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成语故事(贞)
1430800000007

第7章 G

干戈化玉帛

[释义]干戈:古代的兵器,指战争。玉帛:玉器和丝制品,古代渚侯会盟时带的礼物,指和好。比喻双方停止战争,恢复和平。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十五年》

[例句]只要双方有诚意,就可以干戈化玉帛,解决好两国间长达数年的争端。

[故事]春秋时期,各国纷争。但也有以和亲的方式增加两国之间友谊的。

秦国国君秦穆公娶了晋献公的女儿为妻,两国关系十分融冶,一时间,你来我往,友谊深厚。

但晋献公得重病而死,晋国发生内乱。各种势力纷纷扶植各自的主人争夺王位。晋献公的儿子晋惠公在秦穆公的帮助下登上王位,并且平定了内乱。不久,晋国国内又发生百年末遇的旱灾,秦穆公派官员押送粮草到晋国,帮晋惠公渡过难关。按理说,晋惠公应该知恩图报,珍惜这不易的友谊。但晋惠公却认为秦穆公这样做完全是应该的。

有一年,秦国遭受了大灾。百姓饿死的很多,秦穆公遣人去晋国借粮食,晋惠公不仅不给,还大加讽刺秦穆公。而且把原来答应送给秦国的城池和土地,也赖掉不给。秦穆公一气之下,派大将率军攻打晋国。

晋国的军队哪里是强大的秦国军队的对手,被秦军打得溃不成军,晋惠公仓皇逃往韩地,秦兵追到韩地。最终,晋惠公被俘,并准备带回秦国都城。

秦穆公的夫人穆姬昕说哥哥晋惠公被俘,认为晋惠公忘恩负义,现在又成了俘虏,是她极大的耻辱。于是,她领着几个儿女,登上了一座推满柴草的高台。并命令仆人穿上丧服迎接秦穆公,让他们传话给秦穆公: “上天降下了灾难,使得秦晋两国国君不得用玉帛为礼,而是大动干戈。我坚决不见作了俘虏的晋惠公,如果大王一意孤行,那我就自焚而死。”

秦穆公无奈,只得将晋惠公安置在城外。后来,两国讲和,秦晋两国终于干戈化玉帛了。

感激涕零

[释义]涕:限泪;零:落下。感激得流下眼泪。形容非常感激。现多含讽刺意味。

[出处]唐·刘禹锡《平蔡州》

[同义]感恩戴德感激不尽

[例句]对于白衣天使的精心医治,被治愈的非典病人真是感激涕零。

[故事]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从此之后朝廷的政治越来越黑暗,奸臣当道,地方上藩镇割据,各自为政,不听朝廷的指挥。

公元814年,淮西节度使吴少阴死了,他的儿子吴元济因为没能继承父亲的职位,心中极度不满,找了一个机会便发动了叛乱。唐宪宗曾多次派兵讨伐吴元济,但都没有成功。

公元816年,宰相裴度亲自督师去讨伐吴元济,而大将孪愬却并不急于出兵,他知道自己军队的战斗力还不够强大,如果冒跹出兵,失败的可能性非常大,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一举歼灭吴元济,他先是花大力气整顿自己的军队使自己将士的士气和战斗力都大大的提高了。半年之后,李愬才率军讨伐吴元济,并打了几个胜仗,但他并没有被几次胜利冲昏了头脑,就忘乎所以,仍然小心谨慎地用兵,他俘虏了吴元济手下战将李佑,不顾手下将士的反对,对李佑以礼相待,诚恳地劝他弃暗投明,李佑被其诚心感动,投降了他。

事实证明,正是由于李佑的帮助,李想才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李佑向李想献计,让他趁着蔡州城守备虚弱,一举攻进吴元济老巢,李愬采纳了李佑的计策,在一天夜里,亲自率领骑兵冒雪突袭了蔡州城,活捉了吴元济,终于平定了叛乱。

诗人刘禹锡是一个忧国忧民的人,他虽然一直得不到朝廷重用,却心系国家黎民,当他听说吴元济的叛乱被平定的消息后,抑制不住自己喜悦的心情,连写了三首诗表示庆贺。其中一首写道:老人们在经历了这么多年的战乱,受尽苦楚后,对平叛的将士们感澈得流下了热泪。

备得其所

[释义]所:处所、位置。比喻人和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排,大家都很满意。

[出处]汉·班固《汉书·东方朔传》

[同义]各如其愿

[例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经济一定会得到长足的发展,使全社会都能各得其所。

[故事]汉武帝的妹妹隆虑公主,不幸得了重病。她知道自己活不了多长时间了,就要求晋见汉武帝。

见到了汉武帝后,隆虑公主说: “陛下,我已经活不了多久了,可是我不放心昭平君啊!”武帝点头表示理解。昭平君是隆虑公主很晚才生的一个儿子,也是汉武帝的女婿。他依仗自己是皇亲国戚,为非作歹,欺压百姓。隆虑公主担心自己死后,昭平君会更加为所欲为。为了保全儿子的性命,她向武帝请求说:“我现在以一千万黄金和一千万铜钱预赎昭平君死罪,请陛下无论如何答应我。”武帝眼见自己的妹妹就要去世了,心中悲伤,就点头答应了。

不久,隆虑公主死了,昭平君得知母亲已为他赎免了一次死菲以后,更加放纵了。一次,他因洒后杀人而被捕入狱。

朝廷的很多大臣都说: “公主早已替他赎了死罪,陛下就赦免他吧!”

武帝却说: “法令是必须遵守的,如果因为我的亲属而破坏法令,岂不失信于民?”于是他狠了狠心,下令处死了昭平君。

命令下达后,武帝想起死去的妹妹,心里很难过,禁不住流下了眼泪,左右的大臣也觉得悲哀,气氛显得十分压抑。

这时,东方朔却上前向武帝祝酒说: “圣贤的帝王执政,赏功不避仇敌,罚罪不论骨肉。如今,陛下这两点都做到了,四海之内的老百姓就会各得其所,天下也太平富足了。”

当天夜里,武帝召东方朔进宫,对他说: “说话要看时机,今天那样的场面,你怎么能随意上前祝酒呢?”东方朔答道:

“极度的欢乐和忧伤都是有害的,我今天当众敬酒,正是宣扬陛下的公正,节制陛下的哀愁!”

武帝听了东方朔的一番话,觉得很有道理,就传令赐给他锦缎马匹。

刮目相看

[释义]刮目:擦眼睛,指改变旧的看法。比喻改变旧的看法,用新的限光来看待。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同义]另眼相看

[例句]小亮近来学习非常刻苦,进步很大,期末考试获得了第一名,真是令人刮目相看。

[故事]吕蒙,字子明,是三国时期孙权手下的一位著名将领。他年幼之时,家境极其贫圃,根本没有读过什么书。后来,他入伍来到了军队,由于经常领兵打仗,也没有时间去读书。尽管在战斗中他作战英勇,屡建奇功,而受到孙权赏识。但由于他文化水平太低,因此常受到一些大官员的轻视。

吴王孙权曾劝吕蒙要好好读书,可是吕蒙却说:

“军队里事情太多了,每天忙都忙不过来,哪有什么时间读书。”

“我难道要你精研经书去当博士吗?但是基市知识总得具备啊!你说事情多,比起我来又如何呢?你为什么不能抓紧时间自学呢?”孙权说。

接着,孙市又谈了自己读书的收益,又举了汉光武帝即使在兵马忙乱中,也不忘学习,经常手不释卷;曹操也自称老而好学的吕蒙听了孙权这一番话,很受感动,从此认真读书,孜孜不倦。

不久,他读的书超过了一般的读书人。一次,鲁肃奉命去陆口镇守,路过吕蒙营寨。鲁肃是不大瞧得起吕蒙的。经别人劝说,鲁肃为了表示礼貌,才去拜访吕蒙。吕蒙热情招待他,并问他去陆口和蜀将关羽相邻,打算怎样既联合他,又警惕他。鲁肃满不在乎,随口应答:

“没有考虑过,到时候看着办。”吕蒙严肃地批评了鲁肃,不应该如此轻敌。他还献了五条计策,当时就给鲁肃过目。鲁肃顿时改变了态度,抚摩着他的背,亲切地说:

“我一直认为你能武不能文,现在看来,你学识如此渊博,已经不是以前的没有学识的粗人了!”

吕蒙笑道: “士别三日,就应当刮目相看啊!”

从此,鲁肃和吕蒙成了好朋友,后来鲁肃临终,还推荐吕蒙继任为大都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