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东晋佛教思想与文学研究
1435700000039

第39章 后记

博士毕业后,我进入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在此期间,得到了合作导师许嘉璐先生、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朱小健教授在学术、工作上的指导和支持,使我能在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和谐、向上、自由的学术氛围中修改删定博士论文。

论文能够顺利出版是一件十分幸运的事,我衷心感恩资助博士论文出版事业的香港圆玄学院,感恩《儒道释博士论文丛书》编委会。在此,首先感谢《儒道释博士论文丛书》执行主编汤伟侠博士,汤先生在数次交流中针对论文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拓宽了论文的学术视野,使我所获甚丰。同时,十分感谢卿希泰先生和各位审稿专家,给我这一难得的机会。感谢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的杨光文先生、巴蜀书社的编辑,他们在博士论文出版策划、排版、校对时不辞辛劳,耐心敬业,让我十分感动。

在博士论文写作与修改过程中,我得到了杨曾文教授、方立天教授、何光沪教授、温金玉教授、王路平教授、邬锡鑫研究员、张风雷教授、何建明教授、张文良教授、惟善老师、田晓菲教授、徐文明教授、郑筱筠研究员、刘成有教授、谢路军教授以及各位学友为完善论文提供的宝贵意见。杨曾文教授与我探讨论文题目,指导我厘清写作思路,并对论文质量提出要求与希望;方立天教授对我的论文构想给予支持和鼓励;哈佛大学的田晓菲教授给我寄来她尚待出版的书稿,帮助我更深入理解萧梁时期的文化;我的导师温金玉教授更是在为人与治学方面对学生言传身教,用心良苦,使我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深刻体会到:学问的路上,没有捷径可走,一步一步都需要用心、努力、坚持与反思。借此,向各位师长表达我深深的敬意与谢意。纸短情长,感恩不尽。

感谢我的父母和弟弟,他们每周都要在电话中叮嘱我注意身体,他们经常说为人要有感恩之心与社会责任感。父母教导我做人的道理,是我的立身之本。

感恩我的丈夫宋筱清!是他的理解、鼓励、付出和包容,为我创造了纯净的学术环境,使我心无旁骛、专心学业。世界上最可宝贵、最值得珍惜和最幸福的事,莫过于找到相知相爱的好伴侣!

本书的不足与疏漏之处是明显的,对重要问题的论述还有待全面、深入研究。作为阶段性成果,本书标示着我学术生涯的起步,诸多遗憾将在今后充实、积累、完善和修正,期待方家批评、指正和赐教。由于篇幅限制,出版稿在博士论文基础上有一定删节。

最后,要特别感谢我的博士导师温金玉教授和博士后合作导师许嘉璐先生。温老师在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拨冗为我写序;许先生教导我说:“圣、佛都是永无止境追寻的崇高,道德的纯净哪有终点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于是就进步,多好啊。基本原则是有的:活着不是目的,为了崇高必须努力活着。” 他们的言行给予我莫大的鼓励,让我深刻体会了师道的尊贵、庄严。特录于此,与有缘人共勉!

世间缘起,万象更新,我所想做的,是以我所知,以我所行,回馈社会。

我深爱这片土地和人民。

唐嘉 2011年10月5日 于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