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大巧若拙(从关键词读经典)
1304700000018

第18章 民贵君轻

典出:

《孟子·尽心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经典今读:

“民贵君轻”,通俗地讲就是,一国之君应当树立正确的治国理念,要把老百姓和国家看得比自己更重要,这是民本思想的源头。

唐太宗李世民之所以能开创贞观之治,是采取了正确的治国理念的结果。李世民出身于官宦之家,父亲是隋朝太原留守李渊,后来起兵反隋。随父亲南征北战,李世民目睹了百姓生活之艰难,生存之不易,也见识了百姓奋起抗争之威力。他一登上皇位,就召集大臣们共商国是:马背上得了天下,下了马,怎样才能赢得民心,治理好天下?

1627年,李世民主持国策大辩论,这就是“贞观定策”。群臣分为“霸道”和“王道”两派。由于李世民的部下都是从血雨腥风中走过来的,觉得还是刀枪管用,天下太平了,对百姓也不能太放纵,要实行严刑峻法,因此很自然地支持“霸道”,这一派人数不少;支持“王道”的人也很多,以时任尚书左丞的魏徵为代表。魏徵对皇上说:打了这么多年,人心思定,饥饿的人很容易吃饱,百姓要求不高,容易满足,皇上用不着对百姓太严厉。魏徵强烈建议李世民实行仁政,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李世民觉得他和自己的想法一致,就采纳了他的建议。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魏徵经常告诫皇帝,要以百姓利益为重。他说:“君依于国,国依于民。”意思是:君主要依靠国家,国家要依靠民众。在魏徵的大力主导下,李世民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以安民”,废除了五十多种死刑。史载,公元630年,全国只有二十九人被判处死刑。由于李世民治国以百姓利益为重,终于使国泰民安,百姓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慧眼看经典:

“民贵君轻”,多么动听的语言,帝王们往往打着这样的旗号进行统治。要真正做到“民贵君轻”,重要的是老百姓要把自己看得很“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