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2010流行音乐高等教育成都论坛论文集
1319200000052

第52章 四川音乐学院通俗音乐艺术实践调查报告(2)

在流行音乐发展历程中,实践活动始终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我国高校流行音乐教育始于20世纪90年代,在此之前,流行音乐的教育一直在非学院体系的艺术实践中进行,即在实战中学习。笔者认为:在当今高校流行音乐教育中,技能体系和实践体系应该并驾齐驱。在每个阶段的教学活动中都应该按比例安排实践活动。只有完善的艺术实践课程系统的设置,学生完成足够的实践活动才能保障教学目标最终实现。没有一个成功的演员不是在舞台上实现自我的。

本文是笔者在实践工作中的点滴体会,望与同行共同探索艺术实践课程学科建设。

第1章 为我国流行音乐理论专业培养可持续发展人才——川音通俗学院现代音乐文学系课程改革构想与经验交流

四川音乐学院通俗音乐学院现代音乐文学系 施涛

引言

自各大艺术高校顺应市场需求纷纷设立流行音乐专业、学院以来,报名人数应该说还是非常积极与踊跃。生源的充沛为我们培养高素质的流行音乐人才提供了保障。这充分反映了流行音乐学科建设的需要与社会现实的需要,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川音通俗学院基于艺术实践先于理论的客观规律,在2001年确立了以表演专业为主导学科,2003年设立了从事应用理论学习的现代音乐文学专业。在专业设置的合理性方面,起到了对川音通俗学院流行音乐学科的完善、补足作用。确立了以培养具备高水准音乐文学专业素质和富含艺术修养的多层次文化知识结构人才的目标,针对流行音乐的歌词创作、音乐欣赏、文案设计、音乐评论等相关专业知识教学,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音乐编辑、记者,唱片娱乐业策划人、执行人,音乐研究、音乐评论、歌词作者及各级院校师资等,而课程设置体系的合理化是我们实现及达到培养目标的直接途径。2007年,现代文学系实现了对第一届毕业生的培养,也到了应该回顾、审视、思考以及分析我们现有课程设置的合理性与否的时候。因此,本文针对川音现代音乐文学系的现状、问题与解决办法,拿出了现代音乐文学系新建的“应用学科”为主导兼顾流行音乐理论研究的可持续发展的课程构想,供各位专家交流、指正。

一、现代音乐文学系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教师知识结构的现状、问题与解决办法

现代音乐文学系共有教师九人,其中含聘任兼职教师两人。从教学计划设定的四个培养方向来看,兼职教师主要担任歌词写作、戏剧剧本改编、音乐策划与文案写作的教学工作,例如聘请四川省戏剧家协会的陈洪源老师担任戏剧剧本改编的教学工作,先后由四川省文联词作家协会的崔吉喜老师和四川歌舞剧院创作室的吴飞老师担任歌词写作、音乐策划与文案写作教师,音乐评论课由音乐学“出身”的李兴悟老师和施涛老师担任教师。兼职老师都是有着从事多年创作实践经验的资深专家。而音乐评论方向的任课老师由音乐学方面的老师授课也是我们大家的共识。这方面体现了教师知识结构与培养应用学科人才的统一性。而其他课程均由担当专职的教师担任。其他专职教师也都是各地方院校音乐学系的毕业生。从各位老师的毕业论文选题来看,知识结构都脱胎于音乐学系传统的四大教研室。由他们担当历史音乐学与民族音乐学的课程应该说是合理的,而且从教学实践来看是可以胜任的。但是现代音乐文学系与音乐学系的培养目标有所不同。我们在制订培养目标方向的时候是突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而传统音乐学系的培养方向是“学者型”的研究型人才。因此教师在史论课和民族音乐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就会或多或少“职业病”式地把“研究型”人才培养方式的思路带入课堂。拿笔者所教授的《西方音乐史》的专业基础课为例,有时候就会在课堂上过多细划地梳理历史发展脉络和详细地讲述作品,在给学生布置作业的时候也是指定去读一些研究西方音乐史的经典文献,如于润洋先生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的前奏曲与终曲的音乐学分析》。这样做应该说是没有错的,但是与教学计划不相符。根据教学计划《西方音乐史》课程在现代音乐文学系的开设时间为一学年,不同于传统音乐学系开设的一年半或两学年时间。这就造成了我对20世纪现代音乐部分飞赶进度的局面。学生也由于处在基础知识学习的低年级基本无法完成作业。那么怎么薄古重今地利用一个学年的时间着重把要点放在历史发展线索的梳理和知识要点的讲述中,就成了我在几年教学中所转变的思考重点。从教研会的反映来看,其他老师也有时间不够用的同感,可见这不是个别现象。而兼职老师由于多年从事创作,个别老师参与教学是平生第一次,因此也会产生教学经验不足、怎么把经验式转变为系统的学科知识授课上的问题。

我们目前所做的改革与解决的办法是尽量鼓励老师根据教学大纲选用自编教材,为学生提供参考书和经典文献,但不统一以作业的形式要求学生做文献研读。让对传统史学及其他课程有兴趣的学生,为深入这一领域做文献基础。这样的做法也是我们兼顾继续在这一领域当中有欲望攻读研究生学位的学生,而兼职教师也在几年教学实践中把自己的经验转变为了教材科研成果,如陈洪源老师编写的《戏剧剧本改编》教材,吴飞老师编写的《歌词写作实用教程》(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另外我们要求所有老师主动把学习、研究重点向应用学科调整,尤其是流行音乐领域。如李兴悟对《音乐编辑学》的专题研究,梅梅对《当代中国摇滚音乐研究》,蒲娟娟对《流行音乐的体裁与风格》的研究,施涛对《大众音乐传播》的研究。

(二)对第一届毕业生毕业论文选题引发的思考

学士学位是当前流行音乐教育中的最高学位,根据1980年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对授予学士学位的规定中显示:“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成绩优良,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授予学士学位。(1)较好地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2)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负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根据学位条例的要求,我们培养的流行音乐理论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还应该肩负和达到从事学科科研工作的基本能力,而学生的学位论文是最能反映研究能力与学习兴趣的一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