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锦江商脉:三千年商路暨南方丝绸之路始点
1326000000018

第18章 沿着河流的方向,一批批川商荆棘前行(2)

至此,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沃野千里,世号陆海”。至此,天府之国形成。

如此一来,“绵(竹县)与雒(县),各出稻稼,亩收三十斛,有至十五斛”。四川冶铁、井盐、丝织等工业发达。临邛的冶铁,贾滇蜀之民;用火井煮盐,以至豪民“家有盐泉之井”。纺织业更是“覆衣天下”。蜀布蜀锦、金银扣器等物远销国外。对西南各边地民族的贸易,给商人带来巨大的利润,也给工农业带来大量奴隶性质的劳动力——所谓“滇僰僮”。以“少城”为商业亮点,锦江环抱的成都至此成为西南各族贸易的中心。

《成都城坊古迹考》前言:“成都历史悠久,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早在周代,已为古蜀政治中心。迨秦有蜀地,以旧都一带置成都县。公元前311年兴筑城墉,骎为重镇。后经李冰大兴水利,千里平原,尽为沃野,遂获‘天府’之称。西汉文翁兴学育才,人文蔚起,成都又成为巴蜀文化之重心。复因工商繁荣,终跻于全国五都行列。”

成都的繁荣、安逸引诱力之大,害得驿道官吏临刑前还在扼腕长叹:“忝官益土,恨不见成都市!”(《华阳国志?蜀志》)朝廷使者可怜其“在益州做官,却没逛过成都”,便令押至成都行刑,让他首次也是最后一次看一看锦江两岸流光溢彩的风光。

筑城法则与为商铁律告诉我们:厘清了河流脉络,也就厘清了商业脉络;河流冲出城市的同时,也冲出了商市。

商市汹涌,商市中蜀商汹涌。

商人随着商机走,商机顺着河流走,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全国首富”卓王孙

城池筑牢、商业氛围浓郁后,仅仅沿着河流捕捉商机已让蜀地行商们过不了瘾了,这时,坐商出现。卓王孙就是一位商业网点半径很大,但却是有根据地的坐商。

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在央视《百家讲坛》上称“卓文君父亲是全国首

富”。大家知道,卓文君是西汉大辞赋家司马相如的美妻,但她的父亲是何许人呢?

卓文君的父亲叫卓王孙,是历史上最早的一位工商大亨、知名川商。

卓王孙到底有多富呢?大家可以从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中略略感知。

临邛(今成都邛崃)卓王孙、程郑两家常常摆酒备肉,高朋满座,二人常常为呼朋唤友的聚会由头伤脑筋。那是汉景帝时期,一天,卓王孙对程郑说:“县令有贵客,我来办个酒席,尽尽地主之谊吧。”卓王孙所言贵客,即因赋闲在家而被任职临邛县令的哥们儿王吉邀来小居的司马相如。

开席的时间到了,王县令也到了,百余宾客等得毛焦火辣也不见司马相如的影子。见几拨差人都未能请来相如,王县令只好亲自出马。相如一到,卓王孙即令开席。酒过三巡,大伙儿觥筹交错、酒酣耳热间,王县长独见口吃的相如言语无几,便走上前去,把琴放到相如面前说:“吾闻长卿特别喜欢弹琴,盼高抬贵手弹奏一曲以助酒兴。”

相如的傲慢作态,依东家卓王孙的脾性,早想发作,但鉴于地方官的面子,只好一忍再忍。

相如推辞一番后,便随意弹奏了一二曲子。后人为这名《凤求凰》的曲子作词云:“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夕升斯堂!/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如有美人兮,见之不

卓文君的父亲叫卓王孙,是历史上最早的一位工商大亨、知名川商。

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

这一弹不打紧,竟把在门后偷听琴音的卓家女儿卓文君弹得芳心大乱。卓文君才貌双全,通晓琴棋书画,17岁许婚窦家,因未聘夫死,遂成新寡。

文君被“琴挑”后,连夜与相如私奔,离邛而去——中国“第一私奔”自此诞生。

卓王孙得知此事后,一张很滋润的脸气得发青:“女至不材,我不忍杀,不分一钱也。”王县令、程郑等都来劝他消消气,建议他认了这桩婚事,再把些银子权做嫁妆,但卓王孙心硬如铁、志坚似钢,一句也听不进去。

按说,女儿新寡在家,正需找一户合适的人家再行嫁出。这种时候出现一个司马相如,二人心有灵犀,你情我愿,是好事呀。更重要的是,这位自投罗网的不到30岁的“钻石王老五”,不仅是县令都如此敬重的贵宾,还是一位精于诗赋、擅长剑术、在宫廷做过武骑常侍、生得一表人才、因写《子虚赋》而名满天下的主呀。

但是,此等条件的人不仅不能让卓王孙心仪或打上眼,反而令其大为光火。我们可想而知,卓王孙财大气粗、势力飞扬到了何等地步!

后来,家徒四壁、在成都混不下去的司马相如又不得不跟着文君姑娘回到临邛,在泰山大人的眼皮子底子涮碗抹桌,吆喝街人,当垆卖酒。

卓王孙实在看不下去了,仅仅为了一个面

文君被“琴挑”后,连夜与相如私奔,离邛而去——中国“第一私奔”自此诞生。

子,一出手就甩出了“僮百人,钱百万,及其嫁时衣被财物”的豪华版嫁妆,把女儿女婿打发到成都去过“富二代”的日子了。

看了这个中国最著名的私奔故事,我们再来看看卓家的财富生成之路——你可知道,创建卓氏“王朝”的老卓氏最初只不过是一个“迁虏”。

卓王孙的祖上老卓氏是赵国(今河北)邯郸人。邯郸是当时著名的冶铁中心,卓家擅长冶铁并以冶铁致富,逐渐成为冶铁世家。

《华阳国志?蜀志》载“始皇克定六国,辄徙其豪侠于蜀”,“移秦民万家实之”。秦始皇灭掉齐、楚、燕、韩、赵、魏等六国后,决定把六国的豪族分流一些到“关中”定居。关中,是指函谷关以西的广大地区,战国末年,那里是秦国领地。而四川,早已归属秦地了。秦始皇这样做的目的,一是防止豪族参与当地遗民叛乱,二是让豪族处于自己的近距离监控之下,三是剥夺豪族既有财富归国家所有,削弱其势力,并让他们为发展秦地大本营经济提供智力和体力上的支持。

老卓氏夫妻率家小上路了,昔日的财富被洗白成了一只手推车、少许家什和基本盘缠。老卓氏被划定的迁居地是巴蜀。一同上路的还有其他富族。《史记》称这些移民为“迁虏”,由此看出,他们一路上是“享受”俘虏待遇被强制迁徙的。

蜀卓氏之先,赵人也,用铁冶富。秦破赵,迁卓氏。卓氏见虏略,独夫妻推辇,行诣迁处。诸迁虏少有余财,争与吏,求近处,处葭萌。

老卓氏手推车上装着全家人可怜的家什,一家人前拉后推,被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和押解官吏的皮鞭折腾得汗流浃背,狼狈不堪。

那时,四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蛮荒着,尚待开发,沿途环境让“迁虏”们越走越心凉。于是,一些“迁虏”纷纷拿出自己有限的余财去贿赂押送他们的官吏,希望能把自己就近安置在看来比较发达、尚能被他们接受的地区——葭萌县(故址在今广元市元坝区)境内。

《史记?货殖列传》第六十九有载:“蜀卓氏之先,赵人也,用铁冶富。秦破赵,迁卓氏。卓氏见虏略,独夫妻推辇,行诣迁处。诸迁虏少有余财,争与吏,求近处,处葭萌。”

但老卓氏不愿这样做。他不是没有或舍不得掏贿赂——他是另有去处和打算。夜半,他对妻子说:“此地狭薄。吾闻汶山之下,沃野,下有蹲鸱,至死不饥。民工于市,易贾。”(《史记》)同行者虽怀疑他宁愿去更远的临邛一定蕴藏有什么商业秘密,但无奈双脚已不再听使唤了。

蜀道到底有多难?在这之前的公元前238年的迁川人群中,有一个被嬴政罢职流放的人走着走着就自杀了。这个人就是商人出身、后贵为秦相国的吕不韦。这个把政治当生意做,一不小心破产后的冒险家,最终还是选择了一个商人不成功便成仁的决绝之路。

隔行如隔山,不熟的生意不做——老卓氏对此商规深信不疑。把目的地和兴族之地锁定临邛,其实是因为他把自己的生意锁定为冶铁了。

临邛为什么适宜冶铁?对此,老卓氏虽未遣人作过前期的采点调研,但已从各种渠道知悉了相关信息。

首先,临邛冶铁原料资源富集。境内黏土层中有大量“大如蒜子”的卵石状菱铁矿石,有原始森林变生的燃料——木炭。“邛州出铁,烹炼利用木炭,皆用牛车载以入城,余亲见之”。(陆游《老学庵笔记》)还有取之不尽的石灰石熔剂和黏土耐火材料。

其次,临邛人力资源丰饶低廉。临邛挨邻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区,有大量青壮适宜繁重的冶铁生产。这些青壮不仅廉价,且包吃的成本亦很

低——当地有大量的“大竽”等野生食物可用来饱肚。

再者,临邛商业口岸尚佳。秦灭巴蜀后,首先在蜀地成都、郫县和临邛筑了城池。城池坚而大,店肆林立,“(张)仪与(张)若城成都,周回十二里,高七丈;郫城周回七里,高六丈;临邛城周回六里,高五丈。造作下仓,上皆有屋,而置观楼射兰”。[sic](《华阳国志》)那时,民间的南方丝绸之路已开通,而临邛正处于这条黄金商道上。有城池及交通枢纽,就有了广袤的市场。卓氏牌铁器产品,不仅占尽巴蜀闹市,畅销于附近的少数民族地区,而且远销云贵边陲一带和南洋诸国,临邛的“蜀刀”更是驰名全国——这是后话。

临邛的这些条件岂是狭薄的葭萌可媲的?老卓氏夫妇若是没有一点吃苦耐劳、勇往直前的劲头,恐怕就很难有日后的风光以及后人卓王孙在历史上的赫赫商名了。

《史记?货殖列传》对卓氏一族从公元前228年秦破赵迁川至汉武帝200余年来发展的业绩作出了如此描述:“致之临邛,大喜,即铁山鼓铸,运筹策,倾滇蜀之民,富至僮千人。田池射猎之乐,拟于人君。”这是说,老卓氏一见到临邛实情比自己想象的还要好,禁不住大喜过望。落脚后,卓家人一代一代重视科学发展,采用先进的鼓风冶炼技术,同时大抓市场营销策划,产品在蜀滇一带几近垄断的程度。到卓王孙时事业达到巅峰,冶铁工场突破劳工逾千人的规模。其田园水池游猎之乐的耍家作态,就是与时任皇帝相比,也在伯仲之间。

事实证明,老卓氏选择临邛、选择冶铁是英明的、正确的。

今邛崃尚存冶铁遗址有4处。笔者到其中的平乐镇禹王社区“铁屎坝”和附近骑龙山城皇岗南丝路段考察过,至今还能随手可拾炼铁遗留下来的炉渣疙瘩,土中也时常还能刨出一些粗劣的块状生铁——此与古籍印照,足以说明当时此地的铁炉子何其多,蜀卓氏炼铁生意是何等的红火。如今,在游人如织的平乐古镇老街,一王姓人家还开着一个百年铁匠铺。铺子里常年风箱呼呼,炉火熊熊,铁锤叮当,火星四溅。

其实,卓家后来的生意做到了富可敌国的地步,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国家手段的介入。“有古石山,有石矿,大如蒜子,火烧合之,成流支铁,甚刚,因置铁官,有铁祖庙祠。汉文帝时,以铁铜赐侍郎邓通,通假民卓王孙,岁取千匹;故王孙赀累巨万,邓通钱亦尽天下。”(《华阳国志?蜀志》)

汉文帝刘恒的身边有一位面首(男宠),叫邓通。此人是临邛南面、岷江边上的“蜀郡南安”(今乐山市犍为县)人。由于汉文帝的一

个飞天梦,他还不知咋回事就从皇宫里专司掌管行船的黄头郎一职,坐直升机似的一下到了上大夫显位。又由于为汉文帝吮痈舐痔让汉文帝舒服和感动得不行,汉文帝便在说了“朕就是掌管天下富贵的人,一个算命的人说邓通会穷得饿死算个屁,朕这就给他永远用不完的钱”。一番话后,把临邛境内的一座铜山、一座铁山赏赐与邓通铸造铜币铁币。一说铁山在临邛,铜山却在今荥经县北30里处。

作为国家公务员的邓通领到皇帝颁发的《开采许可证》《造钱许可证》和《工商执照》后,把高兴暂时藏在心里,开始积极投入对权力寻租的合法工作中——冶炼企业家很多,他在寻找、比较一个有实力、稳当、能让他获得最大利益的下家。临邛卓氏得知这一商业情报后,施以种种手段打通关节,终于获得邓通的信任和欢心。邓通即把铜、铁两山交给乡党卓氏使用开采,自己当个跷脚老板——每年收取1000匹布作为租金。

至此,中国历史上第一家甚至是唯一一家民营的国家造币厂诞生了。

拼命挣钱的如何能跟拼命造钱的相比?短短几年,卓家财富疯狂飙升,“赀累巨万,邓通钱亦尽天下”——王立群教授在央视《百家讲坛》所言“卓文君父亲是全国首富”终于实现。少年卓王孙应该介入了造币工作,并在其中乐不思“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