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华国学经典读本:晏子春秋
1320700000004

第4章 内篇谏上第一(4)

景公出游,到了牛山,向北眺望齐国的都城,泪流满面地说:“为什么要离开这繁华的都城而死去啊!”艾孔、梁丘据都陪着景公一起哭泣落泪,只有晏子在一旁独自发笑。景公擦掉泪水,回头看着晏子说:“我今天出游,内心很是伤感,艾孔与梁丘据都跟着我一起伤心落泪,先生却独自发笑,这是为什么?”

晏子回答说:“如果贤德的人永远守住国家,那么太公、桓公将会永远守住国家;如果勇武的人永远守住国家,那么灵公、庄公将会永远守住国家。这几位君主如果能常守国家,那么您怎么能得到这个位置而成为君主呢?所以他们交替当君主,交替离开君位,这才传到您这里;可是只有您为此而流泪,这是不仁德的行为。我看到了一位不仁德的君主,看到了两个阿谀奉承的臣子,这就是我独自私下发笑的缘由啊。”

景公游公阜一日有三过言晏子谏第十八

[原文]

景公出游于公阜①,北面望睹齐国曰:“呜呼!使古而无死,何如?”晏子曰:“昔者上帝以人之殁为善,仁者息焉,不仁者伏焉。若使古而无死,丁公、太公②将有齐国,桓、襄、文、武将皆相之③,君将戴笠衣褐,执铫耨④,以蹲行畎亩之中,孰暇患死!”公忿然作色,不说。

无几何⑤,而梁丘据御六马而来。公曰:“是谁也?”晏子曰:“据也。”公曰:“何知?”曰:“大暑而疾驰,甚者马死,薄者马伤,非据孰敢为之?”公曰:“据与我和者夫!”晏子曰:“此所谓同也。所谓和者,君甘则臣酸,君淡则臣咸⑥。今据也,君甘亦甘,所谓同也,安得为和?”公忿然作色,不说。

无几何,日暮,公西面望睹彗星,召伯常骞⑦,使禳⑧去之。晏子曰:“不可!此天教也日月之气,风雨不时,彗星之出,天为民之乱见之,故诏之妖祥⑨,以戒不敬。今君若设文而受谏,谒圣贤人,虽不去彗,星将自亡。今君嗜酒而并于乐,政不饰而宽于小人,近谗好优,恶文而疏圣贤人,何暇在彗?茀⑩又将见矣。”公忿然作色,不说。

及晏子卒,公出背而泣曰:“呜呼!昔者从夫子而游公阜,夫子一日而三责我,今谁责寡人哉!”

[注释]

①公阜:齐国地名。②丁公:名伋,太公之子。③桓、襄、文、武:指齐桓公、齐襄公、齐文公、齐武公,均为齐国国君。④铫耨:大锄和小锄,田器。⑤无几何:没多久。⑥“群甘”二句:比喻说法,意谓臣不应一味顺从君,而应匡其过失,这样才能配合好。⑦伯常骞:人名,齐国大臣。⑧禳:祭祷消灾。⑨妖祥:凶兆和吉兆。⑩茀:通“孛”,彗星的一种。背:当作“屏”,屏门。

[译文]

景公到公阜游玩,向北望去,看到了齐国的都城,说:“啊!如果自古以来没有死亡,该怎么样呢?”晏子说:“古代,天帝把人的死亡当成好事,仁德的人可以在地下得到安息,不仁德的人可以在地下得到藏伏。如果自古以来没有死亡,那么太公、丁公将永远享有齐国,桓公、襄公、文公、武公都只能做他们的相国,您将头戴斗笠,身穿布衣,手持农具,在田野里劳作劳动,哪里还有工夫忧虑死亡呢?”景公听了此话,内心很不高兴。

没多久,梁丘据驾着六匹马拉的车从远处来了。景公说:“是谁来了?”晏子说:“是梁丘据。”景公说:“您怎么知道的?”晏子说:“大热天的却驾着马奔跑,如果往严重了说,马会死掉,如果往轻了说,马也会受伤,如果不是梁丘据,谁敢这么干?”景公说:“梁丘据是跟我和谐的人啊!”晏子说:“这只能说是相同。所谓和,如果拿味道做比方,是指君主如果是甜的,那么臣子应该是酸的;君主如果是淡的,那么臣子应该是咸的。如今梁丘据是甜的而君主是甜的,这也只能说是相同,怎么能够算得上和谐?”景公气忿地变了脸色,很不高兴。

没多久,天色黯淡了下来,景公向西望去,看到了彗星,立刻召见值常骞,让他祈祷消除灾难。晏子说:“不可以这样做。这是上天的告诫啊。日月出现圆晕,风雨失调,彗星出现,这是上天因为民间混乱而显现的征兆,所以上天用不祥的征召来警诫百姓的不恭敬行为。如今您如果修文德纳谏言,求教圣人贤人,即使不祈祷消除灾难,彗星也将自行消失。如今您好酒贪杯,纵情作乐,不整顿吏治,宽容小人,亲近谗佞的人,喜欢歌舞乐工,厌恶礼乐制度,疏远圣人贤人,岂止有彗星显现,茀星也将出现了!”景公气忿地变了脸色,很不高兴。

等到晏子死后,景公从屏门内出来,哭着说:“唉!从前我带着先生游公阜,先生一天之内三次责备我,如今谁还能责备我呢?”

景公游寒途不恤死胔晏子谏第十九

[原文]

景公出游于寒途,睹死胔,默然不问。晏子谏曰:“昔吾先君桓公出游,睹饥者与之食,睹疾者与之财,使令不劳力,籍敛①不费民。先君将游,百姓皆说,曰:‘君当幸游吾乡乎!’今君游于寒途,据②四十里之氓,殆财不足以奉敛,尽力不能周役③民氓,饥寒冻馁,死胔相望,而君不问,失君道矣。财屈力竭,下无以亲上;骄泰④奢侈,上无以亲下。上下交离,君臣无亲,此三代⑤之所以衰也。今君行之,婴惧公族之危,以为异姓之福也。”

公曰:“然!为上而忘下,厚藉敛而忘民,吾罪大矣。”于是敛⑥死胔,发粟于民,据四十里之氓,不服政⑦其年,公三月不出游。

[注释]

①籍敛:征收赋税。②据:处于。③周役:完成劳役。④骄泰:骄恣放纵。⑤三代:指夏、商、周三代。⑥敛:通“硷”,给死者穿衣入棺。⑦服政:从事徭役。

[译文]

景公出宫在寒冷的路上巡游,看见路边有尚未完全腐烂的尸体,冷眼以对,漠不关心。晏子进谏说:“过去我们的先君桓公出游,看见饥饿的人就给他们分发食物,赈济他们,看见有病的人就给他们钱财,役使百姓,也从不会让他们过于劳苦,征收税赋也不让百姓耗费过多的钱财。先君桓公将要出游的时候,百姓都说:‘君王应该会巡游我们乡里吧!’如今君王在寒冷的路上巡游,在周围四十里内居住的百姓,即使把钱财全部贡献出来也不够上缴税赋,耗尽全力还不能服完劳役,百姓饥寒交迫,腐尸一个挨着一个,而君王对此却漠不关心,您已失去当国君的原则了。钱财耗尽,人力枯竭,百姓就不会拥戴君王;骄奢淫逸,君王也不会怜惜百姓。君王和百姓之间上下不同心,国君臣子相互不和睦,这就是三代之所以衰亡的原因。如今君王正在这样做,我恐怕王室会有倾覆的危险,而成就了异族他姓啊!”

景公说:“对。身居尊贵的地位而忘了下民的疾苦,过多地征敛而忘了百姓的艰难,我的罪过太大了。”于是,盛殓了死尸,给百姓发放了粮食,在方圆四十内的百姓,一年内不服徭役,景公三个月也不出游。

景公衣狐白裘不知天寒晏子谏第二十

[原文]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①。公被狐白之裘②,坐于堂侧阶。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

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令所睹于途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士既事③者兼月,疾者兼岁④。

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注释]

①霁:雨、雪停止,天转晴。②狐白之裘:用狐狸腋下白毛部分制成的皮衣。③事:指冠、婚、丧、祭等花费多的事情。④兼岁:两年。指发给两年的粮食。

[译文]

景公在位的时候,一连下了三天雪仍不见晴天。景公披着白色的狐皮裘衣,坐在殿堂侧边的台阶上。晏子进去拜见景公,站了一会儿,景公说:“真奇怪呀!大雪下了三天了,可是天气竟然不寒冷。”晏子回答说:“天气真的不寒冷吗?”景公笑了。晏子说:“我听说古代的贤明君主,自己吃饱了,却关心那些挨饿的人;自己穿暖了,却记挂那些受冻的人;自己安逸了,却担心受劳苦的人。如今您不知道这些啊。”景公说:“您说得好。我受教了。”

景公于是下令拿出皮衣和粮食,发放给那些挨饿受冻的人。下令在路上看到这些人,不要问他是哪个乡的;在村里看到这些人,不要问他是哪一家的,按照国家的规定,统计这些人的数目,按需发放给他们,不必他们说出姓名来。这些人中已经担任职务的,发给两个月的粮食;有病的人,给两年的粮食。

孔子听到这事以后说:“晏子能够明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景公能够去做自己认为美好的事情。”

景公异荧惑守虚而不去晏子谏第二十一

[原文]

景公之时,荧惑守于虚①,期年不去。公异之,召晏子而问曰:“吾闻之,人行善者天赏之,行不善者天殃之。荧惑,天罚也,今留虚,其孰当之?”晏子曰:“齐当之。”

公不说,曰:“天下大国十二,皆日诸侯,齐独何以当之?”晏子曰:“虚,齐野也②。且天之下殃,固于富强。为善不用,出政不行;贤人使远,谗人反昌;百姓疾怨,自为祈祥;录录③强食,进死何伤。是以列舍无次④,变星有芒。荧惑回逆,孽星在旁。有贤不用,安得不亡?”

公曰:“可去乎?”

对曰:“可致者可去,不可致者不可去。”公曰:“寡人为之若何⑤?”对曰:“盍去冤聚之狱,使反田矣;散百官之财,施之民矣;振孤寡而敬老人矣。夫若是者,百恶可去,何独是孽⑥乎?”公曰:“善。”

行之三月,而荧惑迁。

[注释]

①荧惑:火星。虚:二十八宿中的虚宿。古代迷信认为,荧惑是不祥之星,它出现于某方,预示着某方将有灾祸降临。②虚,齐野也:虚宿相对应的是齐国分野。古代星象家把天上的星宿和地面上的州国相配合,称之为分野。③录录:通“碌碌”,无所作为。④列舍:即列宿(xiù),谓二十八宿。次:古代把周天分成十二等份,叫十二次,每一次都与二十八宿中的某些星宿相结合。⑤为之若何:怎么对待它。⑥孽,指荧惑。

[译文]

景公在位的时候,火星停留在虚宿的位置上,整整一年也没有离去。景公感到很惊异,召来晏子问道:“我听说过,人行善事,上天就赏赐他;不做恶事,上天就让他遭殃。火星,是上天将实行惩罚的先兆。如今它停留在虚宿的位置上,谁将承受惩罚?”晏子说:“齐国将承受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