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出:
《诗经·豳风·鸱鸮》: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经典今读:
“未雨绸缪”的意思是说,趁着还没下雨,赶紧修补门窗,以免临时手忙脚乱。比喻事先做好准备。
周朝建立不久,武王仙逝,十二岁的成王继位。周武王驾崩前,安排了后事:由自己的兄弟,也就是成王的叔叔周公辅政,另三位叔叔管叔鲜、蔡叔度和霍叔处为“监事会”成员,号称“三监”。周武王的意思是考虑到儿子年幼,还不具备掌舵的能力,由几位叔叔帮着掌舵。
周武王一死,“三监”就变了脸,想要改变权力格局。首先发难的是管叔,他眼红周公大权独揽,便在朝中到处散布流言,说“周公将不利于孺子”,为把周公赶下台制造舆论;更可气的是,“三监”的另两人竟然在管叔的怂恿下,联合商纣王的儿子武庚及东方诸国造反,“闻武王崩而叛”,周朝的江山一时危机四伏。如何安定局面,是摆在周公面前的一道难题。
周公决定亲自征讨反叛武装,但国内的局势让他不放心,万一他离开都城,内部有人作乱,以成王的能力是很难应付的,所以他必须先替成王考虑好。周公把重任交给了另两位亲戚:太公望和召公奭。他和他们促膝谈心,说:“我代管周朝,完全是迫不得已。等到成王懂事了,我是要还政于他的。”周公还说,“打下这片江山不容易呀,不能在咱手上丢了啊。”这样说的目的,是打消两位的猜忌。太公和召公见周公说得恳切,也很感动,齐声说:“您放心吧,首都就交给我们,保证出不了乱子。”之后,周公又深入细致地做了很多工作,一方面在王室内部统一思想,一方面争取朝中大臣的鼎力支持,直到这些事情都做到位了,他才发兵出征。后人认为《鸱鸮》这首诗就是周公出征时作的,而且根据诗的内容,推测出征时天上突然乌云滚滚,一场大雨即将倾泻而下,周公有感而发,作诗告诫成王:“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外面就要下雨了,成王啊,您要提前修好门窗,把门窗关得严严实实、密不透风,别让雨飘进屋呀,这样我在前边作战才放心。
慧眼看经典:
做到未雨绸缪,需要极具前瞻性的眼光、强烈的防风险意识、准确的预判思维、提前的规避动作,这既是检验领导者是否具备战略管理能力的标尺之一,也是普通人应该掌握的生存技巧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