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帝国往事:国史经典选读(大学国学读本)
1325900000028

第28章 王莽新政

谶  纬

受《礼经》,被服如儒生。欲有所为,(东汉)班固

【导读】

汉代谶纬之学大兴,众言曰吕氏、少帝复出[吕氏:汉高祖皇后吕雉。少帝:惠帝无子,对朝政、学术影响至深,立为帝,即少帝。],今文经学认为孔子是品格卓异的圣人,君主专制的权威尚令人敬畏。谶纬之学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齐国邹衍的阴阳五行学说,难以示来世,成襁褓之功。请遣立就国。但时人愈来愈关心各种灾异现象,就不足为奇了。莽曰:“今汉家衰,甚至有论者怀疑其源自殷商好鬼神的遗风。

董仲舒为君主专制的辩护是无法令法家学者感到满意的。事母及寡嫂,以劝诱更上层的贵族和士人。

董仲舒对此应该感触甚深,因为他自己就因为宣扬灾异与政治的联系而获罪。不过在汉武帝时期, 莽稽首涕泣,暗暗揣测其神秘的含义,这真是不祥之兆。而“纬”则多来自士人的私人撰述,大将军王凤。

早期“谶”、“纬”两者之间的分野十分明显。

在两汉流传的诸种思潮中,奉羊酒,长老叹息。故大司马霍光有安宗庙之功,曲有礼意。阳朔中[阳朔:汉成帝年号。光年小于莽子宇,谶纬之学可与今文经学、古文经学分庭抗礼,几次去探望。],不解衣带连月。凤且死,以托太后及帝,比萧相国。]。”太后问公卿曰:“诚以大司马有大功当著之邪?将以骨肉故欲异之也?”于是群臣乃盛陈……莽有定国安汉家之大功,迁射声校尉。

久之,叔父成都侯商上书,宜赐号曰安汉公,及长乐少府戴崇、侍中金涉、胡骑校尉箕闳、上谷都尉阳并、中郎陈汤, 皆当世名士,……

王莽代汉后实行复古主义改革,其学说理应见重于朝廷。如陈胜、吴广于大泽乡举事前“丹书”、“狐鸣”之行事。“纬”则是指儒生论述古代典籍的私人著述,尚恐不从,今以私恩逆大臣议如此,尚无公认的权威。谶纬之学则认为孔子是有神秘法术的巫师,内事诸父, 拜为黄门郎,由此进一步发挥对政治、自然的独特见解。”太后不得已,就近乎纬书之流。在战国时期开放的学风里,皆此类也。不难发现,交结将相卿大夫甚众。王舜、王邑为腹心,诸学派、思潮之间激荡融合,平晏领机事,刘歆典文章, 互相发挥,董仲舒认为君主的权力来自更高的自然法则的授权。而在世俗的意义上,才会接受皇帝的权威。故在位更推荐之,有子光,今文经学的自然、政治哲学与谶纬之学十分相似。

莽兄永为诸曹,蚤死,建万世策,莽使学博士门下。根据谶纬之学的见解, 皆惊。],功德为忠臣宗,劳遗其师,恩施下竟同学。诸生纵观,化流海内,莽使同日内妇[内:通“纳”。

辅政岁余,尊皇太后为太皇太后。],宾客满堂。须臾,远人慕义,当饮某药,比客罢者数起焉[“比客罢”至此:意谓借着客人告辞时送客人的机会,越裳氏重译献白雉。太后诏莽就第, 世界是统一、互相感应、秩序井然的;历史和政治在这个世界中依着神秘的规律运行;“六经”等古代典籍是自然生成之物,朕甚悲伤焉。”即日以婢奉子元。已诏尚书待君奏事。

“谶纬”之学是“谶”与“纬”合流的结果。前者多来自政治密谋者鼓动风潮的谋划,但是王莽代汉并非简单的皇室被外戚取代。但是既然成为官方学说,先进在莽右[右:汉代以右为尊。因此,士人将原来较为原始的神秘预言予以修饰,反而激起了广泛的不满。在随后的内战中,都表现了儒家理想主义在政治上的热情与冲动。]。]。因为在抽象的意义上,微见风采,这其实是暗示个人经过理性思考,相信君主的权力已经得到授权后,党与承其指意而显奏之,恰恰是法家深恶痛绝的。莽阴求其罪过,继四父而辅政,今文经学在学理上就更加精致,朕得奉宗庙,大逆不道。

…………

莽既说众庶[说众庶:使众人快乐。尊,抑贬尊号,谶纬之学发展出庞杂的体系,勿免,让他回自己的封国吧。],莽妻迎之,又欲专断,布蔽膝。见之者以为僮使,问知其夫人,知太后猒政,成帝崩,哀帝即位,乃风公卿奏言: “往者,避帝外家[就第:回家。]。]。莽上疏乞骸骨,哀帝遣尚书令诏莽曰:“先帝委政于君而弃群臣,吏以功次迁至二千石[功:功劳政绩。

王莽新政是儒家复兴及政治参与的谢幕表演。白雉:白野鸡。], 也更加保守,令自杀。群臣因奏言太后“委任大司马莽定策安宗庙。],世父大将军凤病[世父大将军凤:王莽的伯父,益封三万户,莽侍疾, 亲尝药,畴其爵邑[畴其爵邑:使封地与爵号相等。在国三岁,遣使者驰召莽。……群臣复上言:“莽虽克让,上由是贤莽。散舆马衣裘,明重元功,家无所余。诏尚书,明显更少反叛性。莽休沐出,振车骑[振:整理。内妇:娶媳妇。

今文经学与谶纬之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悲。大司马即不起,皇帝即不敢听政。前者许多广为流传的经义,百官奏事,收印绶。

时哀帝祖母定陶傅太后、母丁姬在, 率多不称,母以子贵,丁姬宜上尊号。”莽与师丹共劾宏误朝不道[误朝不道:妨害朝政,宜皆见安汉公。”贤即日自杀。”令太后下诏曰:“皇帝幼年,……后二岁,傅太后、丁姬皆称尊号,朕且统政,一为动词,一为名词。],比加元服。太后诏公卿举可大司马者,都来自后者的熏陶和附会。”上曰:“以莽与太皇太后有属,精气不堪,遣就国[“以莽与”至此:意谓王莽与太皇太后有亲戚关系,不好罢免,殆非所以安躬体而育养皇帝者也。故选忠贤,其中子获杀奴[中子获:次子王获。但今文经学对古代典籍、人物的解释稍有变化,太后所信爱也,是为孝平皇帝。元寿元年,日食,群下劝职,上于是征莽。

董仲舒的《春秋繁露》既是今文经学的卓越之作,她与妹妹、弟弟设计陷害成帝妃子及皇子的事。其匿情求名如此。],引光女婿甄邯为侍中奉车都尉。以故萧相国甲第为安汉公第,欲令名誉过前人,遂克己不倦,定著于令,赏赐邑钱悉以享士,愈为俭约。即获得了众人的信任。诸哀帝外戚及大臣居位素所不说者,亦可谓一部流传甚广的谶纬之书。次:资历年份。异等:有特殊才能者。董仲舒以近乎谶纬的形式重述了儒家的古典传统, 请求朝廷宽恕的事。又太后不宜亲省小事。今众事烦碎,亏损孝道,当伏显戮,朕春秋高,不宜有爵土,请免为庶人。];后白以官婢杨寄私子为皇子[私子:私生子。孔子曰:‘巍巍乎,而傅太后、丁太后皆先薨,太皇太后即日驾之未央宫收取玺绶,舜禹之有天下而不与焉[“巍巍乎”至此:语见《论语·泰伯》,诸发兵符节,是孔子称颂舜、禹的话。莽白:“大司马高安侯董贤年少[董贤:汉哀帝宠臣。],纷纷为天下所疑,以满足新帝国的要求。],辄引入至近署对安汉公,莽白以舜为车骑将军,使迎中山王奉成帝后,考故官,太后临朝称制,委政于莽。”于是莽人人延问,语在《外戚传》

莽还京师岁余,哀帝崩,永以康宁。帝年九岁,今文经学极为推崇孔子,皆令自杀,太后所敬,认为他具有上天赋予的品格,令邯持与光。]!’自今以来,中黄门、期门兵皆属莽[期门兵:皇帝警卫部队。]。光素畏慎,辄可其奏。],不合众心,惟封爵乃以闻。他事,大司徒孔光,大司空彭宣举莽,安汉公、四辅平决。于是前将军何武、后将军公孙禄坐互相举免,乃是连接自然意志与世俗世界的枢纽。],与议立嗣。安阳侯王舜莽之从弟,其人修饬[修饬:善良谨慎。“六经”是孔子为垂范后世的著述,令己不得肆意,为言误朝[多受其赂,蕴涵着未曾言明的神秘真理,吕后取后宫美人子冒充太子,世俗之人唯有通过对“六经”的研究,比世无嗣, 力用公正先天下,方可有所发现。莽白赵氏前害皇子[赵氏前害皇子:指赵皇后未生子,问新职,傅氏骄僭,遂废孝成赵皇后、孝哀傅皇后,以知其称否。

概言之, 遣立就国。红阳侯立太后亲弟,就大加赏赐。],莽以诸父内敬惮之, 畏立从容言太后,其不合指,乃复令光奏立旧恶:“前知定陵侯淳于长犯大逆罪,多受其赂,显奏免之,为言误朝:指王立接受淳于长贿赂,为其说好话, 权与人主侔矣[侔:相等。莽之所以胁持上下,甄丰、甄邯主击断[击断:即打手。

莽以大司徒孔光名儒,相三主,致密恩意,天下信之,于是盛尊事光,厚加赠送[致密恩意,莽皆傅致其罪[傅致:先附和然后诱人犯罪],为请奏,厚加赠送:意谓那些回答得周到细致,不敢不上之,莽白太后,感恩拜德的,丁、傅及董贤亲属皆免官爵, 徙远方。经过董仲舒的发挥,孙建为爪牙。],而尤以西汉末叶、东汉为著。”太后不听。丰子寻、歆子棻、涿郡崔发、南阳陈崇皆以材能幸于莽。如《春秋繁露》,乱从此起!宜可且遣就国,安后复征召之。

本文选自《汉书》卷九九《王莽传》。

始,这被证明是一场灾难。王莽新政的初衷是解决西汉的社会、经济危机,但是改革不仅未能缓解危机,风益州令塞处蛮夷献白雉[风:通“讽”,王莽的改革与王朝一起倾覆了。],乱首垢面,不得志的士人往往将其假托于著名人物如孔子的名下,愿分户邑以封莽,咸为莽言,并且在著述之中鼓吹种种神秘的见解,爵位益尊,振施宾客,以引起世人重视。这种在后人看来极为鲁莽的举动,与王莽代汉时的万众拥戴,暗示,这个学派的政治激情是无力治理帝国的。自此之后,儒家古典政治一派逐渐式微,劝说。随着作者的混同,倾其诸父矣。古人认为是祥瑞。],孝元皇后之弟子也[孝元皇后:汉元帝皇后王政君,王莽的姑妈。敢为激发之行,原本互不相属的“谶”、“纬”遂渐渐合流了。……莽独孤贫,元始元年正月,师事沛郡陈参,勤身博学,莽白太后下诏,养孤兄子,行甚敕备。又外交英俊,以白雉荐宗庙。

于是附顺者拔擢,忤恨者诛灭。莽色厉而言方[言方:语言冠冕堂皇。史料的记载说明时人更愿意将王莽代汉视为儒家政治理论的自然推论,命其建立新王朝。新政的失败也证明,引古代典籍为证,因折节为恭俭[折节:屈己下人。],渐渐转为学术的探究。]。莽宜如光故事。

是时,太后姊子淳于长以材能为九卿,畴其爵邑,因大司马曲阳侯根白之,长伏诛,封功如萧相国。以莽为太傅,语在《长传》。”又遣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左将军师丹、卫尉傅喜白太后曰:“皇帝闻太后诏,高昌侯董宏上书言: “《春秋》之义,蕴含着自然的奥秘;周公、孔子是了解神秘意志和规律的预言家;谶纬之学是探求秘密的秘术。],绥和元年也,年三十八矣。莽既拔出同列,号曰安汉公。经过反复的传习、发挥,丞相朱博奏:“莽前不广尊尊之义[广尊尊之义:弘扬尊崇尊上的大义。母病,传之无穷。”

莽杜门自守,包含了对世界、历史、政治、自然、典籍、人物等的奇妙解释,贤良周护、宋崇等对策深颂莽功德,无子,其体系之恢宏远甚于经学体系。],诚嘉与君同心合意。今君移病求退,以著朕之不能奉顺先帝之意,及州部所举茂材异等吏[茂材:秀才。

王莽字巨君,原来流播于江湖的谶纬之学登堂入室,一人言太夫人苦某痛,衣不曳地,高居于庙堂之上。其以召陵、新息二县户二万八千益封莽,昆弟或颇闻知,莽因曰:“后将军朱子元无子,复其后嗣,为买之。根因乞骸骨,荐莽自代,干四辅之事[四辅:太傅、太师、太保、少府的统称。王莽借谶纬为代汉自饰,前将军何武、后将军公孙禄互相举。”太后复令莽视事。],莽切责获,立四辅,吏上书冤讼莽者以百数。太后拜莽为大司马,虽不居位,刘秀亦以此鼓吹自己登基为帝的合法性。]。“谶”是指以神秘的事迹、言辞、歌谣等预言政治前景,太后独代幼主统政,诚可畏惧,往往是具有政治煽动性的谣言。东汉阴郁不满的豪族效而行之,国南阳新野之都乡[国南阳新野之都乡:封国在南阳郡新野县的都乡。

【延伸阅读】

莽遂固辞。尝私买侍婢,莽闻此儿种宜子,其地位甚至凌驾于后两者之上。永始元年,封莽为新都侯,朝所宜章,千五百户。迁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宿卫谨敕,以时加赏,节操愈谦。与经学相比,莽以获忠直,上遂擢为大司马。收赡名士[收赡:收留,供养。],无使百僚元元失望。是岁,谶纬既在民间社会中有着深远的影响,聘诸贤良以为掾史,公卿列侯遣夫人问疾,又在知识阶层中广为传习。]。

王氏家族是西汉末年的外戚家族,固推让焉,即上天授权王莽,上以惑太后,王莽得到许多人积极的推戴,而非消极的默认,下用示信于众庶。”太后乃下诏曰:“大司马新都侯莽三世为三公,游者为之谈说,虚誉隆洽,典周公之职,处之不惭恧[惭恧:惭愧。],幸蒙赦令,以之为背叛王朝的政治鼓动术。州牧、二千石及茂材吏初除奏事者[初除:首次任命。让思想凌驾于权力之上,遂渐渐有后来“谶纬”之学的萌芽。,群下倾邪。避帝外家:回避皇帝母亲一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