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宋词三百首(最爱读国学系列)
1436700000011

第11章 欧阳修

踏莎行

候馆①梅残,溪桥柳细,草薰②风暖摇征辔(pèi)③。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tiáo)④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⑤,盈盈粉泪⑥,楼高莫近危栏⑦倚。平芜⑧尽处是春山,行人⑨更在春山外。

注释

①候馆:迎候宾客的馆舍。②薰:香草,此处引申为香气。③摇征辔:骑马远行。征,远行。辔,驾驭马的嚼子和缰绳。④迢迢:形容遥远。此处有绵长的意思。⑤寸寸柔肠:谓伤心至极,有如肝肠寸断。⑥盈盈粉泪:盈盈,泪水充溢。粉泪,女子的泪水流到脸上,与粉妆和在一起。⑦危栏:高楼上的栏杆。⑧平芜:平旷的草地。⑨行人:此处指客旅在外的心上人。

经典赏析

这首词写的是早春的离情相思之情,在婉约派词人抒写离情别绪的小令中,堪称一篇情深意远、柔婉优美的代表性作品。

词的上片写征人客旅的思念。以时空的转换,写人在旅途,漂泊无际,且无止期,从而展示了游子剪不断的离愁。下片写居者对高楼的企盼和悬想。写远望之人的内心活动,春山本无内外之别,作者将其界定,写出居者念远的迷茫心境,颇令人玩味。结构的“蒙太奇”处理是这首词的最大特点。上下片是两个生活画面的组接,前者写征人,后者写思妇,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让此情有一个交流互感的过程,比“单相思”来得更厚重和深沉。

相关链接

欧阳修与洛阳牡丹

欧阳修于宋仁宗天圣九年(1031)任西京(今洛阳)留守推官,与尹洙、范仲淹、梅尧臣等交往甚密。景祐元年(1034),他亲睹“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花开时,士庶竞为邀游”,于是遍访民间,将洛阳牡丹的栽培历史、种植技术、品种、花期以及赏花习俗等作了详尽的考察和总结,撰写了《洛阳牡丹记》一书,包括《花品序》《花释名》《风俗记》三篇。书中列举牡丹品种二十四种,是历史上第一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牡丹专著。

生查子

去年元夜①时,花市②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注释

①元夜:农历正月十五夜,即元宵节,也称上元节,又称元夕。②花市:繁华的街市。

经典赏析

这是一首相思词。全词通过“去年”与“今年”元宵夜的情景对照,描写了作者昔日一段缠绵悱恻、难以忘怀的爱情,以及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伤感心理。上片回忆一年前与情人的约会,正像十五的月亮又圆又亮,充满了诗情画意。下片物是人非,虽然依旧花好月圆,却没有了意中人,怎不令人惆怅悲伤,潸然泪下。在写作手法上,昔与今、闹与静、乐与悲,对比鲜明。语言上既隽永含蓄,又明白如话,颇具民歌的风味。

木兰花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①!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②何处问?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欹③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注释

①“触目”句:触景皆生出多少凄凉、郁闷。②鱼沉:音讯杳无。古人有鱼雁传书之说。③欹:倚、依。

经典赏析

这首词写闺中思妇深沉凄绝的别恨。作者没有用一个字去描绘思妇的外貌形象,而是着力揭示思妇的内心思想感情,字字沉着,句句推进,如剥笋抽茧,逐层深入:由分别——远别——无音信——夜闻风竹——寻梦不成——灯又烬,将一层又一层的愁恨写得愈来愈深刻、凄绝。全词写愁恨由远到近,自外及内,由现实到幻想,又从幻想回归到现实。全词以景寓情,情景交融,词境委婉曲折、深沉精细而又温柔敦厚。

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①?杨柳堆烟②,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③游冶处④,楼高不见章台⑤路。雨横(hèng)风狂⑥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注释

①几许:多少。许,估计数量之词。②杨柳堆烟:烟雾笼罩着杨柳。③玉勒雕鞍:镶玉的马笼头和雕花的马鞍。指华贵的车马。④游冶处:此处指歌楼妓院。⑤章台:台名。秦昭王曾于咸阳造章台,台前有街,故称章台街或章台路,其地繁华,妓馆林立,后人因以章台代指妓女聚居之地。《汉书·张敞传》有“走马章台街”语。唐许尧佐《章台柳传》记妓女柳氏事。⑥雨横风狂:狂风暴雨。

经典赏析

这首词描写闺中少妇的伤春之情,语浅意深,自然浑成。上片写幽居深院的少妇面对春光的苦闷。“庭院深深”、“帘幕无重”,幽居之苦可见。“玉勒”两句申诉其苦闷:望不见游冶处和夫婿的踪影,真是辜负了一派春色!下片写在暮春风雨中的伤感。一阵狂风暴雨摧残得红消香逝,使她精神上难以忍受,不禁掩门留春,但哪里留得住呢!春光将逝,年华如水,伤感之情又添一层。“泪眼问花”,实即含泪自问。“花不语”,落花与闺妇同命,也做无语凝噎之状。“乱红飞过秋千去”,不是比语言更清楚地昭示了她面临的命运吗?幽恨怨愤之情自现。

全词写景状物,疏俊委曲,虚实相融,辞意深婉,尤对少妇心理刻画写意传神,堪称欧词之典范。

采桑子

群芳过后①西湖②好,狼藉残红③。飞絮蒙蒙④,垂柳阑干⑤尽日风。笙歌⑥散⑦尽游人去,始觉春空⑧。垂下帘栊(lóng)⑨,双燕归来细雨中。

注释

①群芳过后:百花凋零之后。群芳,百花。②西湖:此处西湖在颍州(治今安徽省阜阳)城西北。③狼藉残红:残花纵横散乱的样子。④蒙蒙:细雨迷蒙的样子。此处形容飞扬的柳絮。⑤阑干:横斜,纵横交错。⑥笙歌:笙管伴奏的歌筵。⑦散:消失,此处指乐曲声停止。⑧春空:春意消失。⑨帘栊:帘,窗帘。栊,窗棂。

经典赏析

作者早年曾被贬知颍州,晚年在此归隐,常来颍州西湖游赏,并写下十首《采桑子》,描绘西湖风光。这是其中的第四首,写暮春依栏观湖游兴之感。

词的上片写暮春之景:在春风吹动下,百花凋零,柳絮飘飘;下片写傍晚时在细雨蒙蒙之中人去燕归,以细雨双燕状寂寥之况,于落寞中尚有空虚之感。然而,作者面对这种“匆匆春又去”的衰残景象,不但不感伤,反而在孤寂清冷中体味出安宁静谧的美趣,将西湖的春末景象表现得优美可爱。这种“春空”之后的闲淡胸怀与别具一格的审美感受,正是这首词有异于一般咏春词的独到之处。词作文字疏隽,感情含蓄。

相关链接

阑干古时有两个意思。一是同“栏杆”,楼台上的栏杆。早在上古时期就有“黄帝为五城十二楼以候神人于执期”的传说(《史记·武帝纪》)。“十二楼”以及由此衍化成的“十二栏杆”,遂为中国古文化中的特定词语,它先指神仙居处,后借为女子闺阁的代称。倚栏而叹或凭栏远眺,是古代诗客词人或志士征夫寄兴抒情的典型表现,如词中有“多少泪珠无限恨,倚栏杆”(李璟)等名句。二是“纵横交错”之意,常用于形容景象或心情。

诉衷情

清晨帘幕卷轻霜①,呵(hē)手试梅妆②。都缘自有离恨,故③画作远山④长。思往事,惜流芳⑤,易成伤⑥。拟歌先敛(liǎn)⑦,欲笑还颦(pín)⑧,最断人肠。

注释

①帘幕卷轻霜:将帘幕卷起,看见满地薄薄的霜气。②梅妆:梅花妆,古代妇女的一种脸部化妆样式,起于南朝宋武帝刘裕之女寿阳公主。相传她卧睡于含章殿檐下,有梅花落在她的额上,宫女争相仿效,名梅花妆。③故:有意地。④远山:古人有以山水喻别离的习惯,眉黛之长,象征水阔山长。用远山比美人之眉,由来已久。此处取意于汉伶玄《飞燕外传》:“女弟合德入宫,为薄眉,号远山黛。”又取意于刘歆《西京杂记》卷二:“卓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把眉毛画得又细又长,有如远山形状,比喻离恨的深长。⑤流芳:流逝的年华。⑥成伤:引起悲伤。⑦敛:收敛(表情)。⑧颦:皱眉、忧愁的样子。

经典赏析

这首小词,描写一位歌女的日常生活片断,即在冬日的清晨起床梳妆时的生活情景,展现了歌女们痛苦与苦闷的内心世界。词的上片叙事:清晨起床,轻霜微寒,呵呵手画梅妆,因有离愁别恨,把眉毛画得又细又长。下片抒情:从歌女的举止容色中,窥测她有感伤的情绪,思量着难追的往事,惋惜着易逝的芳年。欲歌之际先敛容不欢,将笑之时还带恨含颦,此情此态,最为知心者魂销肠断。

此词写人眉目传神,入木三分,将歌女的怨嗟和悲苦刻画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足见词人生活体验和艺术功力之深。

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

平山①栏槛②倚晴空③,山色有无④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⑤几度春风?文章太守⑥,挥毫万字⑦,一饮千钟。行乐直须⑧年少,尊前看取衰翁⑨。

注释

①平山:即平山堂,在扬州大明寺侧,始建于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作者时任扬州太守,极赏此地清幽古朴,在此筑堂。坐此堂上,江南诸山,历历在目,似与堂平,平山堂因此得名。②栏槛:栏杆。③倚晴空:形容平山堂凌空矗立,其高无比。④有无:缥缈,忽隐忽现。⑤别来:分别以来。作者曾离开扬州八年,此次是重游。⑥文章太守:作者当年知扬州府时,以文章名冠天下,故自称“文章太守”。⑦挥毫万字:作者当年曾在平山堂挥笔赋诗作文多达万字。⑧直须:应当。⑨衰翁:时年作者年逾五十,故自称衰翁。

经典赏析

这首词为友人刘原甫饯行而作。作者借送朋友之机,追忆自己在扬州的生活及对平山堂的怀念,抒发了宦途失意与不平之气。词的上片写景抒情,一开篇就给人一种磅礴的气势,通过垂柳表别情,深婉而不柔弱。“几度春风”四个字,更给人以豪放向上的感觉。下片不仅给人们展示出一个气度豪迈、才华横溢的文章太守的形象,还使我们从中体味到一股苍凉郁勃的情绪。虽为酬赠之作,但全篇风格跌宕豪放,对宋代豪放词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相关链接

别滁

欧阳修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