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中国兵家
1314200000001

第1章 中国兵家

中国正在奔向现代化,奔向文明和富裕。中国的现代化模式不同于世界其它国家,其中一个显著的特点,便是中国悠久而灿烂、源远而流长的传统文化,始终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强大的推进剂。

中国传统文化既是本土文化即华夏文化的发源地,又是东亚文化的母文化,同时又是世界古文明系统中一直迮续至今的文化系统。因而它既有自身独具魅力的特色。又包容着世界文明优秀成果。

中国传统文化既是传统的,又是当代的,既是当代的,又是未来的:因而它是传统、现实、未来的统一,是继承、扬弃、拓展的统一,有着永久旺盛的生命力。

作为华夏子孙,传统文化时刻奔流在我们的血液中,脉脉溶汇于我们的骨髓里。因此我们有责任使传统与未来接轨,有使命弘扬传统文化于今日、向未来。

为此,我们热忱组织并隆重推出“十家九流”丛书。

“十家九流”丛书立足于传统,从传统文化的内核系统即文化价值观念系统,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心”的内层探入,全面展开国的诸子百家、三教九流系列:

“十家九流”,丛书中服务于当代,努力用通俗的笔法,优美的文化,向饱学之士,向寻常百姓,系统、通俗、酣畅地展现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绚丽多彩的内容。

“十家九流”丛书面向二十一世纪,面向未来。她揭示的是传统,展望的是未来。她弘扬的是历史,呼唤的是新篇。

“十家九流”是以博士为主体的当代中国学者的精品之作。“十家九流”丛书主编、作者系列如一:主编:陈志良、徐兆仁 策划:桐 川

1.《中国儒家》:陈志良 加润国

2.《中国道家》:陆玉林 彭永捷 李振纲

3.《中国佛家》: 陈志良 黄明哲

4.《中国墨家》: 李亚彬

5.《中国法家》: 卫东海

6.《中国名家》:张 新

7.《中国兵家》:张 鸣 姜继为 程 农

8.《中国阴阳家》:陆玉林 唐有伯

9.《中国纵横家》:彭永捷

10.《中国农家》:张云飞

导言:中国兵家鸟瞰

说到“兵家”,势必要与战争扯到一起。西方人翻译中国兵家的著作,几乎都要用“战争艺术”(ART OF WAR)这个词,直白之中又透出几分羡慕。

中国人向称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但战争也堪称是我们的一种传统。也难怪,据称是我们人文始祖的黄帝、炎帝就是一对打仗的冤家。几千年“上疆场彼此弯弓日”,居然打出个“战争艺术”。

西方人会很诧异,当他们大多数祖先还没有走出森林的时候,中国人居然有了总结战争经验的著作。即使他们视为文明之源的咕希腊、罗马能产生出足与中国哲人孔子、老子相比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却无论如何也觅不出白皮肤的孙武与吴起。被勉强奉为西方兵学之祖的色诺芬,按中国人的观点,充其量不过是位“太史公”,毫无稀罕之处。

正象“四大发明”是一些西方中心主义者不愿承认又不得不承认的“奇迹”一样,中国兵家也是这样一种奇迹;是一种尽管人们心怀偏见,但只要正视战争的客观现实就不得不躬身致礼的奇迹。

当然不是仗打得比别人多,中国人才有了这个奇迹,实践固然出真知,但也需有人总结积累才行。中国的兵家述祖上去,不是武人却是文官,是中国最早的知识分子巫师卜祝,是他们有意无意当了国王的“军师”(发展下去,专门司掌军队,分管军事的官员出现了,他们是武官,却依然有文人记述总结的传统。亦文亦武兼通阴阳姜太公,成为兵家的一种模式)《汉书·艺文志》上说兵家出于古之武官,而《史记·齐世家》称言兵者皆以姜太公为宗。看来兵家从源头上就呈现出文人、武将、智者三位一体的形象。

但是,如果仅仅有这样一汛源水,而没有春秋战国这样一种特殊的时间和空间,兵家之溪流也许不会形成令人叹为观止的江河。生活在那个时代的老百姓可能并不比以前此后的时代多出多少快意,但那个时代的确给知识分子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只要有点真才实学,就不难封爵拜相,谋取富贵。如果无意于功名利禄,也自可以著书立说,放言无忌,没有人会来管你的闲事。

知识分子突然发现世界或许真的可以被他们所改变。儒家要回到西周,述仁讲礼,孔子带着弟子乘着牛车,风尘仆仆,栖佃追逞。墨家要徊到大禹,主张兼相爱,交相利,同样风尘仆仆,奔走于列国,摩顶放膻。法家、纵横家更是一尉急干将所学发售脱手的样子,四处奔走,孽孽求利。

兵家就是在这样一种文化环境中,由各国武职官员的后裔家授私传的小打小闹,演变成足以与懦、墨、道、法诸显学相匹敌的学科。中经子鱼、曹判的阵前论战,管仲、熊侣的用兵实践,一跃为孙武、司马寝直、吴起、孙膜等人千古绝伦的理论著述和完美无缺的用兵艺术,兵家的涓涓细流,陡然汇集了民族积累千年的智慧,形成一道巨流,浩浩向前。

当然,严格说来,作为诸子百家之一的学派意义的兵家,在先秦之后基本上是不存在了。但是作为一种学科,兵学却依然繁盛。具有兵学造诣的人虽然有时可能同时也是儒者、政治家甚至诗人,但从宽泛的意义上说仍然可称得上是兵家,因为他们继承了先秦兵学开创的学科。至于那些既是战将,又有理论贡献的人,与先秦兵家的形象就更加接近,所以更有理由被称为兵家。

我们不是将所有的赳赳武夫都列为兵家,因为他们的大多数只是战争的工具和载体,近乎近代所谓的“炮灰”。也不是将所有写过兵书的文人都列为兵家,因为他们中的多数也不过是吹南郭。先生之筝的人物,除了抄袭改窜就是书生腐论,更有甚者,直是书贾坊家的枪手,铜臭熏天的逐潮客。”理论造诣者;其次选择那些具有战争史上转折意义的战争指导者;其三对个别在特殊战争中表现突出的人物,也作为一种特例选入。所以,我们的兵家定义,基本上以先秦兵家为标准,将兵家定为具有兵学造诣并有战争实践的人群及著述。兵家不是简单指兵学家,而是指继承了先秦兵家传统的人和他们的著作。

我们将兵家的源头定在商周之际。虽然许多人述祖兵家,往往归到姜大公,但是我们却宁愿放弃这个声名显赫的祖先而将功劳记在那些默默无闻的巫师卜祝身上。不过象姜大公这样的人无疑也可算作萌芽期兵家的一分子。

春秋战国是兵家的鼎盛期,严格意义上作为学派的兵家,就是特指这一时期的诸位先哲及著作。如果说兵家是由智慧堆积起来的山峰,那么先秦兵家就是峰顶难壕的明珠。先秦兵家对于整个兵家的长河具有大本大源的意义,正象号称“兵学百科”的茅元仪评论孙子时所说的,在孙子之前的思想,孙子都能概括了,而在孙子之后的兵家思想,无一不要追述孙子。所以,我们在先秦兵家身上花了最多的笔墨。

兵家在秦汉经过一个相对的沉寂期。大约先秦兵家的思想创造力在这个相邻阶段仍旧发出逼人的光焰,兵家在此阶段只限于应用其原理,整理注释其典籍,较少创新之制。三国时期兵家出现一段暂短的活跃,不过在兵家宏观架构上仍无多大起色,兵艺权谋却相对发达,可惜人称“乱世奸雄”的曹操兵法新制失传,只遗下他注释的《孙子兵法》,可以星点地看出他的卷智闪光。

唐宋是兵家的中兴期,具有开拓气质的盛唐兵家炮付出一些有别于先秦的新论。李世民、李靖的长途奔袭的骑兵战略,以及初唐行之有效的府兵制也的确让人耳日一新。一开始就受制于异族军事压力的宋朝士大夫特别忧国忧民,文人竞相言兵,虽不乏真知灼见,但却无助于北宋的兵事,直到金兵甫下,掳走钦徽二帝,宋室南迁,这才出了几个能够活用兵法的将帅,撑住了小朝廷的半壁江山。宋代另一值得一提的事是舟科武举,列兵家典籍为“经”,兵学从此成了科举考试的内容。

明清时期中国人的文化创造力已开始衰竭,在高度发达的文化专制主义的淫威下,知识分子的精力都耗在科举考试和朴学考据之上,写兵书的人虽多,但有分量的却少见,明代还有戚继光、茅元仪这样的兵家余绪,可清代连戚继光那种粗糙的练兵实录也没有、清末曾胡等人的努力,成了整个封建时代兵家的最后一抹余辉,从此中国兵家的发展被西方资本主义全面入侵打断,西方体系的兵学理论取代了传统兵学占据了中国军界。此后,诚然中国近代军事学家也对西方军事学与传统兵学的结合进行了尝试,不过这已经超出了本书讨论的内容,不再赘述。

兵家著述是中国传统典籍文化中除去儒家著述外,数量最多的一类。人们常用浩着烟海、汗牛充栋之类的词来形容,二点都不过分。据《中国兵书知见录》统计,目前尚知其名的兵书共计三千三百八十部,二万三千五百零三卷。《中国兵书通览》的作者许保导面林曾绘制过历代兵书发展变化曲线,现引用于此:

从中,我们可以一窥兵家著述的发展概貌。兵家著述的增幅,不仅与战争的理论需求有关,也与印刷业的发展、社会政治气候的变化,息忠相连。

虽然大多数兵书均为注释先秦兵籍之作,几同子后世儒者之注经。但是兵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确也走向细部化、技术操作的具体化,从先秦那种宏观的战略思想、作战原则的论述走向具体军事学门类的探讨。

兵家著述有专门讲军事训练和阵法布列的,如《练兵实纪》、《车营扣答合编》,以及《抠奇经》等。

还有专讲战争战例的,如《间外永秋》《二十一史战例考》、《读史兵略》等等。

有谈论将帅标准品格的,如《将苑》《将书记》等等。

有专讲使用间谍的,如《间书》。

有通过名将传记讨论用兵的,如《十七史百将传》、《广百将传》等。

有探讨军事制度和军事法规的,如《历代兵制》、《补汉兵志》、《太平军目》等。

有关于兵琢军械的,冷兵琢有《耕余利技》、火原有《火攻孪要》等。

还有关于军事地理的,最著名的是《读史方舆纪要》。

还有一些综合的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如《武各志》、《武经总要》等等,内容几乎无所不包,既有上边报到的诸项,又有天文、占侯、马政、军医、后勤等一般人想不到的内容。

兵家著述就象一座庞大的智慧与知识的宝库,而历代兵家就是那些知道“芝麻开门”咒语,却只往里添宝的人。

有人在讨论唐代诗歌时,常有“诗圣”、“诗仙”、“诗佛”、“诗鬼”的说法”来比喻各大家的诗风。其实,我们谈论中旬兵家也同样可以照此办理。孙武与吴起双峰并峙,堪称“兵圣”;孙胰用兵鬼神莫测、飘逸漾洒,堪称“兵仙”;司马穗直古朴忠厚,可称“兵佛”;韩信用兵古怪刁钻,可称“兵鬼”。用他们来对应杜甫、李白、王维、李贺,委实一点也不辱没诗人的清誉。

中国诗歌是中国人独擅的审美式思维的产物,其登峰造极、完美无瑕,令人击节三叹;而中国兵学则是中国独擅的慧观式思维的产物,同样登峰造极,为天下人赞叹不己。用兵只有在中国人手里才可以称之为“艺术”,而兵家就是创造这独特艺术的大师与巨匠。中国兵学是中国四大实学之首,是中国文化贡献给世界文明的智慧的礼物:千百年来,它以它那慧观的哲理与平易的技术,为人类智慧增添了无尽的养科。正如一位卧本学者所说的那样,只要人类还存在:中国兵学的价值就不会消失,战争被消灭了,它的智慧却仍可帮助和平的人类更好地生活。

古人称人生有三不朽:立穗、立言、立功,中国兵家之功,中国兵家之言,将永远活着,为后世垂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