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美国精神
1294800000020

第20章 捐款的时候最富有

这是在美国密苏里州的一家食物银行拍摄到的镜头,正在流水线上作业的老人们都是义工,其中年龄最大的老太太超过了90岁。慈善事业在美国很盛行,民众们不仅捐献财物,还善于“捐献时间”--做义工。

万贯家财造成的悲剧

伍尔沃恩公司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零售巨头,1913年建成的伍尔沃恩大楼是当时纽约最高的建筑。但是这家公司的财产继承人巴巴拉·赫顿却度过了令人怜悯的一生,她把一生的多数时间都花在了追逐男人上,而那些男人与其说是对她感兴趣,倒不如说是对她的万贯家财感兴趣。纽约律师约翰·扎克尔评论说:“坐拥万贯家财改变了这些继承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有时候他们觉得自己无所不能。”这大概是美国富豪不愿把财富留给后人的原因之一。

请为你的冷漠付费

1935年,时任纽约市市长的拉瓜地亚,曾在一个位于纽约的贫穷脏乱地区的法庭上,旁听了一桩偷窃案的审理。

被控罪犯是一位老妇人,被控罪名为偷窃面包。在讯问到她是否清白或愿意认罪时,老妇人嗫嚅着回答:“我需要面包来喂养我那几个饿着肚子的孙子,要知道,他们已经两天没吃到任何东西了……”

审判长答道:“我必须秉公办事,你可以选择10美元的罚款,或者是10天的拘役。”

判决宣布之后,拉瓜地亚从席间站起身来,脱下帽子,往里面放进10美元,然后面向旁听席上的其他人说:“现在,请每个人另交50美分的罚金,这是我们为我们的冷漠所付的费用,以处罚我们竟让祖母偷东西来喂养孙儿这样的事发生在我们所在的城市的过失。”

无人能够想像得出那一刻人们的惊讶与肃穆,每个人都悄无声息地、认认真真地捐出了50美分。

“还给大自然”的私家花园

杜邦家族以制造黑火药起家,200年来一直经营和开发化学工业,创造了无数科技奇迹和亿万财富。但是化学工业在使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同时,也给大自然带来很多污染,它产生大量污水、废气和有毒废物,也曾有过中毒、工伤等意外事故。杜邦公司的创始人皮埃尔·萨米埃尔·杜邦的孙子也是死于一次火药库爆炸事故。

也许是为了忏悔对大自然曾犯下罪过,1906年杜邦买下了位于美国费城与威明顿之间,已经有200年历史叫“长木公园”的私家花园,并且留下遗言:“长木公园”作为向大众提供展览、教育及享乐的地方,是一个非营利、也不接受政府资助的观赏性公园,公园为大众提供园艺研究及学习机会,长年开设很多课程,接受各国留学生。他还给后代子孙确定了这样一个原则:这个“还给大自然”的家族花园永远不能改做他用。

今天的“长木公园”经过300多年的生态繁衍,已经很难定义它是“人工园林”还是“自然景观”,可以说是动植物与人类和谐相处的乐园。整个1050英亩景色秀丽的园林只有几十个园丁管理,其他基本靠志愿者的义务劳动。现在这里已经是市民和旅游者必去的重要景观了。

长木公园(Longwood Gardens)位于费城西部,又名“杜邦花园”,原为杜邦家族的私家花园,现在向公众开放。

杜邦家族是美国最古老、最富有、最奇特的财富家族。这个家族至今已保持了200年长盛不衰,世所罕见。20世纪90年代杜邦家族控制财富1500亿美元,出了250个大富豪,50个超级富豪。其家族创始人是伊雷内·杜邦,靠制造火药发财,后来因一次火药大爆炸,家族财富荡然无存。20世纪初杜邦家族出了杜邦“三巨头”。他们再次创业,将家族带入史无前例的鼎盛时期。这个家族视家族财富为第二生命,权力传递非常独特。在第三代中,家族内部至少有10对堂表亲之间婚配,成为美国近亲联姻最多的大家族。

这个家族控制的企业包括通用汽车:世界第一大汽车企业,2007年营业收入2073亿美元;杜邦公司:世界化工巨头之一,2007年营业收入289亿美元。

卡内基怎样处理财富

安德鲁·卡内基在晚年花了将近20年来分散自己的财富。他认为那些发了财的人应该把他们不需要的钱都归还给社会。他曾经说过,一个富人在他活着的时候,不把他在积累财富上所显示的才能用来为公共利益服务,将他的钱财分散出去的话,他死也“死得不光彩”。

他开始把他的钱用来兴建免费的公共图书馆。1919年,据说他的钱已经兴建了差不多3000座图书馆,总共估价大约6000万美元以上。这些图书馆大多数在美国,但也有一部分在加拿大、英国、新西兰,甚至远在斐济群岛。

一份400万美元的馈赠被送给了卡内基的故乡苏格兰邓费尔姆林。那笔款子是用来为该镇人民修建公园和运动场的。匹兹堡是他发迹的地方,他为该市兴建了一座音乐厅、一个博物馆、一个美术馆和一座公共图书馆。

安德鲁·卡内基的热心公益馈赠达到3亿3000万美元左右。他赠给荷兰海牙和平官150万美元。1914年战争在欧洲爆发后,他把自己在苏格兰斯基波城堡的住宅赠给英国政府用作陆军医院。

最富有的私立学校免费

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州府哈里斯堡东部十多英里的地方,有一所私立寄宿学校,名字叫密尔顿·荷西学校。这所学校创办于20世纪初,至今有近百年历史,现有在校学生1300名,包括小学到高中。学校最让人震惊的是它非常富有,现在的资产达到78亿美元,可能全世界还找不出第二所如此富有的寄宿学校。

有钱好办事,学校的各项设施都是第一流的,从大型室内游泳池,到学生的日常生活设备,一应俱全。学生宿舍不叫宿舍,叫家。因为管学生的人不是老师,而是被称为父母。每个学生之家有学生十几人,从大到小都有,加上一对父母,和真正的家庭完全一样,一切按家庭规划。这些学生都有自己的家庭,到周末就回家,平时上学就到学生之家生活。

有人会问,进入如此富有的学校,收费一定很高?不,全部免费,包括所有生活费用都全免。什么样的人能进入这所学校?第一条件是:必须家庭收入在美国的贫困线以下!

这是一对充满爱心而又无法生育的富有的夫妇--密尔顿·荷西夫妇创立的善举。

慷慨的农夫

美国南部的一个州,每年都举办南瓜品种大赛。有一个农夫的成绩相当优异,经常是头奖及优等奖的得主。他在得奖之后,毫不吝惜地将得奖的种子分送给街坊邻居。

有一位邻居就很诧异地问他:“你的奖项得来不易,每次都看你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做品种改良,为什么还这么慷慨地将种子送给我们呢?难道你不怕我们的南瓜品种会超越你的吗?”

这位农夫回答:“我将种子分送给大家,帮助大家,其实也就是帮助我自己!”

原来,这位农夫所居住的城镇是典型的农村形态,家家户户的田地都毗邻相连。如果农夫将得奖的种子分送给邻居,邻居们就能改良他们南瓜的品种,也可以避免蜜蜂在采蜜的过程中,将邻近较差品种的花粉传播到自己的南瓜上,这样农夫才能够专心致力于品种的改良。相反,若农夫将得奖的种子私藏,则邻居们在南瓜品种的改良方面势必无法跟上,蜜蜂就容易将那些较差品种的花粉传播到他的南瓜上,这样他必须在防范外来花粉方面大费周折。

美国的新慈善家

美国有许多热心慈善公益事业的富豪,从下面的调查我们不难看到美国慈善事业的一些特点。根据《商业周刊》公布的2003年度全美50位最慷慨的慈善家排名,比尔·盖茨夫妇在1999-2003年间共认捐了229亿美元,荣登榜首。这个排行榜突显了三大特征:

一、年轻化。传统的慈善家通常是在病榻之上留下遗书,把遗产的若干部分捐往某某机构。但现在的慈善家在三四十岁就开始大规模认捐,他们称之为“及时行善”:“人们眼下所受的苦难必然比将来更多,而且将来的问题有将来的慈善家解决。”

二、亲力亲为。和传统慈善家不同,新慈善家喜欢亲自指定捐款的用途,并监督捐款的使用情况。例如盖茨、戴尔等,他们的捐助涵盖贫困、环保、教育、健康等社会问题,管理捐助像管理企业一样严谨、有效和透明。亲身体验助人的快乐,也是他们“及时行善”的原因之一。

三、数额巨大。今年上榜的慈善家在过去5年内的捐款至少达9500万美元,比去年的排榜增加了3000万美元。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几乎把全部身家都捐了出去,只留下维持舒适生活的款项。对于孩子,很多人只打算留1000万美元--足以维持舒适的生活,但不至于妨碍他们的成长。

一杯牛奶

一天,一个为了赚取学费而不得不挨门挨户推销产品的穷小子霍华德·凯利发现,他只剩下一枚1角钱硬币了,可是,他已经饿坏了。

他决定到下一家去要点吃的。但是,当一个年轻美丽的女子打开门的时候,他太紧张了,不好意思开口讨饭吃,他只要了一杯水。这位女子发现小伙子看上去饿坏了,于是给他拿来了一大杯牛奶。他慢慢地把牛奶喝完,然后问她:“我该给您多少钱?”

“你什么都不用给我。”她回答道,“我母亲总是对我说,永远不要为所做的善事收取报酬。”

他说:“那么,我真心地感谢您。”

当霍华德·凯利离开的时候他不但感到自己的身体有劲了,而且对人的感情也更加强烈了。他原本已经打算放弃一切。

数年后,这名女子患了重病,当地的医生都束手无策。家人将她送到大城市,请那里的专家来诊治她的怪病。人们请来了霍华德·凯利医生。

听到她家乡小镇的名字时,凯利医生的眼中闪过异样的光芒。他马上从医院大厅跑到了楼上的病房,并一眼认出了她。他回到观察室,暗下决心,要尽一切可能挽救她的生命。经过很长时间的努力,他成功了。

凯利医生拿来了治疗费用账单,在边上写了一行字,然后让人将账单送进她的病房。她不敢打开账单看,因为她知道,她得用全部余生来偿还这笔债。最后,当她不得不打开账单时,她惊讶地看到上面写着这样一行字:“多年前已用一杯牛奶全部付清。”后面的署名是“霍华德·凯利医生”。

惊人的积蓄

美国布鲁克林工艺大学有一位任教60年的欧斯默教授。这位老教授和太太生活简朴,住在布鲁克林区,平日搭地铁上下班。两人膝下无子,积蓄则交给华尔街一位投资专家管理。

老教授和老太太去世后,负责清理他们财产的专家发现,这笔财产已累积到8亿美元。根据老人的遗嘱,这8亿美元的遗产,有四分之一捐给了布鲁克林工艺大学,这相当于该校历年总捐款额数的4倍,几乎可以立即将该校提升进名校之林。

帮助他们创造了这笔财富的那位投资专家就是美国股神沃伦·巴菲特。

捐款的时候最富有

美国有一位亿万富翁,匿名捐款25年,总额达2.7亿美元。后来新泽西州的一家慈善机构在第10次接到他的捐赠时,终于忍不住找到了他,这个人名叫格雷斯·佩琪,是新泽西的一位糖果商。

名声出去之后,记者蜂拥而至,当被问及“你是在什么情况下捐款”时,他答:“在感到最富有的时候。”

“那么,何时你是最富有的时候?”记者问。

“在我想捐赠时。”佩琪说。

爱你们所以不留很多钱给你们

1971年,美国建筑工程界巨子约瑟夫·雅各布斯和妻子在加州帕萨迪纳的家中,与3个刚刚20出头的女儿作了严肃谈话。这位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对3个女儿说:“因为我们非常爱你们,所以决定不留很多钱给你们。”他决定把大部分遗产捐给慈善事业,只给她们每个人留下自己公司价值100万美元的股份,而这只占他全部财产的很小一部分。雅各布斯是黎巴嫩穷苦移民的儿子,他说:“父母如果溺爱孩子,这可能是一生中做的最糟糕的事,使孩子们没有机会去经历属于他们自己,而不是父母的成功和失败。”

“有主支票”

1980年,沃伦·巴菲特在奥马哈《世界先驱报》上发表了一篇措辞激烈的文章,强烈抨击大富翁们的奢侈生活。在巴菲特看来,大批财富,包括他自己的,代表的是一堆“有主支票”,最终是要服务于社会的。他把批评对准了赫斯特,后者把自己的财富挥霍在浮夸的圣·西蒙上,巴菲特批评他因此占用了“大量用于其他社会目的的人力和物力”。巴菲特也同样批评把财产留给子孙后代的大富翁。他说,后期的杜邦公司“对社会的贡献几乎没有,却多次声称捐献了产值的多少”。巴菲特批评杜邦“可能认为自己很有眼光,发现穷人们的食物越来越少了”,但他们自己的“食物都多得吃不了”。

2006年6月25日,巴菲特宣布,他将捐出总价达370亿美元的私人财富投向慈善事业。这笔巨额善款将分别进入全球首富、微软董事长比尔·盖茨创立的慈善基金会以及巴菲特家族的基金会。这370亿美元是美国到2006年6月为止出现的最大一笔私人慈善捐赠。

金融大鳄的慈悲

美国金融大亨索罗斯被称为“金融大鳄”,因其在金融投资中冷静无情,从不放过任何赚钱的机会,即使他的投机可能摧毁一个国家的金融体系。但他建立的基金会拥有超过100亿美元的资产,主要用于援助新移民和其他发展中国家进行重建。在过去20年间,他共捐出了超过200亿美元的财富用于全世界各地的慈善事业,包括支持匈牙利等东欧国家进行重建。他曾一次捐赠一亿美元给处在战乱中的波士尼亚。他也曾支持中国有关机构数百万美元从事政治体制改革和基层选举。他曾在他的书中提到,他努力去创造财富的惟一动力是在全球建立开放社会。

捐献时间

美国人不仅愿意捐献金钱,还有不少人在捐献时间,这就是做各种各样志愿服务的义工们。比如在城乡街道上最为常见的就是那些遍布全美国小学附近的马路人行横道线上的义工,他们身穿醒目的交通安全标志背心,高举着一面印有“Stop”(停),另一面印有“Slow”(慢)字的交通指示牌,悉心照顾着小学生们横穿马路。

20世纪60年代诞生了著名的“美国志愿者服务队”。30多年来,美国志愿者服务队一直坚持不懈地援助低收入人群,帮助他们自食其力。除了美国志愿者服务队以外,从草根阶层中又产生了无数的服务队:保护队、城市青年队以及高校、企业、教育和民间组织创造的服务队。

这一服务运动中的最新产物是国会和克林顿总统于1993年创立的美国服务队。美国服务队是在第一国家服务法案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该法案于1990年由乔治·布什总统通过。

据统计,美国现在成年人口中有近一半人志愿捐献他们的业余时间,每年捐赠200多亿小时,按每人每周工作40小时,扣除各种法定假日后每年工作51周计,每人每年工作2000小时,相当于1000万人干一年,如果按平均工资10美元每小时计算的话,每年捐赠时间的价值约为2000亿美元左右,大体上与全社会捐赠的资金价值相等。

庞大的慈善机构

美国《时代周刊》报道,2002年,美国人捐赠的金额为1900亿美元,相当全国生产总值的2.1%,为近30年来的最高纪录。据统计,美国有各类慈善机构超过73万个,这些机构在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妇女与儿童权益保护、老年人服务、消除贫困、移民就业、环境和文物保护、预防犯罪、社区改造、帮助少数族裔等方面发挥作用。

恩格尔·哈特说,美国人真心实意地感激这个世界对他们的恩赐,他们想要回馈这个世界。在大多数情况下,个人的捐款是美国捐助的最大来源,例如,2005年所有捐助的77%都来自个人捐献。然而对今天美国一些非常成功的企业家来说,回馈这个世界意味着对社会进行金融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