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藏经译注:素问玄机原病式
1324500000009

第9章 人法于天地论

中藏经卷上

赐进士及第授通奉大夫署山东布政使督粮道孙星衍校

人者,上禀天,下委地。阳以辅之(阳:与天的性质相类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总称。如上、气、男、明、热等。),阴以佐之(阴:与地的性质相类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总称。如下、血、女、暗、寒等。)。天地顺则人气泰(人气:人的生命活动。此指人的气机。气机是生命活动的内在规律性。),天地逆则人气否(否:pǐ,音“痞”,阻塞。)。

人在上则禀受于天,在下则连属于地。天的阳气来辅助人,地的阴气来滋养人。天地之气调顺,人的气机就调适安和;天地之气逆乱,人的气机就闭塞紊乱。

是以天地有四时五行,寒暄动靜。其变也,喜为雨,怒为风,结为霜,张为虹,此天地之常也。人有四肢五藏(五藏:中医学术语。现首见于《素问·上古天真论》。即心、肝、脾、肺、肾的合称。又名“五中”。每藏除包含其所具名称的形藏外,尚有气藏、神藏之别。气藏归类五类生命运动方式,神藏归类五类生命之神。神藏有藏神的作用,气藏有藏精气的作用。藏,孙本作“臓”,以下同。据宋版诸籍,全部恢复为“藏”。),呼吸寤寐。精气流散(精气:中医学术语。现首见於《素问·通评虚实论》。泛指人体赖以生存和表现生命活力的运动方式。),行为荣,张为气,发为声,此人之常也。

因此天地有四时五行,冷暖交替而动静相作。它们在不断变化,和悦则表现为雨,激愤则表现为风,凝结则表现为霜,开合则表现为虹,这是天地之气变化的常规。人有四肢与五脏,呼吸交替而醒寐相作。精气在流动散布,通畅表现为色泽,开合表现为呼吸,扬举表现为声音,这是人体精气变化的常规。

阳施於形,阴慎於精,天地之同也。失其守,则蒸而热发,否而寒生,结作瘿瘤(瘿瘤:病名。瘿与瘤的合称。现首见於本篇。瘿,颈前生长的肿物,俗称“大脖子病”,即甲状腺瘤;瘤,泛指体表、体内以及筋骨间的赘生物。),陷作痈疽(痈疽:病名。痈与疽的合称。现首见於《灵枢·痈疽》。痈,泛指病变范围广而层次浅的疮疡;疽,泛指病变层次深而又难消、难溃、难敛的疮毒。),盛而为喘,減而为枯。彰於面部,见於形体。天地通塞,一如此矣。故五纬盈亏(五纬:金、木、水、火、土五星的总称。现首见於《周礼·春官宗伯第三·大宗伯》。木星即东方岁星、火星即南方熒惑星、金星即西方太白星、水星即北方辰星、土星即中央镇星。二十八宿随天左转称“经”,上述五星右转称“纬”。),星辰差忒(星辰差忒:忒:tè,音“特”。指星辰运行不依常轨。现首见於《易·豫》。),日月交蚀,彗孛飞走(彗孛:慧星。俗称“扫帚星”。现首见於《尔雅·释天》。孛,bèi,音“贝”。彗,帚。),乃天地之灾怪也;寒暄不时,则天地之蒸否也;土起石立,则天地之痈疽也;暴风疾雨,则天地之喘乏也;江河竭耗,则天地之枯焦也。鉴者決之以药,济之以鍼,化之以道,佐之以事。故形体有可救之病,天地有可去之灾。

阳气施用在于“形”,阴气成合在于“精”,这是天地间共同的规律。违背这种正常的规律,就会暑气上蒸而热病发生,阴气闭塞而寒病发生,气血郁结而成瘿瘤,热气入陷而成痈疽,肺气壅盛而成喘病,肌肉削减而成痿证。这些病变显露在颜面,病证反映在形体。天地之气的通调与闭塞,全像这一样啊!所以,五星的盈满亏虚,星辰的运行差异,日月的交替环蚀,彗星的飞越奔逝,就是天地的灾变怪异;寒温不依时节,就是天地的蒸发闭塞;土石的高起兀立,就是天地的痈肿疮疽;风雨的狂暴飓急,就是天地的喘促乏息;江河的干涸消耗,就是天地的枯涸焦萎。明察自然变化规律的人,用药物调整阴阳的失和,用针刺增进疏导的作用;用治道促进平化天地的闭塞,用医事帮助适应异常的灾变。所以,形体有疾病可以拯救,天地有灾变可以消除。

人之危厄死生,禀於天地。阴之病也,来亦缓而去亦缓;阳之病也,来亦速而去亦速。阳生於热,热而舒缓;阴生於寒,寒则拳急。寒邪中於下,热邪中於上,饮食之邪中於中。人之动止,本乎天地。知人者有验於天(者:医统本、周本此下有一“必”字。疑是。),知天者必有验於人。天合於人,人法於天。见天地逆从,则知人衰盛。人有百病,病有百候(候:疾病的证候,均为疾病在外的徵兆。),候有百变,皆天地阴阳逆从而生。苟能穷究乎此,如其神耳!

人的灾病生死,禀受于天地。阴邪所致的病,来得缓慢,痊愈也缓慢;阳邪所致的病,来得迅速,痊愈也迅速。阳病生于热邪,热邪就使人松乏弛缓;阴病生于寒邪,寒邪就使人挛曲拘急。寒邪侵袭人的下部,热邪侵袭人的上部,饮食之邪侵袭人的中部。人的动静,根源在于天地的变化。认识了人的变化的人,会验证自然的变化;认识了自然变化的人,必定会验证人的变化。自然的变化影响于人,人的变化符合于自然。明晓天地变化的顺和逆,就能测知人的盛和衰。人有千百种疾病,疾病有千百种证候,证候有千百种变化,这都是天地阴阳的顺与逆所产生的。如果能彻底探明这些奥义,那就如同神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