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后汉书》核心词研究
1309500000038

第38章 形容词篇(1)

(第一节)与“量”有关

1.多(Much)

“多”位于《百词表》第10位。“多”与“少”相对。

三、九:《诗·小雅·采薇》“一月三捷”马瑞辰传笺通释:“古者言数之多每曰三与九。盖九者数之究,三者数之成,不必数之果皆三九也。”“三”、“九”常不是实数而泛指多数。《后汉书》中这种例子是非常多的,“三”、“九”通常用于动词前作状语。

(1) 敢以垂绝之日,陈不讳之言,庶有万分,无恨三泉。(《光武十王列传》)李贤注:“三者,数之极。”

(2) 暠大惊惧,乃布棘于室,以板籍地,一夕九徙,虽家人莫知其处。(《郭杜孔张廉王苏羊贾陆列传》)

百、千、万、亿、兆:“百”、“千”极言其多,《汉书·郊祀志》“怀柔百神”颜师古注:“称百者,言其多也。”在上古的计量中,很少有见到超过“万”的,“万”、

“亿”、“兆”都表示万及其以上,更是多到超出想象。以上在《后汉书》中的例子各举1例:

(3) 群僚籓辅,宗室子孙,众郡奉计,百蛮贡职,乌桓、濊貊咸来助祭,单于侍子、骨都侯亦皆陪位。(《显宗孝明帝纪》)李贤注:“百,言众多也。”

(4) 周庐千列,徼道绮错。(《班彪列传》)李贤注:“千列,言多也。”

(5) 夫万民之饥与远蛮之不可讨,何者为大?(《乌桓鲜卑列传》)

(6) 俾建永昌,同编亿兆。(《南蛮西南夷列传》)

多:《玉篇·多部》:“多,众也。”在《后汉书》中“多”适用范围较广,可以是人、物或事,常作谓语,也可作状语。

(7) 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

(8) 况今位尊身危,财多命殆,鄙人知之,何疑君子?(《桓谭冯衍列传》)

(9) 由是豪杰失望,多不服。(《宗室四王三侯列传》)

众:《说文·乑部》:“众,多也。从乑目众意。”与“多”不同的是,“众”通常用于指人,用来表示人数众多。在《后汉书》中“众”多作谓语和定语,“众”还可以直接表示“众人”的意思。因“众”的名词性较强,没有状语的用例。

(10) 余县多被寇盗,废耕桑,其流入县界求索衣粮者甚众。(《荀韩钟陈列传》)

(11) 诚当博览众议,从其安者。(《蔡邕列传》)

(12) 众怪,不知其故。(《周黄徐姜申屠列传》)

群:《吕氏春秋·召类》:“群者,众也。”可见“群”指的是类聚之多。在《后汉书》中“群”多作定语,偶尔用作谓语和状语。

(13) 群臣皆出,吉服入会如仪。(《礼仪志》)

(14) 独师友道德,合符曩真,抱景特立,与士不群。(《崔骃列传》)

(15) 比盗贼群起,处处未绝。(《张王种陈列传》)

庶:《尔雅·释诂》:“庶,众也。”在《后汉书》中“庶”多用于表示物品众多,隐含种类繁多的意思。多作定语,下例“庶政”表示“各种政务。”

(16) 荒废庶政,弃亡人物,澶漫弥流,无所底极。(《王充王符仲长统列传》)

厚:《吕氏春秋·务本》“以此厚望于主”高诱注:“厚,多。”在《后汉书》中“厚”多指赐赏、利益厚重,可作定语、状语和谓语。

(17) 公等受主厚禄,颠而不扶,倾覆大事,后之良史,岂有所私?(《李杜列传》)

(18) 征王男、邴吉家属还京师,厚加赏赐。(《李王邓来列传》)

(19) 臣闻守文之世,德高者位尊;仓卒之时,功多者赏厚。(《袁绍刘表列传》)

夥:《小尔雅·广诂》:“夥,多也。”又《说文系传·多部》:“夥,齐谓多也。”《广韵·果韵》:“夥,楚人云多也。”可见齐、楚地区多言“夥”。《后汉书》中仅1例。

-20

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夥,而耻智之不博。(《张衡列传》)丛:《汉书·酷吏传赞》“罔密事丛”颜师古注:“丛,谓众也。”在《后汉书》中“丛”多作状语,且多用于形容事多而杂。

(21) 恶丛巧之乱世兮,毒从横之败俗。(《冯衍列传》)

盛:《广韵·劲韵》:“盛,多也。”《后汉书》中“盛”多作谓语,多受副词“甚”、“尤”、“最”修饰,侧重表达多而满。

(22) 在位多所荐达,宠遇甚盛,议者讥其过幸。(《文苑列传》)

丰(豐):《广韵·东韵》:“丰,多也。”又《易·丰》“丰,亨”孔颖达疏:“丰者,多大之名。”《后汉书》中多见“丰年”,指收成多;也可泛指数量多,如下例(24)“道丰绩盛”,“丰”“盛”互文见义。

(23)宁饥寒于尧、舜之荒岁兮,不饱暖于当今之丰年。(《文苑列传》)

(24)则道丰绩盛,名显身荣,载不刊之德,播不灭之声。(《朱乐何列传》)

猥:《慧琳音义》卷十八“凡猥”注引《考声》云:“猥,多也。”《后汉书》中“猥”表示“多”有6例,可“猥多”、“猥众”、“猥盛”连用,多作谓语。

(25)东京学者猥众,难以详载,今但录其能通经名家者,以为《儒林篇》。(《儒林列传》)

穰:《广雅·释诂》:“穰,丰也。”《玉篇·禾部》:“穰,众多也。”在《后汉书》中“穰”共4例,表示盛多极多,常“丰穰”连用。

(26)时岁多荒灾,唯南阳丰穰。(《申屠刚鲍永郅恽列传》)

富:《广韵·宥韵》:“富,丰於财。”“富”侧重于财物多。在《后汉书》中“富”多作定语,与“贫”相对,多“富贵”、“殷富”连用;同时也可以泛指多,如下例(28),“富于春秋”指年龄很小。

(27) 伏惟将军国富政修,士兵怀附。(《窦融列传》)

(28) 和帝即位,富于春秋,侍中窦宪自以外戚之重,欲令少主颇涉经学。(《桓荣丁鸿列传》)

殷:《广韵·欣韵》:“殷,众也。”《后汉书》中多“殷富”、“殷足”连用。

(29) 丕在二郡,为人修通溉灌,百姓殷富。(《卓鲁魏刘列传》)

足:《说文·足部》:“人之足也,在下。”“足”的本义是指脚,作动词用有添加的意思,《释文》“足,益也”,因此用作形容词的“足”可用来表示财物充分。“给”是刚刚能维持生活需求,“足”是在“给”的基础上有所添加,可以较充分地满足生活需要。《后汉书》中多“富足”、“饶足”连用,当“给”、“足”连用时,“给”总是在前面,“足”在后面,因为有程度的区别。但当“给”、“足”互文时,意思就混同了,如下例(31)。《后汉书》中“足”多指财物,也用于指力量、数量等方面,如下例(32)。

(30) 边郡诸官请调度者,皆为报给,损多益寡,取相给足。(《百官志》)

(31) 中官常侍不过两人,近幸赏赐裁满数金,惜费重人,故家给人足。(《张王种陈列传》)

(32) 若命终之日,桐棺足以周身,外椁足以周棺,敛形悬封,濯衣幅巾。(《刘赵淳于江刘周赵列传》)

赡:《小尔雅·广言》:“赡,足也。”在《后汉书》中“赡”除了表示财物富足外,也可以形容学识见闻的渊博、文辞内容的丰富。

(33) 扶风人孟佗,资产饶赡,与奴朋结,倾谒馈问,无所遗爱。(《宦者列传》)

(34) 少好学,博涉书记,赡于文辞。(《王充王符仲长统列传》)

饶:《玉篇·食部》:“饶,足也。”在《后汉书》中常“肥饶”、“饶足”、“饶赡”连用,多用来指财物、粮食等足够有余。

(35) 用功省少,而军粮饶足。(《西羌传》)

羡:《玉篇·部》:“羡,饶也。”在《后汉书》中“羡”表示“充足”仅1例,特用于才能。

(36) 方今圣上宽明,辅弼贤知,崇英逸伟,不坠于地,德弘者建宰相而裂土,才羡者荷荣禄而蒙赐。(《蔡邕列传》)

小结:《后汉书》中“多”的概念下有:不实指的“三、九、百、千、万、亿、兆”;侧重于“众多”义的“多、众、群、庶、厚、夥、丛、盛、丰(豐)、猥、穰、富、殷”;侧重于“充足”义的“足、赡、饶、羡”。这些词都可以表示“多”的意思,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它们词义的具体所指不同,词的结合能力也不同,各有其侧重。

2.大(Big)

“大”位于《百词表》第13位。甲骨文的“大”字乃人之正面站立状,《说文·大部》:“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本义当作人讲,引申为与小相对之“大”。

大:《广韵·泰韵》:“大,小大也。”“大”、“小”相对,不论数量大、形体大、面积大等都可以称“大”,这点古今是一样的。《后汉书》中“大”多作状语,如“大赦、大败、大破、大酺”等,也常作定语,如“大业、大口、大道、大国”,偶尔用作谓语,如“欺罔罪大”,也有用作宾语的例子,如“唯此为大”。

(1) 羌遂大败,弃兵而走。(《皇甫张段列传》)

(2) 大道夷且长,窘路狭且促。(《文苑列传》)

(3) 天灾至重,欺罔罪大。(《孝安帝纪》)

(4) 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国之兴衰,在此一举。(《李杜列传》)

太:《广雅·释诂》:“太,大也。”《后汉书》中“太”可作定语,如“太子、太极、太上、太古”;也作状语,如“太清、太盛、太酷、太深”。和“大”不同的是,“太”作状语通常用于形容词前,而“大”作状语则用于动词前。

(5) 而毁谤布流,应时折减者,岂非观听望深,声名太盛乎?(《左周黄列传》)

泰:《广韵·泰韵》:“泰,大也。”又《论语·八佾》“季氏旅于泰山”刘宝楠正义:“泰者,大之极也。”《后汉书》中多见“泰山”。

(6)中元元年,从封泰山。(《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

世:《春秋·桓公九年》“曹伯使其世子射姑来朝”杜预注:“诸经称世子及卫世叔申,经作世字,传皆为大。”孔颖达疏:“古者世之与大字义通也。”古字“世”与“大”通,《后汉书》中“世”表示“大”仅用于“世子”和“世祖”中。

(7)皇女绶,二十一年封郦邑公主,适新阳侯世子阴丰。(《皇后纪》)

丕:《说文·一部》:“丕,大也。”王凤阳先生(1993:938)认为:“‘丕’本来是语助词,只是在‘丕显其光’、‘丕显王休’之类的句子里,被昧于‘丕’的助词性质的注释家误解为‘大’了,因袭既久,后世仿古的作者,也就将‘丕’作‘大’来用了。”我们认为王凤阳先生的分析是有道理的。《后汉书》中有“丕显祖宗盛德之美”、“丕显之德”、“丕显之祚”等类似王凤阳先生举例中的“丕显王休”的用法,也有直接训为“大”的,如“丕功、丕诞”等。

(8) 昔我太宗,丕显之德,假于上下,俭以恤民,政致康乂。(《孝顺孝冲孝质帝纪》)

(9) 丕功着于大汉,硕惠加于生人。(《皇后纪》)

巨:《小尔雅·广诂》:“巨,大也。”《方言·一》:“大也,齐宋之间曰巨、曰硕。”《后汉书》中“巨”多作定语,如“巨室、巨盗、巨患、巨害”,也有“巨”与“大”对举的例子。值得注意的是,《后汉书》中还常常“巨万”、“巨亿”搭配,这类固定词组中的“巨”不能换成“大”。

(10) 案升等所言,前后相违,皆断截小文,媟黩微辞,以年数小差,掇为巨谬,遗脱纤微,指为大尤。(《郑范陈贾张列传》)

(11) 征拜将作大匠,作桓帝陵园,所省巨万以上。(《张王种陈列传》)

硕:《说文·页部》:“硕,头大也。”段注:“硕,引伸为凡大之称。”《后汉书·

班彪列传》“又悉经五繇之硕虑矣”李贤注:“硕,大也。”《后汉书》中“硕”表示“大”仅7例,“硕人、硕德、硕学、硕儒、硕生、硕虑、硕惠”,其中“硕人”意为“硕德之人”,可见《后汉书》中“硕”的应用范围较为有限,仅用于道德、学问、谋虑方面。

(12) 凄凄硕人,陵阿穷退。(《周黄徐姜申屠列传》)

岱:《说文·山部》:“岱,大山也。”“岱”表示“大”特指“泰山”,《后汉书》中有“岱山”、“岱宗”、“东岱”的用法。

元:《广韵·元韵》:“元,大也。”《后汉书·班彪列传》“元戎竟野”李贤注引毛苌曰:“元,大也。”《后汉书》中除“元戎”外,“元”表示“大”的还有“元龟、元子、元妃、元功、元勋、元恶”等;同时“元”可与“大”对举,如“元恶大憝”、“元恶大奸”。

(13) 元恶大奸,莫此之甚。(《陈王列传》)

皇:《说文·王部》:“皇,大也。”《后汉书·班彪列传》“盖闻皇汉之初经营也”李贤注:“皇,大也。”《后汉书》中“皇”表示“大”另有“皇极、皇道”,“皇”也可与“大”对举,如:

(14) 乃动大路,遵皇衢,省方巡狩,穷览万国之有无,考声教之所被,散皇明以烛幽。(《班彪列传》)

祇:《易·系辞下》“不远复,无祇悔”韩康伯注:“祇,大也。”《后汉书》中“祇”表示“大”仅1例。

(15) 伏惟陛下躬日吴之听,温三省之勤,思过念咎,务消祇悔。(《郎顗襄楷列传》) 李贤注:“祇,大也。”

昊:《书·尧典》“钦若昊天”蔡沈集传:“昊,广大之意。”《后汉书》中“昊”表示“大”仅用于“昊天”,共8见。

(16)是以尧敕羲和,钦若昊天,敬授民时。(《王充王符仲长统列传》)

景:《广雅·释天》“景风”王念孙疏证引《北堂书钞》引《春秋考异邮》云:“景者,大也。”《后汉书·班彪传》“敷洪藻,信景铄”李贤注:“景,大也。”《后汉书》里另有“景命、景炎”。

(17)将絣万嗣,炀洪晖,奋景炎,扇遗风,播芳烈,久而愈新,用而不竭,汪汪乎丕天之大律,其畴能亘之哉?(《班彪列传》)

孔:《书·皋陶谟》“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蔡沈集传:“孔,大也。”《后汉书》中“孔”表示“大”仅3例,“孔任”2见,通“孔壬”,表示大奸佞;“孔德”1见,表示大德。

(18)恽不忠,孔任是昭,豺虎从政,既陷诽谤,又露所言,罪莫重焉。(《申屠刚鲍永郅恽列传》)

(19)遵大路而裴回兮,履孔德之窈冥。(《冯衍列传》)

斥:《集韵·昔韵》:“斥,大也。”《后汉书·马融列传》“暴斥虎”李贤注:“斥,大也。”又《群经平议·春秋左传二》“寇盗充斥”俞樾按:“斥之义亦为大也。”若此则《后汉书》中“充斥川谷”、“寇贼充斥”、“尘斥河、潼”中“斥”也表示“大”。

(20)渔阳既离王莽之乱,重以彭宠之败,民多猾恶,寇贼充斥。(《郭杜孔张廉王苏羊贾陆列传》)

弈:《尔雅·释诂》:“弈,大也。”《后汉书》中“弈”凡5见,只有1例“寝庙弈弈”中“弈弈”表示大貌,且引自《诗》。

(21) 《月令》有“先荐寝庙”,《诗》称“寝庙弈弈”,言相通也。(《祭祀志》)

介:《尔雅·释诂》:“介,大也。”《元包经传·太阳》:“介者,言其大。”《后汉书》中“介”多“纤介”连用表示“小”,表示“大”仅1例“介圭作瑞”。

(22)咎单、巫咸,实守王家,申伯、樊仲,实干周邦,服衮而朝,介圭作瑞。(《张衡列传》)

伟:《玉篇·人部》:“伟,大也。”“伟”表示“大”特指人身体的高大,通常用于男性,后引申为才能、德行、业绩的杰出卓越。《后汉书》中这两种用法皆有用例,如“伟壮、伟体、魁伟”形容身材高大,“伟才、伟德、伟器”形容才逸超群。

(23) 兄弟形皆伟壮,唯勤祖父偃,长不满七尺,常自耻短陋,恐子孙之似也,乃为子伉娶长妻。(《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

(24) 其徒亦有雅才伟德,未必体极艺能。(《方术列传》)

魁:《广雅·释诂》:“魁,大也。”《汉书·张陈王周传赞》“以为其貌魁梧奇伟”颜师古注:“魁,大貌也。”“魁”表示“大”用来形容身材壮大,同“伟”,《后汉书》中见于“魁梧、魁伟”。

(25)身长八尺,容貌魁伟,褒衣博带,周游郡国。(《郭符许列传》)

渠:《书·胤征》“歼厥渠魁”孔安国传:“渠,大也。”《后汉书》中仅用于“渠帅、渠率、渠魁”。

(26)至光武罢都尉官,后皆以封其渠帅,为沃沮侯。(《东夷列传》)

俊:《大戴礼记·夏小正传》:“俊者,大也。”《书·皋陶谟》“俊在官”孙星衍今古文注疏:“俊,释诂云:大也。”“俊”指“大”表示才大智大,《后汉书》中如“俊、俊士、贤俊、俊才、俊杰”。

(27)汉之中叶,俊式序,秩彼殷宗,光此勋绪。(《文苑列传》)

荡(汤):《广韵·荡韵》:“荡,大也。”《汉书·礼乐志》“大海荡荡水所归”颜师古注:“荡荡,广大貌也。”“荡荡”本用来形容水势很大,后泛化表示大,《后汉书》中多“荡荡”连用,如“荡荡之勋、巍巍荡荡”等。又《诗·小雅·沔水》“其流汤汤”陈奂传疏:“汤汤,即荡荡之假借。”《后汉书》中“汤汤”3例,表示水流大貌,如“沧海之汤汤、辟雍汤汤、云汉之汤汤”,“云汉”指银河,“云汉之汤汤”是比喻的用法。

(28)荡荡之勋,可诵而不可名。(《皇后纪》)

(29) 前唐中而后太液,揽沧海之汤汤。(《班彪列传》)

浩:《广韵·晧韵》:“浩,大水貌。”《玉篇·水部》:“浩,大也。”《后汉书》中“浩然、浩大”各2见,“浩荡”1例。另有“浩”作状语1例,“浩叹”即大叹。

(30) 今若束手,复遣恂弟归阙庭者,则爵禄获全,有浩大之福矣。(《隗嚣公孙述列传》)

(31) 故微子垂泣于象箸,辛有浩叹于伊川也。(《西羌传》)

洪:《尔雅·释诂》:“洪者,水之大也。”《玉篇·水部》:“洪,大也。”“洪”表示“大”特指水势之大,《后汉书》中如“洪水、洪泽、洪河、洪波”。“洪”还引申表示规模大、声势大,《后汉书》中如“洪业、洪炉、洪烈”等。

(32) 功绩未卒,太公殂陨,贤胤承统,以继洪业。(《袁绍刘表列传》)

鸿:《说文·水部》朱骏声《通训定声》:“洪,假借为鸿。”《后汉书》中可见“鸿池、鸿沟水、鸿业”的用法。“鸿”也见与“大”对举,如下例中“大礼”对“鸿仪”,“鸿”、“大”互文见义。

(33) 大礼虽简,鸿仪则容。(《礼仪志》)

宏:《说文·宀部》:“宏,屋深也。”《尔雅·释诂》:“宏,大也。”“宏”的大义源于屋深,所以“宏”侧重于内涵多、容量大。《后汉书》中“宏”表示“大”仅4例,可见“宏达、宏亮、宏池、宏规”。

(34)故先命玄圣,使缀学立制,宏亮洪业。(《班彪列传》) 李贤注:“宏、洪,并大也。”

宇:《尔雅·释诂》:“宇,大也。”郭璞注:“廓落、宇宙、穹隆、至极,亦为大也。”《后汉书》中“宇”多用于人名,“宇”含有“大”义的仅“宇宙、疆宇”。

(35)豪雄角逐,分割疆宇。(《刘焉袁术吕布列传》)

广:《说文·广部》:“广,殿之大屋也。”段注:“引伸为凡大之称。”“广”的大义源于屋大,所以“广”侧重于形容面积、范围大。《后汉书》中如“广室、广地、广眉”,“广”在《后汉书》中除作定语外,也用作状语,如“广施、广纳、广求”,另外“广”可用作谓语,常用于使动用法,这是与其它词相比最明显的特点,如“以广藩辅、广其谋虑、广招贤之路、广德者强”。《后汉书》中“广大”连用,共3见。

(36) 故曰务广地者荒,务广德者强。(《吴盖陈臧列传》)

(37) 今车骑将军骘等虽怀敬顺之志,而宗门广大,姻戚不少,宾客奸猾,多干禁宪。(《皇后纪》)

博:《说文·十部》:“博,大通也。”《玉篇·十部》:“博,广也。”《后汉书》中“博”多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广泛性,如“博施、博览、博观、博采、博通”。

(38)京师士大夫,咸推其博洽。(《宣张二王杜郭吴承郑赵列传》)

旁:《广雅·释诂》:“旁,大也。”王念孙疏证:“旁者,广之大也。”《后汉书》中仅有1例,“旁求四方”即“广求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