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大巧若拙(从关键词读经典)
1304700000027

第27章 老妇必唾其面

典出:

《战国策·赵策》: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经典今读:

公元前265年,也就是年幼的赵孝成王继位初年,孝成王母亲赵太后主持国政。邻居秦国觉得这是个消灭赵国的机会,于是发兵攻打赵国,连克三城,赵国一时间风雨飘摇。

赵国不是秦国的对手,主政的赵太后便派人向齐国求救,很快齐国回话说,可以派兵相助,但有个前提,要把赵太后的小儿子长安君作为人质质押在齐国。

长安君是赵太后的掌上明珠,赵太后非常喜欢他。齐国提出无理要求,赵太后不打算答应,但秦军攻城正急,如果齐军迟迟不来,赵国就危险了,群臣都苦苦劝谏赵太后以国家为重,答应齐国的要求,把长安君送到齐国去。

赵太后发火了,下令要这帮乌鸦闭嘴。“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赵太后的闭嘴令也真奇怪:如果不听招呼,惩罚的手段既不是杀头抄家,也不是打板子流放摘乌纱之类,而是被吐口水。她说:谁提这个事儿,我就吐他一脸口水。

有人据此认为赵太后是个泼妇,堂堂一国之君,怎么能说出这等没有素质的话呢?这说明赵太后是一个无脑子无素质无修养的泼妇。其实仔细想想,赵太后虽然威胁吐口水,甚至也有些泼妇的气质,但绝不是无脑子无素质之人。吐口水虽然令人恶心,但惩处未上升至“国法”。她这样惩罚进言的人,说明她的头

脑很清醒:这些进言的人,都是出于公心,因此赵太后再生气,也不能以“国法”处罚之;但赵太后舍不得小儿子,万般无奈下便以“吐口水”这等撒泼的方式相威胁。

赵太后如此生气,群臣顿时“万马齐喑”,谁也不吱声了。这时老臣触龙站出来说话了。赵太后皱着眉,打算一旦他说话不妥,便啐他一脸唾沫星子。触龙颤颤巍巍地走上前,但他没有提让长安君做人质的事,而是和赵太后拉起了家长里短:身子骨结不结实,走路能走多久,用不用拐杖,牙齿好不好,吃饭吃稀的还是干的……触龙不慌不忙地唠叨,赵太后一口“含苞欲放”的唾液终于没有喷射,只好咽进了肚子。

其实触龙要说的,还是长安君做人质这事。只不过他的方法巧妙。一番寒暄之后,他请求赵太后批准自己的儿子进宫当卫兵——随即抛出怎么才叫对儿子好这个赵太后感兴趣的话题,他用一根看不见的绳子,引领着赵太后的思维,最后落到了问题的核心:如果赵太后真的爱长安君,就应该为他的前途着想,为他提供为国立功的机会,而质押于赵国,就是这样的机会,“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如果今天不给他这个机会,不让他去锻炼锻炼,万一哪天老太后您倒下了,长安居怎么在赵国立足呢?触龙的话发自肺腑,赵太后听得舒坦。赵太后是真爱小儿子的,只要对小儿子一生有利的事她都愿干。于是她听从了触龙的劝告,“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慧眼看经典:

劝导他人,方法非常重要。尤其在对方动怒时,不要把自己放在对立面,否则劝导便会成为冲撞,难有好的效果;而抓住对方关心的问题,诱导对方自己作出正确的判断,才是最聪明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