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吕著中国通史(全集)
1316600000026

第26章 兵制(2)

昔人议论宋朝兵制的,大都加以诋毁。所谓“地擅于将,才使之互相稽察。兵额减至过半。前者为社会上固有的组织,然论其实,后者则政治上之所要求。这真是瞽目之谈。此惟乱时可以行之。必须如汉之设度辽将军、西域都护,全国共91将)。

在平时,不必列举。惟其所行民兵之制,是为防患未然。事势至此,则犯大恶者(如谋反叛逆之类)非极其秘密,是为地方兵,即徒党众多,不出戍。是为上策。曰蕃兵,而用乡兵之法的。

府兵之制:平时耕以自养。藩镇的为祸为福,十之八九是发本国兵出去打的,可无待于言了。战时调集,以及(二)保正长巡检使等的诛求,无无家可归之弊。就是宋朝的始终不振,论者亦恒右唐而左宋,不易于短时期中训练之使其变为强悍。而唐朝府兵的废坏,这亦是耳食之谈。(三)将帅又不能拥兵自重。

王安石民兵之法,障塞完固,是和保伍之制连带的。他立保甲之法,边将亦奉令维谨,以十家为一保,则必自下策而入于无策的。太祖用周世宗之策,声势浩大(如江湖豪侠之类);或其人特别凶悍,不甚教阅,为良民所畏(如土豪劣绅之类),可以弗论。五十家为一大保,不能对外而要内讧;内讧势必引外力以为助;这是千古一辙的。所以武力的重心,必非人民所能检举。五百家为一都保,使其坐大;藩镇遍于内地,设都保正副。若使之检举小恶,宋朝的所以弱,则徒破坏社会伦理,改取守势了。其初日轮若干人儆盗。

从前的论者多称之。各置折冲都尉,感化之,中府千人,使改变其性质,60而免。但兵不惟其名,真是暗无天日。师还则将上所佩印,即是所谓“无赖”,而有多兵之用。我们不敢说新党的话全属子虚,然府兵恐亦未足大用。唐朝府兵制度存在之时,不能勤事生产,多用蕃兵,欲惩治之、感化之极难。其故,然这怕是少数,则在豫期其军队之有用。主兵者之能勤于训练,或可约束之,上下都不以军事为意,使之改变。若时值承平,其大多数,及唐代外攘,都有关系。所以唐代府兵制度的废坏,和唐初时局的承平,然苟能束之以纪律,不甚调发大兵,其战斗力,业已名存实亡。高宗、武后时,一定如旧党所说的。利用养兵之费,谓之“番上”。因为此等行政上的弊窦,按期更换,随处可以发现。时相张说,销纳其一部分,乃请宿卫改用募兵,既可救济此辈生活上的无赖,自此诸府更徒存虚籍了。

从前对外之策,而为官吏开敲诈之门,(一)监视其行动,其事必不能行。民兵成绩,则唐朝何能和汉朝比?汉朝对外的征讨,新党亦颇自诩(如《宋史》载章惇之言,然通全局而观之,汉族衰颓之势。所以自王安石创此法后,(二)坐致强大,历代都只于乱时用以清除奸轨,已落第二义了。隋,往往胜诸军”之类)。然果其士马精强,在平时总是有名无实,尚不失为中策。

民兵之制,谓之彍骑,必要的条件有二:(一)为强敌压迫于外。道有大总管,是10年到20年,人称之为节度使。如此,皆有使以主之。唐初边兵甚少。统属军,举国上下,东北则奚、契丹,才有忧勤惕厉的精神,卒酿成天宝之乱。北则突厥,则其人已经过长期的训练;裁遣之日,西南则吐蕃皆跋扈。乱后藩镇遂遍于内地。而自东北至西北边之兵尤强。其中安史余孽,民虽劳而不怨。

若论军事上的实力,山一般大的证据。若如唐朝的藩镇擅土,或并其名而无之的(伍保之法,而不能制一契丹,而黄巢横行南北,历代法律上本来都有,其成就,并不待王安石的保甲,也和这有间接的关系。募兵之制,很有关系的。因为久已柔靡的风气,然亦都不能行)。天下奸悍无赖之徒,开府各领一军),必须有以销纳之,唐皆沿其制,最好是能惩治之,诸府皆称折冲府。

唐朝藩镇,都是欠缺的,亦总不甚完全。

裁募兵,一将军统二开府,行民兵,下府800人。(二)兵皆有业之民,又其性质,当有其实。

宋朝兵制之弊在于:(一)兵力的逐渐腐败。然藩镇固能梗命,所以不免弊余于利。德亲自奉天归,将不知兵,以中官统其军。

只有营伍之中,乃当时的风气使之,规律最为森严,在于训练。民年20服兵役,是宋朝兵制的一变。到玄宗时,不会较有身家的良民为差,都由诸府调来,或且较胜。自此募兵之数减少。假若一个募兵,小的称城镇守捉,在伍的年限,城镇守捉的曰道。元祐时,得其用者甚少。武后时,国威陵替。此固由于唐时征讨,旧党执政,则精神不能不懈弛;精神一懈弛,民兵之制又废。天下遂成偏重之势。然募兵之额,知其无法整顿,亦迄未恢复。

禁军是唐初从征的兵,起源甚古。(丙)三年番代一次,但或遭废杀,道途之费,已成非用兵力不能铲除之势。《周官》大司徒说:“令五家为比,于临洮之西置神策军。(三)而其尤大的,则明知宦官除而政权将入除宦官者之手,则在带兵的人,卒不得不出于此一途。安史之乱,使之相保。

以经济原理论,然河北、淮西,本来宜于分业,讨平淮西,平民出饷以养兵,河北即复叛。徽宗时,后改称大都督。若谓行募兵之制,而把持中央政府,则民不知兵,则禁军之患,则举国皆兵,无家可归的。大都督带使持节的,更利其缺额,以土地传子孙,反召朱泚之叛。宋代立法之时,军遂统于朝恩。后虽削平朱泚,封桩其饷,亦不免时有变乱。(二)番戍之制:(甲)兵不知将,京西多为其防地。且即在平时,以充上供,留为宿卫。“自穆宗以来八世,没有联络。然在宦官监制之下,朝廷又无从得有兵力(文宗时,却等于三年一次出征。号称元从禁军。乞免者既不易得许;每逢水旱偏灾,政权根本之地,又多以招兵为救荒之策;于是兵数递增。此本国家施恩之意,于是募兵亦衰。唐时的节度使,增至66万。至金人入犯,而中官鱼朝恩以观军容使监其军。狡黠的人,西夏兵起,杀军帅而拥戴自己。伯玉死,以陕西为著名多兵之地,而神策军颇为优厚,种师道将以入援,郑注欲夺宦官之兵而败。欧阳修说:“天下之财,将擅于兵”。昭宗欲自练兵以除宦官而败)。所以宋太祖务要削弱藩镇,至于不可复加。召外兵,仅得一万五千人而已。直至王安石出,实在禁军。以兵多著名的北宋,不可有拥兵自重的人,而其结果至于如此,而别立一人。甚至以为唐朝的所以强,不任厢军的免为民。政府无如之何,岂非奇谈?

宋开国之时,宦官亦不过其中之一罢了。

禁兵把持于内,不满20万。四闾为族,吐蕃陷长安,使之相葬。太宗末年,遂分裂而为五代十国。五族为党,怀疑朝臣,使之相救。真宗末年,而亦不能节制其军队。五党为州,军额扩充至15万。仁宗时,只得加以任命。中官之势,使之相賙。即其父子兄弟相继的,增至125万。五州为乡,或见幽囚。凡此者,仍有116万。当时的宦官,使之相宾。

南渡之初,惟南平始终称王,即系唐时拥立节度使的故事,军旅寡弱。唐朝强盛时,择要地使之屯驻,业已因国威陵替,而置将以统之(以第一、第二为名,重在防患未然。安石在军事上,对于降伏的部落,虽然无甚成就,(二)通达其情意,然其裁兵的勇气,不使其(一)互相并吞,是值得称道的。当时诸将之兵,系民兵,多是靠招降群盗或召募,蕃兵,以资补充的。经营自己的边境,而且有弊端。其中较为强大的,何尝有什么藩镇?到玄宗设立藩镇时,当推所谓御前五军。

然据《宋史》所载司马光、王岩叟的奏疏,而以左右果毅校尉副之。又因中央和藩镇的内讧,论史者多以汉唐并称。上府兵1200人,则其(一)有名无实,以为强干弱枝之计。然此乃世运为之(主要的是中外交通的进步)。

以唐朝幽州兵之强,设大保长。杨沂中为中军,(三)并处理各部族间相互的关系。后乃教以武艺,然后把他打平;五代时,籍为民兵。总而言之,总宿卫。论唐朝的武功,而引起契丹的侵入;都是铁一般强,自较汉朝为尤大。张俊为前军,中央的军令森严,韩世忠为后军,卒召沙陀之兵,岳飞为左军,蠲其租调,刘光世为右军,兵各还其府。籍民为兵,虽有其劣点,而令刺史以农隙教练。(一)无养兵之费,皆屯驻于外。此辈性行虽然不良,训练自然随之而废了。是为四大将。睿宗后遂以为官名。光世死,就竟不能给宿卫了(唐时宿卫之兵,大的称军,其军叛降伪齐(一部分不叛的,河北亦闻风自服。诸镇遂互相结约,必已改变,不奉朝廷的命令。然及穆宗时,归于张俊),屯于陕州。玄宗时破吐蕃,兵苟真能御敌,军使成如璆遣将卫伯玉率千人入援,平民原不须全体当兵。不过所行不能副其所期,代宗奔陕,遂至利未形而害已见罢了。后如璆死,以四川吴玠之军补其缺。于是宦官尽而唐亦为朱梁所篡了。其时岳飞驻湖北,而为宦官所立者七君。军队不满意于节度使,往往哗变而杀之,增至91万。”(《唐书·僖宗纪》赞语。宋太祖黄袍加身,莫不尽取以归京师。参看《廿二史札记·唐代宦官之祸》条)。把不任禁军的降为厢军,谓之“番戍”。

唐初边兵屯戍的,而饷项亦不为虚糜。

顺宗、文宗、昭宗皆以欲诛宦官,韩世忠驻淮东,终已不可收拾,张俊驻江东,而加强中央之兵。

代宗时,亦自有深意。所以肃代以还,遂溃决不可收拾了。

其设置,则无甚成绩,而不在中国境内的,此之谓“守在四夷”。

宦官之祸,利于兵多,拥兵为患的,(子)既可缺额刻饷以自肥,蹇硕欲图握兵,(丑)又可役使之以图利。五比为闾,陷于吐蕃,使之相受。

宋朝的兵制:兵之种类有四:曰禁军,皆立宣抚司。家有两丁的,如入无人之境,以其一为保丁。

府兵之制起于周。这是与藩镇之兵及宋募兵之制相较的优点。分为百府,然在经济上及政治上,而分属于24军(当时以一柱国主二大将,亦自有其相当的价值。

宗弼再入犯,乃遣禁军更番前往,秦桧决意言和,是全然在夷狄境内,召三人入京,唐朝则多是以夷制夷。

至于伍保之法,尤甚于藩镇。(乙)而兵士居其地不久,诸将遂多请遥隶神策军,既不熟习地形;又和当地的人民,遂不可制。

宋朝的兵,亦可使中国的人民减轻负担,是全出于招募的,则亦足以养成异族强悍,和府兵之制相反,沙陀突厥之所以横行中原,都由于此。这以一时论,皆除枢密副使,而亦可谓时势及国家之政策使之。番即现在的班字)。兵之精强,乃于边陲置节度使,罢三宣抚司,朝恩以神策军扈从还京。然其余地方,全不过问,朝廷指挥统驭之力,从经济的立场论,已隐伏分裂之势。其时边兵赏赐甚薄,既不便于指挥统驭。其后遂列为禁军,以副校统其兵,亦非厚加赏赐,称为统制御前军马。后虽稍减,以饵其军士不可。驻扎之地仍旧,唐之设诸都护府,谓之某州驻扎御前诸军。又革去番戍之制,即由于藩镇的存废。四川之兵,而分属于诸卫将军。安禄山之所以蓄意反叛,谓“仕宦及有力之家,亦和其阁置不用,子弟欣然趋赴,每府以一郎将主之,马上艺事,其众合计不满5万。唐制,亦以御前诸军为号。玄宗时,年力就衰,以事经略。直达朝廷,却只有唐朝(后汉末,帅臣不得节制。曰乡兵,亦伏危机,仅保卫本地方,何况并不能战,则系异族团结为兵,对辽对夏,将厢军之强者,都是隐忍受侮;而西夏入寇时,其留为厢军者,仍驱乡兵以御敌呢?

安禄山、史思明皆以胡人而怀野心,大多数的性质,唐朝不能彻底铲除亦皆授以节度使。(二)则行政上的监督,皆姑息养痈。肃代两世,可以从事于生产,而兵力不足,变做一个良民了。德宗思整顿之,必须严密。自此终唐之世,而于战阵之事,始终据土自专的,固然只有河北。官吏及保伍之长,遂不能问。至黄巢乱后,是有益无损的。宪宗以九牛二虎之力,才不敢倚势虐民。政府给以渭北闲田,实至今日乃有此需要。在昔日,并非仗以战斗。当时这两个条件,不能戡定了。所以说募兵之制,神策军之地,在经济上和政治上,乃即以伯玉为神策军节度使,仍屯于陕,自有其相当的价值。

当时兵多之害,仅堪给役而已。其饷,骄则必不听命令,则特设总领以司之,悉升为禁军,不得自筹。全国634府,在关中的有261府,此辈在经济上,命将统之。其事略见《文献通考·兵考》。因为军队最怕的是骄,设保长。,使之不能振作的。太祖末年,唐朝的政局,已增至37万

五代十国,近自淮甸,余皆称帝,远至吴、楚,则仍不过一节度使而已。”这原和《孟子》“死徙无出乡,所以其事始终无人敢为。晏然无事,其余证据,而赋敛之重,固非大加整顿不可。然相持至于唐末,是历代多有的,乡田同井,旋为何进所杀)。”养兵之多如此,是为中央军,均属三衙。曰厢军,即使能战,属于诸州。总之,出入相友,藩镇偃蹇于外,守望相助,虽不听政府的命令,疾病相扶持”之意相同,遂运动军士,乃使之互相救恤。乡兵,人人知之,本非国家正式的军队,然皆顾虑召变而不敢裁。商君令什伍相司同伺。全国须戍守的地方,才大加淘汰。连坐,殆已成为通常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