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求学集
1294600000060

第60章 与领导干部谈方法(1)

讲稿。整理于2011年秋,是在关于方法问题的几篇旧稿基础上增删并重新结构而成的。

一、方法问题的重要性

什么是方法?方法是指为达到一定目的所运用的工具或手段。什么是领导方法?领导方法就是领导者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人生在世就是两件事,想问题和做事情,或者用哲学的语言说,就叫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想问题的方法或者认识世界的方法,就叫思想方法;做事情的方法或者改造世界的方法就叫工作方法。作为领导者也不外乎是这两件事,即领导一个团队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以,领导者也有一个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问题。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有区别,但又是不可分割的。我们这里统称为领导方法问题。

方法的层次。方法有许多层次,大致可以分为哲学方法、科学方法和具体方法等几类。其一,哲学方法。这是总的方法,或者叫方法论,因为哲学本身的功能之一就是方法论。哲学作为方法论,可以指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但最主要的是指辩证法,包括唯物辩证法和历史辩证法。这是最基本的方法论,或者叫最高层次的方法。没有这样一个总的方法论做基础,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不会有很高水平的。所以,作为领导干部,即使从工作方法的角度,也需要学习一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它的辩证法。其二,科学方法。这是指在科学领域里经常使用的一些方法。如数学方法、模型方法、统计方法、系统方法,等等。这些方法,作为领导干部也应该有选择地学习和掌握一些,应用于我们的领导工作之中。其三,具体方法。这是指做一件具体事情所需要采用的具体方法。毛泽东说过的过河需要解决船或桥的问题就是属于这一类方法。我们通常在决定目标之后所说的“如何操作”问题也就是指的具体方法问题。实际上我们办任何一件具体事情,都需要有具体方法作为工具、途径或手段,不能想象做一件事情而不需要方法,就连从家里到单位去上班这样的事情都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才能解决。这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方法的本质,那就是方法是从目标的设定到目标的实现之间的中介或中间环节。

与领导干部谈方法

方法的重要性。方法问题十分重要。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翻译成白话就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又云:“授人以鱼,其食一晌;授人以渔,其食终生。”还有两句诗也是讲方法的,叫做“鸳鸯绣了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这里的“金针”就是指方法,是讲不要轻易把方法教给别人,从反面说明了方法的重要性。黑格尔讲过:手段高于目的。毛泽东讲过:过河需要桥或船,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这都是讲方法问题的重要性。为什么重要?因为:一是没有一定的方法达不到目的,二是没有好的方法达不到比较高的目的,三是好的方法可以反复使用,不会过期作废。方法问题对于领导干部更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所谓领导指在一定社会团体中居于统帅地位、带领团队成员为实现一定目标而努力的个人或集团。而带领团队、实现目标都离不开方法。因为做事情总要有方法,不是采取正确的方法,就是采取错误的方法;不是采取高明的方法,就是采取低劣的方法。所以,领导方法问题对于领导者来说,就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通常讲领导要有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领导方法问题就成为仅次于立场观点之后的最重要的一个问题。

二、领导干部基本方法举要

所谓基本领导方法是指领导干部基本都要用到的方法,是领导干部搞好工作最基本的方法。这些方法对于提高领导干部的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至关重要。

(一)抓思路(凝炼思路)

思路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涉及方向、目标、定位、规划、战略及策略等问题。思路问题对于领导干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一个领导者初到一个单位,或者新被提拔为这个单位的领导,能不能很快打开工作局面(俗话说,踢开前三脚),关键在于是否有一个比较正确、比较高明的思路。当然,一个比较正确、高明的思路不是天生的,而是建立在领导者能否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和对调查研究得来的情况进行正确的认识基础之上的。在这里,既要付出努力,还要有点悟性才行。在一个单位工作几年的老领导能不能过一个阶段提出点新思路来,也有这个问题,可能要更难一些。因为人都容易犯一个毛病,那就是自以为情况熟了、关系熟了,工作熟了,就不那么勤奋和努力了,而且容易习以为常、熟视无睹,很难形成新的认识、新的思路。这是尤其值得警惕的。邓小平说干部在一个地方呆久了不好,就有这个意思。当然,我不是说一个单位的老领导就不能创新,我们不少同志还是年年有点新思路的。当然,对年轻的领导说来,一般情况下,优点是思想解放、敢想敢干;这种情况对于形成比较正确、高明的工作思路来说,有优势的一面;但又往往有缺乏深思熟虑、容易简单化的一面;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历练才能逐渐成熟起来。我们年纪轻些的领导同志对于这一点应当心中有数,叫做“心中常有怯懦时”(曹操嘱夏侯渊语)。同样,对相对年纪大些的领导来说,一般情况下,优点是经验丰富、工作沉稳,这也是形成好的工作思路的优势;但又往往有囿于成规、偏于守成的一面;需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我们年纪稍大些的领导同志对于这一点也应当心中有数。

(二)抓全局(全局意识)

全局是指事物的整体,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就是他所领导的这个团队的全部事业或全部工作。全局是相对于局部而言的,全局当然比局部重要。古人说:“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这就是全局问题对于领导者的重要性。对于处于中间层级的领导干部来说(我们绝大多数领导同志都可以说是中层干部,因为只有班组长和总书记不是中层干部),全局问题可以区分为两个层面,一是上面那个全局。任何一级的领导都有这个问题。一个企业的中层领导得有自己所在的整个企业这个全局。只有把你上面这个大全局装在胸中,才能把你自己这个局部想明白、做得好。二是你自己领导或管理的这个小全局。你领导的单位、部门既是全局的一部分,又是一个小的全局。这样,作为一个领导干部,对情况要有一个总体认识,对工作要有一个总体布局,对结构要有一个总体优化,对节奏要有一个总体把握,对内外要有一个总体协调,对目标要有一个总体要求。这些都属于全局性的问题,都是必须予以关注的。作为正职领导尤其要关注,作为副职也要关注,因为你不关注这个全局,就既不能使你分管的工作与全局密切配合,也不能使你分管的工作得到全局的有力支持。每个领导干部都要树立大局意识,有“全局一盘棋”的思想,懂得局部服从全局的道理,遇到事情先想全局,再想局部,必要时牺牲局部也要保证全局。作为一个单位的中层干部,在保证全局的前提下,又要千方百计地把自己分管的这个局部工作做好,主动地为全局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抓重点(重点意识)

领导者不仅要关注全局,而且要关注那些具有重大意义的、关键性的局部。这是因为这样的局部牵连到全局、关系到全局、影响到全局,有些甚至决定着全局。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重点。重点就是关键性的局部。人们通常讲的“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个能够牵动全身的“一发”就是关键性的局部。还有一些属于“一招不慎,满盘皆输”的事,这里讲的“一招”也是关键性的局部。这些关键型的局部都是大事,都需要领导亲自过问、亲自动手。这种关键性的局部,你作为领导如果不关心、不过问,不出事可以,出事就是大事,你得吃不了兜着走。这种关键性的局部,也包括那些进展困难的局部、情况紧急的局部等等。作为领导干部,一是要知道在自己管辖的这个全局中,重点在哪里,如果不知道重点在哪里,你这个全局也是领导不好的。二是要知道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自己要亲自关注那个重点。三是要知道任何一个局部发生了紧急情况,出现了危机,这个局部就应该立即成为你的重点,就必须亲自去解决。一个不懂得抓重点、不会抓重点的领导是做不好工作的。

附录:关注细节。事情都有宏观和微观、主干和细节,搞管理也是如此。从哲学上说,宏观与微观,大与小,粗与细,都不是绝对的东西,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一般说,战略重于战术,宏观重于微观,主干重于细节,但是有的时候,事情到了某一个关节点上会起变化。就是说,管理者不仅要关心战略、宏观、全局、主干,而且要关心战术、微观、局部、细节。当然不是指所有的细节,因为顾不过来,而是那些关键性的有决定意义的细节。有人写了一本书,叫做《细节决定成败》,讲的都是细节决定成败的例子和道理。细节决定成败,这话有没有道理?有道理,但需要附加一定的条件。这个条件就是:一是大思路得正确,大决策得正确。如果思路、决策都错了,那你在细节上多么正确都没有意义。二是你那个细节还必须是关键性的细节,是一发千钧的那个细节,这样的细节才有可能成为决定成败的关键。否则,细节就只能是细节,决定不了成败。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中,历来也非常重视这个问题,可能所使用的概念不同,但有相通之处。就是要关注那些事关全局的局部,那些关键性的局部,即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一发,那些“一招不慎,满盘皆输”的一招。这里也是指关注细节问题,特别是那些关键性的细节。管理当中的细节的确值得关注。如酒店管理水平,看什么,有些外国专家来考察,专门看厕所、厨房、衣柜顶等,认为那才是能体现你的管理水平的。意思是细节上你都水平很高,大的方面更无问题。如我们去年预评估,专家除了关注学校定位、体制以外,发现的问题就都在细节上。而且依照人力和时间只能抽查若干细节,而这若干细节在他们看来就代表你的整体水平,他就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因为他只能从这几棵树来判断这片森林。结果就是有的占了便宜,有的吃了亏。这也叫细节决定成败。作为管理者,必须学会关注细节,特别是关注那些重要细节,有可能出问题的细节。如果每个应该关注的细节都关注到了,那就万无一失了。这次迎接教学正式评估,在教学上重点抓四个环节,即:课堂、实践、考卷、毕业设计,都是细节上要劲的事,都是针对预评估中出现的大量细节上的问题提出来的,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我们切不可把细节当儿戏。实际上,在许多时候,是成也细节,败也细节。俗话说:“一针不补,十针难缝”;古人云:“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都是要告诫我们要见微知著、小中见大。

(四)抓规范(制定规范)

规范就是规则、规章、规程、制度,就是规矩。它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就是讲的这个道理。一个好的领导者一要注意规范的贯彻执行,二要注意不断地制定新规范、修订旧规范,这样才能使自己分管的工作时时处处有章可循,并且不断提高。作为一个领导,不要追求这个部门或者这个单位离开了自己不能转,而要追求自己不在的情况下部下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是一个高明的领导者。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就要靠规范。关于规范的执行不用多说了;如何不断地制定新规范、修订旧规范呢?这就要善于总结经验。就是过一段时间,总结一次自己的工作,看看我们哪些地方进步了,哪些地方提高了,这些进步和提高是否可以作为规范性的东西把它固定下来,用于指导今后的工作。不断地总结、不断地规范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地提高的过程。领导者尤其是正职,真正要解决的问题或者说最重要的责任,不是那些已经有了规范的事情,而是在没有规范的情况下如何决断的问题,或者说叫如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永远是主要领导者的主要职责,在一般情况下,也应该是主要领导者的主要精力所在。而对那些已经有了规范的日常的事务性工作,那些属于正常运转范围内的事情,是无须花费太大精力的。

(五)抓干部(用好干部)

我们党的方针是党管干部、党管人才。作为部门和中层单位的领导,虽然有推荐人才的义务,但是并没有更多任用干部的权力。但是,我们有团结干部、用好干部的责任。无论是主要干部对于副职干部,还是副职干部对于一般干部,都有一个发挥好大家的作用的问题,我们要善于发挥别人的作用,这样才能团结大家、凝聚大家把我们自己管的这点事业做好。如果只是会自己干,认为别人都不行或都不放心,把别人撂在一边,那是做不好工作的,而且只会挫伤别人的积极性。我们不能只顾自己出风头,好像“满树的果子数你红”,好像除了你就没有别的人才,其结果只能落得个孤家寡人甚至是众叛亲离的下场。我们得有一个认识,事业是大家的,做事要大家来。一个人的本事再大、能力再强,也不可能包打天下。俗话说,“一个篱笆要三个桩,一个好汉要三个帮”;“众人拾柴火焰高”。而且,领导者在特定的情况下,还要敢于爱护人才、保护人才,当有的同志受了委屈的时候,要勇于挺身而出,为他辩护,说几句公道话。如果责任在副职、在部下,你也要勇于承担领导责任,保护下面干部的积极性。如果是责任在自己,而不在于下属,那就更要勇于自己承担责任,而不应把责任推给别人。这不但是一个领导者的工作方法问题,而且是一个领导者的道德品质问题。所以,领导者要推荐人才,用好人才,爱护人才,这一点至关重要。

附录:关于用人。用人是事业成功的秘诀所在。任何成功者,没有不得益于善于用人的。用人是一门大学问。从哲学的角度看,用人之道应当是实践哲学的范围。我们说,得人心者得天下,那是对的。但还有一条,得人才者得天下。光得人心,不得人才,天下还是得不到的。刘项之争,刘得天下,项失天下,不仅在于“约法三章”得人心,而且在于拥有汉初三杰,即张良、萧何、韩信。刘邦自己就说过:“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时,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粮晌不绝于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刘邦把得天下的原因说得很透彻了。这用人的道理也是管理中的要害问题。用人是任何事业成功的关键,当然也是管理成功的关键。我看了不少管理的著作,包括一些总裁、CEO的自传等,都是把用好人才放在一个突出的位置来加以总结的。有人研究,美国就是靠人才立国、靠人才强国的,它有一套吸收网罗全世界各方面顶尖人才的办法,这是美国强大的根本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