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宋词三百首(最爱读国学系列)
1436700000047

第47章 赵鼎

点绛唇春愁

香冷金炉①,梦回鸳帐余香嫩②。更无人问,一枕江南恨。消瘦休文③,顿觉春衫褪。清明近,杏花吹尽,薄暮东风紧。

注释

①金炉:精美的香炉。②余香嫩:残存的香气十分淡薄。③消瘦休文:自己就像沈约(字休文)一样,身体消瘦,衣衫亦日觉宽大了。见前无名氏《九张机》词注。

经典赏析

赵鼎是一代中兴名相,而这首词用语着色,词调婉约低回,颇有“花间”习气。但此词并非代言体的闺情词,而是抒发了自己对国事的忧心和身世之感。

词的上片写春梦醒来独自愁。金炉、鸳帐、余香嫩,意象密丽,而“江南恨”便跳脱其中,寄慨遥深。下片以“消瘦休文”自比,作者以衰病老弱的形象,隐含身世之感。“清明近”以下扣题目中之“春”,以凄凉暮春景象收结,伤春惜花,愁情转深,虽无可奈何又依依不舍,惋叹之中有着坚韧,婉约之中犹有筋骨。

此词虽属婉约派词作,但婉而不弱、约而不晦。全词语言含蓄有味而通俗易懂,虽到口即消却耐人寻味。

相关链接

气作山河壮本朝

作为宋高宗朝的宰相,赵鼎力荐岳飞、韩世忠等爱国将领,有效地组织了军事力量以抵御金兵。由于他极力反对和议,遭到秦桧等人的打击、陷害。赵鼎不为所惧,以死来表示抗争。临终前自书墓石,铭中有这样两句:“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表示他死后也不会忘记宋朝,不会忘记抗金救国,要把他的精神化作河山,使宋朝强大起来。逐绝食而死。

后来胡铨为悼念赵鼎,作《哭赵鼎》一诗:“以身去国故求死,抗议犯颜今独难。阁下大书三姓在,海南惟见两翁还。一丘孤冢寄穷岛,千古高名屹泰山。天地只因悭一老,中原何日复三关?”

满江红丁未九月①南渡,泊舟仪真②江口作。

惨结秋阴,西风送、霏霏雨湿。凄望眼③,征鸿几字,暮投沙碛(qì)④。试问乡关⑤何处是,水云浩荡迷南北。但一抹、寒青有无中⑥,遥山色。天涯路,江上客。肠欲断,头应白。空搔(sāo)首兴叹,暮年离拆⑦。须信道⑧消忧除是酒,奈酒行⑨有尽情无极。便⑩挽取、长江入尊罍(léi),浇胸臆。

注释

①丁未九月:即高宗赵构建炎元年(1127)九月。②仪真:县名,即今江苏仪征,在长江北岸。③凄望眼:悲伤地举目张望。④沙碛:水中沙堆。⑤乡关:家乡,故乡。⑥“寒青”句:化用王维《汉江临泛》“山色有无中”诗句意。寒青,指心境凄凉时所望见的山色。⑦离拆:分离,指离开家乡。⑧信道:知道。⑨酒行:饮酒。行,斟酒劝饮。便:直须,应当。尊罍:酒器。罍,古代一种盛酒的容器。胸臆:指心中的愁闷。

经典赏析

靖康二年(1127)五月,赵构即位,史称南宋。赵鼎被任命为户部员外郎,金兵继续进犯,赵构准备南逃。九月,赵鼎辗转来到长江北岸的仪真,怀着凄迷惨淡的心情,写下了这首抚时感事、忧国怀乡的词作。

词的上片即景生情。通过惨雾愁云、凄风苦雨、归雁寒山,烘托出兵荒马乱、国难临头的时代气氛,表达了词人去国怀乡、心事茫然的愁苦之情。下片直抒胸臆,哀叹“暮年离拆”,心忧肠断,欲以长江之水当作浇愁之酒,洗尽胸中的痛苦和悲愤。

这首词词意悲壮劲直,表现手法含蓄委婉,在南渡之初的词作中有一定的代表性。