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在德、能、勤、绩、廉这些考核政府官员的指标中,最为人民群众所诟病的主要是德与廉。在互联网这一高度透明的平台上,政府官员贪污受贿、道德败坏等问题被无情的揭露出来并被无限的放大。近年来频频曝光的“日记门”、“开房门”等涉及官员丑陋面的各类“门”以及在征地拆迁、依法行政等所暴露出来的仗势欺人、违法乱纪现象,使部分官员在成为网络上的众矢之的,不但官员个人的形象在公众的批评指责之声中尽毁,甚至受到党纪国法的严惩,也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因此,要从根本上扭转当前官员网络形象差的不利局面,根本措施在于改善官员的官风和官德。一方面,官员要具备良好的工作作风,做到勤政廉洁,一心为民;另一方面,官员更要洁身自好,抵御外界的各种不良诱惑。
诚然,上述因素对政府官员的形象具有决定性作用。但在互联网时代,影响党员干部形象的因素不止于此,网络素养也是影响党员领导干部形象,特别是网络形象的重要因素之一。网络素养源于媒介素养,“媒介素养就是人们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应用的能力。”[《一个亟待重视的全民教育课题——对中国大陆媒介素养研究的回顾和简评》,张志安、沈国麟著,《新闻记者》,2004年第5期。]网络是新兴的媒介,网络素养应该是媒介素养的一部分,是官员对互联网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使用互联网为政府施政、社会发展所用的能力。官员的网络素养主要表现在官员的互联网态度、网络知识、网络舆论应对能力以及网络使用能力等方面。
在某些情况下,尽管政府的行政行为并不违法、官员的所做所作为也并非枉法,但由于在应对网络舆论的质疑时,部分官员缺乏必备的网络素养,仍旧以应对传统媒体的方式应对,不仅未能澄清释疑,反而成为网络炒作的对象并在网络的放大作用的下,呈现出政府违法、官员枉法的假象,对党和政府以及官员的形象造成误伤。所以,在网络舆情风起云涌,网络监督方兴未艾之时,政府官员不仅要“身正”,还要防止因互联网因素而“影斜”。
面对网络这一频频影响官员形象的新生媒介,如何提升官员的网络素养,以积极应对来自网络的压力并借助网络改善自身的形象已成为摆在党和政府以及各级党政官员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提升政府官员的网络素养应从政府和个人两个层面着手。从政府层面来说,要把网络素养提高执政能力的高度,通过建立制度、加强培训等手段为党政领导干部提升网络素养创造良好的环境。从个人层面来说,各级党政官员要把网络素养提升到个人施政能力的高度,切实改变传统的行政思维方法,完成从认识网络、接触网络、融入网络到善于用网络这一过程的蜕变。
一、创造提升官员网络素养的软环境
在互联网时代,官员的网络形象代表着政府形象,官员的网络素养既是官员履职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政府执政能力。要提升官员的网络素养,制度是关键,必须以外在的制度约束,逐步使政府官员认识网络、接受网络并善用网络。
一是加强对各级政府官员的网络知识培训。网络知识应成为各级党政干部的必修课,各级党委政府都应将网络知识、网络舆情等内容纳入本部门的学习范畴,通过专题讲座、中心组学习等形式普及网络知识;各级党校也应专门开办网络知识培训课程,提升党员干部,尤其主导领导干部的网络认识水平和网络应对能力。
二是制定政府部门主要领导与网民的定期沟通机制。一个政府部门领导的网络形象最能代表该部门的形象。目前不少政府部门的领导都在当地政府门户网站进行网络访谈,对外传递政策,答疑解惑,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群众对政府工作的了解。不过由于政府门户网站访问量、参与度的局限,其作用也有限。在微博迅速普及的条件下,建议制定相关制度,要求政府部门主要领导干部定期通过政务微博与网民在线微访谈,听取网民建议。一方面通过访谈对相关政策进行解读官员并听取网民的建议;另一方面,也通过微博访谈展现官员主动沟通、深入群众的良好形象。
三是将网络素养纳入党政官员的升迁考核制度。官员网络知识缺乏、网络应用水平低、网络应对能力差,有其自身原因,但更多的是体制的原因。在现有的官员升迁考核制度下,网络素养被忽视。在这一制度的导向下,部分官员必然忙于日常事务工作,也就缺乏了了解网络、应用网络的内在动力。而随着网络问政、网络监督的兴起,官员不知网、不用网等问题成为涉官负面网络舆情事件此起彼伏的重要原因,官员的网络素养问题已成为政府网络执政能力的薄弱一环,以考核倒逼官员提升网络素养应成为必然之选。因此,网络素养应纳入党政官员的升迁考核制度,成为领导干部选拔的标准之一,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四是建立完善各部门的网络发言人制度。网络发言人是政府与民众之间信息沟通的桥梁,也是政府网络形象的一面镜子。网络发言人在网络上的一言一行代表着政府,言语的不当,很容易造成网民的围观甚至损害政府形象。各级党政部门都应该制定本部门的网络发言人制度,明确发言人的定位和职责并加强业务培训,重点培训网络发言人语言表达能力和网络沟通能力,特别是在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时即时的网络应对能力,避免在回应涉及本部门的事件时出现不当言论。
二、加强官员个人的网络素养修炼
政府官员个人的网络素养提升,不但需要制度环境的外在保障,更需要官员的内在修炼。在互联网日益渗透经济社会的今天,政府官员具备一定的网络素养不仅是提升个人综合素质的一部分,更是党和政府互联网执政能力的具体体现。政府官员应与时俱进,逐步改变对互联网的成见,加深对互联网的认识,不断提升网络运用能力与技巧,通过互联网展示良好的个人形象,拉近与群众的距离。
一是认识网络。在信息传播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互联网以其特有的优势正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成为人民群众表达诉求和获取信息的主要平台。政府官员必须对此有清醒认识。如果继续为传统思维所禁锢,墨守成规,无疑将被信息时代所抛弃。政府官员应高度重视互联网的传播规律及其承载的网络舆论的重要性,充分认识互联网对政府行政及社会和谐稳定带来的挑战。
二是接受网络。由于互联网开放性、匿名性的特点以及监管上存在的问题,确实存在网络信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真假难辨的现象,这使部分政府官员对网络信息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认为网络信息不可信,逐渐将网络排除在日常获取信息的渠道之外,依然依靠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渠道获取信息。同时,由于涉及官员负面信息的网络舆情事件频频爆发,部分官员也对网络产生了抵触情绪,甚至“谈网色变”,习惯于使用堵、盖、封等手段对付负面信息。在互联网对政府行为影响日益加深的情况下,必须改变对互联网的成见甚至敌视情绪,要顺应网络问政、网络监督不断前行的趋势,不抵触、不回避、不惧怕网络,以开放、包容的胸怀,主动使用网络并接受网络监督。
三是融入网络。在认识网络、接受网络的基础上,政府官员应主动融入网络。一方面,官员应掌握必要的上网技术,经常上网浏览新闻,关注热点事件,认真倾听网民的诉求以及对政府的批评和建议。另一方面,在网络参与非理性化愈发严重的今天,官员不应仅是旁观者,更应成为网络参与者,主动参与网络热点事件的讨论,为化解社会矛盾注入理性力量。此外,在融入网络的过程中,官员也要理性对待网络谣言、人肉搜索、网络围观等网络现象,做到身在网络而不为虚假信息所惑、不为负面信息所扰、不为网络压力所左右。
四是善用网络。要从各个方面提升官员使用网络的效果,使网络为我所用。首先,要切实改变以往官本位下形成的政府官员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的态度,以开放、平等的态度与网民进行真诚的交流。其次,在回应网民的利益诉求时,要真诚相待,说实在话、心里话,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切忌官腔官调、废话连篇、推卸责任而引发网民反感。第三,在回应网民的质疑,尤其是过激言论时,要有直面的勇气,包容的胸怀,做到回应既有理有节又充满善意,切忌与网民针锋相对逞口舌之快而成为众矢之的。第四,官员既要开通微博等社交类工具,更要利用这些工具加强与网民的沟通交流,对网民的提问应尽可能给予答复,避免出现“僵尸微博”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