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1966—1976的地下文学
1292800000027

第27章 监禁文学的诗人群像(3)

通过这封信,张志新向我们袒露出她平凡、世俗生活的点点滴滴。她的温情、缠绵,她的雄猛、坚毅,都蕴含在其中。人们进一步了解到现实生活中的张志新。

当时,党和人民决定。共和国的**,1969年4月,进驻中国科学院的工人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宣布了对他的处理意见:“定性为现行反革命分子,不戴帽子,交群众监督改造,以观后效。”从此,每月作者可以领到15元生活费。后来,有了孩子才增为30元。怎么定我怎么领。妻子管汀鹭被“通知”、“劝说”与其离婚,被坚决拒绝。由于管汀鹭“没有划清政治界限”,在她怀孕期间被强令下放到湖北潜江科学院“五七干校”。当管汀鹭生下儿子小冬冬,只能寄养在陌生人家中,年轻的母亲必须去接受“劳动改造”。

陈明远在渤海劳改农场受尽折磨。作为一个流放者雨天在泥浆里跋涉,晴天在板结的田中耕作,初春人在满是冰碴、蛤蜊壳的水田中拉犁,身后总是留下一长条暗红色的血迹。他的一举一动都受到监视,全部信件都经过拆检。

l971年国庆节之后,劳改农场干部被突然紧急召集开会。陈明远同许多“反革命分子”被锁在房中,严加看管。不久,真相揭开,林彪摔死在温都尔汗。上级下令让“囚徒”们全体出动去刮掉围墙上的红漆标语和大幅画像。管制人员对“反革命”们的态度也明显好转。1971年底,经过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一些同志出面交涉,他由劳改农场回到了北京中关村。他虽然不再是囚徒,但仍属“阶级敌人”。

管汀鹭抱着3岁的孩子迎接归来的丈夫。在漫长的12年间,一位诗人在纪念张志新的诗中写道:

我被钉死在监狱的墙上

衣襟缓缓飘动

像一面还在升起的旗帜

--《没有写完的故事》江河

张志新的信念、品质、情操,每个月只领取很少的生活费。这点生活费连孩子托儿费都不够。管汀鹭无怨无艾,忍辱负重,不仅用她微薄的工资养活孩子,还经常挤出时间帮丈夫抄写和修改诗稿。为了应付随时可能的抄家,她用几个小型日记本,用纤细的字迹密密麻麻地抄录下丈夫的诗作,隐蔽起来。

在此时,陈明远完成了西欧的回环体诗《花环》,同时反复润色了《离骚》、《九章》,蔡文姬《悲愤诗》、《胡笳十八拍》等古诗的译稿。可惜的是,田汉、老舍几位老师已先后在“文革”中去世,已不能再看到他们的学生的这些译诗了。

随着专政的松懈,陈明远悄悄跑到北京大学向著名语音学教授王力学习现代语言学。两人在一起共同翻译了国外最新学术文献,其中也有诗歌理论的。他还向王力先生学习《汉语诗律学》。

有人劝王力教授别跟陈明远来往,因为作者是“中关村出名的顽固不化的反革命”。王力教授回答:“好么!我是北大出名的死不改悔的反动权威!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反动权威教出个反革命,这才是名正言顺哪!”王力教授将此事讲给他听,在王力那拥挤狭小的房间里,顿时爆发出两人爽朗的笑声。

在丙辰清明,陈明远在整个天安门事件期间,创作了几十首诗歌,编成了一本《碧血花》诗集。中国科学院实验工厂的几位诗歌爱好者,连夜刻蜡板油印成册,秘密地散发。

在4月5日,就是“四人帮”在天安门广场大打出手的时候,陈明远由朋友簇拥护卫着,一同从“首都工人民兵”的棍棒下突围而出,返回中关村。回到科学院声学所,造反派将他“隔离审查”,让他交代1月8日总理逝世以来的反革命罪行。作者满腔悲愤写下了这样一首长诗:

在阴森的梦境,

我沉思着走向决斗场。

以轻蔑的微笑,

面对刽子手的冷枪。

恶毒的火舌横扫。

爆炸要崩毁这心脏--

啊,从殷红的血泊里

升华起来吧

我的诗行!

当浓黑的噩耗,

又紧逼在飘泊者头上,

一阵阵狂暴的风潮,

击碎了手中的双桨。

这小船刚驶出海港,

漩涡就想把它埋葬--

啊,从险峻的浪峰里

涌现出来吧

我的诗行!

残缺的雕像,

看护着流亡者的病床,

烧焦的石碑,

守卫着先驱者的灵堂。

千万颗奔星环绕我,

听这最后的呼声回荡--

啊,从荒凉的坟墓里

复活过来吧

张志新被人们赞颂为中国的贞德,陈明远一直被扣发工资,但是中华民族的诗歌传统,赶往张志新所在连队。1970年初,他又被遣送渤海边一围海造田的劳改农场。张志新的这封家书,在文学性上、在思想分量上不逊色于前者

“文革”后,陈明远将他在十年“文革”中所写的几百首新旧体诗歌编为一集,题名《地下诗草》,留赠后人。他要通过这些诗表明:尽管十年浩劫,***高压下,百花凋残,已铭刻在中国人民心中,是任何力量无法扼杀的!

张志新:《谁之罪》、《致爱人曾真的信》

“文化大革命”的“监狱文学”中,张志新烈士的诗、文,闪耀着璀璨光辉。张志新在辽宁盘锦“五七干校”被隔离、审查中写下大量的日记、笔记、书信及材料,在省看守所,还写有五万言的《一个共产党员的宣言》。

1969年9月24日上午,盘锦胡家农场红旗村一块空地上,召开了逮捕“现行反革命分子”张志新大会。张志新被逮捕,押上囚车。就在离开干校的路上,张志新在囚车中吟下了《首次远离集体》。

在这之后,张志新在第二年2月15日被押回干校接受批判,重返狱中又有感而写词谱曲了《路》。在狱中,张志新还作词、编曲《迎新》(纪念自己入党15周年),以及《谁之罪》。特别是《谁之罪》,在“四人帮”倒台后,在全国广为流传。

在漫长的岁月里,

尖锐的斗争中,

夺去党具体领导,

她可知怎么行?

呼唤没回应,(奋起往前行)

喉干泪水净。

在战友带领下,

她锻炼成长,

红心献革命。

永不忘誓言,

为真理而奋斗,

誓死捍卫党。

今天来问罪,

谁是领罪的人?!

今天来问罪,

我是无罪的人!

注:《谁之罪》写于1969年11月6日辽宁省看守所,张志新在狱中说:“如果说我是罪人,那么,这样的罪人越多,人民越少受罪。”

要谈到“文革”十年中的散文,就不能不谈到张志新给爱人曾真的信。辛亥革命中牺牲的林觉民致妻书,以及渣滓洞集中营的共产党员江竹筠遗书,已被收入中学生课文,成为民族文学和精神宝库的珍贵财富。

中国共产党万岁!

伟大的祖国万岁!

毛主席万岁!

志新

一九六九年一月五日晚

这封书信。

1968年冬天,张志新和原东北局、辽宁省委、省人委诸多干部一起,被驱赶到盘锦“五七干校”进行“劳动改造”。白天,干部们头顶着寒风劳动,晚上则聚在油灯下开会、反省。不久又开始“清队”,进行批斗、专政。张志新在年底也因所谓现行问题,送进“学习班”,失去行动自由。

在长达八九个月的“学习班”中,张志新不顾大会小会的批判,公开阐明自己观点。深夜,当别人都已入睡,她拿出孩子照片,看了一遍又一遍,直至泪水模糊了双眼。她已下定决心为党献出自己的一切。

根据曾真回忆:1968年l2月下旬的一天,在曾真到盘锦省“五七干校”后的第一个星期天,即骑车冒着凛冽寒风,成为时代的楷模和旗帜,张志新从被专政的小分队(四名女同志组成)中走出来,冷冷对曾真说:“你来干什么?”张志新神色黯然,只字未提自己的情况,约摸二三十分钟,张志新就说要开会,催曾真回去,这就是张志新与曾真最后一次谈话。曾真回忆说,这是因为张志新怕牵连他,故意冷落他,赶他走。对这最后一次见面,曾真充满了遗憾和悔恨。

1968年除夕来临时,曾真正准备去看望张志新,这时传来恶讯,“张志新有严重问题,你明天不要再去看她了。”至此夫妻被隔离,再也不能见面。张志新致曾真的信,是在1969年1月5日发出的,但此信刚寄出即落入“四人帮”辽宁省死党手中,被作为罪证分别纳入张志新和曾真的档案中。1975年4月4日,张志新牺牲,临刑前被割断喉管。这封“诀别信”,经过十年才送到曾真手中。

曾真:

结婚十四年我们生下了一男一女,我没有也无力完成自己的义务,希望你很好地抚养下一代,对林林要耐心,女孩子每长一年事就更多,要很好爱护她。叫她不要早婚,妈妈对不起他们。春节好好照顾。过去自己修养不好,打骂过孩子,让她别往心里去!好好学习锻炼身体,改正“没有坚持精神”的缺点。让她好好照顾小弟弟,不要伤心,要坚强。

十几年我对你没疼没爱,犯过的错误已结束了。彻底把我忘却,重却开始新的生活!原来为你买东西的那笔钱,是我平时节余的,打算为父母办理丧事用的,如能积起可交我母亲治病用。也是最后一次尽孝!不过不要告诉他们,这会使他们受刺激犯病(你尽可能这两三个月每月给他们寄15元吧!也可不寄,叫志勤寄)。平时多注意身体!为革命多照顾自己吧!我没给父母写信,如果沈阳家里没人照看,你可写信去和母亲商量是否把孩子放津!不过我考虑,他们若身体不好,困难会大些。如若可能还请何姥来照看,工资稍少些可减轻负担!总之担子都是你的了。对孩子要耐心!对不起你。

十几年辜负了党的培养!一个人不管是生或死只要是为了革命就是有意义的!

我懂得了革命,决心要为革命献出一切!

以前千错万错,如果不能饶恕,我愿接受最严厉的惩罚,毫无怨言。

真正的革命事业永远是兴旺的蒸蒸日上的。为盘锦的美好未来欢呼!再次欢呼这个胜利的前途!愿为美好的未来添点土出点力。但有没有这种可能确不是能由我所决定的。革命能否容纳,永远昭示后人。,字里行间流溢出张志新的愧疚。她遗憾自己没有尽到应尽的许许多多人生义务。首先,她是一个母亲,儿女尚幼,却已无力抚养他们长大,曾经打骂女儿,这种缺憾,也无机会用爱来弥补。在她心中,女儿是那么娇嫩、脆弱,如果不是自己亲手把她抚养大,怎么能够放心呢?可是,她却要狠心弃置不顾……

她是一个妻子,十几年来对丈夫“没疼没爱”,她让丈夫忘掉自己,重新生活,却又不忘劝丈夫注意身体,自己多照顾自己。“过去的错误已结束了”,她希望这一次至少没有伤害丈夫,可是这能办到吗?

她是一个女儿,平日积存的钱,本来是为父母送终用的,可是现在是白发人送黑发人,想尽最后一次孝心,却怕父母知晓……

书信处处流露出徘徊、往复,无法解脱的留恋、羁绊、纠缠……所有思考、负疚、遗憾都集中在一句话中:

“总之担子都是你的了。对孩子要耐心!对不起你。”

这一句包含了多少无奈、辛酸、凄楚、愧疚、自责……

这封书信显露出人生、家庭、骨肉和人世与张志新结成的千丝万缕的联系、羁绊,生活对她的呼唤、请求;显露出张志新在抛开这一切之前,曾长久地、痛楚地徘徊的迹象。但是,这一切,毕竟在此“诀别”信中,一一交待给丈夫,细密、稳妥并无奈地、缺憾地交待完毕。于是,生活的一切联系,就这么一挥而断!

在书信的结尾部分,张志新向亲人讲明,自己为什么要义无反顾地将自己奉献出去。她说“我懂得了革命”,也就是说懂得了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在结尾,字句仿佛燃烧着烈火,“我愿接受最严厉的惩罚,毫无怨言。”“怎么定我怎么领。”这是对长达近一年的批判、斗争、泼污水、上纲上线的一次愤懑的表态,她决不屈服,也决不哭泣恳求饶恕,她要面对“裁决”!在这里,张志新表现出人本有的尊严、神圣!

我的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