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世界上最美的哲学课
138500000015

第15章

第十四章 立足当下,发现未知的幸福

我们拥有的和唯一可能失去的只有现在

即使你能活三千年,活三万年,还是要记住:任何人失去的不是别的生活,而是他现在所过的生活;任何人所过的也不是别的生活,而是他现在失去的生活。生命的长短没有什么区别。现在对于所有人都是一样的,失去的对所有人来说也都是一样的。所谓的丧失只是一个单纯的片刻。因为一个人不可能丧失过去或未来,这些都不是他现在拥有的,一个人没有的东西,有什么人能从他那里夺走呢?这样你就必须把这两件事牢记在心:一是所有的事物都是同根同源的,都是循环往复的,一个人是在一百年还是在两千年或是更无限的时间里看到同样的事物,这对他都是一回事;二是生命最长者和濒临死亡者失去的是同样的东西。因为,唯一能从一个人那里夺走的只是现在。事实上,一个人只拥有现在,他不可能丧失一件他并不拥有的东西。

人的灵魂的确是可以摧残自身的。第一,在它变成宇宙的一个肿块或者是变成一个赘生物的时候,灵魂就会摧残自身。因为,为发生的事情烦恼就是使我们自己脱离本性,所有别的事物的本性都包含在这一本性的某一部分之中。第二,灵魂摧残自身是在它被什么人排斥或者是怀着恶意攻击的时候,那些愤怒的人的灵魂就会摧残自身。第三,灵魂摧残自身是在它被快乐或痛苦压倒的时候。第四,灵魂摧残自身是在它扮演一个角色,而言行不真诚的时候。第五,灵魂会摧残自身是在它让自己的行动漫无目的,或者是不加考虑和不辨真相地做事的时候,因为最小的事情只有在参照一个目标来做才是对的,而对于有理性的动物来说,其目的就是遵循理性以及神圣的城邦和政府的法律。

——[古罗马]马可?奥勒留

哲思录:

在长短不一的生命中,每个人失去的都是他现在的生活,他现在过的生活也就是他失去的生活。因为要想让一个人失去某样东西,首先他必须拥有这样东西,如果没有,那失去就无从谈起,而一个人拥有的只是现在的生活,所以他只能失去现在的生活。利用目前所拥有的,遵循理性的思维,按照自己的本性,做好属于自己的事情。

安住当下

佛陀是一个快乐的人,他很有能力欣赏一个优美的清晨或一杯澄清的水。一次,他与阿难站在灵鹫峰上,指着下面的稻田,说:“阿难,稻子熟了的时候,这些稻田多美啊。我们把出家人的长袍设计成这种图案吧!”另外还有一次,路过毗舍离城时,佛陀说:“阿难,毗舍离多美啊!”又有一次,摩诃男国王请佛陀和他的比丘们吃饭时,佛陀作了如下评论:“摩诃男供养了我们最好的斋饭。”可见佛陀对饭食的质量有清醒的认识。

我曾遇见某些出家人不敢讲他们吃的东西味道很好。一次在泰国,有人供养我香美的大米和芒果。我很喜欢吃,于是告诉主人:“好香啊!”我注意到泰国出家人没有人这样说,但是我认为,只要你认识到事物无常的本性,享受你周围或内在的事物是没有什么妨害的。你渴了的时候,享受一杯水又有什么错?事实上,为了能够真正地品味它,你必须安住于当下。

一朵花凋谢时,我们不会哭。我们已知道它是无常的。如果我们练习对无常的本性保持觉照,我们就可以少受些痛苦,多享受些生活。如果我们知道事物是无常的,我们当下就会珍惜它们。我们知道我们所热爱的人具有无常性,所以我们现在就要尽最大努力使他们活得幸福。无常不是消极的。一些佛教徒以为我们不应该喜欢任何东西,因为一切事物都是无常的。他们认为解脱就是摆脱一切,因而不应该喜欢任何东西。但是,当我们把鲜花供养给佛陀的时候,我相信佛陀看到了花的美丽并且深深地欣赏它们。看来阿栗叉没有能够将享受身心的良好状态和沉溺于感官欲乐区别开来。

——[越南]一行禅师

哲思录:

世事无常,我们谁也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当我们正在幻想和追寻着不知道明天是否能够得到的东西时,往往会忘却安住在当下的幸福。人不能同时踏入同一条河流,每个时刻的感受是不同的。很多美好的东西,错过一秒,也就错过了一生。既然世事无常,我们就应当活在当下,珍惜当下的幸福和快乐,不要等到错过了才扼腕叹息。

准备生活是一种邪念

“现在我可以暂时,不去做该做的和良知所要求的事,因为我‘还没准备好,”人往往这样对自己说,“这下我准备好了,该是开始完全按我的良知生活的时候了。”

这种论调的谬误就在于,人放弃现在的、唯一有实际意义的生活,而把它寄托于未来,而那未来并不是属于他的。

为了不堕入这种邪念之中,人应当明白和记住,他没有时间去筹备,他必须在他存在的此刻以最佳的方式生活,他所需要的完善只是爱心的完善,而这种完善只在现在之中得以实现。因此,人不得放弃,而必须在每时每刻尽全力生活,以完成他降临世上所肩负的、唯一能赋予他真正幸福的使命。人在生活中必须懂得,每时每刻他都可能会被剥夺完成这个使命的机会。

“等我长大了,我会做的。”“等我上完学,等我结了婚,我会那样生活的。”“等我有了孩子,等我给儿子成了家,或者等我发了财,或者等我搬了家,或者等我上了年纪,我会那样安排好的。”

无论孩子、成人还是老人,都这么说,而谁也不知道,他是否能活过今天。当想到这些事的时候,我们无法知道,我们是否有机会来做,死亡是否会打断我们。

唯有一件事,死亡无法打断那就是,在我们还活着的每时每刻,我们都在遵循着上帝的旨意一—爱他人。

我们常常想,并对别人说:“在我目前所处的情况下,我不能做所有该做的事。”这种想法是何等荒唐!那包含着全部生活意义的内心劳动,每时每刻都是可能的。不管你是在监狱里,还是生了病,不管你失去了什么外在的行动能力,不管你受到了什么样的欺侮和折磨,你的内心生活都在你的掌握之中。你可以在思想上谴责、非议、妒忌、憎恨他人,你也可以在思想中克制这些情感,而代之以善良的意愿。由此可见,你生活中的每一分钟都是属于你的,任何人也无法从你手中把它们抢走。

当我说“这件事我做不成”的时候,这种表述是不对的。我只能说,以前我没做成这件事。同样可以说,在现在的每时每刻我都能自行完成任何我想做的事,这一点我确信不疑。人懂得这一点是有益的。

意识到自己不舒服,想方设法解除病痛,更主要的是认为,我现在不舒服,所以不能做事,等我病好了,那时再做,所有这些想法都是莫大的邪念。其实这就等于说:我不想要给我的东西,而想要那没有的东西。你永远都应该为此刻所拥有的而高兴,永远都可以尽你所有的(即所有的力量)去做可以做的事。

——[俄国]列夫?托尔斯泰

哲思录:

我们总是会想:“等我……的时候,我再……”但是,正如赫拉克利特所说:“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万事万物在每一瞬间都在发生着变化,谁又知道未来是什么样子,会发生什么变化?也许明天我们不小心就死了,这种可能性也不是没有。所以,我们应该把每一天都当做最后一天来过,在此刻以最佳的方式生活,不要给自己留下太多的遗憾和惆怅。

明白现在生命意义的人,不存在对死后生命的疑虑

我们对于未来生命的想法是混乱的,我们常常问自己:死后将是什么样子?其实这是无须考虑的,原因是,生命与未来是一对矛盾:生命只存在于现在之中。我们觉得,生命是存在过和将会有的,实际上生命只是现存的。应当解决的不是有关未来的问题,而是现在、此刻该如何生活。

对于肉体的生命我们总是不知底细,因为肉体的生命都是在时间中度过的,而我们不可能预知未来。但在灵魂生命的领域里,我们是无所不知的,因为对于灵魂生命来说没有未来。在我们的生命由肉体向灵魂过渡的过程中,在我们着眼于现在而生活的时候,我们对生命的疑问就会逐步减少。

我们生活中最主要的问题在于,在生命中注定的短暂时光中,是做那赋予我们生命者希望我们做的事,还是做我们自己的事?

为了以最佳的方式度过一生,应当记住,人的一生只存在于现在之中,在现在的每时每刻都要以最佳的方式完成自己的一举一动。

你感觉不好,于是你以为,这是因为你没能按你所希望的那样生活,假如你的生活换一种方式,你也许很轻松地去完成你认为应当做的事。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你拥有一切你所希望的东西。在生命中的每一刻,你都能做成你本来能做成的最完美的事。

在生活中,在现在的生活中,最好的莫过于现有的。渴求现有以外的东西就是亵渎。

那些在将来才能完结的、重要的、伟大的事都不是现在的事,都不是为上帝而完成的事。如果你相信上帝,就会相信生活只属于现在,你就会去做那些只有现在能彻底结束的事。

最紧密地靠近上帝就是最大限度地着眼于现在,相反,越是被过去和未来所牵累,越是远离上帝。

Mementomori,不忘死亡是一句至理名言。假如我们能够记住我们将不可避免地死去,我们的生活或许会发生彻底的转变。如果一个人知道,他半个小时之后死去,那么在这半小时之内他绝不会去做无聊的事,更不用说去做坏事。如果是半个世纪呢?这也许是使你离死亡很远的时间,但它与半小时有什么不同吗?

——[俄国]托尔斯泰

哲思录:

我们畏惧死亡,寄希望于来生。可是有来生么?今生为什么不对自己好一些呢?为什么不珍惜当下可以珍惜的幸福呢?对于明白现在生命意义的人来说,不存在对死后的疑虑,因为每一个活着的瞬间都是最好的瞬间,只有它才是属于自己的,是自己可以掌控和拥有的。

真正的生活只存在于现在之中

我们生而具有记忆过去和设想未来的能力,只是为了按照这两方面的想象,正确地决定现在的行为方式,绝不是为了惋惜过去和准备未来。

我们之所以过去而痛苦,为未来而败坏自己,原因是很少为现在而操劳。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的尚不存在,存在的只有现在。

“既可活到天黑,也可与世长存”,也就是说,在生活中仿佛每一分钟都会成为生活的最后一刻,你只能来得及做最重要的事,从另一个角度说,就是在生活中仿佛你把你所做的事无限地做下去。

时间在我们之后,时间在我们之前,在我们存在的时候不存在时间。一旦你更多地想到过去有过的和未来将有的,你便失去了最重要的——现在真正的生活。

——[俄国]列夫?托尔斯泰

哲思录:

人只生活在现在的瞬间之中。其他的一切,或者已经过去,或者不知是否出现。我们未来的状态相对于我们今天的状态来说,永远都是一个幻想。重要的不是生命的长度,而是生命的深度。问题不在于生命的延续,而在于生存的价值。

如何看待“只在乎曾经拥有”

电视上曾经流行一句广告词:“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这句话似乎给人很乐观的感觉,其实暗藏了灰暗的一面,那就是成为“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享乐主义,是非常不负责任的心态。

从正面来看,天长地久是一般人的希望,也是古老的哲学思想,认为天与地是有始无终的、是永恒常住的,却不知道天地本身也是无常的。“天”原是非常抽象的,乃是形式上的存在,若就有形而具体的天体来说,太空中的银河、星辰就是天;一般人所接触到的天,则是指自然界的现象,例如寒、热、冷、暖、阴、晴等,是天气的常态。但是春夏秋冬在变化,风云雨露也在变动,这就是无常。天在变,地也在变,所谓沧海变桑田、桑田变沧海,高山变大海、大海变高山。既然天地万物都不断在变,天长地久的期望,根本是不存在的。

那么,暂时能拥有的究竟是什么?通常人们想到的是美眷、儿孙、物质、财富、名位、权势,以这些来代表幸福快乐与成功。但是,拥有了这些东西,也会产生变化,拥有一段时间之后也会消失。此外,所拥有的东西,不见得都是美好的,譬如,台风正在侵袭的时候,你可以说拥有一个台风;正在地震的时候,可以说拥有一场地震,因此,拥有也可能是苦难。

前一阵子有人告诉我,他很庆幸在去年捐款给我们法鼓山,假如当时未把那笔钱捐出来,现在也不是他的,因为他的股票都在最近一年内赔光了。他曾经拥有很多钱,捐出的当时,虽然少了些资产,但是,内心却有了满足与欢喜。因此做这件好事,并没有让他失去什么。所以说,物质只能暂时拥有,而精神上的拥有则可以保持长久。

很多人在当了官之后来找我,我经常跟他们说,当官之后要多制定便民政策,官位的变动是很快的,但是你所做的好事,会留下来惠及后代。事实上不论是当官、做生意,只要在你的职务上留下功绩,纵使职位会随环境变动,但是你对这个社会的帮助、贡献、成长,却可以流传长远。抱持这种观念,人们就不会产生“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想法了。 ——圣严法师

哲思录:

万事万物都是变幻无常的,期望天长地久的不变只会失望,所以我们要活在当下,但是也不能走极端“只在乎曾经拥有”,这是一种非常不负责任的态度,吃了上顿就不管下顿。物质只能暂时拥有,精神上的拥有却可以保持长久,你对这个世界的贡献也可以流传长远。谁也无法预知未来,但是也得为未来的细水长流做一个长远的打算,为未来保留一点温暖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