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美食茶文化与茶艺
1292600000034

第34章 技能训练(6)

茶盅(如图8-5所示),亦称茶海、公道杯、公平杯,形状似无盖的敞口茶壶,用于盛放和分斟茶汤。将茶汤及时斟于茶海中,再分倒于各小杯内,这样可以均匀茶汤的浓度。茶盅的容积要大于壶或盖碗,材质一般为瓷器、紫砂、玻璃器等。从外观上分为无柄和有柄两种,有的还有内置过滤网。

6)茶船

茶船(如图8-6所示),又名“茶托”或“盏托”,亦称茶托子、茶拓子。茶船形状有盘形、碗形,用于托放茶壶,茶碗,盛热水时供暖壶烫杯之用,也可用于养壶。

7)茶盘

茶盘(如图8-7所示)用来盛放茶壶、茶杯、茶道组、茶宠乃至茶食等器具的浅底器皿。其形状根据配套茶具,可方可圆或可作不规则造型。茶盘分为抽屉式和嵌入式两种,即单层或夹层。这种茶盘的产生,是因为乌龙茶的冲泡过程较复杂,从开始的烫杯热壶,以及后来每次冲泡均需热水淋壶,双层茶船,可使水流到下层,不致弄脏台面。茶盘的选材广泛,竹制茶盘清雅相宜,陶瓷茶盘精致考究,实木茶盘大气浑然。

8)杯托

杯托,用以承托衬垫茶杯的碟子。杯托的出现是随着饮茶习俗的普及和茶具装饰多样化的结果,一般与所托茶杯在质地和风格上保持一致,体现协调之美。现代茶席中,茶人对杯托的要求也体现了茶人对茶道的精益求精的精神,手工杯托的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茶人独树一帜的风格。其类型如图8-8、图8-9、图8-10所示。

2.辅茶器

辅茶器是用以方便泡茶的辅助性茶具,如茶道六君子、茶荷、茶巾、计时器、茶宠等。

1)茶道六君子

茶道六君子也称茶器组合,或茶道一族(如图8-11所示)。茶道六君子的称谓常用于台式茶道中,指的是茶器筒、茶匙、茶漏、茶则、茶夹及茶针的组合。

(1)茶器筒:盛放茶匙、茶漏、茶则、茶夹以及茶针的茶器筒。

(2)茶匙:又称“茶扒”,形状像汤匙,所以称茶匙,其主要用途是挖取泡过的茶叶底、壶内茶渣,茶叶冲泡过后,往往会紧紧塞满茶壶,加上一般茶壶的口都比较小,用手挖出茶叶既不方便也不卫生,故皆使用茶匙。茶匙也可作为取茶时拨取干茶的器具。茶匙多为竹质,如今亦有黄杨木质,古代也有以金、银、铜制成。

(3)茶漏:呈圆形漏斗状,外形小巧,亦称作“茶斗”。一般泡茶所用的茶壶壶口较小,置茶时将茶漏放在壶口上,从而导茶入壶,防止干茶叶掉落壶外。茶漏的置放在茶艺表演的过程中伴有优雅的韵律,起到了席技兼备的作用。

(4)茶则:一般为竹制,用于量取和分盛茶叶。

(5)茶夹:又称“茶筷”,功用与茶匙相似,用于将茶渣自茶壶中夹出,也用于烫洗杯具,现代很多泡茶者更多地用来挟着茶杯洗杯,防烫又卫生。

(6)茶针:是形状为一根细长针形的泡茶用具,多以竹制、木制而成。茶针的功用是疏通茶壶的内网(也称蜂巢),以保持水流畅通,还用于疏通壶嘴以及茶盘出水孔,以免造成出水不畅。茶针精致修长的外形,为泡茶席增进了清静舒畅、精巧雅致的感觉。

2)茶荷

茶荷(如图8-12所示)既可以用作观看鉴赏茶样的品质与色泽,同时也做置茶分样用,茶荷不仅便于鉴赏干茶的外形,在置茶入壶时,也便于用茶匙或茶针将茶叶由茶荷拨入茶壶。茶荷的使用增加了泡茶席整体的观赏性和情趣。

3)茶巾

茶巾,俗称茶布(如图8-13所示),用于在奉茶前将茶壶或茶海底部残留的水擦干。茶巾一般采用麻、棉等吸湿性比较好的材质。同时,在泡茶席的整体搭配上,茶巾不仅需手感柔软,花纹柔和,同时也要与整体泡茶席的格调相协调,置于茶盘与泡茶者之间的案面上。

4)计时器

计时器(如图8-14所示)是指利用特定的原理来测量时间的装置。茶席中的计时器最早是选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其工作电压是4~6伏,电源的频率是50赫兹,它每隔0.02秒打一次点。现在茶席的计时器多采用电子计时器,体型较小。在茶席中选用计时器一方面是为了达到严谨做茶的要求,另一方面,根据茶人的经验,不同的茶叶、不同的水温,时间的计算经验也是茶人对茶汤品质精益求精的精神所在。但实际中,更多的茶人在茶席中弃用计时器,是由于对茶叶的意境的追求不同,更多的是根据自己的意境去泡茶,同时也是对茶艺师技能的一种测量。

5)茶宠

茶宠(如图8-15所示)是指用茶水滋养的宠物,多是用紫砂或澄泥烧制的陶质工艺品,喝茶时用茶蘸茶汤涂抹或剩茶水直接淋漓,年长日久,茶宠就会温润可人,茶香四溢。常见茶宠如金蟾、貔貅、辟邪、人物等,寓意招财进宝、吉祥如意。茶宠物和紫砂壶一样,随着滋养手法和时间的积累会达到升值的效果。由于茶席所用的茶叶的品质不同,长时间在好品质茶水中滋养的茶宠价值较高。一只漂亮的茶宠,是茶人花时间花心思慢慢“养成”的,倾注着茶人对茶的喜爱和对茶的呵护,体现了茶人的茶道意境。

3.备水器

备水器是用以准备泡茶用水与弃置茶渣、茶水的茶器或设备,如茗炉、煮水器、暖水瓶、水盂等。

1)茗炉

茗炉(如图8-16所示)是用来煮烧泡茶水的炉子。为茶道表演的需要,现代的茶席中经常备有“茗炉”,茗炉的种类不拘一格,有炉身为陶器或铁器。中间放置酒精灯,有的茗炉下面还配有支架,便于酒精灯的置放。还有的茶席选择用玻璃电茗炉,这样更好地避免了酒精灯燃烧时产生的气味。在现代的茶席中,由于茗炉煮水的时间较长,茗炉的作用更多的是用来保持水温,便于茶道表演。

2)煮水器

煮水器,用来煮开水用的泡茶辅助器具。

(1)陶制的煮水器有保温的作用,是较佳材质,如图8-17所示。

(2)风炉(含灰承)。其材质为铁或铜打制的煮水器,如图8-18所示。

(3)随手泡。在现代的茶席中,使用较多的煮水器是不锈钢的电水壶,又名随手泡。由于电水壶加热开水时间较短,水开后可以自动断电,方便快捷,因此在茶席中被广泛使用。为了使得煮开后的茶水的洁净度提高,现代的茶艺师更多地会在壶中放入一块净化碳,利用碳的吸附性对水质进行二次过滤。其类型如图8-19和图8-20所示。

3)暖水瓶

暖水瓶(如图8-21所示)是用来贮备沸水的泡茶辅助用品,具有保温瓶作用。瓶口较小,用来保存热水。在泡茶中,当无需现场煮沸水使用。暖水瓶中的开水注满茶壶后倒出,起到预热茶壶的作用。但暖水瓶的保温程度即使较高,但仍无法长期达到100℃的水温,因此在冲泡乌龙茶等需要沸水的水温来冲泡的茶叶时尽量避免使用暖水瓶,尤其是不能用长时间置放于暖水瓶中的水来冲泡,以免影响茶汤的品质。

4)水盂

水盂,通常人们所理解的水盂(如图8-22所示)是指文房四宝之外的“第五宝”,又称水丞、砚滴,在古代则直呼为“水注”。其主要作用是为了给砚池添水。水盂除实用意义外,更多的是带有观赏陈设。它的形制多种多样,用料非常丰富,其图案更是五彩缤纷。

而泡茶席上所讲的水盂通常是作为茶具洁净器皿的水盂,主要是用来清洁茶具,比如品茗杯与闻香杯,或者用来贮放废水及茶渣。水盂多用陶瓷制作而成,也有玉、石、紫砂等。现代茶席中,根据造价低廉的因素,茶艺师也会选择透明玻璃质地的水盂。

水盂往往造型丰富,制作精美,纹饰细致精美,一度成为文人雅士赏玩的对象,认为具有息心养神的妙处,从而达到了形宜艺合的境界。

4.储茶器

储茶器是用以存放茶叶或茶粉的器具,如茶罐、茶瓮等。

1)茶罐

作为备茶的器具的茶罐一般分为茶样罐和贮茶罐两种。茶样罐用于盛放茶样的容器,体积较小,装干茶30~50克。贮茶罐为大量贮藏茶叶用,能贮茶250~500克。茶罐一般使用双层盖或防潮盖以确保茶罐的密封性能。茶罐一般为金属或瓷质质地,随着技术的进步,现代的茶席中除了便捷的纸质茶罐,还新增了很多有特色的茶罐,如锡质茶叶罐等。在泡茶席中,其造型美观多样,韵味雅致丰富,如图8-23、图8-24、图8-25所示。

2)茶瓮

茶瓮通常为陶瓷制,用于大量贮存茶叶(如图8-26所示)。小口鼓腹,贮藏防潮。过去的茶人在茶瓮的制作上用马口铁制成双层厢,下层放干燥剂,通常为生石灰,上层用于贮藏茶叶,双层间以带孔隔板隔开。经过茶瓮贮存的茶叶可以保持茶叶口味的长期不变,甚至 增加茶叶的韵味。泡茶席在设计的过程中,往往不加入茶瓮的设计,但是根据茶人喜好的不同以及因地制宜的因素,设计者往往根据茶瓮的外形与泡茶席相搭配,从而在视觉上起到了相互呼应的作用。

(二)指导老师介绍茶具配置基本原则

茶具基本配置原则:实用、简单、洁净、优美。

(1)实用:强调茶具的实用性,是由其内在的科学性决定的,如紫砂壶的选择。

(2)简单:代表一种从容的心态。

(3)洁净:茶具非菩提,处处染尘埃,需勤加擦拭。

(4)优美:对于美较难简单定义,茶人主张直面本心,当你面对一件真正的艺术品时,呼吸就会变得深长,双眼会感到湿润——这一刹那的感动便是缘起,这就是美。

(三)分组训练

教师为学生提供多种茶具,通过练习熟练掌握茶具的名称和用途(见表8-1)。

(四)教师点评

指导学生如何熟练掌握学习内容,并在练习过程中予以指导,做出总结(见表8-1)。

五、现场考核

(一)考核内容(见表8-1)

表8-1认识茶具考核评分表

名称

(2分) 用途

(6分) 熟练程度

(2分) 得分

茶具1

茶具2

茶具3

茶具4

茶具5

茶具6

合计

教师评价

评价内容:正确性、完整性、熟练程度、态度。

(二)考核方法

学生在练习结束后当场考核,指导老师根据学生操作情况评分。

训练二茶 具 选 配

一、实训目标

1.掌握一般茶艺的茶具选配。

2.掌握少数民族茶艺茶具组合。

二、器具准备

各类茶具。

三、训练方法

1.教师讲授示范。

2.学生现场练习。

四、实训内容

(一)指导老师介绍适宜各类茶类的茶具选配方法

一般来说,当茶具与茶叶具体搭配时有以下可遵循的惯例:

饮用花茶,为有利于香气的保持,可用壶泡茶,然后斟入瓷杯饮用,也可用盖碗、盖杯。

饮用大宗绿茶,注重茶的韵味,可选用有盖的壶、杯或碗泡茶。

饮用乌龙茶则重在“啜”,宜用紫砂茶具泡茶,也可用盖碗、盖杯及陶器壶杯具。

饮用红茶,可用内挂白釉紫砂、白瓷、红釉瓷、暖色次的壶杯具来泡茶。

如果是品饮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君山银针、黄山毛峰等细嫩名茶,则用玻璃杯直接冲泡最为理想。至于其他细嫩名优绿茶,除选用玻璃杯冲泡外,也可选用白色瓷杯冲泡饮用。但不论冲泡何种细嫩名优绿茶,茶杯均宜小不宜大,大则水量多,热量大,会将茶叶泡熟,使茶叶色泽失却绿翠;其次会使芽叶软化,不能在汤中林立,失去姿态;第三会使茶香减弱,甚至产生“熟汤味”。

此外,冲泡红茶、绿茶、黄茶、白茶,使用盖碗也是可取的。

在中国民间,还有“老茶壶泡,嫩茶杯冲”之说。这是因为较粗老的老叶,用壶冲泡,一则可保持热量,二则较粗老茶叶缺乏观赏价值,还可避免失礼之嫌。而细嫩的茶叶,用杯冲泡,一目了然,同时可收到物质享受和精神欣赏之美。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可因地制宜。中国地域辽阔,各地的饮茶习俗不同,故对茶具的要求也不一样。长江以北一带,大多喜爱选用有盖瓷杯冲泡花茶,以保持花香,或者用大瓷壶泡茶,尔后将茶汤倾入茶盅饮用。在长江三角洲沪杭宁和华北京津等地一些大中城市,人们爱好品细嫩名优茶,既要闻其香、啜其味,还要观其色、赏其形,因此,特别喜欢用玻璃杯或白瓷杯泡茶。在江浙一带的许多地区,饮茶注重茶叶的滋味和香气,因此喜欢选用紫砂茶具泡茶,或用有盖瓷杯沏茶。福建及广东潮州、汕头一带,习惯于用小杯啜乌龙茶,故选用“烹茶四宝”——潮汕风炉、玉书煨、孟臣罐、若琛瓯。

潮汕风炉是传统的煮水用的炭炉。选取粤东优质高岭土烧制,高尺余,置炭的炉心深小火势均匀且省炭;小炉有门有盖,有的炉门配有茶联,如“煮沸三江水,同饮五岳茶”,古朴雅致;也有白铁制成的烘炉,小巧精致,以橄榄核、甘蔗渣为燃料,火热、无杂味。

玉书煨是煮水的壶,为扁形薄瓷壶,壶的容量只可容纳从汤杯只泡好一次的茶所需的水量。

孟臣罐是泡茶的茶壶,正宗的孟臣罐是宜兴紫砂制小茶壶。在闽南、粤东和台湾省有“金玉有价,孟臣无价”的说法。茶壶中滞积的“茶锈”常常是茶瘾君子炫耀自己饮茶“茶龄”长的实物见证。

若琛瓯即小品杯,若琛、孟臣合称茶具双碧。若琛瓯又称若琛杯,是一种薄瓷小杯,杯薄如纸,白似雪,小巧玲珑,酷似半个乒乓球和微型饭碗,3只小杯叠起来可含于口内而不露。正宗的若琛瓯产于江西景德镇,杯底有“若琛珍藏”字样,但非常罕见,这种茶杯通常有彩绘山水花卉,有的上书“清心明月”、“可以清心也”等回文,每杯仅能容7/8毫升茶汤,正合了功夫茶不为解渴只为品饮怡神之意。平时,茶盘上只摆3个小杯,呈“品”字形。

(二)指导老师介绍少数民族茶艺茶具组合

1.白族三道茶

火盆、火盆架、三脚壶架、清水罐、煮水壶、牛眼茶盅(数个)、茶盘,用于盛放核桃仁、烤乳扇、红糖等配料的碗,用于盛放蜂蜜、花椒、姜片、桂皮末等配料的杯子,茶匙等。

2.侗族打油茶

火盆、三足锅架、铁锅、煮水壶、茶油罐、茶滤、瓢、蒸笼、锅铲、清水桶、竹制茶盘,用于盛放花生仁、黄豆、玉米等的竹盒(数个),鲜茶盘、润茶碗、熟水瓶,姜、葱碟,槌棒、盐罐、竹筷、油茶碗(数个)。

3.藏族酥油茶

清水罐、盐钵、酥油桶、奶渣盆、茶叶罐、箍茶桶、春打杆、捣茶臼,用于盛放核桃泥、花生仁、瓜子仁、松子仁的配料的瓶子,煮茶炉、煮茶壶、镶铜茶碗(数个)、糌粑碗。

4.蒙族奶茶

煮茶壶、火盆、壶架、茶锤、奶罐、盐罐、黄油罐、熟米盆、茶桶,用于盛放蜂蜜、萝卜等干配料的盆。

5.瓦族烤茶

火盆、三脚锅架、烤茶锅、烤茶铲、贮茶筒、煮茶罐、搅茶棒、连脚茶几、竹筒、竹茶盘、熟水罐、竹节杯(数个)、竹水盂。

6.维吾尔族香茶

茶盒,用于盛放丁香、肉桂、胡椒配料的瓶子,茶炉、木质碎茶斧、壶嘴过滤网、茶碗茶点盘(数个)。

7.擂茶

擂钵、擂茶棍、瓦罐,用于盛黄豆、玉米、绿豆、花生、白糖等的佐料碗、勺。

(三)分组训练

教师为学生准备10套茶具,选择3~5种茶艺进行茶具组合练习。练习中学生准确说出茶具名称(见表8-2)。

(四)教师点评

点评学生分组练习成果,并做出总结(见表8-2)。

五、现场考核

(一)考核内容(见表8-2)

表8-2茶具选配考核评分表

茶具1

(20分) 茶具2

(20分) 茶具3

(20分) 茶具4

(20分) 茶具5

(20分) 得分

茶艺1

茶艺2

茶艺3

合计

教师评价

评价内容:正确性、熟练程度、学习态度等。

(二)考核方法

学生在练习结束后当场考核,指导老师根据学生操作情况评分。

【课后技能训练】

1.讲解各类茶具及其特点。

2.根据茶叶种类和特点选择适宜的茶具。

3.讲述少数民族茶艺茶具及组合。

)第九章泡茶用水的选择

【训练任务】

1.选择泡茶用水。

2.熟记适宜各类茶叶的泡茶水温。

3.掌握煮水注意事项。

【课前预习】

泡茶用水的重要性。

训练一品茗用水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