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飞蛾扑火
[释义]像飞蛾自动扑火一样。比喻自寻死路、自取灭亡。
也比喻不惜生命地奔赴所向往的目标。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
[同义]扑火之蛾自取灭亡
[例句]这个犯罪分子自以为是,不想此举简直就是飞蛾扑火。
[故事]打虎英雄武松,因杀死了毒死哥哥武大郎的西门庆与潘金莲,被充军发配到孟州牢城。武松不仅武艺高强,而且胆大心细。
这次武松和两个押送他的官差顺着官道一路直奔孟州城而去。天气酷热,三人又饥饿难忍,恰见一酒店。便来到门前有棵大槐树的十字坡酒店歇脚喝酒。开店的孙二娘见武松包裹沉甸甸的,以为有很多金银,顿生歹意,设计要用蒙汗药蒙倒三人,夺取财物,肢解人身做人肉包子。
武松见孙二娘的眼睛贼溜溜地盯着自己的包裹,便知道这是个黑心店,但却假装不知,说道: “江湖上人讲, ‘大树十字坡,客人谁敢那里过?肥的切做包子馅,瘦的却去把河填。…孙二娘心中一惊,但仍然满脸堆笑,连称没这回事,肉馅都是牛肉馅。武松又问:“这包子馅里可否有毛发?你相公怎不在家?”孙二娘一一作答。
孙二娘回到厨房,一声冷笑想:“这贼配军却来作死,倒来作弄老娘!正是‘灯蛾扑火,惹焰烧身。’”于是,孙二娘吩咐店小二在美酒中放了烈性蒙汗药,把热好的酒倒成三大碗,分别端给武松和两位公差。两位公差迫不及待地喝了下去,武松料定有蒙药,便假装喝下,趁要肉的时机,把药酒倒在桌底。两位公差在不知不觉中迷倒,武松也假装蒙倒。
孙二娘大笑着走进酒店,吩咐店小二把三个人抬到后厨房,捆绑上准备杀掉。店小二抬完两位公差,却怎么也抬不动武松。孙二娘见势,便帮忙抬武松。武松趁势把孙二娘擒住,正欲杀死孙二娘时,孙二娘文夫张青赶入,问明情况,方知是鼎鼎有名的打虎英雄武松,连忙拜见,三人相见恨晚,遂结为好友。
“灯娥扑火”一词,现在一般用为“飞蛾扑火”。
)2.分道扬镳
[释义]镰:马嚼子:扬镰:驱马向前。分走不同的路,指因志趣、目标不同而各走各的路。
[出处]唐·李延寿《北史·魏诸宗室·河间公齐传》
[同义]各奔前程各从其志
[反义]志同道台
[例句]他们从小就十分要好,但由于信仰的不同,现在已经分道扬镰了。
[故事]南北朝时期,北魏的元齐屡建功勋,深受朝廷赏识,被封为河间公。
元齐有一个儿子叫元志。他聪明过人,很有文才,被孝文帝任命为洛阳令。
不久以后,孝文帝采纳了御史中尉李彪的建议,把都城从山西平城迁到洛阳。这祥一来,元志这位“洛阳令”就成了“京兆尹”。
元志恃才自傲,对朝廷中一些学问不高的达官贵族往往表示轻视。
有一次,元志外出游玩,正巧御史李彪的马车从对面飞驶而来。按理说,元志的官职比李彪官职小,应该给孪彪让路。但元志一向瞧不起李彪,偏不给他让路。李彪见元志如此目中无人,十分气愤,当众责问他说:“我是堂堂御史,官职比你大多了,你为什么不给我让路?”
哪知,元志并不买李彪的账,反而振振有词地说:“我是洛阳的最高长官,凡是住在洛阳的人,不管是谁,都编在我的户籍本里。在我眼中,你不过是洛阳的一个住户而已,哪有地方官绐住户让路的道理。”
双方争持不下,最后一起来到孝文帝那里评理。孝文帝听了他们的陈词,见他们二人都是自己的近臣,不好评判是非,只好说: “洛阳是我们的国都,你们双方各有职责,自然应该把路分开,各走各的。从今以后,你们就分道扬镰吧。”
)3.风马牛不相及
[释义]风:兽类雌雄相诱;及:碰到。牛、马不同类,即使发情追逐,也到不了一起。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四年》
[例句]他说的事跟你说的事风马牛不相及,怎么能相提并论呢?
[故事]春秋时期,齐国在齐桓公的治理下国力日益强大,曾一度成为霸主。鲁国、宋国、卫国等小国都依附齐国,只有楚国距离齐国既很遥远,又是一个大国,所以没有向齐国臣服。对此齐桓公很不满,便决定联台其他国家去讨伐楚国。
楚国国君听到这个消息,非常担心,急忙派使者去和齐桓公谈判,使者对桓公说:“您的齐国在北方,我们楚国在南方,两国之间的距离是如此的遥远,即使是公马、母马、公牛、母牛发情时相互追逐、狂奔,跑得再快再远都不能越过边境。可是齐军却要来占领楚国的土地,究竟为了什么呢?”
齐国相国管仲说:“我们是以周天子名义亲讨伐楚国的,以前召康公就曾授予我们先君大公市又力,准许他征伐那些轻视周天子的诸侯。现在你们楚国根本就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连天子祭祀用的包茅,你们也连续几年都不进贡了,我们因此才要向楚国兴师问罪。”
楚国使臣畏惧齐国的势力,慌忙解释说:“我们没有如期的向天子进贡,是我们楚国的罪过,从此我们一定会改过,每年都会及时去朝拜天子,奉献贡品,请齐国不要发兵了吧!”
齐国只是想借着周天子的名义讨伐楚国,实际上是为了自己能够称王称霸,让天下诸侯都臣服自己,所以不同意楚国的请求。楚国也是个大国,很有实力,见到齐国这么欺负自己便决定不向齐国屈服,用武力抵御齐国,就这样,双方一直僵持不下。最后,齐桓公见楚国威武不屈,耗下去也不是办法,只好同意订立盟约。
)4.釜底抽薪
[释义]釜:锅;薪:紫草。从锅底下抽出紫草。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出处]北齐·魏收《为侯景叛移梁朝文》
[同义]抽薪止沸
[反义]扬汤止沸
[例句]要解决吸毒这个问题,应釜底抽薪,彻底消灭毒品的种植和加工。
[故事]公元534年,北魏分裂成东魏和西魏,东魏的实权掌握在丞相高欢手中,高欢手下有一员大将名叫侯景,高欢对他很器重。有一次侯景向高欢请求,允许他带3万人马去进攻梁朝,他将把梁武帝萧衍生擒活捉。高欢给了他10万军队,让他镇守河南。
侯景在去河南前,私下对高欢说:“为防止奸人诈骗,请您在写给我的信中点上小点,用以区别真伪。”然后侯景才去上任。
高欢的儿子高澄与侯景有仇,后来高欢得了重病,将要死了。高澄就想在父亲死之前夺回侯景的兵权,于是他便用高欢的名义写信召侯景回来。侯景接到信后,发现上面没有小点,就怀疑有人要害他,所以找了个借口不回朝。第二年,高欢病死,侯景知道高澄一定不会放过自己,便下决心反叛东魏。他先是投降了西魏,将河南13个州的土地献给了西魏,但自己仍把持着军市又。
面对侯景的公然反叛,高澄派出了慕容绍宗率军去攻打他,同时,又命中书侍郎魏收写了一篇谴责侯景反叛的文告,到处张贴。
面对慕容绍宗大军的逼进和舆论的压力,侯景走投无路,只得又投降了梁武帝,梁武帝立即派兵来支援他。
高澄见梁武帝援助侯景,就又命魏收写了一篇《为侯景叛移梁朝文》。文中写道:“梁朝如果放弃援助侯景,就好像‘抽薪止沸’一样从根本上解决了问题。”但梁武帝并不理会,仍然出兵帮助侯景。
后来,慕容绍宗打败了前来支援侯景的梁军,不久又把侯景的军队击溃,侯景只带了少数的残兵败将投奔了梁朝。
第二年,侯景又叛变了梁朝,攻破了梁都健康,梁武帝又是气愤又是悔恨,不久便病死了。侯景自立为帝,但很快就被他的部下杀死。
)5.覆水难收
[释义]覆:翻倒。泼出去的水难以收回。比喻事情已成定局,无法挽回。
[出处]宋·王楙《野客丛书》
[同义]市已成舟
[反义]破镜重圆
[例句]老丈人称嫁出去的姑娘是泼出去的水,覆水难收,她的事和自己无关。
[故事]姜尚,姜子牙,商朝末年吕地人,他辅佐周文王、周武王推翻了残暴的商纣王,成为了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
姜子牙足智多谋,有过人的才能,但他在商朝却不受重用,加上他对纣王统治非常不满就隐居到渭水河边一个比较偏僻的地方。为了使自己得到姬昌(周文王)的重用,他每天到小河边钓鱼,却用不挂鱼饵的直钩,所以后人都说: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姜子牙整天钓鱼,不顾家里,他的妻子马氏对此非常不满。开始的时候只是整天地咒骂他,后来发展到吵着嚷着要和他离婚。姜子牙便劝她说: “现在我虽然很穷,可是总有一天我会有施展抱负的机会,那时候我们便会得到富贵。”马氏一点也听不进去,还嘲讽他说:“等你富贵?别作梦了。”见马氏如此坚决,姜子牙只好说:“等到我富贵的时候,你可不要后悔。”马氏冷笑着说道: “你放心,我绝对不会后悔。”姜子牙看到事情已没有挽回的余地,就让马氏离开了。
事过不久,周文王发现了姜子牙的才能,亲自把他请回自己的王宫,对他非常信任,并委以重任。姜子牙得到了施展才能的机会,他帮助周文王治理他的封地;文王死后,他又帮助周武王联合各诸侯攻灭了商朝,建立了周朝。
此时的姜子牙已今非昔比,作为西周开国的功臣,他又有财富又有地位,而且受到万民的爱戴和景仰。马氏却仍过着贫困的生活。她开始后悔当初离开了他,便找到了姜子牙请求与他恢复夫妻关系。姜子牙早就认清了马氏嫌贫爱富的丑恶面目,现在见她又来找自己,就把一盆水泼到地上说:“你把这些水收起来,我们就恢复夫妻关系。”马氏赶紧趴在地上收水,但却弄了满手污泥。于是姜子牙说道:“你已经离我而去,就好比倒在地上的水,再也收不回来,我们也不可能再复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