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华国学经典读本:战国策
1319500000015

第15章 秦策二(4)

秦军攻打邯郸,历时十七个月,还迟迟未能攻下。有个叫庄的人对王稽说:“您为什么不对军中的官吏大加赏赐呢?”王稽说:“我只听从大王的命令,别人不要多嘴。”庄说:“不对。这就好比父亲对儿子,父命有的我们肯定得执行,父命有的我们未必能执行。如果父亲说‘赶走你所珍爱的老婆,卖掉你所心爱的小妾’,这个父命是肯定做得到;如果父亲说‘不许去思念她们’,这个父命肯定执行不了。再打个比喻,有个看守闾里大门的老太婆说:‘那天晚上,有个年轻媳妇招进一个外面相好的男人。’对前一件事来说,儿子珍爱的妻子已经离去,心爱的小妾也已经卖掉,而父亲不应再命令不许有思念之情。对后一件事来说,打算指控他们通奸,每一个人本来都会有这种想法。现在您虽然受到大王的宠爱,却不过是像父子的亲情罢了;军中的官吏虽然地位卑贱,却比那守门的老太婆更高尚吧!再说您擅自执行君主的大事,瞧不起手下的官吏,这已经是很长时间的事了。我听说,‘三个人一起传播谣言,可以把没虎出没的地方说成有虎出没;十个人弯曲木椎,可以把直木弯成曲木。众口可以颠覆一切,没有翅膀也照样可以高飞。’因此,您不如大加赏赐军中官吏,并且对他们以礼相待。”王稽对庄的意见并没有在意。当军吏处于困境的时候,果然对他恶言恶语,竟然说王稽和杜挚谋反。

秦王听到这份控告后十分恼怒,打算连范雎一起处死。范雎说:“我是东方一个地位卑贱的下等人,曾经得罪过魏王,被迫逃命来到秦国。我原本就任何诸侯的支持,更没有结交亲近的王侯朋友,是大王把我从流亡的命运中提拔出来,让我执掌国家大事,天下人无人不晓我的身世和大王对我的提拔。现在我遇到小人栽赃诬陷,有人认定我与罪人王稽是是同伙,假如大王颁布明令处死我,这岂不是在天下人的面前表示出您提拔我错了,并且这件事也将成为诸侯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我愿意请大王赐给我毒药,赐我一死,并且请恩准以故相国的名义埋葬我,这样大王必定是既没有撤掉对我的惩处,又可以掩饰您错误举荐的名声。”秦王说:“说得有道理。”于是秦王没有杀范雎而是像以前一样友好地对待他。

蔡泽见逐于赵

[原文]

蔡泽见①逐于赵,而入韩、魏,遇夺釜鬲于涂②。闻应侯任郑安平、王稽皆负重罪,应侯内惭,乃西入秦。将见昭王,使人宣言以感怒应侯曰③:“燕客蔡泽,天下骏雄弘辩之士也。彼一见秦王,秦王必相之而夺君位④。”

应侯闻之,使人召蔡泽。蔡泽入,则揖应侯,应侯固不快;乃见之,又倨。应侯因让之曰:“子常宣言代我相秦,岂有此乎?”对曰:“然。”应侯曰:“请闻其说。”蔡泽曰:“吁!何君见之晚也!夫四时之序,成功者去。夫人生手足坚强,耳目聪明,而心圣知,岂非士之所愿与?”应侯曰:“然。”蔡泽曰:“质仁秉义、行道施德于天下,天下怀乐敬爱,愿以为君王,岂不辩智之期与?”应侯曰:“然。”蔡泽复曰:“富贵显荣,成理万物,万物各得其所;生命寿长,终其天年而不夭伤;天下继其统,守其业,传之无穷;名实纯粹,泽流千世,称之而毋绝,与天下终,岂非道之符,而圣人所谓吉祥善事与?”应侯曰:“然。”蔡泽曰:“若秦之商君,楚之吴起,越之大夫种,其卒亦可愿矣?”

[注释]

①见:被。②釜:锅。鬲(lì):古代炊具,似鼎,足部中空。涂:通“途”。③感怒:激怒。④相之:以之为相。

[译文]

蔡泽被赵国驱逐出境,于是便动身去韩国和魏国,路途中锅、鼎等炊具被人抢了。他听说应侯范雎手下所任用的郑安平、王稽都身负重罪,范雎正为此事惭愧不已,于是他就改变主意往西去了秦国。蔡泽打算去谒见秦昭王,蔡泽先指使人造谣,目的是激怒范雎,说:“燕国宾客蔡泽,是当今天下难得的的辩才。只要他去面见秦王,秦王必定会重用他为相国,并且会夺取您的相位。”

应侯听说了这件事,于是让人召来蔡泽,蔡泽到了应侯那里,只对范雎使用了拱手作揖的礼节,范雎本来就心情不爽,这时看到蔡泽这样的倨傲无礼,内心更是火上浇油,于是责问蔡泽说:“先生您扬言要取代我成为秦国的相国,可有这样的事?”蔡泽坦然承认说:“是这样说过。”范雎又问:“那么让我见识一下先生的高见。”蔡泽答道:“唉,您的见识怎么如此迟钝哪?即使是春夏秋冬四季,也是本着‘功成身退’的原则。人活在世上,只要手脚强健,耳聪目明,思维敏锐,这不就是人们所殷切期望的呢?”范雎说:“是。”蔡泽又说:“本着仁义的心,在天下广施德泽,受到万民的景仰,而且愿意用这样的心思对待君主,难道这不是辩智之士苦心孤诣期望得到的吗?”范雎又称是。蔡泽接着又说:“人活在世上,既能够富贵显达,又能把一切事物治理得有条不紊,让百姓都能安安稳稳地度过自己的一生,而后世继承他的优良传统,维护他的功绩,永远流传。这样一来,名声有了,利益也有了,恩泽万年,流芳百世,与天地同寿,难道这不是道德的结果,又是圣人所说的吉祥如意的善事吗?”范雎称是。蔡泽于是逼问:“像秦国的商鞅、楚国的吴起、越国的文种,他们的结局也值得羡慕吗?”

[原文]

应侯知蔡泽之欲困己以说,复曰:“何为不可?夫公孙鞅事孝公,极身毋二①,尽公不还私,信赏罚以致治,竭智能,示情素,蒙怨咎②,欺旧交③,虏魏公子卬,卒为秦禽将破敌军,攘④地千里;吴起事悼王,使私不害公,谗不蔽忠,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容,行义不图毁誉,必有伯主强国,不辞祸凶;大夫种事越王,主离困辱,悉忠而不解⑤,主虽亡绝⑥,尽能而不离,多功而不矜,贵富不骄怠。若此三子者,义之至,忠之节也。故君子杀身以成名,义之所在,身虽死,无憾悔,何为不可哉?”

蔡泽曰:“主圣臣贤,天下之福也;君明臣忠,国之福也;父慈子孝,夫信妇贞,家之福也。故比干忠不能存殷⑦,子胥知不能存吴⑧,申生孝而晋惑乱⑨。是有忠臣孝子,国家灭乱,何也?无明君贤父以听之。故天下以其君父为戮辱,怜其臣子。夫待死而后可以立忠成名,是微子⑩不足仁,孔子不足圣,管仲不足大也。”于是应侯称善。

蔡泽得少间,因曰:“商君、吴起、大夫种,其为人臣尽忠致功,则可愿矣。闳夭事文王,周公辅成王也,岂不亦忠乎!以君臣论之,商君、吴起、大夫种,其可愿孰与闳夭、周公哉!”应侯曰:“商君、吴起、大夫种不若也。”蔡泽曰:“然则君之主,慈仁任忠,不欺旧故,孰与秦孝公、楚悼王、越王乎?”应侯曰:“未知何如也。”蔡泽曰:“主固亲忠臣,不过秦孝、越王、楚悼,君之为主正乱、批患、折难,广地殖谷、富国、足家、强主,威盖海内,功章万里之外,不过商君、吴起、大夫种,而君之禄位贵盛,私家之富过于三子,而身不退,窃为君危之。语曰:‘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天之常数也。进退盈缩,变化,圣人之常道也。

[注释]

①极身毋二:竭尽自己的才智,没有二心。②蒙怨咎:遭受怨恨和责难。③欺旧交:商鞅设计欺骗公子印,魏将公子卬和公孙鞅曾是故交。④攘:夺取。⑤解:通“懈”,懈怠。⑥主虽亡绝:指虽然越王处于危亡的绝境。⑦比干忠不能存殷:比干以忠谏纣,结果被剖心,殷商不久亡国。⑧子胥知不能存吴:吴王夫差击败越国,勾践求和,伍子胥力主灭越以除后患,夫差不从,后中越国反间计,赐死伍子胥,吴国后来为越国所灭。⑨申生孝而晋惑乱:晋献公宠爱骊姬,骊姬一心立己子奚齐为太子,因而诬陷太子申生企图毒杀献公,申生自杀。献公死后,诸子争位,晋国大乱。⑩微子:商纣王的庶兄,谏纣不纳,因而佯狂避世,孔子以之为仁人。固:原本。章:传扬,彰显。

[译文]

应侯明白蔡泽是打算把自己置于困境之后,再游说自己,于是又说:“什么是不可以的啊?商鞅作为秦孝公的臣子,一生忠心耿耿,竭尽所能为国家办事,从不偏私枉法,严明赏罚制度,秦国治理得井井有条,他用尽了自己所有的才能,展示了自己的一片忠心赤胆,到头来却被人怨恨,横遭责难,为了秦国他竟然出卖了自己的故交,夺去了魏公子的印玺,最终替秦国擒获了魏军的大将,并使秦军大获而胜,拓展了秦国千里的疆土。吴起替楚悼王卖命,绝不会为了私人因素而损害了国家的利益,更不会进虚假的谗言来丧失自己的名节,说话也不会为了苟合而阿谀逢迎,做事也从不顾及面子,只要实行仁义的事情,就不怕毁坏了荣誉,为了能使大王成为一代霸主以及国家强大,从不惧怕祸患与凶恶。大夫文种事奉越王,即使越王已经陷入困辱的境地,但他依然忠心不二,毫无懈怠,等到越王被俘虏,他依然竭尽自己的所能,不离不弃,虽然拥有很多的功劳但是不骄不躁,即使后来享有富贵却也不自满怠惰。像这样的三位忠心的臣子,是所谓仁义的极致,忠诚的榜样。所以君子即使是丢了生命也要成就自己的名节,只要能够保全仁义,即使死了,也不会留下遗憾,怎么能说不可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