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春熙路史记:一条街与一座城
1304800000028

第28章 “银楼”故事

随着恒和、谦怡、益州三家参茸庄和宋锦武百货店(专卖精致商品)在春熙路北段相继开业,春熙路更增加了繁盛景象。至于成都本地经营呢绒绸缎、洋广百货的商家陆续到春熙路开业的也达三四十家,其中有代表性的会丰祥、兴利、裕章、福祥四家大绸缎庄都在北段,自然又形成一个“四川帮”。其他还有天成亨金号、廖广东石柜台都是当时响当当的老字号,也开设在北段,为春熙路注入了无限商机。

金融业一直是春熙路一道璀璨的风景线。先后有中国银行、中国农民银行、四明银行在此地开设,并有第七任市长陈炳光的市民银行、第八任市长的大川股东银行、第九任市长余中英的官商合资成都市银行,俞凤岗的宝成银楼、凤祥银楼、西凤银楼等都在这里既相互考量,又比邻而居,各自做着一本万利的美梦。这些银行、银楼随着权力的斗转星移,或被权势集团吞并,或被其他官僚军阀取而代之。而北段商家中,宝成银楼在春熙路的经营很有代表性。

宝成银楼是成都最早的金银首饰品店之一,于1927年在劝业场开店。开业当天,曾铸高三尺的九层银楼一座,作为广告,引起巨大轰动,引得上万人簇拥而来。

虽然名叫银楼,却只卖黄金饰品,江浙帮银楼统一规定黄金纯度不得低于99.6%,被称为“上上足赤”,由于讲求信誉,很受上流人士欢迎。加工工艺方面的镶嵌技术,受西方首饰行业的熏陶,也率先被宝成银楼引进入川。后来受本地风俗影响,才开始出售白银制品。1935年,四川善后督办刘湘委派主任副官胡尚武来银楼交涉,指定宝成银楼按照店内陈列的“银楼”样品定制一座,准备赠送给中央军校成都分校教育长李明灏将军,并刊刻“凌烟阁”楼名和督办、将军的名字。根据有关记载,银楼陈列的“银楼”样品,为一座高三尺、耗银百两铸造的九层银楼,精雕细刻,美轮美奂,一直是精湛工艺的象征。此件刘湘的定品,由宝成银楼的川籍著名技师李国清花费心血制作而成,成为宝成银楼的一桩佳话。

在范继成之后,范光明出任宝成银楼经理,尽管困难重重,业务终于柳暗花明,重现曙光,使得这块金字招牌没有褪去光彩,直到1949年。

但凤祥银楼就没有这样幸运了。由于春熙大舞台的债务越陷越深,新债老账一起发作,凤祥、宝成银楼的“执照票”遭到群众挤兑。俞凤岗走投无路,只好将春熙路的部分房产向银行抵押贷款,应付挤兑。但俞凤岗的“救火”举措,立即又遭到春熙路35家商铺的联合抗议,反要俞凤岗赔偿历年修建费6万元以及口岸费8万多元。俞凤岗无可奈何,只好忍痛花费几万元安抚商家。几经周折,俞凤岗的弟弟经营的凤祥银楼亏损巨大,被迫把房产出售给刁文俊和田颂尧等。

尽管如此,俞凤岗还是拥有成都当时最大的私人府第——由商业街一号的衙门旧址迁入到华兴东街益德里的巨厦,二进花园再加一个大果园。鼎盛时期,俞府车水马龙,门庭若市,每到开饭时间,少则十几桌几十桌,多则上百桌。成都的军政委员富商巨绅都是俞府长年的座上客。俞府的著名菜肴多是故乡的杭州菜,在成都十分出名,也促进了杭州菜系在成都的普及。1955年,周恩来在重庆时,一个姓邱的名厨,在成都当过俞凤岗公馆内的家厨七八年,就成功地做出与杭州楼外楼、天香楼等名店相媲美的十几道杭州名菜,深得总理夸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