香烟的人和吸“555”香烟的人的中间(紧邻)。

12.红房子的主人爱喝茶。

13.爱喝葡萄酒的人住在爱吃豆腐的人的右边隔壁。

14.吸红塔山香烟的人既不住在吸健牌香烟的人的隔壁,也不与来自上海的人相邻。

15.来自上海的人住在左数第二间房子里。

16.爱喝矿泉水的人住在最中间的房子里。

17.爱吃面条的人也爱喝葡萄酒。

18.吸“555”香烟的人比吸希尔顿香烟的人住得靠右。

【解析】如表格所示。

1 2 3 4 5

蓝房子 绿 黄 红 白

北京人 上海 香港 天津 成都

茅台酒 葡萄酒 矿泉水 茶 啤酒

豆腐 面条 牛肉 比萨 鸡

健牌 希尔顿 万宝路 555 红塔山

马 狗 蛇 猫 鱼

【案例5】一位英国妇女向法庭控告,说她的丈夫迷恋足球已经达到了无以复加、不能容忍的地步,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夫妻关系,要求生产这一足球的厂商赔偿她精神损失费10万英镑。试想,该足球厂商是如何做的?

【解析】本来这一指控毫无道理,万没想到她在法庭上竟然大获全胜。

原来,该足球厂商的公关顾问向最初对这一指控置之不理的经理建议:不妨利用这个离谱的案例大造声势,利用她的指控向人们证明该厂生产的足球的魅力之大。

果然,这一奇特的官司经传媒大肆渲染后,该厂名声大振,产品销量一下子翻了四倍。老板惊喜地对记者说:“想不到我们仅花了10万英镑就做了一次绝妙的广告。”

【案例6】烧一根不均匀的绳要用一个小时,如何用它来判断半个小时?前提:烧一根不均匀的绳,从头烧到尾总共需要1个小时。现在有若干条材质相同的绳子,问如何用烧绳的方法来计时一个小时十五分钟呢?

【解析】第一步:一根绳子从两头烧,烧完就是半个小时。第二步:一根要一头烧,一根从两头烧,两头烧完的时候(30分),将剩下的一根另一端点着,烧尽就是45分钟。再从两头点燃第三根,烧尽就是1时15分。

【案例7】有一个容积为1升的木桶。试问,不用其他量具,只用这个木桶,怎样才能准确地量出0.5升的米来?

【解析】只要把木桶倾斜成45度角就可量出0.5升的米。平常人们对于量米的问题,总是习惯于从水平的角度来考虑,按照这种习惯思维,被试者找不到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因此,要摆脱习惯思维,还应善于运用倾斜思考法。倾斜思考法的本质是求异,即打破习惯定势,从多维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技法。

【案例8】一架绳梯悬挂在轮船舷侧,有1丈露在海面上,潮水上涨时缩为6寸,问多长时间后绳梯只有7尺露在海面上?

【解析】有人坚持认为5小时后绳梯只有7尺露在海面上。当他们被告知“水涨船高”这一因素时,才恍然大悟。

他们为什么不能正确地回答这一问题呢?这是因为“多长时间后绳梯只有7尺露在海面上”这句话,往往使被试者不去考虑绳梯会不会只有7尺露在海面上,而是考虑何时只有7尺露在海面上。问题中的那些数字会引导被试者去计算,而且故意有丈、有尺、有寸,这样就给被试者一种印象,似乎要设法把丈化为尺,把尺化为寸。于是“计算”这种心理倾向强烈地吸引着他们的注意,使他们全神贯注,以至于忽略了问题情境中隐蔽的但却是最重要的“水涨船高”这一情境变化的因素。该事实表明,要有效地解决问题,必须注意隐蔽的情境变化的因素。

【案例9】小明和小强都是张老师的学生,张老师的生日是M月N日,2人都知道张老师的生日是下列10组中的一天,张老师把M值告诉了小明,把N值告诉了小强,张老师问他的生日是哪一天?

3月4日3月5日3月8日

6月4日6月7日

9月1日9月5日

12月1日12月2日12月8日

小明说:如果我不知道的话,小强肯定也不知道。

小强说:本来我也不知道,但是现在我知道了。

小明说:哦,那我也知道了。

请根据以上对话推断出张老师的生日是哪一天?

【解析】答案应该是9月1日。

1.首先分析这10组日期,经观察不难发现,只有6月7日和12月2日这两组日期的日数是唯一的。由此可知,如果小强得知的N是7或者2,那么他必定知道了老师的生日。

2.再分析“小明说:如果我不知道的话,小强肯定也不知道”,而该10组日期的月数分别为3、6、9、12,而且相同月份的日期都有两组以上,所以小明得知M后是不可能知道老师生日的。

3.进一步分析“小明说:如果我不知道的话,小强肯定也不知道”,结合第2步结论,可知小强得知N后也绝不可能知道。

4.结合第3和第1步,可以推断:所有6月和12月的日期都不是老师的生日,因为如果小明得知的M是6,而若小强的N=7,则小强就知道了老师的生日。(由第1步已经推出),同理,如果小明的M=12,若小强的N=2,则小强同样可以知道老师的生日。即:M不等于6和9。现在只剩下“3月4日,3月5日,3月8日,9月1日,9月5日”五组日期。而小强知道了,所以N不等于5(有3月5日和9月5日),此时,小强的N∈(1,4,8)(注:此时N虽然有三种可能),但对于小强只要知道其中的一种,就得出结论。所以有“小强说:本来我也不知道,但是现在我知道了”,对于我们则还需要继续推理至此,剩下的可能是“3月4日,3月8日,9月1日”。

5.分析“小明说:哦,那我也知道了”,说明M=9,N=1,(N=5已经被排除,3月份的有两组)。

【案例10】某人想要在庭院里种10棵树,而且要排5行,每行4棵,应该如何排?

【解析】如图所示:植成五角星形状即可。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

【2】列宁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

【3】周礼全.逻辑与演绎科学方法论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

【4】北京大学哲学系.古希腊罗马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5】刘彦生.西方创新思维方式论[M].天津大学出版社

【6】误文侃.中小学公民素质教育国际比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7】陈捷译,科学研究的艺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

【8】赵中立,许良英译,纪念爱因斯坦译文集[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

【9】余伟.创新能力培养与应用[M].航空工业出版社,2008.

【10】马林.思维能力的提升与自测[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

【11】王波,麻艳香.创新能力培训全案[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12】萧鸣政.现代人员素质测评[M].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5.

【13】李思.领导思维能力漫谈[M].蓝天出版社,2001

【14】邱霈恩.现代领导测评[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5】邱霈恩.领导创新:全球化时代的战略选择[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

【16】洪昆辉.思维过程论[M].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

【17】张大松.科学思维的艺术/科学思维方法论导论[M].科学出版社,2008.

【18】李士,甘华鸣.创新能力训练和测验[M].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8.

【19】张荣臣,李勇进,谢英芬.提高领导干部创新能力[M].中国方正出版社,2009.

【20】张维真.现代思维方法的理论与实践[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

【21】孙奎贞.国家公务员创新能力[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