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帝国往事:国史经典选读(大学国学读本)
1325900000013

第13章 合纵连横

(先秦)佚名

【导读】

本文选自《战国策》卷四《秦策二》。

赵、韩、魏三家分晋,中国历史进入战国时代。在战国初年的版图上,东、南、西、北分别是齐、楚、秦、燕四国,中间则是赵、韩、魏三国,其余尚有一些诸侯国苦苦维持。战国七雄之中,魏国曾经强盛一时,但是败于齐国后一蹶不振。局势遂转为齐、秦、楚三国鼎立,其余诸国不得不依违于三国之间。七国或为扩张势力,或为保持均势,展开了诸多的军事、外交活动。古代中国的版图,东西为横、南北为纵。故而东方诸国与僻处西方的秦国联合,称“连横”;东方诸国互相合作, 为“合纵”。

秦国与楚国在历史上交好,婚姻通聘,往来不绝。但是秦国向东拓展势力,拉拢韩、魏等诸侯国后,逐渐与楚交恶。齐国对秦国的扩张亦日渐敏感,遂支持楚国攻取秦国在关外的曲沃、商於两据点。此时秦国正致力于开拓巴、蜀之地,关内守备空虚,战胜的联军颇有叩关而入之势。危难之际,张仪奉命出使楚国,离间齐、楚联盟。

楚国固然颇忌惮秦国向中原的扩张,但并不愿就此与秦国结怨,去为别国火中取栗。张仪提出的条件颇中楚王之意,既解除秦国扩张的威胁,又可继续维持与秦国的旧谊,更何况楚国宗室、贵族都支持继续与秦亲善。楚王接受了张仪的条件,与齐国绝交,并派遣使者赴秦国接收割让的领地。张仪出尔反尔,否认先前许诺的条款。楚王自觉受骗,恼羞成怒,发兵攻秦。秦国一边与齐国结盟,一边调集大军,与楚军决战。楚军连战连败,损失惨重。但是秦国背信弃义的举动激起了楚国士民的仇恨,秦、楚之间传统的旧谊荡然无存。仇秦的情绪一直在楚国民间激荡,最后汇聚成秦末楚国故地的大起义,还有楚军对秦人的残酷报复。

齐助楚攻秦,取曲沃[曲沃:地名,本属魏,其时被秦占。]。其后,秦欲伐齐,齐、楚之交善,惠王患之[惠王:秦惠王。],谓张仪曰:“吾欲伐齐,齐、楚方欢,子为寡人虑之,奈何?”张仪曰:“王其为臣约车并币[王其为臣约车并币:请大王为我准备车和聘币。],臣请试之。”

张仪南见楚王曰:“弊邑之王所说甚者,无大大王[无大大王:没有超过大王您的。];唯仪之所甚愿为臣者,亦无大大王。弊邑之王所甚憎者,亦无先齐王[亦无先齐王:也没有超过齐王的。];唯仪之甚憎者,亦无大齐王。今齐王之罪,其于弊邑之王甚厚,弊邑欲伐之,而大国与之欢,是以弊邑之王不得事令[事令:发布命令。],而仪不得为臣也。大王苟能闭关绝齐,臣请使秦王献商於之地[商於:地名,属秦国。],方六百里。若此,齐必弱,齐弱则必为王役矣。则是北弱齐,西德于秦,而私商於之地以为利也,则此一计而三利俱至。”

楚王大说,宣言之于朝廷,曰:“不谷得商於之田[不谷:君主自称。],方六百里。”群臣闻见者毕贺,陈轸后见,独不贺。楚王曰:“不谷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於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 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陈轸对曰:“臣见商於之地不可得,而患必至也,故不敢妄贺。”王曰:“何也?”对曰: “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齐也。今地未可得而齐先绝,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国?且先出地绝齐,秦计必弗为也。先绝齐后责地,且必受欺于张仪。受欺于张仪,王必惋之。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兵必至矣。”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楚王使人绝齐,使者未来,又重绝之[使者未来,又重绝之:派出的使者还未回来,又再次派使者去绝交。]。

张仪反,秦使人使齐。齐、秦之交阴合。楚因使一将军受地于秦。张仪至,称病不朝。楚王曰:“张子以寡人不绝齐乎?”乃使勇士往詈齐王。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 “从某至某,广从六里[广从:长宽。]。”使者曰:“臣闻六百里,不闻六里。”仪曰:“仪固以小人,安得六百里?”使者反报楚王,楚王大怒,欲兴师伐秦。陈轸曰:“臣可以言乎?”王曰:“可矣。”轸曰:“伐秦非计也,王不如因而赂之一名都,与之伐齐,是我亡于秦而取偿于齐也。楚国不尚全事[不尚全事:不还照样完整吗?事,一作“乎”。]。王今已绝齐,而责欺于秦,是吾合齐、秦之交也,固必大伤。”

楚王不听,遂举兵伐秦。秦与齐合,韩氏从之。楚兵大败于杜陵。故楚之土壤士民非削弱,仅以救亡者[仅以救亡者:仅仅没有灭亡。],计失于陈轸,过听于张仪。

【延伸阅读】

“间谍”苏秦

战国中叶,燕国发生内乱,被齐国所灭。燕国复国后,依然受到齐国和赵国的威胁,危机四伏。燕昭王继位后发愤图强,刻意招揽贤人, 伺机向齐国复仇。苏秦就是在这一时期来到燕国的。

苏秦的两位兄长都是奔走于诸国的纵横家,苏秦年长后也有意于充当纵横家,他曾经在楚国、秦国寻求仕进的机会,但是都不得志而归。苏秦多次碰壁后,奔赴北方的弱国燕国,果然否极泰来。

苏秦为燕昭王制订了鼓动齐国吞并宋国,而后合诸国之兵共伐齐的计划。燕昭王对苏秦的计划极为满意,遂封苏秦为使节,衔命出使齐国。齐王的确觊觎宋国的膏腴之地,但是忌惮赵国和秦国的干涉。苏秦遂赴赵国,游说在赵国掌权但有弑君之举的权臣赵兑同意齐国吞并宋国。苏秦为此许诺事成后将宋国的陶邑让给赵兑为封地,赵兑考虑到将来的退路,接受了苏秦的提议。齐国伐宋的另一个障碍是秦国,为此苏秦策划东方诸国合纵伐秦,使秦国一时无法涉足中原政治。东方诸国伐秦后不久,齐国就着手征伐宋国,终于将其吞并,但是本国也元气大伤。

在苏秦的鼓动下,齐王拒绝向赵国权臣赵兑支付报酬,从而与赵国交恶。魏国与齐国是近邻,积怨已久。燕国对复仇之战,蓄谋已久,跃跃欲试。韩国则唯诸大国马首是瞻。五国伐秦以齐国为首,故而秦国也欲借此机会积极报复。秦国加入后,原来东西诸国之间的平衡彻底失去。诸国联军攻入齐国,齐国损失惨重,国力大衰。

苏秦以间谍罪被齐国处死,但是他为之效力的燕国并没有成为最终的胜利者。燕国除了一逞复仇之欲外,很快退回僻远的北方,勉强维持二等国的地位。诸国伐齐证明是东方诸国一次毁灭性的自相残杀,间接地为秦国东进开辟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